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页
“大家伙儿,这两样都算是菜蔬,不需要专门拓一块地来种植。你们可以在房前屋后,自家院里,犁出两垄地来栽种,这两样都喜温、喜水、喜肥,侍弄好了产量颇丰。当然了,你们如果能开两亩地来专门种这个,我也不反对……”贾放按照《名录》上介绍的植物习性大致介绍了一遍。
登时有乡民举手:“我愿种,这种苗能给我吗?”
贾放却说:“但我这种苗却不能白给,毕竟值钱得很,我手上也没几株。”白给的怕这些村民不珍惜。
“收我的苗,先在我这儿交五百文的押金,现钱或者是流通券都行。”贾放宣布,“回头只要你们都妥妥当当地种下去,这押金马上归还,分文不取。”
五百文已经不算是小钱,乡民们不敢轻易抛费。但是现在桃源寨里到处在盖房子,各种工程正忙得不亦乐乎,再加上贾放此前给寨子里“注入”了不少贷款,大家的财政都处在“宽松”时期,所以五百文各家各户把手里的钱凑一凑,都能出得起。
贾放这一招马上就“过滤”掉了只是想试试,不成功也拉倒无所谓的那一批人。剩下还有些乡民对在自己屋前屋后种点菜蔬挺有兴趣,但是有人问:“三爷,不是我们不想试种,毕竟这东西不比粮食,种出来也不能填肚子。万一我们花大力气去种,但是却没种好,又或是种出来,却卖不出去,这损失,算谁的?”
这时空里的农民都是靠天吃饭,一年收成不行,就得勒紧裤腰带过上一年。所以他们的风险意识强得很。
贾放一听便明白了,晓得这些乡民对辣椒和番茄的前景并不看好。
他们和贾放不一样,两种新奇的果蔬,没见过也没吃过,不过就是贾放吹嘘了一通而已。
醒悟过来的贾放伸手一拍后脑,立即大声说:“诸位乡亲,说实话,我这其实是求着你们种这两样,巴不得你们种得多,种得好,将来能产上几百斤,几千斤。这么着,各位,凡是你们拿了种苗回去种的,我都找人给你们提供技术指导。”
“此外,我承诺各位,将来各位不管产出了多少辣椒与番茄,我都包从各位手中买下。而明年的出产,我可以与各位签契约,约定到时以什么价格收购,甚至可以预付一部分货款。”
贾放心想:这恐怕是桃源寨第一份种植期货合约了吧?
“真有这种好事?只要把这种苗种下去,都还没挂果呢,就能拿钱?”有村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也是预先锁定你们将来的出产啊!”贾放笑着回答,“万一我好好地盼着你们种这两种果蔬出来,好不容易等到挂果了,丰收了。外乡突然跑来一个商人,出价比我高,你们全都卖他了,我岂不是亏得慌?”
乡民们一听,都觉得有理。但其中还是有一大半人开口澄清:“贾三爷,你千万别这么说,你是此地的主人,你说要,我们绝不会卖给第二个人。”
贾放微笑点头:“那感情好——不过,你们万一种到一半,还没有收获的时候,突然缺钱,也可以来找我,预先把今年的收成卖给我。而我可能会按照将来收成的八成价格来支付……”
他还没说完,就有村民明白了:“贾三爷,俺懂了,敢情这就跟去当铺当当似的,俺没钱了,就把这眼前还没看到的收成当给您……”
这样的解释比贾放说得还要通俗易懂,围在贾放跟前的乡民一下子都明白了。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当”出自己未来的产出,但贾放的态度成功地让他们明白了一点:只要能种出来,销路绝对不用愁。
于是,乡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认购”这些种苗。贾放却让他们先到金融办的两个老掌柜那里去登记一下,他的种苗还需要再准备两天。
前来认购种苗的,大多是新余几个村的新移民,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分到种植稻米的水田,但是多少也侍弄过庄稼,现在到了新的地头,啥都不种心里发慌。既然贾放承诺一定会按价格回收,这种苗又不是真的有啥成本,他们便决心一试。
贾放便天天从蘅芜苑的花圃里挖辣椒和番茄种苗出来,他每次带来的辣椒品种还不大一样,有时是灯笼椒,有时是小米辣,有时是指天椒,番茄倒是种类不算多,只有体型大的和体型小的两种。
桃源寨的乡民,有些领取的种苗少,也有些一下领了很多,甚至还有一户向贾放申请,开了两亩荒地,打算在荒地上种这两样。贾放很豪放地答应了,让这一户把地先开出来,然后在寨里登记土地产权。
至于贾放承诺要提供的“技术指导”,最后变成了“百谷尝”老邵。贾放在他兜里揣了一本《辣椒种植一百问》和一本《西红柿栽种指南》,就把他包装成“技术指导”给推了出去。
老邵虽然也从来没见过这两样,但他能认得字,已经拥有了桃源寨的“基础文化教育文凭”,再加上好歹有两本书加持,带领着村民们种这两样,就也似模似样的。
当然,第一批种苗种下去之后,很快就结果了——当然这是因为送去的种苗原本就已经接近挂果期的缘故。老邵指导大家把一半的果实摘下保留做种,另一半则成功地让贾放兑现了他的承诺。
最终,品相并无瑕疵的辣椒,贾放是以一斤二十文的“天价”收购的,番茄要稍许便宜些,但也达到了一斤十文的水平。这在整个桃源寨引起了轰动——虽说总共的出产也就十几斤的样子,但大家心头都算了一笔账,种这些个,未必就没有种稻米赚钱。
--
登时有乡民举手:“我愿种,这种苗能给我吗?”
