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此话无异于是在逼宫,而且还直言说是皇帝做错了,就连一旁的通政使司陈佑宗和大理寺卿阎东来都呆住了,大家不过是陪着演出戏,往后也好有个刚正不阿的名声,可您老这是真的要把我们往绝路上领啊。
文武百官也都颤抖了几下,还在举袖遮脸拭泪的太子殿下也是很想回头看看,韩琦是不是真的疯了,先前的谏言都是对事不对人,而韩琦现在就是把矛头直接对准了朱元璋,指责是皇帝错了。
高台上的朱元璋面色一沉,幽深的眸子死死的盯住了韩琦,虽然没有呵斥,但百官们却都明白圣上这是动了真怒。
刘春之案不过是朝堂上习惯性的的彼此拉锯试探罢了,别看好像有八成的官员都在替刘春求情,但刘春就是被凌迟处死都不你哦影响他们晚上继续吃喝嫖赌的兴致。
替刘春求情不过是希望在圣上肃清吏治的滔天巨量前打开一个小口子,以便大家都能有个腾挪的余地,至于什么狗屁义惠侯管他们什么事儿,刘继祖又没送地给他们葬爹娘。
基本所有人都在演戏,甚至包括那些武将勋贵,唯有这帮御史言官,是真的准备拿命换刘春一个小人的命,就是为了维护国朝纲纪律法的威严。
御史中丞韩琦说完后自顾自的摘下官帽放于一旁:“微臣不求活命,只求圣上三思,肃清吏治乃事国之要事,前元贪腐之风盛行于世,务必要趁着国朝新立扫荡乾坤,重立正气于天下,绝不能因为区区一个刘春而松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此等教训岂能不顾?”
那些在官员末尾的七八品的御史听闻此话,眼中绽放出明亮的光彩,径直出列摘下官帽跪下韩琦身后:“请圣上三思,臣等愿以命相谏,只求圣上按律严惩刘春,以肃清贪腐之风,定我大明万年基业!”
朱元璋的神色越来越冰冷,文武百官都没有人再敢替他们求情了,或许是早就看不惯这些清高的书呆子,也可能是因为不敢直面朱元璋的怒火,刚开国可没几年,自家陛下可真的是马上天子,绝不会忌惮杀戮官员。
同样跪在地上朱标心思急转,这些书呆子就会找麻烦,本来好好的局面,过会儿朱元璋哭一场,哀伤过度直接退朝,然后明日摆驾凤阳,在好好到先义惠侯墓前哭一场就齐活了,可如今这么一弄整个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刘春从来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朱元璋要借他的命告诉天下的贪官污吏,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只要敢贪腐就只有死路一条,哪怕是朕的恩人之子也不会有例外,朝廷肃清吏治之大势无人可挡!
而现在韩琦这么一说就成了皇帝昏庸无道,企图包庇罪臣,御史中丞韩琦等一干御史不畏生死,以死纳谏维护国朝律法,这件事一传出去,让老百姓怎么想,哪怕最后还是杀了刘春,那性质也变了。
这就是为何所以皇帝都厌恶这些直臣忠臣的原因,哪怕是被称为李世民的人镜魏征死后不也被推到了墓碑,连唐太宗都如此,何况其余君主,忠言利于行可终究是逆耳之言。
朱标抬头看了眼自己父皇,从他的眼神中就看出了马上就要抑制不住的杀意,老朱从来就不是一个忍气吞声的人,他可是要饭起家的乱世枭雄!
朱标知道,一旦让朱元璋说出话,那么这些御史包括阎东来陈佑宗等人都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那几十条人命泻火对老朱来说也无所谓,左右无关大局,他也不是那么在乎民间看法的人。
朱标径直站起身指着一旁的韩琦等人呵骂道:“放肆!你们身为人臣只想着以死搏取清名,而留骂名于君父,枉你们苦读圣人诗书,君臣纲常都学到狗肚子里了吗,无君无父你们还焉配为人?”
