一见到张明伟,朱慈烺就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先生之托,实在不能按期完成。目前仅有的,就只有那些!”
说着话,他就一指江面上随他而来的船队中,几艘运输船。
一指跟随张明伟久了的那些将领,看到这一幕并不意外。
但是,朝廷官军这边,卢九德以下,包括刘良佐、黄得功在内,另外刚招安的队伍中,李定国、刘文秀等人,就全都被震惊了。
要知道,这位可是太子殿下,未来大明帝国的皇帝!遇到兴国公的时候,不但兴奋,而且还主动认错,就好像是学生遇到尊敬的师长一般!
这一刻,他们不由得对兴国公的地位和权势,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张明伟也没想那么多,毕竟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太普通了,听到朱慈烺这么说,便有点好奇地问道:“那是什么?”
“军服所需的布匹,棉絮啊”朱慈烺听了,连忙回答道,“先生不是说需要换装,才能让将士们安心打仗,让我来办这件事情的么?”
一听这话,张明伟想起来了。
确实,大军从北方南下的时候,是七八月份,天气正热的时候。如今已经到十月份了,很快就要西去剿贼,加上还是小冰河时期,这天气已经有点冷了。
周遇吉所领的军队,是张明伟优先供应换装的军队,也就凑了两万多套而已,因此,他就领着这个数量的军队,追击张献忠所部去了。
这也不是张明伟矫情,虽然以前的朝廷军队,那考虑过这些事情,毕竟是连军饷都是一直拖欠的。但是,张明伟觉得自己既然已经领军了,能力所及之内,他就要尽可能地保障军队所需。
一直以来,他在后世的时候,每每回顾以往的历史,都对革命先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和优越的敌人战斗而感到非常遗憾。如果能改善下革命先烈的处境,至少就会少付出英雄的鲜血。
可惜不是穿越那个时代,不过既然穿越到了明末,他就要尽他所能。这军服是军队必须的,自然他要尽可能地完成换装。
不过眼下光是接受招安的流贼就有近三十万了,虽然其中一部分人会返乡,但是,大部分人其实已经无家可归,需要编成屯田兵,工程兵等等。
如果说他们的军服还可以缓缓的话,那编成正规军队,就要开赴西边去作战的军队,包括接受改编的流贼军队,还有刘良佐、黄得功等部,那是必须要换装的。
就算张明伟对这些军队再进行挑选,正规军队如今也已经达到了十五万左右,所需军服确实不少。
因此,此时听到朱慈烺的话,张明伟便马上问道:“没有那么多的存货?”
一听这话,朱慈烺顿时有点生气地说道:“南京那边的库房,全都是能饿死老鼠的,哪来的存货。就这些,还都是我临时压下去才收到的。”
张明伟一听,恍然大悟,自己是忙完了这事。
明末的库房,要还能堆积物资的,那就是怪事了!
不过他也有点奇怪,便接着问道:“江南不是鱼米之乡,产蚕丝之类的么?”
“是!”朱慈烺听了,回答一声,然后可能是从张明伟那边学去的,双手一摊道,“可这么短的时间内,要纺织成布匹,哪有那么快的速度?”
大明军服,一般都是发放军服材料,也就是布料之类给军卒自己,然后就由军卒家人来做成军服,而不是直接发放成品衣。
因此,朱慈烺的回答,便是布匹之类而不是直接说军服。
听到他的这个解释,一直陪同着朱慈烺往城里走去的张明伟忽然一下站住身子。这让跟在他后面,一直听着他们俩说话的朱媺娖,差点就撞他身上去了。
张明伟这一停住,其他人自然全都纷纷跟着停下了。他们一时之间有点不解,便纷纷看向兴国公,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情。
只见张明伟转头看向朱慈烺,一拍自己的脑门,笑着问道:“这个时候,是不是还没有飞梭?”
虽然是问话,不过他的语气,其实是肯定的。
果然,朱慈烺一听,有点莫名其妙地问道:“什么是飞梭?”
回答完了之后,他怕是他自己见识少的原因,便又转头,问他身边的人道:“你们听过飞梭么?”
他身后的一群人听了,便都一起摇头。倒是孙应元补充了一句道:“殿下,飞梭没有听过,不过飞镖倒是有的。”
张明伟一听,心中好笑,还飞镖,我飞你个头啊!
