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道:“亲家太太今日上门做客,我们求都求不来,这样贵重的东西,她一个小姑娘哪里当得起。”
盛氏被何氏这番话说得更是不好意思了,有些讪讪,可见她的亲家母对茹姐儿还是很有意见的。
卫蘅是个机灵的,与王茹一起找了个托辞就出了门,留下盛氏和何氏单独说话。
王茹这几日在她家里没少被盛氏说,虽然脑子的弯儿还不算完全转了过来,但对着卫蘅也有了真心的笑脸。卫蘅见她身子好了不少,就拉她去了园子里摘花做香膏。
王茹以前也是清莲先生的高徒,对调香十分擅长,同卫蘅你来我往地聊着,彼此都有不少进益。王茹心道,她自己还是小看了卫蘅,没想到这个小姑子,灵气十足,在调香上面不论是心得还是手法,都比她只高不低。
另一头何氏和盛氏也是相谈甚欢,当然这种“甚欢”是建立在盛氏的低声下气上的。何氏心里对王茹的意见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消失的,她当初之所以给卫杨聘了王茹,其实泰半还是因为盛氏,何氏觉得有盛氏这样的母亲,女儿肯定差不了,结果哪知道到了王茹这里就是老母鸡变鸭。
卫蘅这厢见王茹的脸上总算有了些血色,人也不再只关在屋子里,放心了许多,女学马上就要开学了,她在家里的时间就不多了,她也是怕何氏为王茹操心,最后弄得婆媳关系不好,以后王茹和卫杨就更难相处,折腾的还不是自己家里人,这才费了许多心神去帮王茹。
七月三十日那天是女学下半年开学的日子,卫栎这个做哥哥的刚好休沐,主动提出了要送卫蘅和卫萱去女学,其他女学生家里大约也是一样的情形。
卫栎骑马,卫蘅和卫萱坐马车,到女学门口时,正好遇到陆家的马车也刚到。
卫蘅刚下马车,就听见卫栎朗声道:“子澄兄,今儿真是巧。”
卫蘅抬眼一看,对面的人不是陆湛又是谁,没想到他这个大忙人,还有时间来送陆怡元和陆怡贞。
陆湛的亲事到现在都还没定下来,大家都猜测,陆家是有意等女学的结业礼之后再定儿媳妇的人选,所以今年十月的结业礼竞争肯定更为激烈。
不过陆湛这会儿出现在女学门口,卫蘅觉得他的行为简直就是招蜂引蝶,旁边除了卫栎以外,已经好几个来送妹妹的哥哥跟陆湛打了招呼。
卫栎抬步就往陆湛那边去,陆湛主动帮卫峻的事情,卫栎肯定是一清二楚的,私下里他已经谢过陆湛好几次了,如今碰见了,自然更是要热情一些。
卫萱也向对面的陆怡元和陆怡贞笑了笑,领着卫蘅往对面走去。只有卫蘅表现得有些失常,她微微低着头,实在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陆湛,或者说怎么面对众人,心头一片心虚之感。
陆湛一眼扫过去,只能看见卫蘅的额发,心里难免好笑,这丫头的性子太直了一些,看来是没有做贼的天赋的。
陆湛也没有为难卫蘅,同卫栎简单聊了几句就告了辞。
卫蘅见陆湛走了,这才松了口气,同众人聊起了暑假的趣事,好在她平日在女学也不是多话之人,许多小姑娘见了陆湛,也都是低头害羞没话说,所以大家也见怪不怪。
八月里,上京城里歌舞升平,女学生们一心只惦记着自己的学业,但是北方鞑靼的铁蹄却已经踏平了宁夏卫,一支向南跨过了长城,另一支则绵延向东,直逼大同。
如果大同失守,那上京城可就危在旦夕了。
今年夏季雨水少,北方大面积干旱,有些地方地都干得裂成了豆腐块,北方的鞑靼粮食不够吃,自然只能南下抢掠,生存的压力逼得他们这一次比任何一次的南侵都更为彪悍和凶残。
北方守军连连败退,西羌那边的战事也还在胶着,大夏朝武将凋敝,老一辈的已经白发苍苍,年轻一辈的却还没有可以独担重任的。朝廷上上下下顿时愁眉苦脸一片,有主战的,也有主和的。
永和帝的性子压根儿就听不得“和”字,朝廷已经连派了两名大将去宁夏卫,还是没有守住,鞑靼一路烧杀抢掠,势如破竹。
三日之后,永和帝下令,封已经年过花甲的齐国公为镇北大元帅,领京营五千人马,前去宁夏卫。
朝堂上下一片哗然,没想到连年过花甲的齐国公都披甲上阵了。好在永和帝也知道,齐国公已经年迈,但是齐国公有个好孙子——陆湛,陆湛自动请缨,由文官转成了武职,去齐国公的帐下当了副将,人家是上阵父子兵,他们家却是上阵祖孙兵了。
周阁老只在私下里说这事办得糊涂,陆湛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居然成了副将督军,虽然陆湛名气大,才气高,但周阁老见人总要叹息,就怕陆湛学了赵括,“纸上谈兵”。
卫蘅听见陆湛要带兵出征后,却没有任何惊讶,上辈子陆湛走的路线和这辈子一样,别人都不看好他,但偏偏这一次陆湛是一战成名,成了大夏朝有名的“陆阎王”。
不过“陆阎王”都是吓破胆子的鞑靼给陆湛取的诨号,大夏朝的百姓却称他为“玉将军”。
大家都以为这一战之后,陆湛会投笔从戎,从此在武将的道上一条路走到顶,结果人家一回来立即就交了兵权,安安稳稳地又开始走文官之路,这样文武兼修又忠心耿耿的“国宝级”能臣,升职能不快么?
