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呢!
    吕武除了是晋国的元戎之外,还是秦国的执政。
    只不过因为晋国太强大,人们总是会忽略其他国家,光去关注吕武是晋国元戎,忽略了近期没有传出半点消息的秦国。
    诸夏的各个诸侯国,他们每一年都会向周天子进贡。这样的事情已经持续了很久很久。
    周天子东迁之后,各个列国已经没怎么拿周王室当一回事,进献的贡品一年比一年少,断绝却是没有的。
    去年吕武已经操作齐国以后只向晋国交保护费,不用再向周天子进贡,还在操作卫国、鲁国、曹国、等等国家相同的事情。
    吕武不知道的是,原历史上晋悼公在任时期,几位元戎先后做相同的事情,搞得列国进贡的对象换成晋国,不再是周王室了。
    列国不再对周王室进贡,近一步加剧了周王室的衰弱,搞到最后一帮王公连维持体面生活都办不到,临灭亡前甚至要依靠借贷来组建军队。
    晋国自己则是依然保持对周王室进贡的行为,不是晋国的几代君臣有多么伟大,完全是不想将周王室逼得太狠,尽力维持周王室一帮王公的体面生活而已。
    吕武等人并没有在“单国”刻意逗留,穿过“王野”抵达“滑2”还是没碰上师旷一群人。
    他们没有前往“祭”地的“虎牢”,径直南下抵达一个叫“密”的地方。
    这个并不是吕武想玩什么花招,纯粹是晋国对各个诸侯国的通知就是到“密”进行会盟。
    中军和上军在“密”进行驻扎,先过来打招呼的不是“虎牢”那边的国君或哪个“卿”,郑国那边先来人了。
    “我与晋为盟,阴子为何领兵而来?”子耳是郑国那边的卿大夫之一,看称呼就是个公族的大人物。
    郑国是公族政治,国中的主要职位必然由公族担任。他们的大人物一般是使用“子”来作为前缀,公开的称呼只是一种“号”,不是名字。
    使用“号”来示人也是春秋时期的一种习惯了,家族血脉越是古老,称呼方面就越有讲究。
    相反,近百年来新晋崛起的晋国,很多大人物压根就没有“号”,列国要么称呼他们的职务,不然就是以“氏”作为前缀再加上一个“子”的后缀来表示尊重。
    吕武对子耳说道:“或是有误,我并未受到寡君示意。”
    子耳先是愕然,随后大大地松了口气。
    郑国在去年临近冬季时决定投降晋国,一个冬季过去之后事情出现了变化。
    不是别的。
    楚国那边对郑国攻打蔡国本来就非常不爽,碍于国中的内乱没有平息,暂时无法教训郑国罢了。
    郑国投降晋国的消息传到楚国,成功激怒了楚国的君臣,他们决定一边平叛,一边集结大军北上教训反复无常的郑国。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有趣了。
    楚国将要出兵讨伐的消息被郑国南下的使节传回“新郑”,作为被两个霸主夹在中间当“受气包”的郑国立刻又怂了。
    晋国这边并不知道郑国再次悖盟,也就是郑国与晋国的盟约字迹未干,郑国再一次决定当楚国的老小弟。
    “你说甚?”吕武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现了毛病。
    子耳重复了一遍,说道:“请阴子攻打‘密’,以惩于我。”
    什么个状况?
    前一刻,子耳说去年郑国跟晋国结盟了,说白了就是又一次的投降。
    下一秒,子耳邀请吕武攻打“密”这个郑国的城池。这是郑国也爆发内乱,他是要当带路党吗?
    吕武与士匄对视了一眼。
    士匄有点恍然地说道:“郑复叛我,重归于楚。”
    事实就是这么一回事,子耳却是有话说。
    什么郑国太不幸了,一直以来被夹在晋国与楚国的中间,来来回回被不断折腾,他们也不想这样子。
    郑国跟晋国结盟要挨楚国的打,反过来也是一样。
    晋国和楚国不会允许郑国中立,郑国谁也打不过,是晋国和楚国逼迫郑国当墙头草的。
    说得也是呀。
    谁都知道当墙头草不好,关键是郑国真的没办法。
    那么,问题来了!
    吕武问道:“贵国可遣使节往‘虎牢’禀于寡君?”
    在这么个年头,撕毁盟约是要进行通知的哟!
    一边结盟又一边挖坑想埋人,没正式通知不再作为盟友,很可能会被全世界联合起来消灭哒!
    子耳很尴尬地说道:“正要前往。”
    也就是,郑国还没有正式通知晋国,两国已经解除盟友关系,要干点什么可以用力了。
    吕武的脸色一下子就黑了。
    是不是没过问那么一嘴,破坏规矩的人将变成他们?
    士匄说道:“可知齐国下场?”
