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压根就不知道糜竺对他的话做了一番“满分”的理解,在报完忧之后,他开始报喜。
    “今日一役,我北海军斩首八千余级,俘获黄巾降兵万余,兵甲粮秣缴获无算!”
    和刚才的确切伤亡数字不同,毕竟时间有限,所以斩获数据只是草草的估算统计了一下,具体的数字还要过个几天才能出来。
    这七千余杀敌里面其实有将近四千是死在一开始的袭营战里的,再剔除掉被衔尾追杀弄死的,其实在攻城战里面黄巾只死了三千多就崩溃了。
    不要以为黄巾一万六千人守城,死了不到五分之一就崩溃便觉得难以理解,这实际上已经是超水平发挥,接近了汉军精锐的水准了。
    如果不是有着“守城”这个心理安慰,按照正常黄巾军的水平,死个十分之一就会溃散。
    因为这次是四面围城而攻,所以黄巾军根本就没跑几个,除了一些见势不妙躲在了边边角角一时半会找不出来的,剩下的都已经缴械投降了。
    一战灭敌八千俘获万余,虽然心中已经有所猜测,但是等听到刘毅亲口说出战果之时下方的一干文武还是不禁心潮澎湃,个个都是面露喜色。
    就像刘毅前世玩的手游,拿了一血会很提气一样,古代打仗亦是非常讲究开门红一说,如果刚出征就战事不顺是非常晦气的,而如果首战告捷也同样会大大提升士气。
    这颇有些类似这也是先锋军往往是全军战力之冠的原因,抱大腿打顺风仗不仅仅现代人爱,古代人同样喜欢。
    况且。
    这不仅仅是关乎输赢,更关乎利益。
    果然,刘毅接下来就开口了。
    “诸君此次皆奋勇登先,功劳皆已记录在册,待到战后一并计较。”
    众人闻言皆是微笑颔首,对刘毅所说的战后计较都没有意见。
    毕竟这是常态。
    通常而言,在战争期间是极少会有提拔的,即便是有,那也是死了人之后空出位置来,为了便于指挥的例行补替,除了这种情况以及极少数的破格紧急提拔之外,其他的功劳都会等到战事结束才会兑现。
    不止是赏。
    就连罚,除了大过,都会等到打完仗再说。
    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因为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而且像刘毅这样半天破城的终究是少数,通常一场仗是有个对峙,互相寻觅破绽,再进攻的套路,往往是旷日持久的。
    而时间一长,往往就会出现有功有过的情况,若是一有功劳就兑现,很可能会出现一会升职一会降职的升降机选手,这也不利于指挥。
    因此,默认的规矩就是在战后功过相抵后再计算赏罚。
    所以他们都很清楚,现在只是因为战事正在进行才不能把功劳立即变现,但等到剿灭了徐和,刘府君自然会论功行赏。
    甚至,功劳高到会突破千石的,府君还会奏表朝廷。
    一想到这,大家就充满了干劲。
    毕竟。
    愿意出仕的,都是有所求的,不是为名,就是为利,要么就是有某种理想抱负,但是不管怎么样,都是官位越高才越有发挥的空间。
    这一点,就连“孔圣人”都不例外。
    当然了,汉朝不兴个人崇拜,这时候孔子还没封圣,现在孔子的封号只不过是“褒成侯”,食邑也就八百石,孔子封圣,那是北魏时期的事情了,现在的孔家也只不过是个正常的诗书世家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孔融这个孔子十九世孙在一冲动得罪了何进之后,大将军府幕僚会直接提议弄死他,甚至到了后面干脆就被老曹找个由头给做了,就是因为现在孔家还没有“圣神不可侵犯”的光环。
    而刘毅手下的一干人等个个都是有所求的,他们其实也算是第一次跟着刘毅打仗,就连看起来云淡风轻的程昱在内其实都在憋足了一口气想要证明自己,所以当遇到这种开门红的时候,都是极为振奋的。
    因为一鼓而下虽然没有刘府君的“十八骑七日四城”那么震撼,但是留在史书上好歹也是一笔,并且还会加上三个字,“大破之。”
    军候刘备此刻的心情非常激动,军候嘛,说到底也就是个六百石,他在战前本以为自己最多只能统领个千人,弄个先锋官,可是没想到刘府君居然会让他率万人独攻一门。
    自己人知道自家事,他虽然说有过参加剿灭黄巾的经验,但是率领的士兵不过数百而已,距离统领万人还差的远。
    在汉军之中,能够统领万人的都是什么人?
    尉官那是最低配!
    所谓的尉官,指的是都尉、骑都尉和校尉这三种中层武职,别看说起来只是中层,可是在将领都没几个的大汉,尉官那就是普通人的天花板。
    因此刘备在昨日军议上接到刘毅的安排之时,除了感激刘府君的信任看重之外,便是觉得身负重担。
    他当时就一个念头,“府君以国士待我,我必当以国士报之!”
    结果,当他遇到黄巾袭营的时候,只是略一思忖就得出了和刘毅差不多的结论,但和刘府君不同,刘备没有丝毫的犹豫,当即就决定要自己上,务求尽可能的给予黄巾压力。
    说到底,不管黄巾闹什么幺蛾子,他这里牵制的兵力越多,其他几门的威胁就越小这个思路总归是不会错的。
    刘备在刚开始还是有些自傲的,毕竟勇于先登也是个不大不小的说道。
    可是当他在来军帐的路上碰到了关羽张飞之后,稍微一聊,自傲瞬间变成了后怕——原来包括刘府君在内,大家都是身先士卒!
    这能不后怕么?
    如果大家都是坐镇指挥,那么身先士卒的人会很显眼,可若是大家都身先士卒,那么坐镇指挥的人同样会很显眼......
    即便。
    坐镇指挥其实根本就不算错处。
    可人就是怕个比较,尤其是在刘府君都自己亲自攻城的情况下,自己这个刚刚被予以重任的人却.......
    他一想到这里,不由得暗暗庆幸。
    幸好当时选择了自己上,否则......
    刘备从结果推导过程,他只是稍微一思索,就大概弄明白了为什么其他几人会做出和他同样的选择。
    刘府君和二弟关羽肯定是出于和自己差不多的想法,在来不及联系其他路的情况下皆是选择了加大进攻力度来缓解可能出现的压力。
    想到这里,刘备自豪的抚了一把胡须。
    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
    至于李房和三弟张飞那一路嘛。
    刘备这段时间也听说了李房是个憨厚忠恳的角色,他觉着,这两人可能根本就没想那么多,他们两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要自己上,和被袭营一点关系都没有。
    他瞥了一眼满脸憨厚之色的李房,心里暗暗感慨。
    这也算是错有错着了,真是傻人有傻福......

章节目录

我在三国加个点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临海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临海墨并收藏我在三国加个点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