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喝足后朱标就辞别自己父皇母后回东宫了,至于老朱今晚还能不能在坤宁宫歇下就不关他的事情了,不过料想应该没什么问题。
别看老朱同志在人前耀武扬威大男子主义,但是自小看多了的朱标却是知晓,等奴婢们都散去了,老朱还是会说点甜言蜜语哄哄自己夫人的,只是尬的很,朱标还是小朱的时候听得直吐奶……
快要入冬了,夜里风寒朱标披着赤龙披风袖里捧着一个精致的福禄寿袖炉,源源不断的热量传递到全身上下,听刘瑾说是内铸局名匠特制的,今年仅铸成了三个。
此炉厚薄均匀,花纹精细,整炉不用镶嵌或焊接,全用榔头手工敲击出来,炉盖上的雕镂很细,但用脚踏不瘪。
盖子十分紧密,就算用了很久,也不会松动,尤其令人惊奇的是炉中炭火虽烧得很旺,传递出来的热度也很高,但偏偏摸上去时却不烫手,热度与炭火温热时一般。
如此珍品东宫就得了两个,太子与太子妃各一,剩下那个朱元璋也没留着自用,而是送给了马皇后,朝中上下无不感叹帝后恩爱正统稳固。
回到东宫后跨入正殿,挥手让跟在他身后的大批宫女太监们回去休息,低价煤炭出来后就算是平常的小太监小宫女们也能过个暖和的冬天了。
常洛华挺着大肚子出来迎接:“臣妾恭迎殿下。”
身后的刘瑾帮他解下披风,朱标将袖炉放在一旁笑道:“晚膳在母后宫中用过了,天冷了外头风也大就没请你过去。”
俩人说了一会儿话就安歇了,第二天朱标没去上早朝而是先去接见了从江南召集而来的票号老匠人,这些人可是宝贝,都是跟主家签订了死契的人,掌握着各家票号防伪制造的根底。
众所周知各家各号都有自己独门的那套防伪手段,有些是银票材料、图案和花押,还有些是印明花暗花浮水印,总之是各有传家手段。
按说这种匠人基本一辈子是出不了主家大门的,也就是朱标才能让江南士族破例将这些人送来,陪着太子妃用完早膳后直接来到武英殿。
里面除了工部的官员之外还有翰林院的吴伯宗,朱标大步走进殿内径直在最上方的位置坐下,眸光落到跪在地上的几人说道:“去将他们请进来吧。”
一名工部主事应诺一声退了出去,其余人继续低头看着地面,朱标看向吴伯宗说道:“本宫知道你想去钦天监任职,只是如今得用的人不多,所以就先委任你办此事了。”
吴伯宗拜倒:“微臣定当尽忠职守不负殿下信赖!”
朱标满意的点点头,吴伯宗不比郭翀张帆李进等人志向高远,所向之志就是研究天文历法,听闻近来同土耳其那边来的马德鲁丁等人交流密切。
说来有趣,洪武二年的时候马德鲁丁携三子自土耳其来到,时逢宋国公冯胜攻占甘肃临洮,他们一行人因为言语不同被当作俘虏押入京城,还是朱标听说后将他们放了出来。
虽然交流的费劲,但马德鲁丁确实是个人才,精通***教义,尤其擅长天文历算,大明在这方面颇为薄弱,毕竟自古以来绝大多数读书人的心思都不在天上的星星而是在脚下的仕途。
正好如今天下沿用的历法还是元世祖时期定下的授时历,朝中早就有官员进言要重修,于是老朱就专门给他们成立了个回回钦天监、翻译《回回历》、《经纬度》、《天文》等书。
说话间工部的官员领着一群弯着腰的匠人们走了进来,年级普遍都不小了,但看着还是精气神十足,虽然神态有些惶恐,但远比一些平头百姓要强。
“草民等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秋万福。”
朱标柔声笑道:“诸位免礼起身吧,辛劳你们远道而来了。”
“草民等不敢当太子爷如此礼遇,愿为殿下效死力!”
