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明京城那个在永乐十八年建成,后来改称皇极殿的奉天殿比起来,无论是大庆殿还是紫宸殿,都略显得寒酸了一些,而大宋举行殿试的集英殿,就更显得寒酸了,只是三百多个举子,再加上百十个朝堂上的大臣,便将整个集英殿都挤得满满当当的。
等什么时候金国的骨头里边炸不出油来了,就灭了金国,然后去析津府那里再重新建造一座皇城。
心中暗自做了这个决定之后,赵桓又忍不住揉揉额头,瞧了殿中三百多个已经坐在案几前准备答题的举子们一眼之后说道:“
天生烝民有欲,必命君以主之。君奉天命,必明教化以导民。朕承天命,君主生民,宵衣旰食年余,连征连战惟愿安定国家,储思积虑惟欲妥安生民。
然生齿之烦,人情不一。造理之士,务欲助君,志在行道。受君之赐,而民供之。张君之德,布君之仁,补其不足而节有余。或面从而志异,中材下士,寡廉鲜耻,不能克己,若此无已奈何?
尔诸文士,可陈路过州府之见闻,朕将览焉。”
赵桓话里的意思很简单:
老天爷既然让这个世界上有了百姓,那就得有皇帝来管理他们,恰好朕就是这个承天受命,管理百姓的皇帝。
可是自打朕当了这个皇帝,这一年多的时间几乎每天都是天不亮就得穿衣起床,大晚上的还不一定能吃上早饭,不是在砸场子,就是在砸场子的路上,为的就是能让大宋这个国家安定,能让老百姓有个好日子过。
但是这个人跟人他是不一样的,有的呢他就懂事儿,拿了朕给的工资,享受着百姓的供养,尽管依旧高高在上,可是好歹也能算是为人民服务了。
可是有的官员不仅对朕口服心不服,而且还拿着朕给的工资不办人事儿,管不住自己的手,到处去祸害百姓,像这种官员就很操蛋,可是又有什么好法子呢?
正好你们这些来参加殿试的举子来自于各个地方,你们可以把你们一路上路过那些州府的见闻写下来,朕就一个个的看,看看到底有谁在吃着我老赵家的饭还要砸我老赵家的碗。
可是问题也就出在这儿了。
殿试的内容,太祖时仅考诗赋,太宗时加试论一道。神宗熙宁三年罢诗、赋、论三题,专以策定着,限以千字。后又加试律义、断案。哲宗元祐时又恢复诗、赋、论三题,绍圣以后,又遵熙宁试策之制。
只是不管这上面哪种玩法,都不像赵桓这种那么操蛋!这是直接明摆要着让应试举子们打路过的那些州府官员们小报告!
但是,还没等那些应试的举子们回过神来,赵桓又紧接弹抛出了第二枚炸弹:
“天以斯民付之君,俾治而教之,然其治教之成,必用天下之贤才,辟之飞龙在天,雨下土泽万物,必风举而云从之也。
于是为之生贤于天下,人君成其才,而举用之,使得以效其绩,丰功盛烈,巍巍煌煌,唐、虞、三代皆如此也。
皇宋圣圣相承,德同尧、舜,而舆图之广则过之,深仁厚泽洽被天下。然犹孜孜养贤以为致理之本,天心悦鉴,而贤才之出为用者,盖济济然也。由是而知,上天眷爱圣君,莫大于以贤才遗之,此岂偶然之故哉!
然,殿试选材,为可不慎。今日应试举子三百五十八人,朕将择其优者而取之,黜其不贤者以再读,诸生不可不察。”
说完之后,赵桓才像无心使了个眼色,示意无心带人把答题用的纸张发了下去。
忽略掉前面自我吹捧的一段屁话之外,赵桓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殿试选材是大事儿,你们这些考生别以为到了殿试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最好在作答之前先好好想想该怎么回答朕的问题,要不然,朕就让你们连官都没得做。
这下子,不光是那些来参加殿试的举子们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就连朝堂上的李纲等大臣们也都被打得一脸懵逼——
虽说这大宋的皇帝们都不太拿祖制当回事儿,可是这靖康元年离着嘉佑二年也就不到百年的时间,仁宗皇帝的骨头可能还没变成灰呢,当今官家就迫不及待的要更改掉不黜落举人的制度了?
就不怕被黜落的这些举子里面再出几个狠茬子,一怒之下举家投奔金国,回过头来再恶心大宋?
赵桓却无所谓地笑了笑,忽地又拉下脸来,沉声道:“被黜落的可以回去好生读书,来年再考。可要是有谁吃了熊心豹子胆,跑去投奔他国,转过头来对付大宋,那也不要怪朕把事情做绝。”
“官家?”
眼看的赵桓又是更改祖制,又是在这里威胁一众考生,身为当时宰辅的李纲也不得不站了出来,想要提醒一下赵桓注意下场合——
这些应试的举子们可能还不太清楚,但是在朝堂上的这些大佬们却是清楚的很,赵桓向来是言出必践,说杀人全家就绝对不会放过一条狗,现在官家说要是有人敢投奔他国就别怪他把事情做绝,那指不意官家心中早就已经打好了什么样儿的主意。
赵桓却根本没有理会李纲的提醒,反而无所谓的笑了笑之后说道:“开始答题吧,限时三炷香。”
随着赵桓话音的落下,李纲也只能无可奈何的退了回去,任由无心点燃了时香。
赵桓扫了一眼坐在案几后面各自皱起眉头却不知该如何答题的考生们一眼,开始眯着眼睛养神。
说白了,赵桓根本就没有指望这届的科举能选出几个有用的人才——
治理国家,辅佐君王,需要的从来就不是诗词歌赋,就连策、论也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看一个官员能不能注意到地方百姓的生活,能不能针对国家的弊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当然,还要看这个官员的操守如何。
有德无才者无益于政治,有才无德者易害民!
