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江河认出秦熙明的时候,秦熙明也认出了他。
先前李江河见义勇为,学校宣传力度可不算低,校会宣传部长当然知道李江河这个主角长什么样。
秦熙明一方面很惊讶,另一方面也有点好奇。
他知道自己爷爷领着自己来拜访的是曾经的老战友,退休的副处级干部,可他记得很清楚,李江河是一个典型的贫困生。
虽然没有申请贫困助学金,但是在校餐厅打工的,基本都是贫困生。
家境不错的不会去打工,学校也不会允许他们去校餐厅打工。
秦熙明虽然看着颓废,但他家教在那儿,眼力不差,通过之前的几次接触,他能看出李江河确实是家境偏下。
这就有点奇怪了。
难道假装贫困生有什么好处?
不过仔细一想,李江河要不是贫困生,或许学校的宣传力度不会这么大。
而有了名声,至少在官路上会更好走一些。
想到这,秦熙明有点拿不准了。
两个老战友在那里边喝茶边聊天,李军和庞淑兰自然陪在老人身边,剩下李江河和秦熙明大眼瞪小眼。
好在他们两个之前也不是没打过交道,加之两人情商都不低,就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随着话题的深入,李江河和秦熙明倒真有了谈性。
文学青年们从纯文学的衰落谈起,一路谈到诗歌与那些创造不朽的诗人。
事实上,两个人的文学品味还是挺相近。
比如谈到海子,两个人最喜欢的都是那一首《阿尔的太阳》:
到南方去
到南方去
你的血液里没有情人和春天
没有月亮
面包甚至都不够
朋友更少
......
谈到小说,两个人的品味也有些相似,他们都喜欢魔幻现实主义,只不过一个推崇马克克斯,一个崇尚鲁西迪。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自然无需赘述,萨曼·鲁西迪的《午夜之子》也同样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一个高峰,这个英籍印度裔的作家用印度史诗式的描写手法写了一千零一个有特别“魔力”的孩子即午夜之子的故事。
李江河很推崇《午夜之子》。
“不想成为其他别的东西。那么我是谁是干什么的呢?我的回答是:我是在我之前发生的所有一切事件的总和,是我所见所为的一切的总和,是别人对我所做的一切的总和......我最后再说一遍,要理解我,你必须吞下整个世界。”
这一段,李江河已经熟读成诵。
聊着聊着,李江河发现秦熙明的主要兴趣其实在纪录片,但两个人正谈到兴起,却见秦熙明的爷爷秦效勇已经起身要告别了。
在回家的路上,秦效勇好奇自己这个眼光一直比较高的孙子都跟李江河聊了什么,秦熙明就跟爷爷说起了李江河见义勇为的事。
秦效勇点点头,感慨了一句:“这倒还真像是李善的孙子。”
......
春节。
从这一天早上起,鞭炮声就在外边断断续续地响起了。
窗户一打开,都是左邻右舍家的油烟味,其中也混杂着饭菜的香气。
这一天里电视基本是从早亮到晚,但是在春节联欢晚会之前,其实没什么看的,基本就是看往年的小品相声合集。
李军和庞淑兰在厨房里一直忙活,李江河则被爷爷李善拉着下象棋。
似乎上了年纪的老头便会自动与象棋结缘,李善在退休之后也喜欢上了下象棋,尤其是之前与李军闹僵的那几年,他除了去楼下或者老干部活动中心找人下下象棋,也没什么别的去处了。
年轻时候他还打篮球,现在坐机关坐了这么多年,也没什么球技可言了。
尤其是之前打仗的时候,他伤了腿,虽然老了以后走路没问题,但基本也告别需要一定活动量的球类运动了。
在李江河第九次将军之后,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李善终于放弃了和孙子交流棋艺。
李善转身从茶几下拿出一罐新茶,沏上几杯,让李江河尝尝。
茶汤清澈明亮。
李善自己也拿了一杯,喝过一杯后,他舒服地吐出一口气,“江河啊,我们做人就别太讲那些虚的,但是也不能太直喽”
他放下茶杯,有感而发:“柔中带刚,刚中带柔才能在社会里吃得开,你学历高,别的爷爷不担心,爷爷就担心你太像你父亲和我的倔犟脾气。”
......