各行各业能做到顶端的就不会是一般人,这些老匠人在各自主家也是颇受礼遇的,顿顿酒足饭饱,暖房的小妾也不止二三个,手下使唤的学徒也有几十,如今真见到了皇太子也还不至于连话都不敢回答。
“提特意召集诸位来的原因你们也都清楚,就是朝廷为了制造纸钞,你们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希望齐心协力尽心办差,办好之后本宫绝不吝啬奖赏。”
自然没有那个敢这时候说出自己想要的奖赏,不过应诺的声音确实大了几分,对他们来说堂堂皇太子的话跟皇帝老子的也差不多了,都是金口玉言,看来等事成之后奖赏是少不了。
朱标又说了几句激励的话就让吴伯宗领他们退下了,朝廷已经在工部附近划出了一个场院,而且朱标还特意安排了府军卫值守护卫。
这次也没规定时间,左右目前朝廷的银两根本不足以作为发行纸钞的储备金,北方这场突如其来的寒灾打乱了朱标的计划。
不过倒也不妨事,民间刚刚开始恢复商业贸易,交易体量暂且还小,朝廷储存开采铸造的铜币也还能再挺两年,最关键的就是朝廷信用还没彻底确立。
朱标可不想让他发行的纸钞重蹈宝钞的覆辙,所以前期准备工作长一些也不是什么坏事,货币这种东西越稳固越好。
朱标特意在武英殿接见这些匠人也是做给朝中文武看的,省的他们乱打主意,随着朝廷肃清吏治,这些家伙的日子也是越来越不好过了,什么油水都想蹭一蹭。
就是平民炭也是朱标拿了两个东宫所属官员杀鸡儆猴,又仗责了几个勋贵才让各方消停下来,不过也只是明面上,暗地里想伸手的人不计其数,只是知晓现在太子看的严不敢太过份罢了。
人性就是如此,刑罚再严厉也总有利欲薰心之徒前仆后继,朱标有时候都难以理解,银财真的就值得拿命去赌个侥幸?
等人都下去了朱标坐在上位喝了一盏茶热热身后才起身到奉先殿,今日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按理说应该停朝一日,由皇帝亲自祭祀,但却是被推给朱标了。
这一祭祀又是两个多时辰,朱标磕头磕的有迷糊了,只是听着礼官的唱赞不断行礼,奉先殿磕完磕太庙,太庙磕完又到社稷坛跪拜了一圈……
最后回到柔仪殿沐浴更衣,泡在温暖的汤水中朱标舒服的叹了口气,内殿摆放两尊紫铜暖炉,里面燃着特贡的兽金碳使屋内暖如春夏。
刘瑾在浴桶内放入从太医院取来的驱寒固体的外用药粉,没一会儿汤水就变了颜色,朱标又是无奈的叹了口气,幸好旁边还有一桶清澈的热水。
“今日早朝如何?”
“浡泥国王马合谟沙遣其臣亦思麻逸进表笺贡鹤顶玳瑁孔雀梅花龙脑米脑糠脑西洋白布及降香黄蜡等物。”
“占城国王阿答阿者遣其臣答班瓜卜农来朝奉言:大明皇帝登大宝位抚有四海,如天地覆载日月照临阿答阿者,譬一草木耳钦蒙遣使以金印封为国王感戴欣悦倍万恒。
“情惟是安南用兵侵扰疆域杀掠吏民伏愿皇帝垂慈赐,以兵器乐器乐人俾安南知我占城乃声教所被输贡之地乃天朝上国所庇佑之地,则安南再不敢欺凌我国,伏惟恭祝大明大皇帝陛下万世永昌!”
朱标闭着眼靠坐在浴桶内,长长的墨发披散在桶外,殿内雾气蒸腾仿佛仙境,刘瑾缓慢清楚的念完占城使者在早朝上磕磕巴巴诵读的占成国王书信。
当初他能被选中伺候还是吴王世子的殿下,就是靠着这一手记忆力远超常人才脱颖而出,否则谁不知道能贴身伺候世子往后定然非同一般。
朱标消化完所的消息,又思考了一番南洋局势,没想到安南自己国内动乱频繁,竟然还有精力去侵扰占城国,这是转移内部矛盾吗?
