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让青帻束发,戴竹制卷梁冠,披单襦,躺在大厅主坐后的木塌上,脸上涂满了厚厚一层白粉,手里把玩一串东海珍珠串成的手链。
    见到陈暮进来,微点下颌,示意他坐下。
    “让公相召,是有何事?”
    陈暮开口询问。
    有点奇怪为什么张让忽然找他,难道是来催债的?不应该呀,才打了欠条,说好一年之内还的呢?
    虽然很多人以为陈暮投靠了宦官,但实际上张让也仅仅只是把他调到了鸿都门学,并没有帮他升官,也没有在他的府邸中担任任何职务。
    所以两人之间的关系,既不是主仆,也不是主宾,更像是利益纠葛而已,或者说,一个债主,一个是欠债的人。
    张让叹道:“有些烦心事,需要请教一下子归。”
    “嗯。”
    陈暮安坐着,静等张让说事。
    张让坐直了身,将手链丢在桌案上,叹气道:“党人之事,我一直耿耿于怀,心中那口气咽不下去,子归可有办法教我?”
    他还是想替张河报仇。
    但现在荀和带着党人投靠了何进,包括王匡刘表等有数人在大将军府任职,哪怕现在大将军的权力被汉灵帝死死压住,没有太多的实权。
    可大将军就是大将军,何皇后在宫里的地位可是无比稳固,深得汉灵帝宠信呢,张让哪里敢真的与何进撕破脸皮?
    一想到自己为心爱的族侄报仇之日遥遥无期,张让心中就隐隐作痛,十分地不爽。
    毕竟这也事关他在宗族内部的脸面,他张让丢不起这个人。
    陈暮想了想,答道:“此事还真不太好办。”
    张让也猜到这个结果,倒也不失望,摇摇头:“罢了,以后我再自己想想办法吧。”
    陈暮却笑道:“虽然不太好办,但也不是不能办。”
    “哦?”
    张让大喜:“子归有何良策?”
    陈暮说道:“党人所恃者,无外乎内依附于大将军,外有皇甫嵩做策应,只要解决了两个问题,党人之事则轻易解决。”
    张让思索了一会儿点头道:“确是如此,只不过皇甫嵩如今威望甚高,我却拿他毫无办法。”
    陈暮笑道:“让公拿他无法,天子还拿他无法吗?”
    “子归是何意?”
    张让不解。
    陈暮将双手缩在袖中,缓缓地道:“让公怎么看皇甫嵩?”
    提起皇甫嵩,张让愤恨道:“此贼可恶至极,上月居然弹劾我,害得我被天子臭骂了一顿。”
    呵,宦官就是宦官,除了只想着取悦皇帝以外,就不能有点政治头脑吗?
    陈暮轻笑道:“皇甫嵩的确可恶,他不仅平定了黄巾,威震天下,还铸造了十余万人的京观,使得海内一片称颂,在民间朝野之威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张让皱起眉头,脸色略有不愉地看着陈暮说道:“子归,你说他可恶,怎么听你的意思,反倒对他一片称赞之意?”
    “让公还不明白吗?”
    陈暮低声说道:“皇甫嵩轻易就解决了百万黄巾,你说若是他起兵造反,当之如何?天子心中,难道不对他忌惮?”
    “你是说......”
    张让恍然大悟,惊喜道:“功高盖主?”
    “不错。”
    陈暮点点头:“皇甫嵩手里掌握着整个北军,还有数万三河将士,总兵力达到七八万。他手里的兵马可都是精锐,远非黄巾乌合之众相比,有如此多的力量握在他一个人手里,天子怎么可能会放心?”
    张让霍得一下站起身,背负着双手走来走去,迟疑道:“话虽如此说,但我也不知道天子到底是何想法,万一天子还指望他平定叛乱,我岂不是担上构陷的罪名?”
    陈暮心道你丫构陷的还少吗?要不是你会敛财,汉灵帝死命护着你,你丫恐怕早就被朝堂上的诸公用唾沫水淹死了。
    “天子是何想法,让公一试便知。”
    陈暮又出了个主意。
    “如何试?”
    “让公可以让御史台随便找个理由弹劾皇甫嵩,看天子反应,若是置之不理,没有将弹劾的奏折留下,则说明皇甫嵩不好轻动。若不动声色地将奏折保留,或者面露大喜,则说明天子的确心中忌惮,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将皇甫嵩罢黜。”
    “为何?”
    张让不太明白。
    陈暮说道:“天子对弹劾的奏折置之不理,说明他还要用到皇甫嵩,所以这份弹劾的奏折没有任何作用。如果不动声色或者大喜,就说明这份奏折他要留下来,秋后算账,来用做处置皇甫嵩的理由。”
    张让也不算太笨,毕竟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人肯定不是善茬,稍微一点拨,也就明白了缘故,点点头道:“子归说的确有道理,那我便先试探一番。”
    陈暮含笑不语。
    皇甫嵩当初坑过他一次,你做初一,就别怪我做十五。
    张让想了想,又道:“皇甫嵩这边既然可以解决,那大将军那边又该如何处理?你知道的,最主要的阻力并不来源于皇甫嵩,皇后地位稳固,我恐怕不好与大将军作对。”
    陈暮说道:“大将军的事情也好办,而且还是件大喜事,若是可以成功的话,不仅让公地位更上一层,还能解决一项让公的烦心事。”
    “哦?”