下午的时候李江河和父亲李军一起贴春联。
上联:万事亨通时运好
下联:九洲昌盛气象新
横批是万象更新
晚上的时候鞭炮和烟花随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场白一起噼啪作响。
这时候的春晚上都是以后的老面孔。
最经典的还是黑土和白云的小品《钟点工》:
“大妹子:我把老年人大致分为三个类型。
大哥:你说说!
大妹子:感情失落型,内分泌失调型,老年痴呆型。
大哥:那我属于哪种型的呢?
大妹子:这三种你都不属于,你是属于屋里憋屈型的”
这一段现在读起来,脑海里还是不自觉地响起北方方言。
年夜饭是自从九二下海潮,李军和庞淑兰辞职下海并最终创业失败以来,最为丰盛的一顿。
什锦菜作为应天的风俗,肯定是必不可少。
这是一道素菜,主料是冬季腌的咸菜,再配以冬笋、胡萝卜、藕、豆腐干等等这些各具风味的小菜,用重油炒制出来的。
油亮鲜艳,味道一绝。
再就是红烧鲢鱼,这个寓意各地都差不多,取其年年有余之意。
有趣的是,老一辈应天过年的时候,这道菜只是摆在饭桌上,一般不吃。
除此之外,还有炸春卷、红烧肉、盐水鸭和芦蒿炒干子。
吃年夜饭,不仅是吃味道,也是吃寓意。
比如炸春卷因为形似金条,就有“黄金万两”的说法。
已经看过一遍春节联欢晚会的李军和庞淑兰还是看的津津有味,李江河和李善爷俩笑得就更开心了。
因为好几年没给过李江河压岁钱,李善在红包里放了一千块整。
一千块在2000年,对家境一般的学生来说,算是一笔“巨款”。
但不知为何,李江河竟没感觉到这笔钱的吸引力。
他高兴只是因为这是好几年没一起过年的爷爷给的,而不是因为钱的数量。
在突然拥有了加起来有两万多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之后,小镇做题家李江河的思想似乎发生了他自己也没意识到的改变。
先前李江河见义勇为,学校宣传力度可不算低,校会宣传部长当然知道李江河这个主角长什么样。
秦熙明一方面很惊讶,另一方面也有点好奇。
他知道自己爷爷领着自己来拜访的是曾经的老战友,退休的副处级干部,可他记得很清楚,李江河是一个典型的贫困生。
虽然没有申请贫困助学金,但是在校餐厅打工的,基本都是贫困生。
家境不错的不会去打工,学校也不会允许他们去校餐厅打工。
秦熙明虽然看着颓废,但他家教在那儿,眼力不差,通过之前的几次接触,他能看出李江河确实是家境偏下。
这就有点奇怪了。
难道假装贫困生有什么好处?
不过仔细一想,李江河要不是贫困生,或许学校的宣传力度不会这么大。
而有了名声,至少在官路上会更好走一些。
想到这,秦熙明有点拿不准了。
两个老战友在那里边喝茶边聊天,李军和庞淑兰自然陪在老人身边,剩下李江河和秦熙明大眼瞪小眼。
好在他们两个之前也不是没打过交道,加之两人情商都不低,就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随着话题的深入,李江河和秦熙明倒真有了谈性。
文学青年们从纯文学的衰落谈起,一路谈到诗歌与那些创造不朽的诗人。
事实上,两个人的文学品味还是挺相近。
比如谈到海子,两个人最喜欢的都是那一首《阿尔的太阳》:
到南方去
到南方去
你的血液里没有情人和春天
没有月亮
面包甚至都不够
朋友更少
......