恰好,赵桓准备的题目里面就有专门针对这个问题的。
等什么时候金国的骨头里边炸不出油来了,就灭了金国,然后去析津府那里再重新建造一座皇城。
心中暗自做了这个决定之后,赵桓又忍不住揉揉额头,瞧了殿中三百多个已经坐在案几前准备答题的举子们一眼之后说道:“
天生烝民有欲,必命君以主之。君奉天命,必明教化以导民。朕承天命,君主生民,宵衣旰食年余,连征连战惟愿安定国家,储思积虑惟欲妥安生民。
然生齿之烦,人情不一。造理之士,务欲助君,志在行道。受君之赐,而民供之。张君之德,布君之仁,补其不足而节有余。或面从而志异,中材下士,寡廉鲜耻,不能克己,若此无已奈何?
尔诸文士,可陈路过州府之见闻,朕将览焉。”
赵桓话里的意思很简单:
老天爷既然让这个世界上有了百姓,那就得有皇帝来管理他们,恰好朕就是这个承天受命,管理百姓的皇帝。
可是自打朕当了这个皇帝,这一年多的时间几乎每天都是天不亮就得穿衣起床,大晚上的还不一定能吃上早饭,不是在砸场子,就是在砸场子的路上,为的就是能让大宋这个国家安定,能让老百姓有个好日子过。
但是这个人跟人他是不一样的,有的呢他就懂事儿,拿了朕给的工资,享受着百姓的供养,尽管依旧高高在上,可是好歹也能算是为人民服务了。
可是有的官员不仅对朕口服心不服,而且还拿着朕给的工资不办人事儿,管不住自己的手,到处去祸害百姓,像这种官员就很操蛋,可是又有什么好法子呢?
正好你们这些来参加殿试的举子来自于各个地方,你们可以把你们一路上路过那些州府的见闻写下来,朕就一个个的看,看看到底有谁在吃着我老赵家的饭还要砸我老赵家的碗。
可是问题也就出在这儿了。
殿试的内容,太祖时仅考诗赋,太宗时加试论一道。神宗熙宁三年罢诗、赋、论三题,专以策定着,限以千字。后又加试律义、断案。哲宗元祐时又恢复诗、赋、论三题,绍圣以后,又遵熙宁试策之制。
只是不管这上面哪种玩法,都不像赵桓这种那么操蛋!这是直接明摆要着让应试举子们打路过的那些州府官员们小报告!
但是,还没等那些应试的举子们回过神来,赵桓又紧接弹抛出了第二枚炸弹:
“天以斯民付之君,俾治而教之,然其治教之成,必用天下之贤才,辟之飞龙在天,雨下土泽万物,必风举而云从之也。
于是为之生贤于天下,人君成其才,而举用之,使得以效其绩,丰功盛烈,巍巍煌煌,唐、虞、三代皆如此也。
皇宋圣圣相承,德同尧、舜,而舆图之广则过之,深仁厚泽洽被天下。然犹孜孜养贤以为致理之本,天心悦鉴,而贤才之出为用者,盖济济然也。由是而知,上天眷爱圣君,莫大于以贤才遗之,此岂偶然之故哉!
然,殿试选材,为可不慎。今日应试举子三百五十八人,朕将择其优者而取之,黜其不贤者以再读,诸生不可不察。”
说完之后,赵桓才像无心使了个眼色,示意无心带人把答题用的纸张发了下去。
忽略掉前面自我吹捧的一段屁话之外,赵桓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殿试选材是大事儿,你们这些考生别以为到了殿试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最好在作答之前先好好想想该怎么回答朕的问题,要不然,朕就让你们连官都没得做。
这下子,不光是那些来参加殿试的举子们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就连朝堂上的李纲等大臣们也都被打得一脸懵逼——
虽说这大宋的皇帝们都不太拿祖制当回事儿,可是这靖康元年离着嘉佑二年也就不到百年的时间,仁宗皇帝的骨头可能还没变成灰呢,当今官家就迫不及待的要更改掉不黜落举人的制度了?
就不怕被黜落的这些举子里面再出几个狠茬子,一怒之下举家投奔金国,回过头来再恶心大宋?
赵桓却无所谓地笑了笑,忽地又拉下脸来,沉声道:“被黜落的可以回去好生读书,来年再考。可要是有谁吃了熊心豹子胆,跑去投奔他国,转过头来对付大宋,那也不要怪朕把事情做绝。”
“官家?”
眼看的赵桓又是更改祖制,又是在这里威胁一众考生,身为当时宰辅的李纲也不得不站了出来,想要提醒一下赵桓注意下场合——
这些应试的举子们可能还不太清楚,但是在朝堂上的这些大佬们却是清楚的很,赵桓向来是言出必践,说杀人全家就绝对不会放过一条狗,现在官家说要是有人敢投奔他国就别怪他把事情做绝,那指不意官家心中早就已经打好了什么样儿的主意。
赵桓却根本没有理会李纲的提醒,反而无所谓的笑了笑之后说道:“开始答题吧,限时三炷香。”
随着赵桓话音的落下,李纲也只能无可奈何的退了回去,任由无心点燃了时香。
赵桓扫了一眼坐在案几后面各自皱起眉头却不知该如何答题的考生们一眼,开始眯着眼睛养神。
说白了,赵桓根本就没有指望这届的科举能选出几个有用的人才——
治理国家,辅佐君王,需要的从来就不是诗词歌赋,就连策、论也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看一个官员能不能注意到地方百姓的生活,能不能针对国家的弊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当然,还要看这个官员的操守如何。
有德无才者无益于政治,有才无德者易害民!
恰好,赵桓准备的题目里面就有专门针对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