只不过云南尚未收复,大明也不可能跨过云南去给占城主持公道,除非是走海路,只不过得不偿失。
安南不弱,前次因为册封安南国王的事情就闹的挺不愉快,虽然安南碍于大明覆灭元朝的威势忍让了下来,但也是因为没触及到安南王的根本利益。
毕竟大明测不册封人家都已经坐上王位了,只不过是担心未来大明收复云南之后的种种情况才忍了张老夫子,而如今想要调和安南与占城的战争,甚至是让安南把吃下的城池让出来可就不简单了。
大明派兵少了恐怕会被羞辱一顿,派兵多了浪费钱粮替别人讨好处,但是不管的话大明在南洋诸国的威势将会削弱,甚至他们还有可能支持云南的梁王。
所以要么暂忍一时,等收复云南在君临南洋诸国,要么就不惜损耗维护威严,这两者其实都不怎么样,但大明对南洋局势实在看不清,基本可以说没有消息来源,否则趋狼吞虎也是个办法。
毕竟大明的体量以及潜力都摆在明面上,有的是人想要提前搭上关系,元朝时候南洋诸国谁强可不是看自身国力的,而是看谁与元朝关系好。
………………
别看老朱同志在人前耀武扬威大男子主义,但是自小看多了的朱标却是知晓,等奴婢们都散去了,老朱还是会说点甜言蜜语哄哄自己夫人的,只是尬的很,朱标还是小朱的时候听得直吐奶……
快要入冬了,夜里风寒朱标披着赤龙披风袖里捧着一个精致的福禄寿袖炉,源源不断的热量传递到全身上下,听刘瑾说是内铸局名匠特制的,今年仅铸成了三个。
此炉厚薄均匀,花纹精细,整炉不用镶嵌或焊接,全用榔头手工敲击出来,炉盖上的雕镂很细,但用脚踏不瘪。
盖子十分紧密,就算用了很久,也不会松动,尤其令人惊奇的是炉中炭火虽烧得很旺,传递出来的热度也很高,但偏偏摸上去时却不烫手,热度与炭火温热时一般。
如此珍品东宫就得了两个,太子与太子妃各一,剩下那个朱元璋也没留着自用,而是送给了马皇后,朝中上下无不感叹帝后恩爱正统稳固。
回到东宫后跨入正殿,挥手让跟在他身后的大批宫女太监们回去休息,低价煤炭出来后就算是平常的小太监小宫女们也能过个暖和的冬天了。
常洛华挺着大肚子出来迎接:“臣妾恭迎殿下。”
身后的刘瑾帮他解下披风,朱标将袖炉放在一旁笑道:“晚膳在母后宫中用过了,天冷了外头风也大就没请你过去。”
俩人说了一会儿话就安歇了,第二天朱标没去上早朝而是先去接见了从江南召集而来的票号老匠人,这些人可是宝贝,都是跟主家签订了死契的人,掌握着各家票号防伪制造的根底。
众所周知各家各号都有自己独门的那套防伪手段,有些是银票材料、图案和花押,还有些是印明花暗花浮水印,总之是各有传家手段。
按说这种匠人基本一辈子是出不了主家大门的,也就是朱标才能让江南士族破例将这些人送来,陪着太子妃用完早膳后直接来到武英殿。
里面除了工部的官员之外还有翰林院的吴伯宗,朱标大步走进殿内径直在最上方的位置坐下,眸光落到跪在地上的几人说道:“去将他们请进来吧。”
一名工部主事应诺一声退了出去,其余人继续低头看着地面,朱标看向吴伯宗说道:“本宫知道你想去钦天监任职,只是如今得用的人不多,所以就先委任你办此事了。”
吴伯宗拜倒:“微臣定当尽忠职守不负殿下信赖!”
朱标满意的点点头,吴伯宗不比郭翀张帆李进等人志向高远,所向之志就是研究天文历法,听闻近来同土耳其那边来的马德鲁丁等人交流密切。
说来有趣,洪武二年的时候马德鲁丁携三子自土耳其来到,时逢宋国公冯胜攻占甘肃临洮,他们一行人因为言语不同被当作俘虏押入京城,还是朱标听说后将他们放了出来。
虽然交流的费劲,但马德鲁丁确实是个人才,精通***教义,尤其擅长天文历算,大明在这方面颇为薄弱,毕竟自古以来绝大多数读书人的心思都不在天上的星星而是在脚下的仕途。
正好如今天下沿用的历法还是元世祖时期定下的授时历,朝中早就有官员进言要重修,于是老朱就专门给他们成立了个回回钦天监、翻译《回回历》、《经纬度》、《天文》等书。
说话间工部的官员领着一群弯着腰的匠人们走了进来,年级普遍都不小了,但看着还是精气神十足,虽然神态有些惶恐,但远比一些平头百姓要强。
“草民等参见太子殿下,殿下千秋万福。”
朱标柔声笑道:“诸位免礼起身吧,辛劳你们远道而来了。”
“草民等不敢当太子爷如此礼遇,愿为殿下效死力!”
