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原本看上去对王师并没有不利,甚至因为王师在河洛的进展,反而占据优势,只要稳住南守北攻便能稳操胜券的局势,本来足以让鲜卑人陷入两难的地步。
可是现在,因为谢万的这个举动,骤然增多了很多不确定性。
“他哪儿来的胆子?”杜英大惑不解。
这家伙真的就目光短浅到,甚至并没有看到鲜卑人引大军南下的真正目的和意图,以为鲜卑人只是虚张声势?
还是说······
随手抹了抹泪水,谢奕自然也知道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整个战场局势已经让谢万搞得一团糟,如果不尽快确定策略的话,谢万还不知道会搞出来什么新的幺蛾子,所以缓缓说道:
“余虽在建康的时间不长,但是家中的几个弟弟,小时候基本上也都是余看顾长大的,对他们自小表现出来的性情还算是清楚。
万石生性莽撞且性情急躁,但也不至于自大到目中无人的地步。十万鲜卑大军意味着什么,万石肯定还是清楚的。但是他一向可能会把问题想的简单,觉得所有人都会遵从他的想法。
在前,能够为他破阵杀敌,在后,能够为他扫清一切障碍,在侧,也能够起到援护的作用。”
杜英大概明白了,缓缓说道:
“所以对于谢万来说,在后的人,自然就是谢安,谢安在朝堂上的手腕足以让他摆平一切抗议的声音,甚至还能继续保证大军出征淮北所需要的钱粮,让谢万没有后顾之忧。
至于在侧,显然在谢万的预想之中,你我,还有大司马,都是可以来掩护他的侧翼的,甚至本来我们在这样的局势下,也只能选择掩护他的侧翼,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数万王师覆灭于淮北,也不能看着鲜卑人因此而气焰冲天。
所以,如此做,的确从乐观来看,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整个两淮的王师被迫以谢万为中心转移和进攻,无论是接应还是夹攻,自然而然的都已经随谢万之动而动,也就自然要时不时的接受谢万的调遣命令,以配合他。
而如果率领这两路王师的是两个朝廷将领,可能就会这么做了。可惜······”
杜英无奈的一摊手:
“大司马怎么可能会如此乖乖听从谢万的调遣?大司马的野心注定了他只会成为战场的统帅,因此谢万贸然进攻,大司马恐怕只会让谢万就这么战败在淮北,自己才正好接管整个淮南。
至于我们,现在大军还在出函谷关、南下许昌的路上,所留在许昌的,不过只有这万余兵马,根本没有参与到这场十万人战事之中的资格。除此之外,还有淮南的那一路骑兵,可是不过千人,自然也派不上用场。
谢万的这个如意算盘,可不是那么容易打出来的。”
谢奕无奈,要是万石能够想明白这些,恐怕就不会这么急匆匆的率军北上了,他想要让各军在慌乱之下都随着自己而动,殊不知各路兵马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听他的号令,现在不管他做出什么动作,杜英和大司马所着眼之处,仍然还是淮南。
“至于正面,为他突破鲜卑人的防线,逆流而上······”谢奕缓缓说道,“整个两淮军中,情况其实远比万石想象中和认知中的还要复杂。
两淮王师,是江左手中所掌握的最强悍的一路兵马,但是这么多年来,即使是北方战乱频发、无暇南顾,而江左一直在面对来自于荆蜀的威胁,这一路兵马却也迟迟没有动,仲渊可知道是为何?”
