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朱标准备宣布今日早朝结束的时候,刑部尚书出列道:“微臣还有一事奏禀。”
“前些时日扬州一位赵姓秀才失踪半旬,官府搜寻无踪,最后其人自行归家,却是以然瘦骨嶙峋神志萎靡,捕快询问才知原来他是被城外尼姑们看中囚禁庵中日夜凌辱。”
刑部尚书的话使得朝堂内的气氛一下欢快了许多,武勋们嘿嘿出声挤眉弄眼,文官们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值得放到早朝上来说的事情。
刑部尚书继续说道:“本也不算何等要案,只是根据赵秀才的供诉,差役们又从庵中挖出了数具尸骨。”
朱标负手于后眉头微皱道:“既害人性命,自是该当按律问罪施刑,何以奏禀?”
害死了数名百姓性命,自然是大案,但既然证据确凿也就没什么值得一说的了,若是这点小事都要放到早朝上处置,朝廷还何必养那么多地方官吏。
“殿下容禀,微臣初闻时也只是觉得地方小案,但稍一细究后发现此例颇多,开国至今各地寺庙和尚观中道士庵中尼姑因贪脏**害死百姓之数已达上百,微臣以为合该大查寺庙事!”
此事瞬间从地方小案转变为了针对全国宗教的大事,下面的官员原本略有轻浮的神态转为严肃,百姓愚昧,对乡野中的神汉鬼婆都笃信不疑,对佛道两大宗就更不必多说了。
史书上三武一宗灭佛,可知各帝动机不一,情况各不相同,但归根到底还是是政治原因、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僧团道风方面的缺陷或者僧俗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必归其一。
而今刑部尚书是以僧团道风方面的缺陷为切入,想要趁着皇帝不在鼓动太子殿下打压宗教,尼姑之事不过是个因由而已。
武勋们对佛道是嗤之以鼻的,若按他们所说,他们这些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死后必定要遭受报应,呵呵,报应?
众所周知,杀人放火受招安才是升官发财的正道,至于报应,老子原先活都活不起了,还怕死了遭报应,先横行一世再说!
文官能混到庙堂之上,不说全部都是对佛道不屑一顾的,但绝大多数都不会真的笃信,所以对刑部尚书所提议的事也没什么抗拒之意。
左右是你提议的,允与不允都在储君一念之间,成与不成的后果也都是你自己担着。
当然,若是太子允了,他们就支持,等着分肉吃,若是太子不允,可也别怪他们要去密信向圣上弹劾你唆使太子殿下,其心不正当诛!
朱标有些不解的看向刑部尚书,老朱是有意压制宗教事的,虽然佛道两家的高僧天师都还有体面在,但实权却是很低了,同前元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佛道自也清楚惹不起杀伐果决的开国帝王,一直都是任打任罚,陈明阶怎么突然盯上他们了?
朱标思虑片刻开口道:“若是彻查几家涉嫌谋财害命的观庙倒也不算什么,方外之人也在朝廷律法之内,无外乎大明子民,只是要针对所有观庙未免有大动干戈之嫌。”
新上任的大理寺卿张光烈还没改变自己御史的习惯,他们对任何法外之人都格外看不惯,有机会还是想要插上一刀:“我大明以圣人之学治天下,鬼神之事不过旁门左道,若任由鬼道炽盛必使政教不兴,礼义大坏,臣附议陈尚书之言。”
朱标无奈的看向张光烈,大理寺卿一直是由东宫的嫡系心腹担任,在朝内臣子之中代表着朱标的意志,这在外人看来张光烈一言一行很容易被误解成朱标的意思。
果不其然,立刻就有很多官员出声支持陈明阶的奏议,陈佑宗皱起眉头不满的看向张光烈,此人是他举荐给太子殿下的,却是没想到如此的不庄重,都已经是大理寺卿了,还照着原来当御史大夫的习惯做事可怎么行?
张光烈很显然也没想到自己的话会引起这么多人的支持,他性格刚正却也不是傻子,立刻明白了是自己的身份地位出现了改变才导致了如此情况。
微微抬头看向了御街上立着的身影,目光有些逾越的同太子殿下对视了一瞬,然后就立刻低下头去,身子也弯的更低了。
朱标微微有些无奈,张光烈的眼神透出的情绪很简单,刚下的行为是臣疏忽了,但臣的提议没有错,还请殿下三思。
朱标对刚正的官员还是很包容的,尤其是那种连名声也不求的,有些人清廉刚正不是因为他不喜欢钱财,只是更爱身后名,而还有更稀少的一部分人,他只是为了不愧对自己的心。
朱标只能安慰自己,起码不用担心大理寺会被渗透了,有这样的堂官在,下面的人虽然心中会嫉恨怨咒,但却是不敢稍有徇私枉法之行径。
他们父子二人对宗教的态度是一致的,恩威并举,宽严并施,在利用中有所整治,整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统治,毕竟开国之初国家根基不稳,要利用社会的各个方面。
胡惟庸见差不多了出列道:“自南北朝到宋元,僧徒多时达二三百万,少则亦数十万之众,他们不耕而食,微臣以为开国以来对僧道崇尚太过,徒日盛,安坐而食,蠹财耗民,莫甚于此。”
中书右丞陈亮立刻接话道:“微臣以为上至君王下至百姓佞于佛道必将怠政而致国废,僧道献媚于王侯则毁及自身并连谤及法。”
胡惟庸一系的人一发力局势顿时超一边倒去,陈佑宗出列道:“释道之于帝王在于教化愚顽,暗助王纲,若使凶顽者敬信佛法,有利于王纲;使愚夫愚妇,供养佛僧,有利于国风淳厚,本朝设立僧道录司为其约束,右丞之言未免太过偏激。”
陈亮回到:“王臣流连山林则于民不利,佛道非帝者证果之场,若不解而至此,縻费黔黎,政务日杜,市衢嗷嗷,则天高听卑,祸将不远,豪杰生焉!”
