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页
“我告诉你们,改造对象们有改造积分,你们也有军屯积分——想借着军屯的机会吃饱穿暖吗?想攒下一份家业或者本钱吗?想住上自己的房子成家立业吗?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也想节节晋升吗?”
一村的官兵顿时耸动——这谁不想?
“我只是告诉你们,这些都在本官为你们安排的计划之中。但是——你们的军屯积分不够,就永远也别想!”
贾放恐吓他们。
“如果再有无端肆意欺辱改造对象,你们全村的官兵将一起扣除军屯积分,同时把这些分数给改造对象们加上去。”
“你们别看这些人说是要服苦役一服便是很多年,但只要他们肯学,肯干,肯改造,能够攒下足够的改造积分的,将来他们的境遇成就,兴许在你们之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们以为眼前什么样,将来就是什么样吗?”
“你们想象过,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里,旁人都在飞速向前奔跑,而你们却在原地踏步吗?你们想象得到,将来你们也许要听命于你们负责管理的这些改造对象吗?”
贾放描绘的这一幅场景之中,对于官兵们来说,眼前这些改造对象都过得比他们好,爬得比他们高——这也太可怕了。
关键按照贾放的说法,他们越是虐待欺负这些改造对象,对方将来咸鱼翻身的机会就会越大。
万万不能让这种事发生。
一时间人人都挺直了胸脯,表示他们一定会听从贾大人的吩咐,小心维护与改造对象之间的关系,不会辜负贾大人的厚望。
将这群官兵们教训完了,贾放这才放缓了声气,问:“和以前平南大营相比,觉得待遇比以前好了吗?”
官兵们一致点头反映:吃的的确是好多了。
贾放一拍额头:就知道吃。
看来他这一生,就始终在吃货与吃货之间游走啊!
*
胜利新村的建设,也极大激发了桃源寨的生产热情。
别的不说,五千人的村落,每天消耗的口粮都不在少数。三村食堂承揽了两个村落的集体烹饪,每天敞开从武元县和桃源寨采购粮食、蔬菜与肉类。
桃源寨里前些日子损失不重,乡民们挂在梁上腊肉和腊肠都没遗失,这时允了一部分出来给胜利新村,厨娘只要往炒菜里加一点煸炒过的腊肉片,那新鲜菜蔬就自带一股肉香与腊香。
各家各户养出来的猪羊鸡鸭都有了销路。冬日里没有蚊虫,稻田里肥美的稻花鱼这时也被村民们“恩将仇报”地捉了出来,抹上盐,风干两日,直接送去胜利新村,蒸一蒸就是一道美味。
在这些日子里,桃源寨此前萧条多日的农副食品产业重新恢复了元气,各家各户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随着青坊城的修筑完成,“锦花”纺织厂和“红香”糖坊也纷纷复工,并且不约而同地扩大了规模——
“锦花”的妇人说:“咱们现在已经在城里(青坊城)了,有城墙护着怕啥,能造几台机器就造几台,可劲造就是。”
于是,被山匪们毫不留情地毁坏了的水力纺线机和织布机又都重新被制造出来。
锦花的妇人们立即发现人手不够用了,而田家的糖坊因为扩大了采购的规模,肉眼可见地缺乏人手。两家一拍即合,一起去武元县招工。
现时正是农闲的时候,武元县的百姓们买来的稻种还没到下种的时候,种猪和种鸡还未成长为奔跑猪与走地鸡。武元县的百姓们纵使浑身是劲儿,也使不上。一听说招工,都来了兴趣。
两家厂子招工的标准都不算太高:糖厂是有一把力气,没有疾病,爱干净就行;纺织厂则专招有纺织经验的妇人,并且承诺安排食宿。
待贾放看到这两家招工的势头,忍不住笑,说:“等他们在你们这厂里做工做习惯了,怕是就不想回武元乡里去了。”
他有理论依据:等到工业逐步发展,务农人口一定会逐渐朝城市转移的。
实情也确是如此。在纺织厂和糖厂做工,东家提供食宿,工钱预支。每日工作时间以四个时辰为上限,如果工作时间超过上限,东家要额外支付加班费。虽然很多时候工人们愿意多干多赚钱,但也绝对不能超过六个时辰。
而两家厂给的工钱,不止在桃源寨和武元,在整个永安州都是极具竞争力的。
简易活动房飞快地在桃源寨靠近青坊河的位置建了起来,作为纺织厂和糖厂的员工宿舍。从那里去青坊城里的厂子,约摸只有两百步路。
宿舍对面就美食街,现在美食街背靠防护墙,又重新修了起来。厂子的工人们刚来没多久,就养成了早起一屉肠粉,晚上逛一趟美食街夜市的习惯,各种滋味别提多美了。
待到年节之前工厂放假,将工人们暂时遣返回家的时候,工人们个个苦求东家,千万保留他们的位置,等过了年还要来,哪怕是农忙时候也还要来,哪怕是家里的田佃给别人去种……也还要来。
按照贾放所总结的,这就是“钱多活少离家(宿舍)近”的魅力。如今在工厂上班,劳动强度远逊于在家种田,劳动报酬却有过之。这样这些工人即便家中缺人手种地,也可以通过雇佣长工短工的形式予以补充。
这一笔账不复杂,人人都算得过来。
除了经济利益以外,桃源寨所初步展现的城市生活也给了这些年轻的工人开了眼界,熙熙攘攘的各种商业设施,到了晚间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各种娱乐活动,青年男女可以毫不避忌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相遇……虽然还有令人烦恼的夜校识字班和文凭考试,可是这座城——他们不得不爱。
--
一村的官兵顿时耸动——这谁不想?
