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的高呼声一落,李贤就听得心里咯噔一声,随即殿门外就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一些太监宫女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魏玄同当即向武媚娘行礼:“臣参见太后!”
其他宰相见魏玄同行礼,也不能不跟着一起行礼,否则一个不敬之罪扣到头顶也是不太好受的,“臣等参见太后!”
“免礼吧!”武媚娘一边走一边抬手,走到陛阶之下看着宝座上的李贤。
李贤抑制住自己的情绪,作为儿子不能让母亲先给他自己行礼,否则这事要是传出去,被人一传,指不定会传出他不懂礼数,不守孝道。
“儿臣见过母后,不知母后前来有何事?”李贤做了皇帝,心里的底气足了不少。
武媚娘道:“皇帝,是不是哀家不能来这东上阁?”
“那倒不是,母后年纪大了,理应在上阳宫颐养天年,这朝廷的事情还是不要太操心了!”李贤的语气有些强硬。
武媚娘冷哼一声,“哀家年纪是大了,但处理军国大事的经验不是你这个年纪能拥有的,你看看你,才刚刚登基没几个月,不是吐蕃那边袭扰西垂,就是北蛮实力大涨威胁我北疆安危,你父皇临终之前是怎么说的?让你有军国大事不决者问哀家,怎么着,你想违背你父皇的遗诏擅自做主?大唐的江上社稷不是给你来糟蹋的,列祖列宗历经数代费尽多少心血和努力才有如今的大好局面?”
李贤也被激起了脾气,“母后,朕还没做什么,你就说三倒四,朕已经长大了,不是你手里的玩物了!”
一看这母子俩在大殿之上就直接撕破了脸皮,这要是传出去,指不定外面会闹出什么谣言,中书令刘景先立即站出来劝架:“陛下息怒、太后息怒,亲不过父母与子女,有事好商量!”
“哼!”武媚娘冷哼一声,“方才哀家已经听到了诸卿的话,增兵十万北疆,就得做好长期与北蛮对抗的准备,一年两年还行,三五年朝廷能否顶得住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如若吐蕃在西边大举进攻,你拿何抵挡?就凭黑齿常之、娄师德?他们手里的兵有多少你心里没数吗?如果再增兵陇西,你拿什么养这几十万兵马?”
“这个就不劳母后操心了,朕自有主张!来人,送太后回上阳宫颐养天年,没有朕的旨意,不许出上阳宫一步!”
武媚娘瞪大眼睛,抬手指着李贤,“你······你这个逆子、逆子,你竟然如此对待你的生母?”
李贤常年被武媚娘压制,做太子窝囊了近十年时间,数次差点被废,登基之后的几个月每逢大的决策,总是被武媚娘插一手,每次都是这样,李贤心里积累的怒火已经到了极限,这次他已经被愤怒冲击的失去了理智。
“尔等还什么?”
随着李贤再一次厉声大喝,殿外武士当即上前,“太后,请回上阳宫!”
武媚娘在一些披甲武士的目视下,不得不愤怒的转身离开了东上阁。
李贤虽然为自己刚才的胆大行为感到了一丝窃喜,但他这行为却引得宰相刘景先、郭正一、岑长倩等人的皱眉。
百善孝为先啊,身为人子,是不是做得太过了一些?
李贤板着脸看着众宰相,“好了,关于增兵十万前往北疆的事情,朕准了,着兵部立即行文各州县折冲府发兵!”
“遵旨!”岑长倩答应,犹豫了一下问道:“敢问陛下,这十万大军由谁来统带?”
李贤思虑了一下说:“此事朕在斟酌一二,兵部先行文各州县折冲府发兵吧!”
“诺!”
“再说一事,朕打算命左金吾卫大将军房先忠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宰相们一听,这房先忠不是皇帝的岳父吗?他是一个武将啊,让一个武将当任尚书右仆射,这不是开玩笑吗?而且,直接把一个左金吾卫大将军提升为宰相,朝廷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先例。
身为中书令的刘景先站不住了,他受先帝遗诏辅佐新帝,可新帝刚登基没多久就要重用外戚,而且尚书左仆射刘仁轨垂垂老矣,又留在长安,如果让一个屁事都不懂的武将当任尚书右仆射,这朝廷的政务岂不被他搞得一团糟?
“陛下,不可!”
李贤的脸色有些不好看,“刘卿,有何不可?”