何氏听到消息后,又忍不住叹息,“哎,真是多事之秋啊,只但愿陆三郎祖孙能平安回来,不然你姨婆肯定要伤心了。”
卫蘅却是一点儿也不担心齐国公府这对祖孙的,人家天大的富贵还在后头哩,卫蘅打心底是希望陆湛走得越远越好。
只可惜天不从人愿,朝廷用兵十万火急,陆湛这边却又通过木鱼儿将信送到了卫蘅的桌上。
作者有话要说:猪猪:又有什么要紧事啊?
炉渣:么么哒。
十年后
炉渣:今生JJ害我,一生最后悔的事就是此次远赴之前,只能脖子以上。
真爱小剧场
珰爷:话说,最后天尚休了乙蜜这位没心肝的天后之后,他又选择了谁呢?
乙蜜:天帝哥哥,你一个也不要选,她们一个都不会做饭。
天尚: 无语泪先流。
伊墨:你够了,你无语,我岂不是更无语。
帝下:顶楼上。
明师太:珰爷,你问这个问题多傻啊,这三个人的备胎肯定都是紫竹啊。
珰爷:紫竹是谁?
明师太:打酱油的。
☆、第六十一章 居安乐
卫蘅心里天人交战,就是不知道该不该赴约,按情按理,她都应该把信纸烧了当做什么也没发生,但是偏偏陆湛上次又说过,没有事儿是不会找她的。
卫蘅不知道陆湛是有什么事情找自己,万一关系着卫家呢?她若是不去,万一漏了消息害了家人,那她可就是万死莫辞了。
思来想去,卫蘅还是在信中约定的时间去了法慧寺。
平日里因何氏疼爱卫蘅,她想出门也不是难事,不过去法慧寺给她父亲卫峻和大伯父卫峤烧香祈福这种借口,自然是最好用的。
何氏当然是不会放心让卫蘅一个人出门的,她自领了卫蘅一起去法慧寺。
下了车,从山门入法慧寺,卫蘅抬眼就看到了新挂上的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不过字,当然不是卫蘅的手笔。
这一幅对联,陆湛写得端整朴茂,古厚雄强中可见矫健跌宕之姿,笔致刚劲挺拔,而又凝练典雅,挂在法慧寺的山门上,实在是相得益彰。
何氏驻足看了看这副对联,赞道:“这对联好,字也好。”
何氏想起上次陆湛的话,转而问卫蘅道:“上次不是说你帮着陆三郎写了下联,要挂到山门上来么?”
卫蘅抬了抬下巴不语,何氏却惊讶得合不拢嘴了,“就是这一幅?”