    子耳很老实地答道:“不知也。”
    齐国跟郑国有点距离,中间还相隔着很多国家,以目前的通讯手段,他们应该是知道去年晋国讨伐齐国,具体发生了什么事则是暂时不知情。
    士匄笑得有些阴森,说道:“齐灭,复立。”
    没毛病。
    晋军攻克了“临淄”就等于是消灭了齐国,后面敲诈了一波再走,“临淄”重新归属于齐国,某种形式上就是再次复国了。
    子耳竟然在没走解除盟约之前让吕武挥师攻打“密”,路完全走窄了啊!
    “‘密’离‘新郑’不足百里。”吕武幽幽地说了这么一句。
    特么敢耍花样,作死是真会死掉的!
    子耳的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
    吕武大声说道:“送客!”
    不用谁来驱赶,子耳自己掩面而逃了。
    “‘临淄’不比‘新郑’。”士匄对在郑国打攻城战多少有些心理阴影,说道:“郑人常年应战,城有‘郭’多层。”
    另外一点,过分削弱郑国其实并不符合晋国的利益,不能像玩弄齐国那样对待郑国。
    这个是地缘政治决定的因素,有郑国处在中间对晋国和楚国都是好事,免得两国直接接壤,搞到想喘口气都做不到。
    一旦晋国和楚国拼全力相搏,有第三个诸侯国崛起并站稳,晋国和楚国极可能要相拥而泣了。
    半个月之后,国君带着下军、新军和一帮小老弟的军队过来了。
    在此之前,吕武已经命人造好了会盟台,就放在“密”城池正北方向的六里之外。
    这一次参加会盟的国家挺多,宋、鲁、卫、曹、莒、邾、滕、薛、杞、牟、介、茅、鄅、郕、郯、邳、徐,包括才刚刚被痛打了一顿的齐国,有被通知和自行求加入的国家,等于位处中原的列国差不多凑齐了。
    吕武在进行迎接时,看着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旗帜,心里想道:“看着倒是挺热闹,然而实际上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正儿八经的来算,今次会盟是晋君姬周搞的第二次诸侯会盟,距离“九合诸侯”还剩下七次就能获取成就了。
    “阴卿。”国君跟吕武有点距离就下令停车,下了车快步走了上去,一脸不好意思地说道:“诸事多也,阴卿、范卿、魏卿、范卿久候了。”
    两个“范卿”指的是士匄和士鲂。
    吕武看向了凑过来的鲁君午和鲁国执政叔孙宣伯,心里腻歪地想道:“害怕被直接怼,带上周天子的‘史官’保底是吧?”
    鲁国不但是“礼仪之邦”,还是周天子的“史官”来着,负责监督和敦促周王室阵营的礼仪规范,也担当整理历史记录的重任。
    这个就是各个诸侯国不想招惹鲁国的原因。
    齐国那是没法子,一开始就跟鲁国上演爱恨情仇,后来干脆破罐子破摔了。
    吕武没多余的废话,问道:“君上可见过子耳?”
    晋君姬周笑着说道:“郑毁盟,想必诸‘卿’已知。”
    士匄不咸不淡地说道:“与郑互盟之事,我等乃是经由子耳方知。此事谬也!”
    太特么搞笑了啊!
    作为一名“卿”竟然是从郑国的大臣那边才知道晋国跟郑国结盟了,还差一点掉进深坑里面去。
    作为一名国君在指派告知人选上面,该是多么的不合格?
    晋君姬周扫视了一圈,问道:“师旷何在?”
    吕武要是恶毒一点就该说“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了。
    “大军过道声势极大,亦可错过?”魏琦也发飙了。
    不管怎么说,晋君姬周就是错了,仅是用自己的喜好来挑办公务的人选。
    他们知道师旷是谁,并且知道这位盲人乐师一直在教导晋君姬周一些大道理。
    关于道理的正确与错误不太好去评价,晋君姬周派“乐令”去传达信息就是不对。
    另外,他们对师旷那么热心于参与政务的感官极差,尤其是师旷在讲大道理时经常会影射卿位家族。
    仅是后面那一点,他们碍于爱惜羽毛,才没对师旷干点什么。
    主要是师旷的名声很大,不止在晋国有大名声,几次评价列国的音乐也在“国际”上挂了号。
    他们的身份地位对这么一个名声不小的人玩手段,是一种拿瓷器去碰瓦器,太不划算了。
    鲁君午和叔孙宣伯对视了一眼,他们其实不想凑上来,过来却见证了霸主国的“君”被臣一阵怼,偏偏还不得不承认怼得非常对。
    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以自身的喜好来做事,会出大问题的呀!
    又或者说,里面有什么是他们不知道的???

章节目录

春秋大领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荣誉与忠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荣誉与忠诚并收藏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