朝堂之上无对错之分,朱标不会因为陈亮等人同陈佑宗这个东宫心腹大臣争辩便有不满,他想的只有胡惟庸一系推动此事的目的究竟为何?而推动此事对朝廷是否有裨益之处,是否会引发动乱?
至于其他,则都不算什么,朝堂上如果一团和气,那倒是最令人恐怖的事情,那也就说明有了权臣,不需要帝王,天下政务也能运转下去了。
武勋们显然没想那么多,各个请命想要去彻查寺庙事,若是真由得他们去,那些尼姑却是不知得沦为何等下场了,说不得连俊俏和尚都不会被放过。
朱标沉吟片刻道:“此事中书省再议一议,众卿若有想法也可写在奏章中上禀,事关国政不可轻言而定,就先如此,散朝吧。”
“臣等领命,恭送太子殿下!”
朱标转身朝着离去,文武百官等朱标的身影远去才挺起腰杆三五成群的朝着宫外走去,中书右丞陈亮笑着对还立在原地的陈佑宗道:“万请陈兄莫要计较方才之言,愚弟有失礼处还请包涵一二。”
陈佑宗拱手道:“在朝言政有所争议那也都是为了我大明社稷着想,陈兄所言也确有实事,何以如此轻看愚兄呢?”
俩人把臂而笑,也代表着丞相一系和东宫一系并不会起直接的冲突,这是把问题缩小的问题本事而言了,其余默默注视此处的官员们送了一口,谈笑着散去。
…………………
- 肉肉屋
“前些时日扬州一位赵姓秀才失踪半旬,官府搜寻无踪,最后其人自行归家,却是以然瘦骨嶙峋神志萎靡,捕快询问才知原来他是被城外尼姑们看中囚禁庵中日夜凌辱。”
刑部尚书的话使得朝堂内的气氛一下欢快了许多,武勋们嘿嘿出声挤眉弄眼,文官们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值得放到早朝上来说的事情。
刑部尚书继续说道:“本也不算何等要案,只是根据赵秀才的供诉,差役们又从庵中挖出了数具尸骨。”
朱标负手于后眉头微皱道:“既害人性命,自是该当按律问罪施刑,何以奏禀?”
害死了数名百姓性命,自然是大案,但既然证据确凿也就没什么值得一说的了,若是这点小事都要放到早朝上处置,朝廷还何必养那么多地方官吏。
“殿下容禀,微臣初闻时也只是觉得地方小案,但稍一细究后发现此例颇多,开国至今各地寺庙和尚观中道士庵中尼姑因贪脏**害死百姓之数已达上百,微臣以为合该大查寺庙事!”
此事瞬间从地方小案转变为了针对全国宗教的大事,下面的官员原本略有轻浮的神态转为严肃,百姓愚昧,对乡野中的神汉鬼婆都笃信不疑,对佛道两大宗就更不必多说了。
史书上三武一宗灭佛,可知各帝动机不一,情况各不相同,但归根到底还是是政治原因、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僧团道风方面的缺陷或者僧俗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必归其一。
而今刑部尚书是以僧团道风方面的缺陷为切入,想要趁着皇帝不在鼓动太子殿下打压宗教,尼姑之事不过是个因由而已。
武勋们对佛道是嗤之以鼻的,若按他们所说,他们这些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死后必定要遭受报应,呵呵,报应?
众所周知,杀人放火受招安才是升官发财的正道,至于报应,老子原先活都活不起了,还怕死了遭报应,先横行一世再说!
文官能混到庙堂之上,不说全部都是对佛道不屑一顾的,但绝大多数都不会真的笃信,所以对刑部尚书所提议的事也没什么抗拒之意。
左右是你提议的,允与不允都在储君一念之间,成与不成的后果也都是你自己担着。
当然,若是太子允了,他们就支持,等着分肉吃,若是太子不允,可也别怪他们要去密信向圣上弹劾你唆使太子殿下,其心不正当诛!