刘景先此前在门下省一直是裴炎的下属,一直被裴炎压制,当裴炎被贬到丰州之后他还沾沾自喜了很久,自从当任了中书令,他以为苦尽甘来,大权在握了,虽不说在政事堂一言九鼎,但至少说话也是有份量的,可没想到张大安和魏玄同这两方人都没把他放在眼里。
如今皇帝要任用一个武将外戚掌管朝廷军政事务,事先也不跟他中书令通个气,他心里窝火,当下也顾不得许多。
“陛下,房将军一直是武将,从不曾涉足政务,贸然让其主持尚书省事务实在不妥,不如先让他有一个过渡时期,然后再考虑升迁事宜!”
这话说得是实在是委婉的,但张大安却听得很不顺耳,摆明是反对和质疑皇帝的决定嘛,他当即跳出来:“刘相公你这是何意?是在质疑和反对陛下的决定吗?”
魏玄同也立即站出来反对:“陛下,尚书省乃是朝廷要害部门,掌管全国军政事务,非才高且德行端正者不能胜任,臣不怀疑房大将军的品行,但他······毕竟是武将出身,陛下让他带兵打仗的话,相信没有人会质疑,可让他掌管政务,只怕实在让下面的官吏们心服口服啊!”
李贤阴沉着脸,“怎么,尔等都要反对朕?”
“臣等不敢!”众宰相纷纷躬身行礼。
“朕告诉你们,房先忠这个尚书右仆射,朕让他做定了,哼!”李贤怒气冲冲起身拂袖而去。
众宰相散去之后,张大安被太监留下并引到了文思殿。
“臣参见陛下!”
李贤抬抬手:“爱卿平身!”
“谢陛下!”
此时殿内还有一个官员,就是魏元忠,他已升任御史中丞,他的顶头上司——御使大夫是韦承庆的父亲韦思谦。
李贤问道:“增兵十万给北疆,两位卿家认为以谁为将?”
张大安看了看魏元忠,向李贤拱了拱手:“陛下,按理说以苏镇远统带最为妥当,但认为不如借这个机会把程务挺支使出去,让他统带十万大军去北疆,再命苏镇远为其副将,暗中监视并对其进行掣肘!”
李贤闻言若有所思,看向魏元忠:“魏爱卿,你觉得呢?”
魏元忠长出来拱手:“陛下,如今在朝的武将不少,但真正能打仗的也就这么几个,而其中以程务挺的指挥作战经验最为丰富,立下的战功最多,还有其他几个比程务挺年纪大,官阶更高的老将军,他们也只是资历老,从军时间长,并无多少打大战的经验!”
“王方翼将军也是能征善战之将,只是他现在当任夏州都督,不好随意调动;黑齿常之也是名将,但他要和娄师德要防备吐蕃人,更是擅离不得,把程务挺支开,让他去北疆统兵,再以苏镇远盯着他,倒也不失为一步好棋!”
“另外,臣以为现在陛下应该加强自身的保护,特别是左右羽林卫,如果这两支兵马不在陛下的掌控之下,势必随时都会让陛下处于危险的境地!”
刚才在东上阁发生的事情,魏元忠也知道了,他个人认为李贤刚才的表现有些欠妥,即便要软禁武媚娘,也不能当着这么多宰相的面,这些人毕竟都是饱读诗书,受到儒家思想深深影响的人,李治软禁太后的行为肯定让他们心寒了,况且先帝是有遗诏的,有什么军国大事不能决定的,要问天后,遗诏虽然只是一个死人的遗嘱,但毕竟这些宰相们都是先帝提拔起来的,先帝虽然驾崩了,他们这些宰相总还是要念一些旧情,遵照他的遗诏执行。
李治听闻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又问道:“爱卿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魏元忠思索一番,拱手道:“陛下,政事堂的宰相们,除了张相公之外,其他人可以说都是先帝任命的,陛下虽然给其中几个升了官,但毕竟不是心腹,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陛下若想金口玉言,不受掣肘,只怕要换掉一些人······”
李贤一听,连忙否决:“不可不可,换掉大多数宰相,动作太大,恐朝堂不稳,政令不通,朕要把房先忠提拔进政事堂,当任尚书右仆射也是因为他是国丈,如今朕正是用人之际,任用国丈总比用其他人放心,至于换掉大多数宰相的事情还需从长计议!”
没过一天,李贤果然下诏任命房先忠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事引起了朝野广泛议论,很多大臣官员纷纷上书反对,甚至还有直臣指上书责皇帝“胡作非为”。
魏玄同当即向武媚娘行礼:“臣参见太后!”