“圣上乃是天子,万民之表率,先义惠侯于皇家有大恩,难道圣上还能直接下旨处死恩人之子吗?尔等身为臣子不思妥善处理之法,为君父分忧解难,只知道以死搏直,焉配立于庙堂之上,焉配得享百姓赋税之俸?”
陈佑宗立刻痛哭流涕高声喊道:“微臣狂妄无知,自以为是为君分忧,却不想竟让君父陷入两难,臣有罪,请圣上发落!”
阎东来也立刻附和求饶,他们俩可是有着光明前途的东宫党,又不是脑子坏掉的御史,自然不会想着因为这件事把命搭进去。
有了这两个人认错,那替他们出头的御史们就陷入尴尬了,毕竟最先要求严惩刘春的就是这他们,不过御史们自然拉不下这个脸面向皇帝求饶,对他们来说名声要远远重于生命。
御史中丞韩琦藐视的看了眼阎东来和陈佑宗,慢慢撑着地板站了起来小声念叨着:“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挠,是君子之勇!”
“仗义死节,就在今日!”
高声喊出最后一句话,韩老夫子直挺挺的撞向奉天殿内的盘龙大柱,身形矫健根本不像是一个年逾六旬的老头子,一旁的年轻御史们仿佛早有预料,各个瞪大眼睛用崇拜向往的目光看着扑向正义,往后必将名留青史的身影。
柱子旁边的几个文官立刻爬着闪开,他们年纪也不小了,韩琦这老东西老眼昏花的,万一撞歪了撞在他们身上可不就要了亲命了,他们可不想死的这么窝囊。
武将们都隔着老远喊出了声,朝堂之上仿佛炸开了锅,但大多数人都还跪在地上,自然来不及扑过去。
“快,拦住他!”
“无君无父,韩琦竖子不足与谋!”
“娘的,今日咱要开眼了!”
朱标也是暗骂一声,幸好今日穿的不是朝服,立刻蹬地纵身扑了上去,毕竟是少年身手矫健,跟冲到半道的韩琦撞到了一起,俩人顺势滚到了一旁,韩老夫子的头就跟柱子差不到一米的距离…
“太子殿下!快来人去传太医!”
“快去扶起殿下,该死的韩琦,彼其娘之!”
“韩琦冲撞太子殿下,该杀全家!”
……………………
文武百官也都颤抖了几下,还在举袖遮脸拭泪的太子殿下也是很想回头看看,韩琦是不是真的疯了,先前的谏言都是对事不对人,而韩琦现在就是把矛头直接对准了朱元璋,指责是皇帝错了。
高台上的朱元璋面色一沉,幽深的眸子死死的盯住了韩琦,虽然没有呵斥,但百官们却都明白圣上这是动了真怒。
刘春之案不过是朝堂上习惯性的的彼此拉锯试探罢了,别看好像有八成的官员都在替刘春求情,但刘春就是被凌迟处死都不你哦影响他们晚上继续吃喝嫖赌的兴致。
替刘春求情不过是希望在圣上肃清吏治的滔天巨量前打开一个小口子,以便大家都能有个腾挪的余地,至于什么狗屁义惠侯管他们什么事儿,刘继祖又没送地给他们葬爹娘。
基本所有人都在演戏,甚至包括那些武将勋贵,唯有这帮御史言官,是真的准备拿命换刘春一个小人的命,就是为了维护国朝纲纪律法的威严。
御史中丞韩琦说完后自顾自的摘下官帽放于一旁:“微臣不求活命,只求圣上三思,肃清吏治乃事国之要事,前元贪腐之风盛行于世,务必要趁着国朝新立扫荡乾坤,重立正气于天下,绝不能因为区区一个刘春而松懈,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此等教训岂能不顾?”
那些在官员末尾的七八品的御史听闻此话,眼中绽放出明亮的光彩,径直出列摘下官帽跪下韩琦身后:“请圣上三思,臣等愿以命相谏,只求圣上按律严惩刘春,以肃清贪腐之风,定我大明万年基业!”