谈到小说,两个人的品味也有些相似,他们都喜欢魔幻现实主义,只不过一个推崇马克克斯,一个崇尚鲁西迪。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自然无需赘述,萨曼·鲁西迪的《午夜之子》也同样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一个高峰,这个英籍印度裔的作家用印度史诗式的描写手法写了一千零一个有特别“魔力”的孩子即午夜之子的故事。
李江河很推崇《午夜之子》。
“不想成为其他别的东西。那么我是谁是干什么的呢?我的回答是:我是在我之前发生的所有一切事件的总和,是我所见所为的一切的总和,是别人对我所做的一切的总和......我最后再说一遍,要理解我,你必须吞下整个世界。”
这一段,李江河已经熟读成诵。
聊着聊着,李江河发现秦熙明的主要兴趣其实在纪录片,但两个人正谈到兴起,却见秦熙明的爷爷秦效勇已经起身要告别了。
在回家的路上,秦效勇好奇自己这个眼光一直比较高的孙子都跟李江河聊了什么,秦熙明就跟爷爷说起了李江河见义勇为的事。
秦效勇点点头,感慨了一句:“这倒还真像是李善的孙子。”
......
春节。
从这一天早上起,鞭炮声就在外边断断续续地响起了。
窗户一打开,都是左邻右舍家的油烟味,其中也混杂着饭菜的香气。
这一天里电视基本是从早亮到晚,但是在春节联欢晚会之前,其实没什么看的,基本就是看往年的小品相声合集。
李军和庞淑兰在厨房里一直忙活,李江河则被爷爷李善拉着下象棋。
似乎上了年纪的老头便会自动与象棋结缘,李善在退休之后也喜欢上了下象棋,尤其是之前与李军闹僵的那几年,他除了去楼下或者老干部活动中心找人下下象棋,也没什么别的去处了。
年轻时候他还打篮球,现在坐机关坐了这么多年,也没什么球技可言了。
尤其是之前打仗的时候,他伤了腿,虽然老了以后走路没问题,但基本也告别需要一定活动量的球类运动了。
在李江河第九次将军之后,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李善终于放弃了和孙子交流棋艺。
李善转身从茶几下拿出一罐新茶,沏上几杯,让李江河尝尝。
茶汤清澈明亮。
李善自己也拿了一杯,喝过一杯后,他舒服地吐出一口气,“江河啊,我们做人就别太讲那些虚的,但是也不能太直喽”
他放下茶杯,有感而发:“柔中带刚,刚中带柔才能在社会里吃得开,你学历高,别的爷爷不担心,爷爷就担心你太像你父亲和我的倔犟脾气。”
......
下午的时候李江河和父亲李军一起贴春联。
上联:万事亨通时运好
下联:九洲昌盛气象新
横批是万象更新
晚上的时候鞭炮和烟花随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场白一起噼啪作响。
这时候的春晚上都是以后的老面孔。
最经典的还是黑土和白云的小品《钟点工》:
“大妹子:我把老年人大致分为三个类型。
大哥:你说说!
大妹子:感情失落型,内分泌失调型,老年痴呆型。
大哥:那我属于哪种型的呢?
大妹子:这三种你都不属于,你是属于屋里憋屈型的”
这一段现在读起来,脑海里还是不自觉地响起北方方言。
年夜饭是自从九二下海潮,李军和庞淑兰辞职下海并最终创业失败以来,最为丰盛的一顿。
什锦菜作为应天的风俗,肯定是必不可少。
这是一道素菜,主料是冬季腌的咸菜,再配以冬笋、胡萝卜、藕、豆腐干等等这些各具风味的小菜,用重油炒制出来的。
油亮鲜艳,味道一绝。
再就是红烧鲢鱼,这个寓意各地都差不多,取其年年有余之意。
有趣的是,老一辈应天过年的时候,这道菜只是摆在饭桌上,一般不吃。
除此之外,还有炸春卷、红烧肉、盐水鸭和芦蒿炒干子。
吃年夜饭,不仅是吃味道,也是吃寓意。
比如炸春卷因为形似金条,就有“黄金万两”的说法。
已经看过一遍春节联欢晚会的李军和庞淑兰还是看的津津有味,李江河和李善爷俩笑得就更开心了。
因为好几年没给过李江河压岁钱,李善在红包里放了一千块整。
一千块在2000年,对家境一般的学生来说,算是一笔“巨款”。
但不知为何,李江河竟没感觉到这笔钱的吸引力。
他高兴只是因为这是好几年没一起过年的爷爷给的,而不是因为钱的数量。
在突然拥有了加起来有两万多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之后,小镇做题家李江河的思想似乎发生了他自己也没意识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