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间之策。
吴甡何等聪明,自然明白皇太子的意思。
不过他还是不赞同。
阿巴泰是大明好不容易捉到的一名建虏亲贵,正应该大张旗鼓的宣扬,振奋全国,阿巴泰在京师停留的每一刻,都是对建虏的巨大羞辱。洪承畴祖大寿等人背弃家国,已然是罪人,当举国弃之,现在太子提议用阿巴泰把他们换回来,岂不是在鼓励这种投敌行为?朝臣们岂会答应?虽然太子说,把他们换回来,再用国法处置,但朝臣们怕是不会轻易相信。
大明文风刚烈,绝容不下洪承畴这等身负众望,结果却屈膝投降建虏之人,洪承畴归来之时,就是被唾沫淹死之日。
以洪承畴的聪明和他对大明的了解,当日既然降了,以后就绝对不敢轻易归来。
所以就算黄太吉同意换,洪承畴和祖大寿也不敢回来的,除非大明朝廷保证不追究他们的罪责。
一句话,这笔“买卖”其实很难谈成。
但朝中那些清流不会明白这一点,他们只会觉得,任何和建虏的谈判都是可耻行为,换俘更是不可接受,只要太子建议用阿巴泰换回洪承畴和祖大寿的奏疏一递上去,他们必定哗然,必定会群起上书反对。
反对的人多了,对太子的声望会有很大影响。
所以吴甡不赞同太子上疏。
吴甡心中的担忧和顾虑,太子很是清楚,于是淡淡地继续说道:“阿巴泰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是无用之人,用他们三人包括一干投降的八旗兵,换取洪承畴祖大寿,还有一干在松山锦州被迫投降的原先我大明的边军将官,以及邱民仰曹变蛟等一干英勇殉国将士的遗骸,还是值得的。这不止是换俘那么简单,那是在向天下人表明,我大明朝廷对那些忠勇卫国的将士,永远都不会放弃,对于那些血战到底,最后不得已投降敌人的将士,也会有所宽容。以此激励我大明将士,恢弘我大明朝的气势……而这,才是我想要用阿巴泰做交换的根本原因!”
吴甡微微动容,向太子深深一鞠,然后拱手道:“换回邱民仰曹变蛟等人的遗骸,臣万分赞同。但容忍那些投降建虏的将官,却是臣万万不能苟同的。这些人食我大明俸禄,但却贪生怕死投降建虏,其罪绝不能恕!”
对吴甡的态度,朱慈烺不意外,他点头道:“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但投降建虏的有两种,一种是如李永芳孙得功等鼠辈,主动投敌,以至于战事一夜溃败,又如铁岭佟家,勾结建虏,主动献城,这些人不但不能恕,而且要诛灭九族!第二种就是力竭而战,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不得已投降建虏的。这两种人,我以为,还是要区别对待的,后一种是有反正的可能的。就算不反正,也可令他们在战场三心二意,有所保留,如果一棒子全部打死,那么建虏汉军旗的人马必然都会死心塌地的跟随建虏,这不利于我朝平定辽东的大略……”
“这……”吴甡捋须沉思。
“先生是大儒,应知道汉李陵的故事。”朱慈烺道。
李陵,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天汉二年,随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五千步卒突入漠北,被匈奴大军包围,且战且退,杀了匈奴一万余人,最后粮尽弓绝,不得不假意投降匈奴,伺机想要回归。
不想消息传来,汉武帝大怒之下,诛了他的全族,也绝了他的回归之路。
史记太史公谓之叹息。
“成大事者,必须远谋。我虽不敢肯定,辽东降将中一定会有李陵,但却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可能,如果有,那么我们现在就应该准备,等到了战场决战之时,他们反戈一击,必然可以事半功倍。”朱慈烺声音冷静:“何况我们并不需要真的付出什么,不过就是一个赦免前罪的姿态罢了。”
吴甡性情刚烈,对投降建虏的辽东将官痛恨无比,虽然心里知道太子的想法是对的,但他一时还是有点不能接受,而且不止他,朝中群臣现阶段都还无法接受太子的想法,于是拱手道:“殿下所谋深远,仁慈宽厚,臣佩服。但恕臣直言,换俘之事,恐怕很难在朝堂上通过……一旦驳回,必然损及殿下的名声。为万全计,殿下还是应该再三思。”
“我已经仔细想过了。”
朱慈烺将奏疏合上,脸色凝重:“我必须就着此次大胜,父皇和朝臣都是满心欢喜之际,提出我的建议,如果缓一些日子,父皇和朝臣们都冷静下来,恐怕就更是不会答应我的建议了。”
吴甡犹想劝:“殿下……”
“先生不必说了,这件事,我已经下了决心,宜早不宜晚,现在做最合适。”
“如果陛下和朝臣一致反对呢?”吴甡追问。
朱慈烺笑一笑,什么也没有说。
但吴甡却已经看出了太子眼神中的坚持,就算陛下和朝臣一致反对,太子殿下怕也不会轻易回头,而这,正是吴甡所担心的。虽然太子一胜开封,现在又大败建虏偏师,灭了满达海,逼降了阿巴泰,名声正旺,但太子毕竟太子,不是皇帝,即便是皇帝也必须遵从朝廷体制和大明祖制,不能为所欲为,因为圣旨也有可能会被封驳。
太子不经过陛下和内阁,就已经拟定了用阿巴泰交换洪承畴和祖大寿之策,并暗中实施,严格讲,已经是僭越了,一旦言官弹劾,陛下盛怒,太子又如何自清?
