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元旦之后整个王府就忙碌了起来,虽然不用朱标忙活,但是也能感觉到。
朱标看了眼天色,依旧是阴云遮盖,但是钦天监的人说“到了大典那日一定会放晴!”
当然朱标觉得这不像是他们这种人说的话,他们向来是八分把握说五分的家伙,估摸着是被朱元璋逼得不得已了。
时间流转,明早便是大典了,朱标早早的换上来明黄色的四爪龙袍,这是皇太子的礼服,也是朱元璋特意让礼部官员准备的。
这一夜估计好多人都是睡不着的!
朱标也是精神振奋的根本不准备睡觉了,四个小丫头加上刘瑾都热泪盈眶的看着朱标,这就是她们一生依靠,荣辱祸福都在一身。
朱标就站在院子里,看着天色由黑变明,火红的太阳终于露出了颜面。
随着府内的震动,张远全旭来迎接他,朱标看了眼身后的人,就微笑着在一群人的簇拥下走出来王府,拱卫司准备了仪仗队,士兵们都排列在午朝门外,道路两边都插满了彩旗,又在奉天殿前准备了五辆马车供皇帝皇后以及其他准备参加仪式的皇室人员乘坐。
朱标的马车就在皇帝皇后的后面,浩浩荡荡的马车行进到紫金山,等吉时一到,朱元璋独自一人走向早就设立好的祭坛。
朱标站在马氏身边,看着朱元璋的身影一步一步的走向前方,那身影并不雄壮但却犹如天神一般踏在所有人的心口。
终于,朱元璋走到了象征天地社稷的祭坛面前,社稷的祭祀是重中之重,一般都是“设坛为社”,坛上以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分别放置“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的土壤覆盖,也就是所谓的五色土。
东方乙木属青、西方庚金属白、南方离火属红、北方葵水属黑、中央戊土属黄”。象征着一统江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身着五爪金龙龙袍的身影跪在祭坛前,祷告上天、祈求上天风调雨顺,祷告大地、祈求大地五谷丰登,祭祀先祖、祈求先祖国祚永存!
然后朱元璋站起身慢慢转身看向众人,漫山遍野的人群同时跪下来山呼万岁!
放佛天地之间在没有能站在他面前的人了!
朱元璋威严的让众人起身,然后在礼部官员的请求中换上新一件龙袍。
这就是祭天完成,天地已经将人间的权柄归属于帝皇,下至众生,上至鬼神一切的一切都只有皇帝才能一言而决!
朱元璋拉着皇后踏上了龙辇,龙辇前面由六匹雪白的骏马驾驭,车身镶嵌有金银玉器,宝石珍珠;车身还雕刻有龙凤图案。
朱元璋领着文武群臣返回皇宫,在一路上道路两旁都有将士手持彩旗招展,到了午门外两名大典的工作人员举着表彰进入皇宫,此时的宫内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
初更时分就开始击鼓了,虽然是冬日的半夜,但百官们还是早早就穿好了朝服站在午门外等候,礼官们则是进入宫内的朝堂汇报准备。
到了三更时分,宰相以下的官员进入皇宫,新皇帝朱元璋穿着龙袍坐在皇帝的宝座上,此时鼓乐齐鸣声响震天,鼓乐停下之后,负责掌握皇帝大印的官员,把这权力象征放到宝案之上。
朱元璋在登基诏书上盖下皇帝大印!礼部尚书奉诏之后捧出太和殿,再放到午门外有人抬着的龙庭里。
然后在鼓乐仪仗以及文武百官的护送下,出太和门、午门、端门前往外城城楼,奉诏官行一跪三叩礼之后再把诏书捧到宣诏台的黄案上。宣召官登台,面西而立宣读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豪杰分争。朕本淮右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凡两淮、两浙、江东、江西、湖、湘、汉、沔、闽、广、山东及西南诸郡蛮夷,各处寇攘,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四方戡定,民安田里。”