    张让好奇道:“是何喜事?”
    陈暮问道:“不知让公觉得令少郎奉如何?”
    提起自己的养子张让就来气,摇头道:“吾儿奉是我兄长之子,性格喜动不喜静,虽无大恶,却经常在洛阳城内胡作非为,我实为头疼。”
    陈暮笑道:“让公,令郎之所以顽劣,是因为还未成家,若是成家了,自然会改变性子。”
    这个时候正在洛阳城里带着家奴四处浪荡闲逛的张奉忽然打了个喷嚏。
    心中纳闷,但亦是不解,挠挠头,又继续瞎晃悠当街溜子。
    张让思索道:“也的确该为这小子找一房媳妇,帮他安安心。我也是到了该抱孙子的年纪,得有个后人养老送终才行。”
    虽然侍奉的是少年天子,但张让其实是汉恒帝时就已经进宫,今年都快50岁了,早就有抱孙子的想法。
    陈暮半开玩笑地说道:“刚好有一桩良媒,若是能成,让公可得给我赏赐大礼才行。”
    “何家的良媒?”张让问道。
    “正是何家的媒。”
    陈暮回答。
    张让:“???”
    他问的何,是何处的何,意思是哪家的好闺女。
    陈暮还以为他知道是何进家的呢。
    见张让一头雾水,陈暮稍一思索就知道自己会错意,解释道:“乃大将军何进家的媒,如今大将军年不过三十,皇后也才二十四五,家中还有个最小的妹妹,已是亭亭而立,不是最好的良媒吗?”
    与大将军结亲?
    张让立马在脑袋里飞速转起来。
    何进的确还有个妹妹,今年才十七岁,自己的样子张奉也不过二十岁,两人年纪相仿,的确可以婚配。
    如果能够让张奉娶了何进的妹妹,那么自己就与何家便是亲戚,与何皇后也搭上了线。
    别看宦官派系在外人看来好像牢不可破,但实际上十常侍中也有派系区分。
    比如张让和赵忠依附于天子皇帝,夏恽和段珪依附于董太后,郭胜由于和何皇后是同乡,还曾经帮助过皇后入掖庭,所以依附何皇后,是后宫的大长秋。
    如果张让能与何进结亲的话,那么就能与皇后搭上关系,如此张让在宫里的地位就愈加稳固,的确是一件很大的喜事。
    问题在于人家何进答不答应,毕竟这几年双方隐隐有些对立,不少世家弟子站在了何进那一边,何进也在往世家靠拢,在朝堂上大将军一派虽然与宦官一派谈不上死敌,但至少不算和睦。
    何进会答应这门亲事?
    想到此,张让摇摇头:“这事恐怕不好办。”
    陈暮笑道:“只要张公愿意,这事也不是不能办成。”
    “真的?”张让惊喜。
    “自然。”
    陈暮点点头:“大将军现在的地位其实也很尴尬,若是让公愿意与他结亲,再由我去游说,十有八九可以成。”
    张让又有顾虑道:“就怕被拒绝,白失了颜面。”
    陈暮微笑着拱手道:“无妨,可以让暮先去探探口风,口风不对,则避口不谈即可,不会传出去。若能与大将军结亲,不仅让公在宫中地位更上一层,党人之事,碍于亲家颜面,大将军恐怕也会不便插手,此乃一举两得之计也,让公何不一试?”
    张让一想也对,只是探探口风,又不是正大光明去府上提亲,没有闹到人尽皆知的地步,自然不会丢面子,于是大喜道:“好好好,若是此事能成,子归大功一件,那一百万钱,就算了,我再赠大礼一份。”
    “今日天色已晚,就不便去打扰大将军,明日一早,我就去拜访大将军府,为让公修桥铺路,穿针引线。”
    陈暮站起身,拱手告辞道:“让公,那我就告辞,允我先回去准备一番说辞,明日即可见分晓。”
    “嗯。”
    张让含笑点头道:“我静等子归的好消息。”
    陈暮转身出去。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张让感叹。
    这陈子归还真是个人才,乖巧听话,而且又能为他出谋划策,替自己解决烦心事。
    看来自己当初随手将他调入鸿都门学,果然没有错。
    这样的人才,要大力培养才行。
    嗯。
    等他明年从鸿都门学结业,就调入朝中先做议郎或者郎中,再过两年调去尚书台,取代了梁鹄,将他留在身边,以后就能随时为自己出力了。

章节目录

三国之谋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玩蛇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玩蛇怪并收藏三国之谋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