这时候,他也已经确定了。
因为写穿越明末历史多了,黑科技的资料自然也就查得多。
棉花通过纺纱得到棉纱,然后再经过织布,得到棉布。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有两次非常大的改进,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之后的事情。
第一次大的改进,是织布这一块。在十八世纪的时候,英国占领了印度,使得他们获得棉花等物资的成本极低,就刺激了他们织布的能力。由此,在1733年时,英国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
而也真是织布效率的提高,顺理成章地就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于是,在1764年的时候,英国兰开郡有个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意外地发明了新型的纺纱机,被他用女儿的名字命名为后世有名的珍妮纺纱机。
可以想象,原有的纺织机是一个纱锭,但珍妮纺纱机却改进到了八十个纱锭,这效率地提高,不是一般地快。
也是因为如此,珍妮纺纱机让当时很多用老旧纺纱机的人都没了饭吃,以至于很多人都砸了珍妮纺纱机,不准做这种新型纺纱机。
而中国这边,元朝时期对纺织行业有一个人有非常大的贡献,就是有名的黄道婆。不过她的贡献,并不是只提高了纺织效率,而是制成一套的擀、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了纺纱效率,是对整个棉花到棉布流程的改进。
如果只是论纺纱效率的话,当然是几百年后才出现的珍妮纺纱机要来得高了。
因此,此时明白了朱慈烺那边遇到的难题之后,张明伟便立刻想起了穿越法宝之一的飞梭和珍妮纺纱机这两个好东西。
“立刻去找几个木匠老师傅来!最好能懂做纺织机的。”张明伟转身对身边跟随的家人刘金吩咐了一句后,才对朱慈烺笑着说道,“有两样好东西,能极大地提高从棉花到棉布的生产过程!”
一听这话,听到的人都不由得惊呆了。国公这边,怎么随口就有这么好的东西?
而朱慈烺和朱媺娖听了,没有惊呆,而是大喜。因为他们知道,张明伟的东西是怎么来的,他这么说,那绝对是好东西啊!
虽然如此想着,朱媺娖还是忍不住问道:“先生,该不会又是类似水泥、玻璃那样的配方或者样式吧?”
一听这话,张明伟稍微一想,便点点头说道:“差不多吧!”
飞梭和珍妮纺纱机这两样东西做出来,就能在纺织和织布行业实现垄断,说是聚宝盘一样的,也没错。
边上的朱慈烺一听,便连忙说道:“先生已经向朝廷和天下百姓捐献了两个发财的配方,这一次,国公还是自己留着吧!”
说完之后,他还特意看了下自家妹子。心中想着,要是把国公的好东西都挖出来自己用了,那样就对不起自己妹子了!
他是太子,将来是大明皇帝,捐给朝廷,就是捐给他,这一点倒是没错的。
不过张明伟听了,却是摇摇头道:“这两样东西太过霸道,要是我自己用的话,其他所有从事纺织和织布的人都会失去生计,或者少了补充家用的来源。这不是我想看到的。”
说到这里,他又顿了顿之后说道:“我想看到的,是大明百姓都能安居乐业,都不再挨饿受冻!因此,这两样能极大提高布匹产量的好东西,要公之于众,让大明能多一些衣裳,把衣裳的价格降下来,人人都能换着衣裳穿!”
听到这话,所有人不由得都用那种非常佩服的眼神看着他。特别是流贼出身的那群将领们,他们以前属于很穷的阶层,自然更是知道,有一件新衣裳可以穿,那是多大的事情!
按照国公所说,他的新东西能让普通百姓都换着衣裳穿,让大明百姓不再挨饿受冻,一时之间,感同身受之下,他们中不少人的眼睛都红了。
国公为国为民,天下间,又有何人能及得上!
朱媺娖也感动了,正要说话时,就忽然听到张明伟话锋一转道:“不过你说得也有道理,如果就这么免费也不好,必须要有所限制才好,包括之前的水泥配方也是!”