“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
“勉循众请,于吴二年正月四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恭诣太庙,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立大社大稷于京师。册封马氏为皇后,立世子标为皇太子。”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因为高高在上又很神圣,听起来仿佛天音一般。这时在城楼下金水桥南的文武百官和那些邀请过来的观礼人员,按照官位的序列依次列队,面北而跪,行三跪九叩大礼,以谢皇恩。
诏书宣读完毕之后,由奉诏官把诏书卷起来,放在一个形似云朵的木盘里,来到城楼的跺口正中的金凤台前。
把诏书衔放在木雕金凤的嘴里,再用黄绒绳悬吊金凤,从外城楼跺口正中,徐徐降下,以表示天子帝王之命,由金凤凰乘云朵,自天而降人间。
这个时候早已经有礼部官员拖着云盘在下面跪接,金凤嘴里的诏书正好落到云盘里。
至此,礼官挥鞭示意大家肃静。在礼仪人员的引导下,百官列队进入,站到自己该站的行礼位置上,从百官进入到站定时奏乐一直没停,就和现在的大型活动贵宾进场时要播放一些乐曲是一样的,朝拜的时候要跪拜鞠躬,礼官还要行“拜舞礼”,同时呼喊“吾皇万岁万万岁”,且要连喊三次。
这就算是完成了皇帝的登基大典!
之后就要开启新王朝的第一次朝会了,皇后就要领着众皇子退下,朱标也不例外。
太子没有皇帝的命令是不需要上朝的,下面也没有他的位置,毕竟他不属文臣武将,也不在勋贵行列。
刚刚退出大奉天殿,就被一个太监拦住“太子殿下,圣上让您在这等着。
马皇后看了朱标一眼“你父皇估计是要宣布你的东宫臣属了,在这等着吧。”
…………
朱标看了眼天色,依旧是阴云遮盖,但是钦天监的人说“到了大典那日一定会放晴!”
当然朱标觉得这不像是他们这种人说的话,他们向来是八分把握说五分的家伙,估摸着是被朱元璋逼得不得已了。
时间流转,明早便是大典了,朱标早早的换上来明黄色的四爪龙袍,这是皇太子的礼服,也是朱元璋特意让礼部官员准备的。
这一夜估计好多人都是睡不着的!
朱标也是精神振奋的根本不准备睡觉了,四个小丫头加上刘瑾都热泪盈眶的看着朱标,这就是她们一生依靠,荣辱祸福都在一身。
朱标就站在院子里,看着天色由黑变明,火红的太阳终于露出了颜面。
随着府内的震动,张远全旭来迎接他,朱标看了眼身后的人,就微笑着在一群人的簇拥下走出来王府,拱卫司准备了仪仗队,士兵们都排列在午朝门外,道路两边都插满了彩旗,又在奉天殿前准备了五辆马车供皇帝皇后以及其他准备参加仪式的皇室人员乘坐。
朱标的马车就在皇帝皇后的后面,浩浩荡荡的马车行进到紫金山,等吉时一到,朱元璋独自一人走向早就设立好的祭坛。
朱标站在马氏身边,看着朱元璋的身影一步一步的走向前方,那身影并不雄壮但却犹如天神一般踏在所有人的心口。
终于,朱元璋走到了象征天地社稷的祭坛面前,社稷的祭祀是重中之重,一般都是“设坛为社”,坛上以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分别放置“青、白、红、黑、黄”五种颜色的土壤覆盖,也就是所谓的五色土。
东方乙木属青、西方庚金属白、南方离火属红、北方葵水属黑、中央戊土属黄”。象征着一统江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身着五爪金龙龙袍的身影跪在祭坛前,祷告上天、祈求上天风调雨顺,祷告大地、祈求大地五谷丰登,祭祀先祖、祈求先祖国祚永存!
然后朱元璋站起身慢慢转身看向众人,漫山遍野的人群同时跪下来山呼万岁!