其他宰相见魏玄同行礼,也不能不跟着一起行礼,否则一个不敬之罪扣到头顶也是不太好受的,“臣等参见太后!”
“免礼吧!”武媚娘一边走一边抬手,走到陛阶之下看着宝座上的李贤。
李贤抑制住自己的情绪,作为儿子不能让母亲先给他自己行礼,否则这事要是传出去,被人一传,指不定会传出他不懂礼数,不守孝道。
“儿臣见过母后,不知母后前来有何事?”李贤做了皇帝,心里的底气足了不少。
武媚娘道:“皇帝,是不是哀家不能来这东上阁?”
“那倒不是,母后年纪大了,理应在上阳宫颐养天年,这朝廷的事情还是不要太操心了!”李贤的语气有些强硬。
武媚娘冷哼一声,“哀家年纪是大了,但处理军国大事的经验不是你这个年纪能拥有的,你看看你,才刚刚登基没几个月,不是吐蕃那边袭扰西垂,就是北蛮实力大涨威胁我北疆安危,你父皇临终之前是怎么说的?让你有军国大事不决者问哀家,怎么着,你想违背你父皇的遗诏擅自做主?大唐的江上社稷不是给你来糟蹋的,列祖列宗历经数代费尽多少心血和努力才有如今的大好局面?”
李贤也被激起了脾气,“母后,朕还没做什么,你就说三倒四,朕已经长大了,不是你手里的玩物了!”
一看这母子俩在大殿之上就直接撕破了脸皮,这要是传出去,指不定外面会闹出什么谣言,中书令刘景先立即站出来劝架:“陛下息怒、太后息怒,亲不过父母与子女,有事好商量!”
“哼!”武媚娘冷哼一声,“方才哀家已经听到了诸卿的话,增兵十万北疆,就得做好长期与北蛮对抗的准备,一年两年还行,三五年朝廷能否顶得住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如若吐蕃在西边大举进攻,你拿何抵挡?就凭黑齿常之、娄师德?他们手里的兵有多少你心里没数吗?如果再增兵陇西,你拿什么养这几十万兵马?”
“这个就不劳母后操心了,朕自有主张!来人,送太后回上阳宫颐养天年,没有朕的旨意,不许出上阳宫一步!”
武媚娘瞪大眼睛,抬手指着李贤,“你······你这个逆子、逆子,你竟然如此对待你的生母?”
李贤常年被武媚娘压制,做太子窝囊了近十年时间,数次差点被废,登基之后的几个月每逢大的决策,总是被武媚娘插一手,每次都是这样,李贤心里积累的怒火已经到了极限,这次他已经被愤怒冲击的失去了理智。
“尔等还什么?”
随着李贤再一次厉声大喝,殿外武士当即上前,“太后,请回上阳宫!”
武媚娘在一些披甲武士的目视下,不得不愤怒的转身离开了东上阁。
李贤虽然为自己刚才的胆大行为感到了一丝窃喜,但他这行为却引得宰相刘景先、郭正一、岑长倩等人的皱眉。
百善孝为先啊,身为人子,是不是做得太过了一些?
李贤板着脸看着众宰相,“好了,关于增兵十万前往北疆的事情,朕准了,着兵部立即行文各州县折冲府发兵!”
“遵旨!”岑长倩答应,犹豫了一下问道:“敢问陛下,这十万大军由谁来统带?”
李贤思虑了一下说:“此事朕在斟酌一二,兵部先行文各州县折冲府发兵吧!”
“诺!”
“再说一事,朕打算命左金吾卫大将军房先忠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宰相们一听,这房先忠不是皇帝的岳父吗?他是一个武将啊,让一个武将当任尚书右仆射,这不是开玩笑吗?而且,直接把一个左金吾卫大将军提升为宰相,朝廷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先例。
身为中书令的刘景先站不住了,他受先帝遗诏辅佐新帝,可新帝刚登基没多久就要重用外戚,而且尚书左仆射刘仁轨垂垂老矣,又留在长安,如果让一个屁事都不懂的武将当任尚书右仆射,这朝廷的政务岂不被他搞得一团糟?
“陛下,不可!”
李贤的脸色有些不好看,“刘卿,有何不可?”