朱元璋的神色越来越冰冷,文武百官都没有人再敢替他们求情了,或许是早就看不惯这些清高的书呆子,也可能是因为不敢直面朱元璋的怒火,刚开国可没几年,自家陛下可真的是马上天子,绝不会忌惮杀戮官员。
同样跪在地上朱标心思急转,这些书呆子就会找麻烦,本来好好的局面,过会儿朱元璋哭一场,哀伤过度直接退朝,然后明日摆驾凤阳,在好好到先义惠侯墓前哭一场就齐活了,可如今这么一弄整个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刘春从来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朱元璋要借他的命告诉天下的贪官污吏,无论你是什么身份,只要敢贪腐就只有死路一条,哪怕是朕的恩人之子也不会有例外,朝廷肃清吏治之大势无人可挡!
而现在韩琦这么一说就成了皇帝昏庸无道,企图包庇罪臣,御史中丞韩琦等一干御史不畏生死,以死纳谏维护国朝律法,这件事一传出去,让老百姓怎么想,哪怕最后还是杀了刘春,那性质也变了。
这就是为何所以皇帝都厌恶这些直臣忠臣的原因,哪怕是被称为李世民的人镜魏征死后不也被推到了墓碑,连唐太宗都如此,何况其余君主,忠言利于行可终究是逆耳之言。
朱标抬头看了眼自己父皇,从他的眼神中就看出了马上就要抑制不住的杀意,老朱从来就不是一个忍气吞声的人,他可是要饭起家的乱世枭雄!
朱标知道,一旦让朱元璋说出话,那么这些御史包括阎东来陈佑宗等人都没有一个能活下来的,那几十条人命泻火对老朱来说也无所谓,左右无关大局,他也不是那么在乎民间看法的人。
朱标径直站起身指着一旁的韩琦等人呵骂道:“放肆!你们身为人臣只想着以死搏取清名,而留骂名于君父,枉你们苦读圣人诗书,君臣纲常都学到狗肚子里了吗,无君无父你们还焉配为人?”
“圣上乃是天子,万民之表率,先义惠侯于皇家有大恩,难道圣上还能直接下旨处死恩人之子吗?尔等身为臣子不思妥善处理之法,为君父分忧解难,只知道以死搏直,焉配立于庙堂之上,焉配得享百姓赋税之俸?”
陈佑宗立刻痛哭流涕高声喊道:“微臣狂妄无知,自以为是为君分忧,却不想竟让君父陷入两难,臣有罪,请圣上发落!”
阎东来也立刻附和求饶,他们俩可是有着光明前途的东宫党,又不是脑子坏掉的御史,自然不会想着因为这件事把命搭进去。
有了这两个人认错,那替他们出头的御史们就陷入尴尬了,毕竟最先要求严惩刘春的就是这他们,不过御史们自然拉不下这个脸面向皇帝求饶,对他们来说名声要远远重于生命。
御史中丞韩琦藐视的看了眼阎东来和陈佑宗,慢慢撑着地板站了起来小声念叨着:“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挠,是君子之勇!”
“仗义死节,就在今日!”
高声喊出最后一句话,韩老夫子直挺挺的撞向奉天殿内的盘龙大柱,身形矫健根本不像是一个年逾六旬的老头子,一旁的年轻御史们仿佛早有预料,各个瞪大眼睛用崇拜向往的目光看着扑向正义,往后必将名留青史的身影。
柱子旁边的几个文官立刻爬着闪开,他们年纪也不小了,韩琦这老东西老眼昏花的,万一撞歪了撞在他们身上可不就要了亲命了,他们可不想死的这么窝囊。
武将们都隔着老远喊出了声,朝堂之上仿佛炸开了锅,但大多数人都还跪在地上,自然来不及扑过去。
“快,拦住他!”
“无君无父,韩琦竖子不足与谋!”
“娘的,今日咱要开眼了!”
朱标也是暗骂一声,幸好今日穿的不是朝服,立刻蹬地纵身扑了上去,毕竟是少年身手矫健,跟冲到半道的韩琦撞到了一起,俩人顺势滚到了一旁,韩老夫子的头就跟柱子差不到一米的距离…
“太子殿下!快来人去传太医!”
“快去扶起殿下,该死的韩琦,彼其娘之!”
“韩琦冲撞太子殿下,该杀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