放佛天地之间在没有能站在他面前的人了!
朱元璋威严的让众人起身,然后在礼部官员的请求中换上新一件龙袍。
这就是祭天完成,天地已经将人间的权柄归属于帝皇,下至众生,上至鬼神一切的一切都只有皇帝才能一言而决!
朱元璋拉着皇后踏上了龙辇,龙辇前面由六匹雪白的骏马驾驭,车身镶嵌有金银玉器,宝石珍珠;车身还雕刻有龙凤图案。
朱元璋领着文武群臣返回皇宫,在一路上道路两旁都有将士手持彩旗招展,到了午门外两名大典的工作人员举着表彰进入皇宫,此时的宫内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
初更时分就开始击鼓了,虽然是冬日的半夜,但百官们还是早早就穿好了朝服站在午门外等候,礼官们则是进入宫内的朝堂汇报准备。
到了三更时分,宰相以下的官员进入皇宫,新皇帝朱元璋穿着龙袍坐在皇帝的宝座上,此时鼓乐齐鸣声响震天,鼓乐停下之后,负责掌握皇帝大印的官员,把这权力象征放到宝案之上。
朱元璋在登基诏书上盖下皇帝大印!礼部尚书奉诏之后捧出太和殿,再放到午门外有人抬着的龙庭里。
然后在鼓乐仪仗以及文武百官的护送下,出太和门、午门、端门前往外城城楼,奉诏官行一跪三叩礼之后再把诏书捧到宣诏台的黄案上。宣召官登台,面西而立宣读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中国之君,自宋运既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传及子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海内土疆,豪杰分争。朕本淮右庶民,荷上天眷顾,祖宗之灵,遂乘逐鹿之秋,致英贤于左右。凡两淮、两浙、江东、江西、湖、湘、汉、沔、闽、广、山东及西南诸郡蛮夷,各处寇攘,屡命大将军与诸将校奋扬威武,四方戡定,民安田里。”
“今文武大臣百司众庶合辞劝进,尊朕为皇帝,以主黔黎。”
“勉循众请,于吴二年正月四日,告祭天地于钟山之阳,即皇帝位于南郊。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恭诣太庙,追尊四代考妣为皇帝皇后。立大社大稷于京师。册封马氏为皇后,立世子标为皇太子。”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因为高高在上又很神圣,听起来仿佛天音一般。这时在城楼下金水桥南的文武百官和那些邀请过来的观礼人员,按照官位的序列依次列队,面北而跪,行三跪九叩大礼,以谢皇恩。
诏书宣读完毕之后,由奉诏官把诏书卷起来,放在一个形似云朵的木盘里,来到城楼的跺口正中的金凤台前。
把诏书衔放在木雕金凤的嘴里,再用黄绒绳悬吊金凤,从外城楼跺口正中,徐徐降下,以表示天子帝王之命,由金凤凰乘云朵,自天而降人间。
这个时候早已经有礼部官员拖着云盘在下面跪接,金凤嘴里的诏书正好落到云盘里。
至此,礼官挥鞭示意大家肃静。在礼仪人员的引导下,百官列队进入,站到自己该站的行礼位置上,从百官进入到站定时奏乐一直没停,就和现在的大型活动贵宾进场时要播放一些乐曲是一样的,朝拜的时候要跪拜鞠躬,礼官还要行“拜舞礼”,同时呼喊“吾皇万岁万万岁”,且要连喊三次。
这就算是完成了皇帝的登基大典!
之后就要开启新王朝的第一次朝会了,皇后就要领着众皇子退下,朱标也不例外。
太子没有皇帝的命令是不需要上朝的,下面也没有他的位置,毕竟他不属文臣武将,也不在勋贵行列。
刚刚退出大奉天殿,就被一个太监拦住“太子殿下,圣上让您在这等着。
马皇后看了朱标一眼“你父皇估计是要宣布你的东宫臣属了,在这等着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