相处这么长时间,吴甡已然知道太子是一个外柔内刚的性子,真正做了决定,下决心要做的事情,是谁也拦不住的,而且就理智来说,太子用阿巴泰换取洪承畴和祖大寿,不管黄太吉答应不答应,都能对建虏和汉军旗形成离间,甚至往恶毒的方面想,黄太吉说不定会对洪承畴和祖大寿二人产生怀疑,将二人杀了也不一定呢,如果那样,离间计就等于是彻底成功。
但让吴甡犹豫的是,换俘是大明朝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兵败投降是一个武将最大的耻辱,为大明所不容,太子想要换回洪承畴和祖大寿那两个逆贼的建议,必然会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令朝臣们愤怒,连带影响到太子的声望,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圣心其实这才是吴甡最担心的事情。
但太子心意已决,已经是劝不住了,吴甡只能暗暗一叹,脑中急剧盘算,想着如何在朝堂上折冲斡旋,以为太子殿下提供掩护?免得太子殿下承受太多的攻击火力?最重要的是,如何在陛下面前为太子辩解?
虽然太子曾经叮嘱过他,要他不要事事都为东宫的政策辩解,以免给陛下造成结党的嫌疑,但一连两次,跟随太子出征,若说他不是太子党?又有谁会相信?
吴甡沉思不语,纠葛于朝政,但朱慈烺却早已经撇开朝政,专心思谋面对建虏之策了他不是不怕朝臣的攻讦和父皇可能的不快,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他觉得,比起可能受到的一些言语苛责,执行对建虏汉军旗的离间计划,更为要紧。
而离间之策要想成功,还必须有一个得力的、能被众降将所信任的传话者,而这个人选,朱慈烺也已经想到了。
“殿下。”
这时,脚步声响,中军官佟定方快步走入,双手捧着厚厚地一叠信笺,躬身禀告:“祖泽润已经写完了。”
朱慈烺接过佟定方呈上来的信笺,脸色凝重的翻看。
都是一些名姓和所担任的官职。
好家伙,现在汉军八旗中,有名有姓,大明原副总兵以上的将官,竟然有将近百人,如果算上参将游击,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只就祖泽润所写的人员来说,很多人都是在历史上留下污臭的大汉奸,最早出卖沈阳,投降建虏的孙得功,以及刚刚在松锦之战中捆绑洪承畴投降的原松山副将夏承德,祖泽润都写的清楚。而其中人数最多,一次性全部投降建虏的,乃是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
大凌河是大明之痛,也是祖大寿祖家在大明历史上留下的最浓重一笔。
除了汉军旗的将官名字,还有各旗人马多寡和驻防的地点,连战力强弱,祖泽润都进行了简单的点评。
……
朱慈烺大略翻了一遍名单,心中叹息,然后交给吴甡:“先生也看看吧。”
吴甡接过了仔细看,虽然是大明兵部侍郎,但因为情报工作的缺失,他对汉军旗将官在建虏的情况,包括人员都不是太清楚。此时在名单上看到一些熟悉的汉奸名字,他忍不住就咬牙切齿。
“把祖泽润带上来吧。”朱慈烺道。
很快,脚步声响,两个武襄左卫押着祖泽润进入。
一进帐门,看到坐在大案后的那个玉冠锦衣的小小人儿,祖泽润就双膝一软,噗通跪倒在地,以头触地,嚎哭道:“罪民祖泽润,叩见太子殿下!罪民罪孽深重,死不足惜,实在无颜见殿下……”
说着,砰砰地磕头,额头很快就见了血。
朱慈烺不说话,对祖泽润“痛悔”的表演,他一点都不在意,他在意的是祖泽润脑后的辫子不见了。决定投降的第一刻,祖泽润就割了脑后的辫子,披头散发,带着仅剩的五六十个汉军旗士兵,出谷投降。此时,他头发依然是披散着,不过身上穿着的衣物却依然是建虏的式样。
吴甡看名单正看的怒火中烧,不等太子点头,立刻就出声怒斥:“祖泽润,你和你父祖大寿是我大明辽东的将门世家,世受国恩,享受尊荣,本应该报效朝廷,马革裹尸,不意竟贪生怕死,屈膝投降了建虏,你和你父祖大寿的心中,可有羞耻二字?”