朱标有些不解的看向刑部尚书,老朱是有意压制宗教事的,虽然佛道两家的高僧天师都还有体面在,但实权却是很低了,同前元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佛道自也清楚惹不起杀伐果决的开国帝王,一直都是任打任罚,陈明阶怎么突然盯上他们了?
朱标思虑片刻开口道:“若是彻查几家涉嫌谋财害命的观庙倒也不算什么,方外之人也在朝廷律法之内,无外乎大明子民,只是要针对所有观庙未免有大动干戈之嫌。”
新上任的大理寺卿张光烈还没改变自己御史的习惯,他们对任何法外之人都格外看不惯,有机会还是想要插上一刀:“我大明以圣人之学治天下,鬼神之事不过旁门左道,若任由鬼道炽盛必使政教不兴,礼义大坏,臣附议陈尚书之言。”
朱标无奈的看向张光烈,大理寺卿一直是由东宫的嫡系心腹担任,在朝内臣子之中代表着朱标的意志,这在外人看来张光烈一言一行很容易被误解成朱标的意思。
果不其然,立刻就有很多官员出声支持陈明阶的奏议,陈佑宗皱起眉头不满的看向张光烈,此人是他举荐给太子殿下的,却是没想到如此的不庄重,都已经是大理寺卿了,还照着原来当御史大夫的习惯做事可怎么行?
张光烈很显然也没想到自己的话会引起这么多人的支持,他性格刚正却也不是傻子,立刻明白了是自己的身份地位出现了改变才导致了如此情况。
微微抬头看向了御街上立着的身影,目光有些逾越的同太子殿下对视了一瞬,然后就立刻低下头去,身子也弯的更低了。
朱标微微有些无奈,张光烈的眼神透出的情绪很简单,刚下的行为是臣疏忽了,但臣的提议没有错,还请殿下三思。
朱标对刚正的官员还是很包容的,尤其是那种连名声也不求的,有些人清廉刚正不是因为他不喜欢钱财,只是更爱身后名,而还有更稀少的一部分人,他只是为了不愧对自己的心。
朱标只能安慰自己,起码不用担心大理寺会被渗透了,有这样的堂官在,下面的人虽然心中会嫉恨怨咒,但却是不敢稍有徇私枉法之行径。
他们父子二人对宗教的态度是一致的,恩威并举,宽严并施,在利用中有所整治,整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统治,毕竟开国之初国家根基不稳,要利用社会的各个方面。
胡惟庸见差不多了出列道:“自南北朝到宋元,僧徒多时达二三百万,少则亦数十万之众,他们不耕而食,微臣以为开国以来对僧道崇尚太过,徒日盛,安坐而食,蠹财耗民,莫甚于此。”
中书右丞陈亮立刻接话道:“微臣以为上至君王下至百姓佞于佛道必将怠政而致国废,僧道献媚于王侯则毁及自身并连谤及法。”
胡惟庸一系的人一发力局势顿时超一边倒去,陈佑宗出列道:“释道之于帝王在于教化愚顽,暗助王纲,若使凶顽者敬信佛法,有利于王纲;使愚夫愚妇,供养佛僧,有利于国风淳厚,本朝设立僧道录司为其约束,右丞之言未免太过偏激。”
陈亮回到:“王臣流连山林则于民不利,佛道非帝者证果之场,若不解而至此,縻费黔黎,政务日杜,市衢嗷嗷,则天高听卑,祸将不远,豪杰生焉!”
朝堂之上无对错之分,朱标不会因为陈亮等人同陈佑宗这个东宫心腹大臣争辩便有不满,他想的只有胡惟庸一系推动此事的目的究竟为何?而推动此事对朝廷是否有裨益之处,是否会引发动乱?
至于其他,则都不算什么,朝堂上如果一团和气,那倒是最令人恐怖的事情,那也就说明有了权臣,不需要帝王,天下政务也能运转下去了。
武勋们显然没想那么多,各个请命想要去彻查寺庙事,若是真由得他们去,那些尼姑却是不知得沦为何等下场了,说不得连俊俏和尚都不会被放过。
朱标沉吟片刻道:“此事中书省再议一议,众卿若有想法也可写在奏章中上禀,事关国政不可轻言而定,就先如此,散朝吧。”
“臣等领命,恭送太子殿下!”
朱标转身朝着离去,文武百官等朱标的身影远去才挺起腰杆三五成群的朝着宫外走去,中书右丞陈亮笑着对还立在原地的陈佑宗道:“万请陈兄莫要计较方才之言,愚弟有失礼处还请包涵一二。”
陈佑宗拱手道:“在朝言政有所争议那也都是为了我大明社稷着想,陈兄所言也确有实事,何以如此轻看愚兄呢?”
俩人把臂而笑,也代表着丞相一系和东宫一系并不会起直接的冲突,这是把问题缩小的问题本事而言了,其余默默注视此处的官员们送了一口,谈笑着散去。
…………………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