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吕武不打算玩什么太特别的花样,该讲规矩怎么打就会怎么打,花活能避免就不瞎搞。
    作为晋军统帅的吕武是这种心思,反晋联军那边的楚君熊招心思就更简单了。
    楚君熊招这一次来的目的非常单纯,纯粹就是奔着消耗蛮人以及列国兵力而来。
    双方都不想玩花样,战争进行得也就相对枯燥。
    这种枯燥是对心怀别意的上位者而言,参战的将士面临的将是流血和丢命了。
    一天,两天,三天……
    时间一天又一天的过去,每天都有人阵陨疆场,成为一具冰冷且僵硬的尸体再被收拾走。
    人世间有残酷,自然也就有喜悦,便是这般才有生活百态。
    有人死去,有人残废,有人受伤。
    有人立功得赏,有人犯错被罚。
    战场的土地被犁了一遍又一遍,地表的植物被压倒踩碎,倾注太多的鲜血让某些区域的土质慢慢变成了一种褐色,坑洼地带甚至都汇聚了血泊。
    “我家箭矢损耗巨量。若后方补给延迟,再过七天便无法再组箭阵。”吕武心疼了。
    打了六天,仅仅是阴氏消耗的箭矢就达到七十万,要不是能从战场回收一些箭矢再利用,根本无法再撑七天那么久。
    士匄有些怔怔地说道:“阴氏箭阵所杀所伤敌军甚众。”
    对于这点士匄有忌惮和恐惧,纳闷阴氏怎么就超越韩氏,玩远程玩到了那么狠的地步。
    楚军带来的蛮人极少有身穿甲胄,挨中一箭不是伤就是死,六天之内死于阴氏箭阵下的蛮人少说有个两三万。
    其余列国的军队?阴氏没有特别针对,谁进入射程谁倒霉,估计落了个一两万人的死伤吧。
    那么,反晋联军那边在阴氏箭阵下死伤了约三四万人,代价却是阴氏射出七十万的箭矢?也就是平均射出约十七支箭矢才杀死或杀伤一名敌军?
    十七支箭矢才有一个战果,有什么好稀奇的吗?没有的。
    现代战争使用的武器够先进了吗?拿二战为例子,需要平均两千三百三十四发发子弹才打死一个人。
    实际上,一个人中箭只要不是要害部位,中箭的人还是能撑一段时间,中箭立刻毙命需要伤到要害,不然大多是后面伤口感染发脓而死。
    如果是身穿甲胄,一个人中箭数十支都还能够酣战。这个是因为箭镞哪怕穿透甲胄也没有伤及内脏,箭镞只是破开了血肉,直至他失血过多才会倒下。
    所以了,吕武亲自经历了冷兵器战争才知道一个事实,针对身穿甲胄的士兵除非是一箭射中要害给弄死,要不然经常能看到被射成刺猬还能继续作战的士兵。
    像是某些影视剧里面,士兵明明身穿甲胄,还不是什么皮甲,怎么看都是制作精良的扎甲或是鱼鳞甲,咋就箭镞射中甲片只是穿透一点点,还能给当场毙命呀???
    当然,影视剧作品是导演说了算,很多违背常识的事情是不能当真的。
    就拿枪战来说,主角中几枪都能跟个没事的人一样,喽啰中枪则是立刻死掉。
    真实的世界中,被打中一枪不管是命中哪里都会咬下一大片肉,躯干中枪则会被子弹在躯体里面搅了一圈又一圈,意志力再怎么强也不可能跟没事的人一样。
    最离谱的是被飞机机炮或大口径机枪子弹打中还能蹦跶,现实中被大口径子弹命中绝对是被掏个大窟窿或是直接打成两截的啦。
    士匄可说不出拿范氏的箭矢给阴氏弓箭手使用的话来,问道:“‘司弓矢’处箭矢可用几日?”
    这个“司弓矢”是个什么玩意?就是掌管国家弓矢的官。
    各贵族接到征召命令,他们带来的都是自行武装和自带干粮的士兵,到了地方则是能够申请国家补贴,比如接到任务向“司弓矢”领取一张弓和至少八支箭矢。
    为什么只有八支箭矢?只因为现在是春秋,制造工艺也就那样,生产过程非常缓慢,着实是经不起阔绰的大手大脚。
    另外一点,真以为一名弓箭手可以没有次数限制一再射箭吗?实际上张弓射箭是一个体力活,正常情况下连续张弓射箭个十来次就会令人受不了,死撑着去射会拉上肌肉或韧带的。
    所以啦,除非是特别人员,士兵一般也就携带二十支左右的箭矢,超过数量就属于一种过量的浪费了。
    吕武用嫌弃的表情扫了士匄一眼,压根就没有半点避讳,说道:“督管国库军需便是范氏之人,如何不知?”
    什么意思啊?
