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道冲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李乾顺的问题。
带着百姓一起跑路肯定是不行的。
难以约束,行进速度慢,粮草消耗会直线上升,光是有这三点,就算大宋的军队不来追击都足够要命了。
可是真要扔下百姓跑路也不行——现在《大宋皇家报》在暗中推波助澜,摆明了就是宋国那昏君要逼反所有的大夏百姓。
斡道冲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整个大夏居然会被一份小小的《大宋皇家报》给逼得进退维谷。
“你走吧。朕不走了。祖宗把江山社稷交到了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真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
李乾顺忽然叹了一声道:“你走吧,有愿意跟你一起走的就一起走吧,朕不走了。朕要留在这兴庆府,等着赵宋那狗皇帝过来,朕要问问他,到底怎么样才能放过我大夏的百姓。”
斡道冲傻傻的看着李乾顺,一时间也搞不清楚李乾顺说这话的意思。
沉默了半晌之后,斡道冲才躬身道:“陛下不走,臣为大夏尚书令,自然也不会走。若真有城破之日,臣愿陪陛下一同去见太宗皇帝。”
李乾顺死死的盯着斡道冲瞧了半晌之后才嗯了一声,放在桌子下面的手悄然摆了摆,然后又坐正身子,正色道:“那咱们君臣就齐心协力,好好跟宋国那狗皇帝打一仗!”
……
赵桓拿着秦会玩命人快马送来的奏疏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越看就越觉得秦会玩是个人才。
赶在劳工数量暴增之前,秦会玩就提前写好了奏疏,表示为了解决即将出现的劳工过剩问题,为了解决劳工还没产生五贯钱的价值就挂掉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大宋百姓的徭役问题,为了进一步建设美好大宋,所以臣桧特意上书给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提出那么几点不太成熟的建议:
首先,除去修建长城之外,大宋依然需要大量的劳工,多多益善,来者不拒。
无论是官家想要开疆扩土也好,还是为了加快南北物资的流通,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良好的道路交通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大宋需要大量的劳工来修路。
同理,无论是为了打造农器还是为了把农具的价格打下来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大宋也同样需要大量的劳工来挖矿。
而且官家不是说要扩建学堂么?
有学堂就得有书,可是有些书比较珍贵,等闲人家就算是想借也借不到,而且很多人家根本就买不起书,官家何不趁此机会搜罗天下文章典籍,多多拓印之后再在各个州县里面建书馆,允许读书人和百姓进去观看或者借阅,官家在天下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将会无限拔高……
实在不行,让这些劳工参与到治理黄河的工程里面也不错嘛,死劳工总比死大宋的百姓要强许多不是?反正劳工死再多也不用抚恤,一个成本才五贯钱,死得起。
就算退一步讲,路修完了,矿挖完了,图书馆也都建好了,黄河也治好了,那官家您的文治武功肯定也是超越了历史上随便哪个皇帝,您老人家不多修修宫殿啥的?
您得考虑老百姓的想法,您以为老百姓就愿意看着您老人家住在那小皇宫里?那百姓们心里也过意不去啊!
综上所述,大宋需要劳工!
其次,考虑到越来越多的劳工数量,出于物资成本及人员管理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官家您老人家是否可以考虑一下“以夷制夷”的策略?
比如说,把这些劳工分组管理,每个组里面都选一个小头目出来,给工钱,给肉吃,给衣服穿,还给他一间单独的屋子住,这小头目是不是就会尽心尽力的替官家、替大宋卖力?
到时候直接给他们这些劳工们定好劳动指标,完不成的直接降低小头目的待遇,或者干脆撤换掉小头目,从劳工队里再选择表现比较好的充任,到时自然不怕这些劳工们不尽心尽力——首先小头目这关就过不去。
或许,这些小头目可以先从西夏的贵族和官员里面选拔,然后一步步的替换掉?
最后,官家要不要考虑一下改革钱制?
都说是书同文车同轨,可是咱大宋现在的钱制已经混乱到无以复加,什么破铁片子破纸片子都能拿来当钱使,同样面值的钱在不同的地方拥有不同的实际价值,不光不利于百姓的生计,同时对于修建长城等等的大工程也有影响啊。
要不然,您就让工部派人去勘探铜矿银矿啥的,然后再安排这些劳工去挖矿,反正死了不心疼,您看吼不吼啊?
另外,现在奉圣州这里的钱财还够支应一段时间,可是等官家灭了西夏之后,劳工的数量肯定会暴增,到时候奉圣州这里的钱财可能就不够用了,偏偏劳工的价格又不能降低,所以您看……听说上皇最近又有佳作问世?
总之,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套路就是这么个套路,官家您老人家好好考虑考虑?
然后赵桓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好考虑的。
能够遗臭万年的货色,就没哪一个是简单的。就像秦会玩一样,不仅将揣摩上意的本事修炼得炉火纯青,还能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手下,哪个皇帝不喜欢?
说白了,皇帝是孤家寡人一个,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皇帝需要官员才帮忙治理天下。
可是治理天下,除了贪酷无能不办事儿的那种混账之外,皇帝还需要海瑞那样儿的廉吏以及何蓟这一类的黑手套,还需要秦会玩这种就算贪也是贪得有逼数的能吏!