刘景先此前在门下省一直是裴炎的下属,一直被裴炎压制,当裴炎被贬到丰州之后他还沾沾自喜了很久,自从当任了中书令,他以为苦尽甘来,大权在握了,虽不说在政事堂一言九鼎,但至少说话也是有份量的,可没想到张大安和魏玄同这两方人都没把他放在眼里。
如今皇帝要任用一个武将外戚掌管朝廷军政事务,事先也不跟他中书令通个气,他心里窝火,当下也顾不得许多。
“陛下,房将军一直是武将,从不曾涉足政务,贸然让其主持尚书省事务实在不妥,不如先让他有一个过渡时期,然后再考虑升迁事宜!”
这话说得是实在是委婉的,但张大安却听得很不顺耳,摆明是反对和质疑皇帝的决定嘛,他当即跳出来:“刘相公你这是何意?是在质疑和反对陛下的决定吗?”
魏玄同也立即站出来反对:“陛下,尚书省乃是朝廷要害部门,掌管全国军政事务,非才高且德行端正者不能胜任,臣不怀疑房大将军的品行,但他······毕竟是武将出身,陛下让他带兵打仗的话,相信没有人会质疑,可让他掌管政务,只怕实在让下面的官吏们心服口服啊!”
李贤阴沉着脸,“怎么,尔等都要反对朕?”
“臣等不敢!”众宰相纷纷躬身行礼。
“朕告诉你们,房先忠这个尚书右仆射,朕让他做定了,哼!”李贤怒气冲冲起身拂袖而去。
众宰相散去之后,张大安被太监留下并引到了文思殿。
“臣参见陛下!”
李贤抬抬手:“爱卿平身!”
“谢陛下!”
此时殿内还有一个官员,就是魏元忠,他已升任御史中丞,他的顶头上司——御使大夫是韦承庆的父亲韦思谦。
李贤问道:“增兵十万给北疆,两位卿家认为以谁为将?”
张大安看了看魏元忠,向李贤拱了拱手:“陛下,按理说以苏镇远统带最为妥当,但认为不如借这个机会把程务挺支使出去,让他统带十万大军去北疆,再命苏镇远为其副将,暗中监视并对其进行掣肘!”
李贤闻言若有所思,看向魏元忠:“魏爱卿,你觉得呢?”
魏元忠长出来拱手:“陛下,如今在朝的武将不少,但真正能打仗的也就这么几个,而其中以程务挺的指挥作战经验最为丰富,立下的战功最多,还有其他几个比程务挺年纪大,官阶更高的老将军,他们也只是资历老,从军时间长,并无多少打大战的经验!”
“王方翼将军也是能征善战之将,只是他现在当任夏州都督,不好随意调动;黑齿常之也是名将,但他要和娄师德要防备吐蕃人,更是擅离不得,把程务挺支开,让他去北疆统兵,再以苏镇远盯着他,倒也不失为一步好棋!”
“另外,臣以为现在陛下应该加强自身的保护,特别是左右羽林卫,如果这两支兵马不在陛下的掌控之下,势必随时都会让陛下处于危险的境地!”
刚才在东上阁发生的事情,魏元忠也知道了,他个人认为李贤刚才的表现有些欠妥,即便要软禁武媚娘,也不能当着这么多宰相的面,这些人毕竟都是饱读诗书,受到儒家思想深深影响的人,李治软禁太后的行为肯定让他们心寒了,况且先帝是有遗诏的,有什么军国大事不能决定的,要问天后,遗诏虽然只是一个死人的遗嘱,但毕竟这些宰相们都是先帝提拔起来的,先帝虽然驾崩了,他们这些宰相总还是要念一些旧情,遵照他的遗诏执行。
李治听闻点点头,表示自己明白,又问道:“爱卿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魏元忠思索一番,拱手道:“陛下,政事堂的宰相们,除了张相公之外,其他人可以说都是先帝任命的,陛下虽然给其中几个升了官,但毕竟不是心腹,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陛下若想金口玉言,不受掣肘,只怕要换掉一些人······”
李贤一听,连忙否决:“不可不可,换掉大多数宰相,动作太大,恐朝堂不稳,政令不通,朕要把房先忠提拔进政事堂,当任尚书右仆射也是因为他是国丈,如今朕正是用人之际,任用国丈总比用其他人放心,至于换掉大多数宰相的事情还需从长计议!”
没过一天,李贤果然下诏任命房先忠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事引起了朝野广泛议论,很多大臣官员纷纷上书反对,甚至还有直臣指上书责皇帝“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