卫蘅点了点头。
何氏又读了读这副对联,对卫蘅简直是刮目相看,越看越觉得这对联大概是天下寺庙的山门上最好的对联了
进了法慧寺,卫蘅诚心地烧了香,又捐了不少香油钱,便是不为了靖宁侯府的门第,就冲着卫蘅这么大方的份上,知客僧也格外的热情。
何氏喜欢法慧寺的斋菜,所以留下来用了午饭,卫蘅因为心里有事儿,只吃了一点儿就放下了。
饭后,何氏在客房小歇,卫蘅趁机提出要去法慧寺的后园走一走。
虽说入了秋,但日头依然大,何氏道:“这寺里有什么好逛的,日头又大。”
“好容易出来一趟嘛。”卫蘅撒娇道。
何氏自然没有不依卫蘅的,只吩咐下头人好好跟着她。
盛氏被何氏这番话说得更是不好意思了,有些讪讪,可见她的亲家母对茹姐儿还是很有意见的。
卫蘅是个机灵的,与王茹一起找了个托辞就出了门,留下盛氏和何氏单独说话。
王茹这几日在她家里没少被盛氏说,虽然脑子的弯儿还不算完全转了过来,但对着卫蘅也有了真心的笑脸。卫蘅见她身子好了不少,就拉她去了园子里摘花做香膏。
王茹以前也是清莲先生的高徒,对调香十分擅长,同卫蘅你来我往地聊着,彼此都有不少进益。王茹心道,她自己还是小看了卫蘅,没想到这个小姑子,灵气十足,在调香上面不论是心得还是手法,都比她只高不低。
另一头何氏和盛氏也是相谈甚欢,当然这种“甚欢”是建立在盛氏的低声下气上的。何氏心里对王茹的意见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消失的,她当初之所以给卫杨聘了王茹,其实泰半还是因为盛氏,何氏觉得有盛氏这样的母亲,女儿肯定差不了,结果哪知道到了王茹这里就是老母鸡变鸭。
卫蘅这厢见王茹的脸上总算有了些血色,人也不再只关在屋子里,放心了许多,女学马上就要开学了,她在家里的时间就不多了,她也是怕何氏为王茹操心,最后弄得婆媳关系不好,以后王茹和卫杨就更难相处,折腾的还不是自己家里人,这才费了许多心神去帮王茹。
七月三十日那天是女学下半年开学的日子,卫栎这个做哥哥的刚好休沐,主动提出了要送卫蘅和卫萱去女学,其他女学生家里大约也是一样的情形。
卫栎骑马,卫蘅和卫萱坐马车,到女学门口时,正好遇到陆家的马车也刚到。
卫蘅刚下马车,就听见卫栎朗声道:“子澄兄,今儿真是巧。”
卫蘅抬眼一看,对面的人不是陆湛又是谁,没想到他这个大忙人,还有时间来送陆怡元和陆怡贞。
陆湛的亲事到现在都还没定下来,大家都猜测,陆家是有意等女学的结业礼之后再定儿媳妇的人选,所以今年十月的结业礼竞争肯定更为激烈。
不过陆湛这会儿出现在女学门口,卫蘅觉得他的行为简直就是招蜂引蝶,旁边除了卫栎以外,已经好几个来送妹妹的哥哥跟陆湛打了招呼。
卫栎抬步就往陆湛那边去,陆湛主动帮卫峻的事情,卫栎肯定是一清二楚的,私下里他已经谢过陆湛好几次了,如今碰见了,自然更是要热情一些。
卫萱也向对面的陆怡元和陆怡贞笑了笑,领着卫蘅往对面走去。只有卫蘅表现得有些失常,她微微低着头,实在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陆湛,或者说怎么面对众人,心头一片心虚之感。
陆湛一眼扫过去,只能看见卫蘅的额发,心里难免好笑,这丫头的性子太直了一些,看来是没有做贼的天赋的。
陆湛也没有为难卫蘅,同卫栎简单聊了几句就告了辞。
卫蘅见陆湛走了,这才松了口气,同众人聊起了暑假的趣事,好在她平日在女学也不是多话之人,许多小姑娘见了陆湛,也都是低头害羞没话说,所以大家也见怪不怪。
八月里,上京城里歌舞升平,女学生们一心只惦记着自己的学业,但是北方鞑靼的铁蹄却已经踏平了宁夏卫,一支向南跨过了长城,另一支则绵延向东,直逼大同。
如果大同失守,那上京城可就危在旦夕了。
今年夏季雨水少,北方大面积干旱,有些地方地都干得裂成了豆腐块,北方的鞑靼粮食不够吃,自然只能南下抢掠,生存的压力逼得他们这一次比任何一次的南侵都更为彪悍和凶残。
北方守军连连败退,西羌那边的战事也还在胶着,大夏朝武将凋敝,老一辈的已经白发苍苍,年轻一辈的却还没有可以独担重任的。朝廷上上下下顿时愁眉苦脸一片,有主战的,也有主和的。
永和帝的性子压根儿就听不得“和”字,朝廷已经连派了两名大将去宁夏卫,还是没有守住,鞑靼一路烧杀抢掠,势如破竹。
三日之后,永和帝下令,封已经年过花甲的齐国公为镇北大元帅,领京营五千人马,前去宁夏卫。
朝堂上下一片哗然,没想到连年过花甲的齐国公都披甲上阵了。好在永和帝也知道,齐国公已经年迈,但是齐国公有个好孙子——陆湛,陆湛自动请缨,由文官转成了武职,去齐国公的帐下当了副将,人家是上阵父子兵,他们家却是上阵祖孙兵了。
周阁老只在私下里说这事办得糊涂,陆湛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居然成了副将督军,虽然陆湛名气大,才气高,但周阁老见人总要叹息,就怕陆湛学了赵括,“纸上谈兵”。
卫蘅听见陆湛要带兵出征后,却没有任何惊讶,上辈子陆湛走的路线和这辈子一样,别人都不看好他,但偏偏这一次陆湛是一战成名,成了大夏朝有名的“陆阎王”。
不过“陆阎王”都是吓破胆子的鞑靼给陆湛取的诨号,大夏朝的百姓却称他为“玉将军”。
大家都以为这一战之后,陆湛会投笔从戎,从此在武将的道上一条路走到顶,结果人家一回来立即就交了兵权,安安稳稳地又开始走文官之路,这样文武兼修又忠心耿耿的“国宝级”能臣,升职能不快么?