    说白了就是晋国各方各面被卿位家族说把持,很多关键职位被排排站分果果。
    在晋国这边,采购甲胄、盾、戈、矛等近战兵器属于阴氏的职衔;本来管弓和箭的是韩氏,后来韩氏不再是卿位家族,范氏接管了职务;属于国家编制的战车一直是荀氏的活。
    各方各面其实原先并没有被卿位家族安排得妥妥当当,一直到晋悼公薨逝才变了个样。
    一直到现任晋君姬彪之前,国君和公族都有自己的大批匠人,比如晋景公时期的匠丽氏就负责各种工程,包括打造和储备各种军需物资。
    范氏倒是没敢侵吞国帑,再则说范氏也没必要去贪那一点小钱,比较关键的是范氏的工艺方面没韩氏的好,制作的一些弓矢不是不能用,就是用起来着实不怎么样。
    吕武嫌弃的还有另外一点。
    因为现在作战物资是由各家自己携带,国家只是一种“补缺”的性质,数量方面真多不到哪去。
    拿箭矢做例子,阴氏出征时准备了两百五十万支箭,属于国家“补缺”的则是只带来三十万支,数量上压根就没得比呀。
    他们无声地面面相觑了有一小会,由士匄打破了沉默。
    “诸家出力甚少,借由我家、阴氏不可为之。”士匄就搞不懂吕武怎么突然爱惜起了中小贵族。
    吕武说道:“赵氏、魏氏皆灭,以至国中人心惶惶。”
    他倒是想将消耗其他家族的事情做得更狠一些,一些脸面多少还是要顾一些的。
    再则说了,晋国这边由卿位家族挑重担是老规矩,遇到大战卿位家族不顶上,想着依靠中小贵族能有晋国的今天吗?
    士匄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颊控制不住一阵抽动,说道:“我家折损过重。”
    是吗?
    好像是的。
    光是彘裘就丢了近万,别提士匄南下之前晋军被困“斗首”的损失,还有历经的那些大大小小战事了。
    那么,范氏从去年到今年损耗了多少兵力?
    他们打赵氏和公族,哪怕赵氏和公族不中用,范氏大多打的是攻城战,想要攻克一座城池怎么也要折损数千吧?
    士匄有大概的数据,灭掉赵氏折损了近两万,跟公族一阵较量又给没了一万五左右,合起来就是三万五左右的有效战斗力没了。
    再说南下的折损,彘裘前前后后丢进去了一万六千多,士匄自己统兵作战给没了一万多,再加上内战的损失,范氏短短三年的时间一下子折损了七八万啊!
    那可是七八万经过训练的士兵啊!
    绝大多数诸侯国连三千的士兵都拿不来,一流强国要是失去七八万有效战斗力估计就离亡国不远了。
    范氏是家大业大,一直以人口、钱多、粮多著称,短时间内被放了那么多血,士匄猛然间发现范氏进入到虚弱期啦!
    吕武说道:“召集诸家会议罢。”
    士匄心里非常好奇阴氏折损了多少兵力,又还能征召出来多少兵力。
    好奇归于好奇,士匄脑子坏了才会去直晃晃问吕武那种问题,只能暗中观察与瞎鸡儿各种瞎猜了。
    阴氏这几年折损了多少兵力?应该是有个三万左右,足足是吕武刚接受老吕家人口的五十倍。
    想当初,吕武能管的人也就六百多,手里算是正儿八经的战力只有不到十人,惨滴很哟!
    会议是在夜中召开。
    吕武没有说废话的习惯,很直白地提出箭矢的储备量不足,阴氏无法再为各家提供充足的箭矢覆盖,大家要有伤亡激增的心理准备。
    轮到士匄补充时,提到近期的作战压力都是范氏和阴氏在扛,国战不是那么打的,谁该担负什么样的责任不能逃避。
    现在没有那一句“闻琴声而知雅意”的话,士匄的意思表达到位,一下子就让参与会议的各家之主露出了愁苦的表情。
    韩起率先表态,说道:“为国而战乃是应有之责,何惜性命!”
    贵族们就有点不爽了,老韩家巴望着重新获得卿位,一些必要的牺牲当然愿意付出,其余人再进步也是那么回事,近期内乱又显得那么残酷,一旦把手头的兵力损耗过重,大家伙仅存的那一点点安全感就全没啦。
    士匄看到众贵族那副嘴脸,恼火地说道:“我家折损数万,阴氏亦然,诸位乃是国之栋梁,岂能白食!”
    这话有点生硬了。
    吕武没有将压力推脱的想法,坐在什么位置,有些压力就该承担起来,说道:“明日阴氏、范氏休整,解氏、韩氏各组一‘彻’,诸家再组一‘彻’。”
    晋军的一“彻”从一个“师”到三个“师”不等。
    解氏和韩氏的兵力,再多也无法多到三个“师”的程度,明摆着就是各个家族组成的那一“彻”明天会是作战主力。
    如果是作为中军佐的士匄态度强硬,考虑到职衔的关系,贵族们还能争一争。
    现在是吕武讲那些话,贵族再有什么说法,他们只能硬着头皮领命。
    众人应:“诺!”
    吕武开始点名,哪一家出多少,谁担任什么样的职位,一一大略地讲了一遍。
    贵族们还是知道哪些家族跟阴氏走得近,听到跟阴氏走得近的家族承担的任务重一些,感到心安的同时,还能有什么异议?
    吕武看到那些人的反应,内心里其实是比较无语的。
    这些人就不知道“兵无常形,水无常态”的道理,事先的安排是怎么回事,真的打起来可是很说不准的咯。

章节目录

春秋大领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荣誉与忠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荣誉与忠诚并收藏春秋大领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