这个问题,之前还真的没有深思过,大概也是因为杜英或者说大多数对江左政治博弈缺乏真正亲身感受的人,会简单的认为,守江必守淮,王师长期囤驻两淮,自然是为了江左的安全。
可是现在转念一想,荆蜀时常出现强权,扼江流而直接威慑建康,但两淮王师却迟迟没有南下保卫建康之意,尤其是今年,大司马已经把兵马拉到姑孰了,下一步就是扣门而入,然而建康朝廷除了一力安抚,尽可能的引导大司马北上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调动兵马的行动。
寿春、广陵,乃至于京口的王师,都是不动如山。
谢奕解释道:
“这是因为两淮军中,乃至于整个江左军中,也已经出现很多将门世家,其实包括如今关中的朱序、袁方平等人,都是将门出身,有些还是阿······先兄一手提拔和重用的。
这些将门世家,受到先兄恩惠的,自然会倾向于帮助谢家,但实际上这些家中很多子弟当初就已经随我北上,这是先兄留给我的臂助,也是余对先兄最是感激的原因。
而除了这几个世家,其实两淮军中还有诸多的将门,这些将门或是北方南渡的,或是从江南等地北上的,还有荆蜀之类的,以及还有很多还出身江左吴郡、会稽等地,构成之复杂,意味着这一支军队只能驻扎在两淮,无论从两淮调动向什么方向,都有可能会牵动各家的利益,引起诸多人的不满。”
杜英微微颔首,正是因此,这支王师只能驻扎在淮南,只有这样,才不会触动到江左,无论是吴郡会稽,还是荆蜀,各方人的利益,否则两淮王师自己就要先内讧了。
“所以万石此次调军北上,虽然一开始可以借助镇西将军府的威风震慑各方,让大家被迫随其行动,可是一旦战事有所不顺,或者爆发争执,那么万石很有可能无法掌控军队。”
谢奕忧心忡忡的说道,“尤其是自殷浩那家伙北伐失败、葬送大军之后,两淮军中对于一个从天而降的主帅,不见得就会那么轻易接受,哪怕万石已经在军中待了几个月,但是以他的性情,根本做不到和将士们同甘共苦,也做不到长袖善舞,让王师诸多将领都信服他。
大家可能会最终听从他的建议,大概是因为相互制衡,谁都不愿意充当出头鸟的原因,可是一旦战事不顺,这种不满和反对恐怕会直接爆发,到时候王师既要面对鲜卑人之强攻,又要面对内部的分歧,这场战败,已经板上钉钉。”
- 肉肉屋
可是现在,因为谢万的这个举动,骤然增多了很多不确定性。
“他哪儿来的胆子?”杜英大惑不解。
这家伙真的就目光短浅到,甚至并没有看到鲜卑人引大军南下的真正目的和意图,以为鲜卑人只是虚张声势?
还是说······
随手抹了抹泪水,谢奕自然也知道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整个战场局势已经让谢万搞得一团糟,如果不尽快确定策略的话,谢万还不知道会搞出来什么新的幺蛾子,所以缓缓说道:
“余虽在建康的时间不长,但是家中的几个弟弟,小时候基本上也都是余看顾长大的,对他们自小表现出来的性情还算是清楚。
万石生性莽撞且性情急躁,但也不至于自大到目中无人的地步。十万鲜卑大军意味着什么,万石肯定还是清楚的。但是他一向可能会把问题想的简单,觉得所有人都会遵从他的想法。
在前,能够为他破阵杀敌,在后,能够为他扫清一切障碍,在侧,也能够起到援护的作用。”
杜英大概明白了,缓缓说道:
“所以对于谢万来说,在后的人,自然就是谢安,谢安在朝堂上的手腕足以让他摆平一切抗议的声音,甚至还能继续保证大军出征淮北所需要的钱粮,让谢万没有后顾之忧。
至于在侧,显然在谢万的预想之中,你我,还有大司马,都是可以来掩护他的侧翼的,甚至本来我们在这样的局势下,也只能选择掩护他的侧翼,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数万王师覆灭于淮北,也不能看着鲜卑人因此而气焰冲天。