何氏听到消息后,又忍不住叹息,“哎,真是多事之秋啊,只但愿陆三郎祖孙能平安回来,不然你姨婆肯定要伤心了。”
卫蘅却是一点儿也不担心齐国公府这对祖孙的,人家天大的富贵还在后头哩,卫蘅打心底是希望陆湛走得越远越好。
只可惜天不从人愿,朝廷用兵十万火急,陆湛这边却又通过木鱼儿将信送到了卫蘅的桌上。
作者有话要说:猪猪:又有什么要紧事啊?
炉渣:么么哒。
十年后
炉渣:今生JJ害我,一生最后悔的事就是此次远赴之前,只能脖子以上。
真爱小剧场
珰爷:话说,最后天尚休了乙蜜这位没心肝的天后之后,他又选择了谁呢?
乙蜜:天帝哥哥,你一个也不要选,她们一个都不会做饭。
天尚: 无语泪先流。
伊墨:你够了,你无语,我岂不是更无语。
帝下:顶楼上。
明师太:珰爷,你问这个问题多傻啊,这三个人的备胎肯定都是紫竹啊。
珰爷:紫竹是谁?
明师太:打酱油的。
☆、第六十一章 居安乐
卫蘅心里天人交战,就是不知道该不该赴约,按情按理,她都应该把信纸烧了当做什么也没发生,但是偏偏陆湛上次又说过,没有事儿是不会找她的。
卫蘅不知道陆湛是有什么事情找自己,万一关系着卫家呢?她若是不去,万一漏了消息害了家人,那她可就是万死莫辞了。
思来想去,卫蘅还是在信中约定的时间去了法慧寺。
平日里因何氏疼爱卫蘅,她想出门也不是难事,不过去法慧寺给她父亲卫峻和大伯父卫峤烧香祈福这种借口,自然是最好用的。
何氏当然是不会放心让卫蘅一个人出门的,她自领了卫蘅一起去法慧寺。
下了车,从山门入法慧寺,卫蘅抬眼就看到了新挂上的对联,“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不过字,当然不是卫蘅的手笔。
这一幅对联,陆湛写得端整朴茂,古厚雄强中可见矫健跌宕之姿,笔致刚劲挺拔,而又凝练典雅,挂在法慧寺的山门上,实在是相得益彰。
何氏驻足看了看这副对联,赞道:“这对联好,字也好。”
何氏想起上次陆湛的话,转而问卫蘅道:“上次不是说你帮着陆三郎写了下联,要挂到山门上来么?”
卫蘅抬了抬下巴不语,何氏却惊讶得合不拢嘴了,“就是这一幅?”
卫蘅点了点头。
何氏又读了读这副对联,对卫蘅简直是刮目相看,越看越觉得这对联大概是天下寺庙的山门上最好的对联了
进了法慧寺,卫蘅诚心地烧了香,又捐了不少香油钱,便是不为了靖宁侯府的门第,就冲着卫蘅这么大方的份上,知客僧也格外的热情。
何氏喜欢法慧寺的斋菜,所以留下来用了午饭,卫蘅因为心里有事儿,只吃了一点儿就放下了。
饭后,何氏在客房小歇,卫蘅趁机提出要去法慧寺的后园走一走。
虽说入了秋,但日头依然大,何氏道:“这寺里有什么好逛的,日头又大。”
“好容易出来一趟嘛。”卫蘅撒娇道。
何氏自然没有不依卫蘅的,只吩咐下头人好好跟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