他这话,又是所有人没想到的,顿时,他们被兴国公这突然的转变,搞得有点傻眼了。
“先生,怎么个限制法,是要收钱么?”太子代表所有人问出了疑问。
说着话,他就一指江面上随他而来的船队中,几艘运输船。
一指跟随张明伟久了的那些将领,看到这一幕并不意外。
但是,朝廷官军这边,卢九德以下,包括刘良佐、黄得功在内,另外刚招安的队伍中,李定国、刘文秀等人,就全都被震惊了。
要知道,这位可是太子殿下,未来大明帝国的皇帝!遇到兴国公的时候,不但兴奋,而且还主动认错,就好像是学生遇到尊敬的师长一般!
这一刻,他们不由得对兴国公的地位和权势,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张明伟也没想那么多,毕竟这种事情对他来说太普通了,听到朱慈烺这么说,便有点好奇地问道:“那是什么?”
“军服所需的布匹,棉絮啊”朱慈烺听了,连忙回答道,“先生不是说需要换装,才能让将士们安心打仗,让我来办这件事情的么?”
一听这话,张明伟想起来了。
确实,大军从北方南下的时候,是七八月份,天气正热的时候。如今已经到十月份了,很快就要西去剿贼,加上还是小冰河时期,这天气已经有点冷了。
周遇吉所领的军队,是张明伟优先供应换装的军队,也就凑了两万多套而已,因此,他就领着这个数量的军队,追击张献忠所部去了。
这也不是张明伟矫情,虽然以前的朝廷军队,那考虑过这些事情,毕竟是连军饷都是一直拖欠的。但是,张明伟觉得自己既然已经领军了,能力所及之内,他就要尽可能地保障军队所需。
一直以来,他在后世的时候,每每回顾以往的历史,都对革命先烈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和优越的敌人战斗而感到非常遗憾。如果能改善下革命先烈的处境,至少就会少付出英雄的鲜血。
可惜不是穿越那个时代,不过既然穿越到了明末,他就要尽他所能。这军服是军队必须的,自然他要尽可能地完成换装。
不过眼下光是接受招安的流贼就有近三十万了,虽然其中一部分人会返乡,但是,大部分人其实已经无家可归,需要编成屯田兵,工程兵等等。
如果说他们的军服还可以缓缓的话,那编成正规军队,就要开赴西边去作战的军队,包括接受改编的流贼军队,还有刘良佐、黄得功等部,那是必须要换装的。
就算张明伟对这些军队再进行挑选,正规军队如今也已经达到了十五万左右,所需军服确实不少。
因此,此时听到朱慈烺的话,张明伟便马上问道:“没有那么多的存货?”
一听这话,朱慈烺顿时有点生气地说道:“南京那边的库房,全都是能饿死老鼠的,哪来的存货。就这些,还都是我临时压下去才收到的。”
张明伟一听,恍然大悟,自己是忙完了这事。
明末的库房,要还能堆积物资的,那就是怪事了!
不过他也有点奇怪,便接着问道:“江南不是鱼米之乡,产蚕丝之类的么?”
“是!”朱慈烺听了,回答一声,然后可能是从张明伟那边学去的,双手一摊道,“可这么短的时间内,要纺织成布匹,哪有那么快的速度?”
大明军服,一般都是发放军服材料,也就是布料之类给军卒自己,然后就由军卒家人来做成军服,而不是直接发放成品衣。
因此,朱慈烺的回答,便是布匹之类而不是直接说军服。
听到他的这个解释,一直陪同着朱慈烺往城里走去的张明伟忽然一下站住身子。这让跟在他后面,一直听着他们俩说话的朱媺娖,差点就撞他身上去了。
张明伟这一停住,其他人自然全都纷纷跟着停下了。他们一时之间有点不解,便纷纷看向兴国公,不知道他有什么事情。
只见张明伟转头看向朱慈烺,一拍自己的脑门,笑着问道:“这个时候,是不是还没有飞梭?”
虽然是问话,不过他的语气,其实是肯定的。
果然,朱慈烺一听,有点莫名其妙地问道:“什么是飞梭?”
回答完了之后,他怕是他自己见识少的原因,便又转头,问他身边的人道:“你们听过飞梭么?”
他身后的一群人听了,便都一起摇头。倒是孙应元补充了一句道:“殿下,飞梭没有听过,不过飞镖倒是有的。”
张明伟一听,心中好笑,还飞镖,我飞你个头啊!