所以,如此做,的确从乐观来看,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整个两淮的王师被迫以谢万为中心转移和进攻,无论是接应还是夹攻,自然而然的都已经随谢万之动而动,也就自然要时不时的接受谢万的调遣命令,以配合他。
而如果率领这两路王师的是两个朝廷将领,可能就会这么做了。可惜······”
杜英无奈的一摊手:
“大司马怎么可能会如此乖乖听从谢万的调遣?大司马的野心注定了他只会成为战场的统帅,因此谢万贸然进攻,大司马恐怕只会让谢万就这么战败在淮北,自己才正好接管整个淮南。
至于我们,现在大军还在出函谷关、南下许昌的路上,所留在许昌的,不过只有这万余兵马,根本没有参与到这场十万人战事之中的资格。除此之外,还有淮南的那一路骑兵,可是不过千人,自然也派不上用场。
谢万的这个如意算盘,可不是那么容易打出来的。”
谢奕无奈,要是万石能够想明白这些,恐怕就不会这么急匆匆的率军北上了,他想要让各军在慌乱之下都随着自己而动,殊不知各路兵马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听他的号令,现在不管他做出什么动作,杜英和大司马所着眼之处,仍然还是淮南。
“至于正面,为他突破鲜卑人的防线,逆流而上······”谢奕缓缓说道,“整个两淮军中,情况其实远比万石想象中和认知中的还要复杂。
两淮王师,是江左手中所掌握的最强悍的一路兵马,但是这么多年来,即使是北方战乱频发、无暇南顾,而江左一直在面对来自于荆蜀的威胁,这一路兵马却也迟迟没有动,仲渊可知道是为何?”
这个问题,之前还真的没有深思过,大概也是因为杜英或者说大多数对江左政治博弈缺乏真正亲身感受的人,会简单的认为,守江必守淮,王师长期囤驻两淮,自然是为了江左的安全。
可是现在转念一想,荆蜀时常出现强权,扼江流而直接威慑建康,但两淮王师却迟迟没有南下保卫建康之意,尤其是今年,大司马已经把兵马拉到姑孰了,下一步就是扣门而入,然而建康朝廷除了一力安抚,尽可能的引导大司马北上之外,好像也没有什么调动兵马的行动。
寿春、广陵,乃至于京口的王师,都是不动如山。
谢奕解释道:
“这是因为两淮军中,乃至于整个江左军中,也已经出现很多将门世家,其实包括如今关中的朱序、袁方平等人,都是将门出身,有些还是阿······先兄一手提拔和重用的。
这些将门世家,受到先兄恩惠的,自然会倾向于帮助谢家,但实际上这些家中很多子弟当初就已经随我北上,这是先兄留给我的臂助,也是余对先兄最是感激的原因。
而除了这几个世家,其实两淮军中还有诸多的将门,这些将门或是北方南渡的,或是从江南等地北上的,还有荆蜀之类的,以及还有很多还出身江左吴郡、会稽等地,构成之复杂,意味着这一支军队只能驻扎在两淮,无论从两淮调动向什么方向,都有可能会牵动各家的利益,引起诸多人的不满。”
杜英微微颔首,正是因此,这支王师只能驻扎在淮南,只有这样,才不会触动到江左,无论是吴郡会稽,还是荆蜀,各方人的利益,否则两淮王师自己就要先内讧了。
“所以万石此次调军北上,虽然一开始可以借助镇西将军府的威风震慑各方,让大家被迫随其行动,可是一旦战事有所不顺,或者爆发争执,那么万石很有可能无法掌控军队。”
谢奕忧心忡忡的说道,“尤其是自殷浩那家伙北伐失败、葬送大军之后,两淮军中对于一个从天而降的主帅,不见得就会那么轻易接受,哪怕万石已经在军中待了几个月,但是以他的性情,根本做不到和将士们同甘共苦,也做不到长袖善舞,让王师诸多将领都信服他。
大家可能会最终听从他的建议,大概是因为相互制衡,谁都不愿意充当出头鸟的原因,可是一旦战事不顺,这种不满和反对恐怕会直接爆发,到时候王师既要面对鲜卑人之强攻,又要面对内部的分歧,这场战败,已经板上钉钉。”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