“我只是告诉你们,这些都在本官为你们安排的计划之中。但是——你们的军屯积分不够,就永远也别想!”
贾放恐吓他们。
“如果再有无端肆意欺辱改造对象,你们全村的官兵将一起扣除军屯积分,同时把这些分数给改造对象们加上去。”
“你们别看这些人说是要服苦役一服便是很多年,但只要他们肯学,肯干,肯改造,能够攒下足够的改造积分的,将来他们的境遇成就,兴许在你们之上!”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你们以为眼前什么样,将来就是什么样吗?”
“你们想象过,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里,旁人都在飞速向前奔跑,而你们却在原地踏步吗?你们想象得到,将来你们也许要听命于你们负责管理的这些改造对象吗?”
贾放描绘的这一幅场景之中,对于官兵们来说,眼前这些改造对象都过得比他们好,爬得比他们高——这也太可怕了。
关键按照贾放的说法,他们越是虐待欺负这些改造对象,对方将来咸鱼翻身的机会就会越大。
万万不能让这种事发生。
一时间人人都挺直了胸脯,表示他们一定会听从贾大人的吩咐,小心维护与改造对象之间的关系,不会辜负贾大人的厚望。
将这群官兵们教训完了,贾放这才放缓了声气,问:“和以前平南大营相比,觉得待遇比以前好了吗?”
官兵们一致点头反映:吃的的确是好多了。
贾放一拍额头:就知道吃。
看来他这一生,就始终在吃货与吃货之间游走啊!
*
胜利新村的建设,也极大激发了桃源寨的生产热情。
别的不说,五千人的村落,每天消耗的口粮都不在少数。三村食堂承揽了两个村落的集体烹饪,每天敞开从武元县和桃源寨采购粮食、蔬菜与肉类。
桃源寨里前些日子损失不重,乡民们挂在梁上腊肉和腊肠都没遗失,这时允了一部分出来给胜利新村,厨娘只要往炒菜里加一点煸炒过的腊肉片,那新鲜菜蔬就自带一股肉香与腊香。
各家各户养出来的猪羊鸡鸭都有了销路。冬日里没有蚊虫,稻田里肥美的稻花鱼这时也被村民们“恩将仇报”地捉了出来,抹上盐,风干两日,直接送去胜利新村,蒸一蒸就是一道美味。
在这些日子里,桃源寨此前萧条多日的农副食品产业重新恢复了元气,各家各户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随着青坊城的修筑完成,“锦花”纺织厂和“红香”糖坊也纷纷复工,并且不约而同地扩大了规模——
“锦花”的妇人说:“咱们现在已经在城里(青坊城)了,有城墙护着怕啥,能造几台机器就造几台,可劲造就是。”
于是,被山匪们毫不留情地毁坏了的水力纺线机和织布机又都重新被制造出来。
锦花的妇人们立即发现人手不够用了,而田家的糖坊因为扩大了采购的规模,肉眼可见地缺乏人手。两家一拍即合,一起去武元县招工。
现时正是农闲的时候,武元县的百姓们买来的稻种还没到下种的时候,种猪和种鸡还未成长为奔跑猪与走地鸡。武元县的百姓们纵使浑身是劲儿,也使不上。一听说招工,都来了兴趣。
两家厂子招工的标准都不算太高:糖厂是有一把力气,没有疾病,爱干净就行;纺织厂则专招有纺织经验的妇人,并且承诺安排食宿。
待贾放看到这两家招工的势头,忍不住笑,说:“等他们在你们这厂里做工做习惯了,怕是就不想回武元乡里去了。”
他有理论依据:等到工业逐步发展,务农人口一定会逐渐朝城市转移的。
实情也确是如此。在纺织厂和糖厂做工,东家提供食宿,工钱预支。每日工作时间以四个时辰为上限,如果工作时间超过上限,东家要额外支付加班费。虽然很多时候工人们愿意多干多赚钱,但也绝对不能超过六个时辰。
而两家厂给的工钱,不止在桃源寨和武元,在整个永安州都是极具竞争力的。
简易活动房飞快地在桃源寨靠近青坊河的位置建了起来,作为纺织厂和糖厂的员工宿舍。从那里去青坊城里的厂子,约摸只有两百步路。
宿舍对面就美食街,现在美食街背靠防护墙,又重新修了起来。厂子的工人们刚来没多久,就养成了早起一屉肠粉,晚上逛一趟美食街夜市的习惯,各种滋味别提多美了。
待到年节之前工厂放假,将工人们暂时遣返回家的时候,工人们个个苦求东家,千万保留他们的位置,等过了年还要来,哪怕是农忙时候也还要来,哪怕是家里的田佃给别人去种……也还要来。
按照贾放所总结的,这就是“钱多活少离家(宿舍)近”的魅力。如今在工厂上班,劳动强度远逊于在家种田,劳动报酬却有过之。这样这些工人即便家中缺人手种地,也可以通过雇佣长工短工的形式予以补充。
这一笔账不复杂,人人都算得过来。
除了经济利益以外,桃源寨所初步展现的城市生活也给了这些年轻的工人开了眼界,熙熙攘攘的各种商业设施,到了晚间便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各种娱乐活动,青年男女可以毫不避忌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相遇……虽然还有令人烦恼的夜校识字班和文凭考试,可是这座城——他们不得不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