这时候,他也已经确定了。
因为写穿越明末历史多了,黑科技的资料自然也就查得多。
棉花通过纺纱得到棉纱,然后再经过织布,得到棉布。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有两次非常大的改进,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之后的事情。
第一次大的改进,是织布这一块。在十八世纪的时候,英国占领了印度,使得他们获得棉花等物资的成本极低,就刺激了他们织布的能力。由此,在1733年时,英国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
而也真是织布效率的提高,顺理成章地就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于是,在1764年的时候,英国兰开郡有个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意外地发明了新型的纺纱机,被他用女儿的名字命名为后世有名的珍妮纺纱机。
可以想象,原有的纺织机是一个纱锭,但珍妮纺纱机却改进到了八十个纱锭,这效率地提高,不是一般地快。
也是因为如此,珍妮纺纱机让当时很多用老旧纺纱机的人都没了饭吃,以至于很多人都砸了珍妮纺纱机,不准做这种新型纺纱机。
而中国这边,元朝时期对纺织行业有一个人有非常大的贡献,就是有名的黄道婆。不过她的贡献,并不是只提高了纺织效率,而是制成一套的擀、弹、纺、织工具(如搅车、椎弓、三锭脚踏纺车等)提高了纺纱效率,是对整个棉花到棉布流程的改进。
如果只是论纺纱效率的话,当然是几百年后才出现的珍妮纺纱机要来得高了。
因此,此时明白了朱慈烺那边遇到的难题之后,张明伟便立刻想起了穿越法宝之一的飞梭和珍妮纺纱机这两个好东西。
“立刻去找几个木匠老师傅来!最好能懂做纺织机的。”张明伟转身对身边跟随的家人刘金吩咐了一句后,才对朱慈烺笑着说道,“有两样好东西,能极大地提高从棉花到棉布的生产过程!”
一听这话,听到的人都不由得惊呆了。国公这边,怎么随口就有这么好的东西?
而朱慈烺和朱媺娖听了,没有惊呆,而是大喜。因为他们知道,张明伟的东西是怎么来的,他这么说,那绝对是好东西啊!
虽然如此想着,朱媺娖还是忍不住问道:“先生,该不会又是类似水泥、玻璃那样的配方或者样式吧?”
一听这话,张明伟稍微一想,便点点头说道:“差不多吧!”
飞梭和珍妮纺纱机这两样东西做出来,就能在纺织和织布行业实现垄断,说是聚宝盘一样的,也没错。
边上的朱慈烺一听,便连忙说道:“先生已经向朝廷和天下百姓捐献了两个发财的配方,这一次,国公还是自己留着吧!”
说完之后,他还特意看了下自家妹子。心中想着,要是把国公的好东西都挖出来自己用了,那样就对不起自己妹子了!
他是太子,将来是大明皇帝,捐给朝廷,就是捐给他,这一点倒是没错的。
不过张明伟听了,却是摇摇头道:“这两样东西太过霸道,要是我自己用的话,其他所有从事纺织和织布的人都会失去生计,或者少了补充家用的来源。这不是我想看到的。”
说到这里,他又顿了顿之后说道:“我想看到的,是大明百姓都能安居乐业,都不再挨饿受冻!因此,这两样能极大提高布匹产量的好东西,要公之于众,让大明能多一些衣裳,把衣裳的价格降下来,人人都能换着衣裳穿!”
听到这话,所有人不由得都用那种非常佩服的眼神看着他。特别是流贼出身的那群将领们,他们以前属于很穷的阶层,自然更是知道,有一件新衣裳可以穿,那是多大的事情!
按照国公所说,他的新东西能让普通百姓都换着衣裳穿,让大明百姓不再挨饿受冻,一时之间,感同身受之下,他们中不少人的眼睛都红了。
国公为国为民,天下间,又有何人能及得上!
朱媺娖也感动了,正要说话时,就忽然听到张明伟话锋一转道:“不过你说得也有道理,如果就这么免费也不好,必须要有所限制才好,包括之前的水泥配方也是!”
他这话,又是所有人没想到的,顿时,他们被兴国公这突然的转变,搞得有点傻眼了。
“先生,怎么个限制法,是要收钱么?”太子代表所有人问出了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