“罪民死罪,死罪啊~~”祖泽润继续哭嚎请罪。
吴甡却怒气难消,连续斥责。
朱慈烺静静等,待祖泽润连续叩首,满脸是血,全身上下都被冷汗浸透之后,才轻轻一咳嗽。
吴甡这才住口,起身向太子拱手赔罪。
“祖泽润,抬起头来。”朱慈烺道。
“是……”祖泽润战战兢兢抬起头,望向太子,但不敢看太子的眼,只敢看太子的下巴。
贰臣,逼降,虽然有太子的劝降书,但他并不敢保证大明太子不会忽然暴怒翻脸,将他退出去斩首,所以他冷汗如浆,惊恐不已。
四十多岁,长的甚是魁梧,倒也有一些辽东将门之后的风采,只是满眼惊恐,看起来甚是狼狈。
“你所写的,可都是实情?”朱慈烺问。
“字字实情,如有一字虚假,请殿下处臣死罪!”祖泽润再次叩拜。虽然只是看了一眼太子的下巴,但不知道是因为恐惧还是别的原因,他竟然有一种身子颤栗的感觉。
朱慈烺微微点头:“你父祖大寿,身体可好?”
“啊……”
祖泽润脸上惊恐更多,“砰”的一下就磕头,这一次力量很大,感觉地面都嗡嗡,再抬起头时,祖泽润已经满脸是血,指天发誓的说道:“罪民自归正之时,就已经与祖大寿一刀两段,祖大寿背国,罪民心中已经没有他这个父亲!”
朱慈烺笑一下,心说祖泽润的求生欲还真是强烈,为了保命,连祖大寿都不认了,这样的人要不就是外圆内方,戏演的好,要不就是首鼠两端,极易善变,今日归正,明日说不得就又会降清了。
不过就眼下来说,还真是需要一个像祖泽润这样的人到建虏那边去传信,于是淡淡道:“不必如此,本宫相信你投降的诚意。唐亮,赐座。”
唐亮取了一个马扎,给祖泽润坐下,又取了湿毛巾,给祖泽润擦了脸上的血,祖泽润千恩万谢,但眼睛里的惶恐却始终不敢散去。
“祖泽润……”
“罪民在~”祖泽润又要跪倒,但被朱慈烺用手势制止。
“你是崇祯四年,在大凌河投降建虏的,是吗?”
“是,每每想起,罪民就痛不欲生啊……”
“被围在大凌河,最后投降建虏的副总兵以上的将官,有将近二十人,对吗?”
“是。”
“他们之中,可有人后悔、思明?”
“罪民不敢说,不过罪民的叔侄们,每每夜半无人,说起当年之事,都会痛哭流涕。”
朱慈烺点头:“很好,本宫有一件事情需要交给你去做,不知你可有建立功勋,弥补前罪的勇气?”
