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到达崇祯十六年,距离崇祯朝廷灭亡的时间,只剩下不到一年。
    虽说,现在这个时间未必准确,但高欢料想不会差太远。
    这最后一年时间,高欢觉得必须,尽可能的壮大自己的实力。
    明朝与以往的朝代相比,有个显著的特点,便是有两个都城。
    这两个都城,与以前的朝代还不同,南京并非只是名义上的都城,他在法理上被定性为“留都”,而且除了皇帝不在这里办公,北京有的中央机构,南京都有。
    在这里,什么六部、都察院、翰林院,一个不少,而且编制满员,官员甚至比北京还多。
    不过,要论官员的水平,还有能力,那么南京的官员却无法和北京相比。
    这是由明朝的政治生态决定的,因为南京的官员,虽然品级高,同样的位置,甚至比北京的同僚,还多一些殊荣,但是却是个清闲衙门,基本没事干,可以说是奉旨休息,大明官员的养老院。
    在这里的官员,光拿俸禄不干活,上班就是喝茶,下班就是秦淮河上喝花酒,也没北京官员伴君如伴虎的危机感。
    那么什么样的官员,能够去南京享受这样的待遇?
    去南京的官员,大概可分为三类,第一种是皇帝看不顺眼,能力不行,站着位置不拉屎,可又没借口办他,便打发到南京。第二种,则是在北京官场混不下去,政治斗争失败,到南京避风头。第三种,就是那种中了进士,却没有关系,补不到实缺,便被安排来南京。
    这三类官员,到来南京之后,能做到事情,大概只有一件,便是混吃等死。
    相比之下,在北京的官员,深处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还要处理和应对国家的大事,稍有不慎,站错队,事没办好,便有丢官落马,甚至脑袋搬家的危险。
    当然,风险与机遇并存,一般人要行贿,找人办事,自然是去找,在京掌握权力的京官,没人会傻到去找南京的混子们。
    所以,在北京的官员,首先是有钱赚,其次在中央拉帮结派,也便于升迁。
    这两种不同的生态,造成南北两京,不同的官员群体聚集。
    总体而言,南京官场,就是北京淘汰下来的官员的收容站,不过是一群官场失意,又不愿意丢了俸禄的官员,混日子的地方。
    这导致了南北两京的官员,在能力上差距很大。
    满清灭亡南明,其实是北京的这伙人投靠满清后,打败了南京的混子们。
    高欢派遣王独山来北京,就是希望,在崇祯朝廷崩溃后,能多接受一些,北京的官员,避免他们全部落在满清的手里。
    虽然,这些官员,节操未必多高,但能力肯定是有的。
    眼下以击退清军,为第一要务,至于其它,则等以后再说。
    高有才现在是北京的红人,所以接触起在京大臣十分方便,但是要营救孙传庭和丁启睿,还得靠一个人,那边是周延儒。
    此时,在北京城中,周延儒等人,已经感觉到末日将要来临。
    关中的李自成,武昌的张献忠,都心有灵犀的建号称帝,预示着一场血雨腥风的到来。
    李自成在西安登基,向天下宣称,“嗟尔明朝,气数已尽。”
    在京的官员,都发自肺腑的表示赞同,认可李自成的话语。
    周府,内阁首辅周延儒,坐在书房内,一脸的焦虑。
    作为大明首辅,周延儒深知,在建奴和流寇的两面夹击之下,北京失陷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届时,他作为首辅,崇祯朝灭亡,他肯定也不能幸免。
    现在北京城内,大多数官员,心里早就达成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契,许多朝臣都觉得大明气数将尽,改朝换代是迟早的事情。
    数千年来,这样的事情没少发生,官员们早就有了应对方略。
    这天下是老朱家,还是老李家,对他们而言,只是换身衣服,然后继续做官,不过是龙椅上换个皇帝而已。
    现在朝中官员,不是等着人来该朝换代,便是另有打算。
    这让周延儒很着急,从自身利益出发,他希望崇祯能够南迁,丢了北京还有南京,而且有江南富庶之地,足以让大明凭借长江天险偏安一隅,像东晋、南宋一样,再折腾几十年。
    而且,迁出北京,丢掉北方的包袱,隔着长江,看闯贼与建奴去争,岂不惬意。
    这样他还是首辅,去了南京官照做,钱照拿,岂不美哉。
    不过,声言南迁,就得做好北京失陷后,被崇祯推出去顶锅的准备。
    虽说南迁是崇祯朝,时下唯一的生路,但是老官僚周延儒,不敢冒着今后被杀头和清算的风险,主动建议南迁。
    当然这难不倒周延儒,他不愿意说,可朝廷之内,还是有一些热血青年,也就是楞头青可以当枪使。
    前不久,大臣李明睿便上书崇祯,提出要南迁,崇祯便问群城,朝中之人,朝臣群起反对。
    崇祯便问周延儒,想要周延儒力挺南迁,周延儒不干,便说这件事情,要皇帝乾坤独断,崇祯却又犹豫了。
    周延儒明白,崇祯想迁都,可是又不愿自己下令,而是想让大臣,把他架着出北京。
    这摆明了是日后好清算,等北京失陷后,便可以有借口推卸责任,说当初他不愿意走,你们非要朕走,现在北京失陷,你们建议南迁的,说该怎么办吧!
    周延儒见崇祯如此,加上李率泰挑出来,要督师山西,便打消了周延儒提南迁的心思,转而希望能够去外地督师。
    崇祯恼怒他没有担当,自然不会让他走,要拉着他陪葬。
    这便让周延儒坐化了。
    此时,周延儒在书房内,心烦意乱,想着如何才能逃出北京这艘破船。
    实在不行,那就只有悄悄出京,可是离开北京,能往哪走。
    他看朝中官员,群起反对南京,又见几个东林大佬,最近忙着辞官南归,周延儒敏锐的察觉道,东林党已经另有打算。
    这样一来,崇祯不难下,他也不敢去南京,因为没有皇帝的支持,他肯定被东林党整死。
    这时,书房外,忽然有人禀报,“老爷,高侍郎求见。”
    周延儒闻语,忽然眉头一挑,心道怎么忘记他了。
    “快请进来!”周延儒急声吩咐,不过遂即却又改口,一边往外走,一边道:“还是本官亲自去迎!”
    (求月票,推荐,追定)

章节目录

武布中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话凄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话凄凉并收藏武布中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