贾放却说:“但我这种苗却不能白给,毕竟值钱得很,我手上也没几株。”白给的怕这些村民不珍惜。
“收我的苗,先在我这儿交五百文的押金,现钱或者是流通券都行。”贾放宣布,“回头只要你们都妥妥当当地种下去,这押金马上归还,分文不取。”
五百文已经不算是小钱,乡民们不敢轻易抛费。但是现在桃源寨里到处在盖房子,各种工程正忙得不亦乐乎,再加上贾放此前给寨子里“注入”了不少贷款,大家的财政都处在“宽松”时期,所以五百文各家各户把手里的钱凑一凑,都能出得起。
贾放这一招马上就“过滤”掉了只是想试试,不成功也拉倒无所谓的那一批人。剩下还有些乡民对在自己屋前屋后种点菜蔬挺有兴趣,但是有人问:“三爷,不是我们不想试种,毕竟这东西不比粮食,种出来也不能填肚子。万一我们花大力气去种,但是却没种好,又或是种出来,却卖不出去,这损失,算谁的?”
这时空里的农民都是靠天吃饭,一年收成不行,就得勒紧裤腰带过上一年。所以他们的风险意识强得很。
贾放一听便明白了,晓得这些乡民对辣椒和番茄的前景并不看好。
他们和贾放不一样,两种新奇的果蔬,没见过也没吃过,不过就是贾放吹嘘了一通而已。
醒悟过来的贾放伸手一拍后脑,立即大声说:“诸位乡亲,说实话,我这其实是求着你们种这两样,巴不得你们种得多,种得好,将来能产上几百斤,几千斤。这么着,各位,凡是你们拿了种苗回去种的,我都找人给你们提供技术指导。”
“此外,我承诺各位,将来各位不管产出了多少辣椒与番茄,我都包从各位手中买下。而明年的出产,我可以与各位签契约,约定到时以什么价格收购,甚至可以预付一部分货款。”
贾放心想:这恐怕是桃源寨第一份种植期货合约了吧?
“真有这种好事?只要把这种苗种下去,都还没挂果呢,就能拿钱?”有村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也是预先锁定你们将来的出产啊!”贾放笑着回答,“万一我好好地盼着你们种这两种果蔬出来,好不容易等到挂果了,丰收了。外乡突然跑来一个商人,出价比我高,你们全都卖他了,我岂不是亏得慌?”
乡民们一听,都觉得有理。但其中还是有一大半人开口澄清:“贾三爷,你千万别这么说,你是此地的主人,你说要,我们绝不会卖给第二个人。”
贾放微笑点头:“那感情好——不过,你们万一种到一半,还没有收获的时候,突然缺钱,也可以来找我,预先把今年的收成卖给我。而我可能会按照将来收成的八成价格来支付……”
他还没说完,就有村民明白了:“贾三爷,俺懂了,敢情这就跟去当铺当当似的,俺没钱了,就把这眼前还没看到的收成当给您……”
这样的解释比贾放说得还要通俗易懂,围在贾放跟前的乡民一下子都明白了。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当”出自己未来的产出,但贾放的态度成功地让他们明白了一点:只要能种出来,销路绝对不用愁。
于是,乡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认购”这些种苗。贾放却让他们先到金融办的两个老掌柜那里去登记一下,他的种苗还需要再准备两天。
前来认购种苗的,大多是新余几个村的新移民,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分到种植稻米的水田,但是多少也侍弄过庄稼,现在到了新的地头,啥都不种心里发慌。既然贾放承诺一定会按价格回收,这种苗又不是真的有啥成本,他们便决心一试。
贾放便天天从蘅芜苑的花圃里挖辣椒和番茄种苗出来,他每次带来的辣椒品种还不大一样,有时是灯笼椒,有时是小米辣,有时是指天椒,番茄倒是种类不算多,只有体型大的和体型小的两种。
桃源寨的乡民,有些领取的种苗少,也有些一下领了很多,甚至还有一户向贾放申请,开了两亩荒地,打算在荒地上种这两样。贾放很豪放地答应了,让这一户把地先开出来,然后在寨里登记土地产权。
至于贾放承诺要提供的“技术指导”,最后变成了“百谷尝”老邵。贾放在他兜里揣了一本《辣椒种植一百问》和一本《西红柿栽种指南》,就把他包装成“技术指导”给推了出去。
老邵虽然也从来没见过这两样,但他能认得字,已经拥有了桃源寨的“基础文化教育文凭”,再加上好歹有两本书加持,带领着村民们种这两样,就也似模似样的。
当然,第一批种苗种下去之后,很快就结果了——当然这是因为送去的种苗原本就已经接近挂果期的缘故。老邵指导大家把一半的果实摘下保留做种,另一半则成功地让贾放兑现了他的承诺。
最终,品相并无瑕疵的辣椒,贾放是以一斤二十文的“天价”收购的,番茄要稍许便宜些,但也达到了一斤十文的水平。这在整个桃源寨引起了轰动——虽说总共的出产也就十几斤的样子,但大家心头都算了一笔账,种这些个,未必就没有种稻米赚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