祖泽润立刻跪倒:“但使殿下有差使,罪民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感谢“书友20190615112837044、书友20171112235942561”的打赏,谢谢
吴甡何等聪明,自然明白皇太子的意思。
不过他还是不赞同。
阿巴泰是大明好不容易捉到的一名建虏亲贵,正应该大张旗鼓的宣扬,振奋全国,阿巴泰在京师停留的每一刻,都是对建虏的巨大羞辱。洪承畴祖大寿等人背弃家国,已然是罪人,当举国弃之,现在太子提议用阿巴泰把他们换回来,岂不是在鼓励这种投敌行为?朝臣们岂会答应?虽然太子说,把他们换回来,再用国法处置,但朝臣们怕是不会轻易相信。
大明文风刚烈,绝容不下洪承畴这等身负众望,结果却屈膝投降建虏之人,洪承畴归来之时,就是被唾沫淹死之日。
以洪承畴的聪明和他对大明的了解,当日既然降了,以后就绝对不敢轻易归来。
所以就算黄太吉同意换,洪承畴和祖大寿也不敢回来的,除非大明朝廷保证不追究他们的罪责。
一句话,这笔“买卖”其实很难谈成。
但朝中那些清流不会明白这一点,他们只会觉得,任何和建虏的谈判都是可耻行为,换俘更是不可接受,只要太子建议用阿巴泰换回洪承畴和祖大寿的奏疏一递上去,他们必定哗然,必定会群起上书反对。
反对的人多了,对太子的声望会有很大影响。
所以吴甡不赞同太子上疏。
吴甡心中的担忧和顾虑,太子很是清楚,于是淡淡地继续说道:“阿巴泰和他的两个儿子都是无用之人,用他们三人包括一干投降的八旗兵,换取洪承畴祖大寿,还有一干在松山锦州被迫投降的原先我大明的边军将官,以及邱民仰曹变蛟等一干英勇殉国将士的遗骸,还是值得的。这不止是换俘那么简单,那是在向天下人表明,我大明朝廷对那些忠勇卫国的将士,永远都不会放弃,对于那些血战到底,最后不得已投降敌人的将士,也会有所宽容。以此激励我大明将士,恢弘我大明朝的气势……而这,才是我想要用阿巴泰做交换的根本原因!”
吴甡微微动容,向太子深深一鞠,然后拱手道:“换回邱民仰曹变蛟等人的遗骸,臣万分赞同。但容忍那些投降建虏的将官,却是臣万万不能苟同的。这些人食我大明俸禄,但却贪生怕死投降建虏,其罪绝不能恕!”
对吴甡的态度,朱慈烺不意外,他点头道:“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但投降建虏的有两种,一种是如李永芳孙得功等鼠辈,主动投敌,以至于战事一夜溃败,又如铁岭佟家,勾结建虏,主动献城,这些人不但不能恕,而且要诛灭九族!第二种就是力竭而战,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不得已投降建虏的。这两种人,我以为,还是要区别对待的,后一种是有反正的可能的。就算不反正,也可令他们在战场三心二意,有所保留,如果一棒子全部打死,那么建虏汉军旗的人马必然都会死心塌地的跟随建虏,这不利于我朝平定辽东的大略……”
“这……”吴甡捋须沉思。
“先生是大儒,应知道汉李陵的故事。”朱慈烺道。
李陵,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天汉二年,随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五千步卒突入漠北,被匈奴大军包围,且战且退,杀了匈奴一万余人,最后粮尽弓绝,不得不假意投降匈奴,伺机想要回归。
不想消息传来,汉武帝大怒之下,诛了他的全族,也绝了他的回归之路。
史记太史公谓之叹息。
“成大事者,必须远谋。我虽不敢肯定,辽东降将中一定会有李陵,但却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可能,如果有,那么我们现在就应该准备,等到了战场决战之时,他们反戈一击,必然可以事半功倍。”朱慈烺声音冷静:“何况我们并不需要真的付出什么,不过就是一个赦免前罪的姿态罢了。”
吴甡性情刚烈,对投降建虏的辽东将官痛恨无比,虽然心里知道太子的想法是对的,但他一时还是有点不能接受,而且不止他,朝中群臣现阶段都还无法接受太子的想法,于是拱手道:“殿下所谋深远,仁慈宽厚,臣佩服。但恕臣直言,换俘之事,恐怕很难在朝堂上通过……一旦驳回,必然损及殿下的名声。为万全计,殿下还是应该再三思。”
“我已经仔细想过了。”
朱慈烺将奏疏合上,脸色凝重:“我必须就着此次大胜,父皇和朝臣都是满心欢喜之际,提出我的建议,如果缓一些日子,父皇和朝臣们都冷静下来,恐怕就更是不会答应我的建议了。”
吴甡犹想劝:“殿下……”
“先生不必说了,这件事,我已经下了决心,宜早不宜晚,现在做最合适。”
“如果陛下和朝臣一致反对呢?”吴甡追问。
朱慈烺笑一笑,什么也没有说。
但吴甡却已经看出了太子眼神中的坚持,就算陛下和朝臣一致反对,太子殿下怕也不会轻易回头,而这,正是吴甡所担心的。虽然太子一胜开封,现在又大败建虏偏师,灭了满达海,逼降了阿巴泰,名声正旺,但太子毕竟太子,不是皇帝,即便是皇帝也必须遵从朝廷体制和大明祖制,不能为所欲为,因为圣旨也有可能会被封驳。
太子不经过陛下和内阁,就已经拟定了用阿巴泰交换洪承畴和祖大寿之策,并暗中实施,严格讲,已经是僭越了,一旦言官弹劾,陛下盛怒,太子又如何自清?