所以赵桓大笔一挥就同意了秦会玩的提议,同时要求王禀和折氏兄弟俩个会同刚刚卖了夏州城的萧合达一起,把夏州城的劳工先给秦会玩送过去。
试行。
先让秦会玩在奉圣州那里试行他的这些想法,能成就成,成了就向其他地方推广,不成也无所谓,反而这中间不会损害到朝廷和百姓的利益,最多也就是死一些劳工而已,不心疼。
带着百姓一起跑路肯定是不行的。
难以约束,行进速度慢,粮草消耗会直线上升,光是有这三点,就算大宋的军队不来追击都足够要命了。
可是真要扔下百姓跑路也不行——现在《大宋皇家报》在暗中推波助澜,摆明了就是宋国那昏君要逼反所有的大夏百姓。
斡道冲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整个大夏居然会被一份小小的《大宋皇家报》给逼得进退维谷。
“你走吧。朕不走了。祖宗把江山社稷交到了朕的手里,却搞成了这个样子,朕真是痛心疾首,朕有罪于国家,愧对祖宗,愧对天地!”
李乾顺忽然叹了一声道:“你走吧,有愿意跟你一起走的就一起走吧,朕不走了。朕要留在这兴庆府,等着赵宋那狗皇帝过来,朕要问问他,到底怎么样才能放过我大夏的百姓。”
斡道冲傻傻的看着李乾顺,一时间也搞不清楚李乾顺说这话的意思。
沉默了半晌之后,斡道冲才躬身道:“陛下不走,臣为大夏尚书令,自然也不会走。若真有城破之日,臣愿陪陛下一同去见太宗皇帝。”
李乾顺死死的盯着斡道冲瞧了半晌之后才嗯了一声,放在桌子下面的手悄然摆了摆,然后又坐正身子,正色道:“那咱们君臣就齐心协力,好好跟宋国那狗皇帝打一仗!”
……
赵桓拿着秦会玩命人快马送来的奏疏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越看就越觉得秦会玩是个人才。
赶在劳工数量暴增之前,秦会玩就提前写好了奏疏,表示为了解决即将出现的劳工过剩问题,为了解决劳工还没产生五贯钱的价值就挂掉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大宋百姓的徭役问题,为了进一步建设美好大宋,所以臣桧特意上书给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提出那么几点不太成熟的建议:
首先,除去修建长城之外,大宋依然需要大量的劳工,多多益善,来者不拒。
无论是官家想要开疆扩土也好,还是为了加快南北物资的流通,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良好的道路交通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大宋需要大量的劳工来修路。
同理,无论是为了打造农器还是为了把农具的价格打下来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大宋也同样需要大量的劳工来挖矿。
而且官家不是说要扩建学堂么?
有学堂就得有书,可是有些书比较珍贵,等闲人家就算是想借也借不到,而且很多人家根本就买不起书,官家何不趁此机会搜罗天下文章典籍,多多拓印之后再在各个州县里面建书馆,允许读书人和百姓进去观看或者借阅,官家在天下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将会无限拔高……
实在不行,让这些劳工参与到治理黄河的工程里面也不错嘛,死劳工总比死大宋的百姓要强许多不是?反正劳工死再多也不用抚恤,一个成本才五贯钱,死得起。
就算退一步讲,路修完了,矿挖完了,图书馆也都建好了,黄河也治好了,那官家您的文治武功肯定也是超越了历史上随便哪个皇帝,您老人家不多修修宫殿啥的?
您得考虑老百姓的想法,您以为老百姓就愿意看着您老人家住在那小皇宫里?那百姓们心里也过意不去啊!
综上所述,大宋需要劳工!
其次,考虑到越来越多的劳工数量,出于物资成本及人员管理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官家您老人家是否可以考虑一下“以夷制夷”的策略?
比如说,把这些劳工分组管理,每个组里面都选一个小头目出来,给工钱,给肉吃,给衣服穿,还给他一间单独的屋子住,这小头目是不是就会尽心尽力的替官家、替大宋卖力?
到时候直接给他们这些劳工们定好劳动指标,完不成的直接降低小头目的待遇,或者干脆撤换掉小头目,从劳工队里再选择表现比较好的充任,到时自然不怕这些劳工们不尽心尽力——首先小头目这关就过不去。
或许,这些小头目可以先从西夏的贵族和官员里面选拔,然后一步步的替换掉?
最后,官家要不要考虑一下改革钱制?
都说是书同文车同轨,可是咱大宋现在的钱制已经混乱到无以复加,什么破铁片子破纸片子都能拿来当钱使,同样面值的钱在不同的地方拥有不同的实际价值,不光不利于百姓的生计,同时对于修建长城等等的大工程也有影响啊。
要不然,您就让工部派人去勘探铜矿银矿啥的,然后再安排这些劳工去挖矿,反正死了不心疼,您看吼不吼啊?
另外,现在奉圣州这里的钱财还够支应一段时间,可是等官家灭了西夏之后,劳工的数量肯定会暴增,到时候奉圣州这里的钱财可能就不够用了,偏偏劳工的价格又不能降低,所以您看……听说上皇最近又有佳作问世?
总之,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套路就是这么个套路,官家您老人家好好考虑考虑?
然后赵桓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好考虑的。
能够遗臭万年的货色,就没哪一个是简单的。就像秦会玩一样,不仅将揣摩上意的本事修炼得炉火纯青,还能在看到问题的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手下,哪个皇帝不喜欢?
说白了,皇帝是孤家寡人一个,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皇帝需要官员才帮忙治理天下。
可是治理天下,除了贪酷无能不办事儿的那种混账之外,皇帝还需要海瑞那样儿的廉吏以及何蓟这一类的黑手套,还需要秦会玩这种就算贪也是贪得有逼数的能吏!
所以赵桓大笔一挥就同意了秦会玩的提议,同时要求王禀和折氏兄弟俩个会同刚刚卖了夏州城的萧合达一起,把夏州城的劳工先给秦会玩送过去。
试行。
先让秦会玩在奉圣州那里试行他的这些想法,能成就成,成了就向其他地方推广,不成也无所谓,反而这中间不会损害到朝廷和百姓的利益,最多也就是死一些劳工而已,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