各行各业能做到顶端的就不会是一般人,这些老匠人在各自主家也是颇受礼遇的,顿顿酒足饭饱,暖房的小妾也不止二三个,手下使唤的学徒也有几十,如今真见到了皇太子也还不至于连话都不敢回答。
“提特意召集诸位来的原因你们也都清楚,就是朝廷为了制造纸钞,你们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希望齐心协力尽心办差,办好之后本宫绝不吝啬奖赏。”
自然没有那个敢这时候说出自己想要的奖赏,不过应诺的声音确实大了几分,对他们来说堂堂皇太子的话跟皇帝老子的也差不多了,都是金口玉言,看来等事成之后奖赏是少不了。
朱标又说了几句激励的话就让吴伯宗领他们退下了,朝廷已经在工部附近划出了一个场院,而且朱标还特意安排了府军卫值守护卫。
这次也没规定时间,左右目前朝廷的银两根本不足以作为发行纸钞的储备金,北方这场突如其来的寒灾打乱了朱标的计划。
不过倒也不妨事,民间刚刚开始恢复商业贸易,交易体量暂且还小,朝廷储存开采铸造的铜币也还能再挺两年,最关键的就是朝廷信用还没彻底确立。
朱标可不想让他发行的纸钞重蹈宝钞的覆辙,所以前期准备工作长一些也不是什么坏事,货币这种东西越稳固越好。
朱标特意在武英殿接见这些匠人也是做给朝中文武看的,省的他们乱打主意,随着朝廷肃清吏治,这些家伙的日子也是越来越不好过了,什么油水都想蹭一蹭。
就是平民炭也是朱标拿了两个东宫所属官员杀鸡儆猴,又仗责了几个勋贵才让各方消停下来,不过也只是明面上,暗地里想伸手的人不计其数,只是知晓现在太子看的严不敢太过份罢了。
人性就是如此,刑罚再严厉也总有利欲薰心之徒前仆后继,朱标有时候都难以理解,银财真的就值得拿命去赌个侥幸?
等人都下去了朱标坐在上位喝了一盏茶热热身后才起身到奉先殿,今日是祭祀祖先的日子,按理说应该停朝一日,由皇帝亲自祭祀,但却是被推给朱标了。
这一祭祀又是两个多时辰,朱标磕头磕的有迷糊了,只是听着礼官的唱赞不断行礼,奉先殿磕完磕太庙,太庙磕完又到社稷坛跪拜了一圈……
最后回到柔仪殿沐浴更衣,泡在温暖的汤水中朱标舒服的叹了口气,内殿摆放两尊紫铜暖炉,里面燃着特贡的兽金碳使屋内暖如春夏。
刘瑾在浴桶内放入从太医院取来的驱寒固体的外用药粉,没一会儿汤水就变了颜色,朱标又是无奈的叹了口气,幸好旁边还有一桶清澈的热水。
“今日早朝如何?”
“浡泥国王马合谟沙遣其臣亦思麻逸进表笺贡鹤顶玳瑁孔雀梅花龙脑米脑糠脑西洋白布及降香黄蜡等物。”
“占城国王阿答阿者遣其臣答班瓜卜农来朝奉言:大明皇帝登大宝位抚有四海,如天地覆载日月照临阿答阿者,譬一草木耳钦蒙遣使以金印封为国王感戴欣悦倍万恒。
“情惟是安南用兵侵扰疆域杀掠吏民伏愿皇帝垂慈赐,以兵器乐器乐人俾安南知我占城乃声教所被输贡之地乃天朝上国所庇佑之地,则安南再不敢欺凌我国,伏惟恭祝大明大皇帝陛下万世永昌!”
朱标闭着眼靠坐在浴桶内,长长的墨发披散在桶外,殿内雾气蒸腾仿佛仙境,刘瑾缓慢清楚的念完占城使者在早朝上磕磕巴巴诵读的占成国王书信。
当初他能被选中伺候还是吴王世子的殿下,就是靠着这一手记忆力远超常人才脱颖而出,否则谁不知道能贴身伺候世子往后定然非同一般。
朱标消化完所的消息,又思考了一番南洋局势,没想到安南自己国内动乱频繁,竟然还有精力去侵扰占城国,这是转移内部矛盾吗?
只不过云南尚未收复,大明也不可能跨过云南去给占城主持公道,除非是走海路,只不过得不偿失。
安南不弱,前次因为册封安南国王的事情就闹的挺不愉快,虽然安南碍于大明覆灭元朝的威势忍让了下来,但也是因为没触及到安南王的根本利益。
毕竟大明测不册封人家都已经坐上王位了,只不过是担心未来大明收复云南之后的种种情况才忍了张老夫子,而如今想要调和安南与占城的战争,甚至是让安南把吃下的城池让出来可就不简单了。
大明派兵少了恐怕会被羞辱一顿,派兵多了浪费钱粮替别人讨好处,但是不管的话大明在南洋诸国的威势将会削弱,甚至他们还有可能支持云南的梁王。
所以要么暂忍一时,等收复云南在君临南洋诸国,要么就不惜损耗维护威严,这两者其实都不怎么样,但大明对南洋局势实在看不清,基本可以说没有消息来源,否则趋狼吞虎也是个办法。
毕竟大明的体量以及潜力都摆在明面上,有的是人想要提前搭上关系,元朝时候南洋诸国谁强可不是看自身国力的,而是看谁与元朝关系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