相处这么长时间,吴甡已然知道太子是一个外柔内刚的性子,真正做了决定,下决心要做的事情,是谁也拦不住的,而且就理智来说,太子用阿巴泰换取洪承畴和祖大寿,不管黄太吉答应不答应,都能对建虏和汉军旗形成离间,甚至往恶毒的方面想,黄太吉说不定会对洪承畴和祖大寿二人产生怀疑,将二人杀了也不一定呢,如果那样,离间计就等于是彻底成功。
但让吴甡犹豫的是,换俘是大明朝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兵败投降是一个武将最大的耻辱,为大明所不容,太子想要换回洪承畴和祖大寿那两个逆贼的建议,必然会在朝堂上掀起轩然大波,令朝臣们愤怒,连带影响到太子的声望,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圣心其实这才是吴甡最担心的事情。
但太子心意已决,已经是劝不住了,吴甡只能暗暗一叹,脑中急剧盘算,想着如何在朝堂上折冲斡旋,以为太子殿下提供掩护?免得太子殿下承受太多的攻击火力?最重要的是,如何在陛下面前为太子辩解?
虽然太子曾经叮嘱过他,要他不要事事都为东宫的政策辩解,以免给陛下造成结党的嫌疑,但一连两次,跟随太子出征,若说他不是太子党?又有谁会相信?
吴甡沉思不语,纠葛于朝政,但朱慈烺却早已经撇开朝政,专心思谋面对建虏之策了他不是不怕朝臣的攻讦和父皇可能的不快,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他觉得,比起可能受到的一些言语苛责,执行对建虏汉军旗的离间计划,更为要紧。
而离间之策要想成功,还必须有一个得力的、能被众降将所信任的传话者,而这个人选,朱慈烺也已经想到了。
“殿下。”
这时,脚步声响,中军官佟定方快步走入,双手捧着厚厚地一叠信笺,躬身禀告:“祖泽润已经写完了。”
朱慈烺接过佟定方呈上来的信笺,脸色凝重的翻看。
都是一些名姓和所担任的官职。
好家伙,现在汉军八旗中,有名有姓,大明原副总兵以上的将官,竟然有将近百人,如果算上参将游击,那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只就祖泽润所写的人员来说,很多人都是在历史上留下污臭的大汉奸,最早出卖沈阳,投降建虏的孙得功,以及刚刚在松锦之战中捆绑洪承畴投降的原松山副将夏承德,祖泽润都写的清楚。而其中人数最多,一次性全部投降建虏的,乃是崇祯四年的大凌河之战。
大凌河是大明之痛,也是祖大寿祖家在大明历史上留下的最浓重一笔。
除了汉军旗的将官名字,还有各旗人马多寡和驻防的地点,连战力强弱,祖泽润都进行了简单的点评。
……
朱慈烺大略翻了一遍名单,心中叹息,然后交给吴甡:“先生也看看吧。”
吴甡接过了仔细看,虽然是大明兵部侍郎,但因为情报工作的缺失,他对汉军旗将官在建虏的情况,包括人员都不是太清楚。此时在名单上看到一些熟悉的汉奸名字,他忍不住就咬牙切齿。
“把祖泽润带上来吧。”朱慈烺道。
很快,脚步声响,两个武襄左卫押着祖泽润进入。
一进帐门,看到坐在大案后的那个玉冠锦衣的小小人儿,祖泽润就双膝一软,噗通跪倒在地,以头触地,嚎哭道:“罪民祖泽润,叩见太子殿下!罪民罪孽深重,死不足惜,实在无颜见殿下……”
说着,砰砰地磕头,额头很快就见了血。
朱慈烺不说话,对祖泽润“痛悔”的表演,他一点都不在意,他在意的是祖泽润脑后的辫子不见了。决定投降的第一刻,祖泽润就割了脑后的辫子,披头散发,带着仅剩的五六十个汉军旗士兵,出谷投降。此时,他头发依然是披散着,不过身上穿着的衣物却依然是建虏的式样。
吴甡看名单正看的怒火中烧,不等太子点头,立刻就出声怒斥:“祖泽润,你和你父祖大寿是我大明辽东的将门世家,世受国恩,享受尊荣,本应该报效朝廷,马革裹尸,不意竟贪生怕死,屈膝投降了建虏,你和你父祖大寿的心中,可有羞耻二字?”
“罪民死罪,死罪啊~~”祖泽润继续哭嚎请罪。
吴甡却怒气难消,连续斥责。
朱慈烺静静等,待祖泽润连续叩首,满脸是血,全身上下都被冷汗浸透之后,才轻轻一咳嗽。
吴甡这才住口,起身向太子拱手赔罪。
“祖泽润,抬起头来。”朱慈烺道。
“是……”祖泽润战战兢兢抬起头,望向太子,但不敢看太子的眼,只敢看太子的下巴。
贰臣,逼降,虽然有太子的劝降书,但他并不敢保证大明太子不会忽然暴怒翻脸,将他退出去斩首,所以他冷汗如浆,惊恐不已。
四十多岁,长的甚是魁梧,倒也有一些辽东将门之后的风采,只是满眼惊恐,看起来甚是狼狈。
“你所写的,可都是实情?”朱慈烺问。
“字字实情,如有一字虚假,请殿下处臣死罪!”祖泽润再次叩拜。虽然只是看了一眼太子的下巴,但不知道是因为恐惧还是别的原因,他竟然有一种身子颤栗的感觉。
朱慈烺微微点头:“你父祖大寿,身体可好?”
“啊……”
祖泽润脸上惊恐更多,“砰”的一下就磕头,这一次力量很大,感觉地面都嗡嗡,再抬起头时,祖泽润已经满脸是血,指天发誓的说道:“罪民自归正之时,就已经与祖大寿一刀两段,祖大寿背国,罪民心中已经没有他这个父亲!”
朱慈烺笑一下,心说祖泽润的求生欲还真是强烈,为了保命,连祖大寿都不认了,这样的人要不就是外圆内方,戏演的好,要不就是首鼠两端,极易善变,今日归正,明日说不得就又会降清了。
不过就眼下来说,还真是需要一个像祖泽润这样的人到建虏那边去传信,于是淡淡道:“不必如此,本宫相信你投降的诚意。唐亮,赐座。”
唐亮取了一个马扎,给祖泽润坐下,又取了湿毛巾,给祖泽润擦了脸上的血,祖泽润千恩万谢,但眼睛里的惶恐却始终不敢散去。
“祖泽润……”
“罪民在~”祖泽润又要跪倒,但被朱慈烺用手势制止。
“你是崇祯四年,在大凌河投降建虏的,是吗?”
“是,每每想起,罪民就痛不欲生啊……”
“被围在大凌河,最后投降建虏的副总兵以上的将官,有将近二十人,对吗?”
“是。”
“他们之中,可有人后悔、思明?”
“罪民不敢说,不过罪民的叔侄们,每每夜半无人,说起当年之事,都会痛哭流涕。”
朱慈烺点头:“很好,本宫有一件事情需要交给你去做,不知你可有建立功勋,弥补前罪的勇气?”
祖泽润立刻跪倒:“但使殿下有差使,罪民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感谢“书友20190615112837044、书友20171112235942561”的打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