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段时间的亲自验证,乔木已经清晰的发觉,还是毛鸡蛋和活珠子比较好卖,小鸡仔并不好卖。
因为这时候他们这边并没有大型人工孵化场地,在母鸡自我孵化的情况下,想要获得毛鸡蛋和活珠子是相当困难的,而且数量也很稀少,分散在不同的家庭当中很难收集,只能碰运气,才能偶尔吃到。
甚至都难以成为商品流通。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了解,所以乔木才会说服村里的村民以卖毛鸡蛋和活珠子为主,至于说将小鸡仔完整孵化出来售卖,那只能稍微留一点点,算是一个搭头往外卖。
而后的现实情况。
也的确如乔木所预料的那般。
活珠子和毛鸡蛋在市场上相当的好卖,虽然不能说每天带出去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但是一天卖百八十个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这只是在一个地方卖,小鸡仔却必须得走街串巷的叫卖,甚至于还得跑到不同的村子里面去绕着叫卖。
才能勉强卖掉大部分。
最关键的是,很多人家买过一次小鸡仔之后,很有可能一两年甚至两三年都不会继续买,而是选择让自己家养的母鸡自己孵小鸡仔。
但毛鸡蛋和活珠子。
只要没有吃腻就会继续买。
消耗品与非消耗品之间售卖的数量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有了一定经验和教训,就是不少小鸡仔砸在自己手里的村民,总算彻底的相信了乔木的话,开始专心致志的跟着乔木,主营活珠子,毛鸡蛋买卖。
为了多卖点,甚至还在镇子上和县城里分别各开辟了一两个售卖点,将每天的日销量提升到了三四百左右,虽然利润平分到村里每个人身上并不是很多,但好歹每天都有收益不是,每天都有收益的事。
还是能让大家比较开心的。
一天一人赚半斤粮食利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那也赶上种一亩地的利润了,更何况他们家里还养了不少鸡鸭鹅,卖了也是钱。
因此即便秋收之后,他们村这次上缴了不少农税,村里人的情绪也还算稳定,并不至于太多不满。
而乔木这时候,却是已经发觉活珠子和毛鸡蛋的售卖进入了瓶颈期,甚至售卖的数量还有些疲软。
一样东西大家再喜欢吃,那终究也是有限的,吃多了就会腻,现在又不像几十年后,可能还会有旅游的外来人员购买地方特色,现在的人员流动相当稀少,顾客就是那么些个固定的人,少了几个人买。
那每天卖的数量就降了下来。
所以,乔木并没有因为秋收的收获而松懈,反而继续忙碌的准备开发新财源,不过因为考虑到他们村里大多数都是女人和小孩子,劳动力相当有限,所以一些需要重劳力的活计,只能第一时间排除掉。
只考虑他们能承受得了的。
赚钱的渠道。
经过多番思考,乔木是真心觉得,这个时候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也不能又是养鸡,又是孵鸡蛋,然后还要去搞什么蘑菇种植和肥皂生产之类乱七八糟的活,这么多活叠加起来他们村里人受不了。
心理上受得了,愿意干。
身体上也受不了。
所以多番思考之后,她还是决定,就养殖禽类这一点深耕细作。
所有其他方面的来钱渠道。
都得以养殖禽类为中心延伸。
因此,乔木很快就把接下来的基调给定了下来,那就是尽可能的扩大养鸡养鸭规模,养出来的鸡鸭在成熟后可以想办法往外面售卖。
鸡蛋鸭蛋也可以往外卖。
还可以腌起来卖。
腌鸡蛋,腌鸭蛋,松花蛋之类的蛋制品,通通都可以制作出来往外卖,不但卖出去的价格更加高。
而且还比较好保存。
饲料方面虽然有些困难,但是他们这边其他的不多,玉米杆的数量还是很多的,利用玉米杆和米糠之类为主料,制作一些简易饲料。
目前来讲,并不算难事。
有了想法后,乔木很快就把大家重新召集过来,跟所有村民商量了下,为了省事,也为了能够节省一定的劳动力,大规模养殖肯定是不能再挨家挨户的分开养了,所以乔木这次的提议是大家集资饲养。
干活也是按分配轮流干活。
最后的利润同样按劳分配。
按大家出的力和工来分配。
因为他们以前种田就是这么干的,所以现在再协商大家合起伙来一起养鸡养鸭,村民们也不怎么抵触,最关键的是,乔木已经表现出了带他们赚钱的能力,故而他们自然更没理由拒绝,那是纷纷附和。
这边刚一商量好,乔木就立刻带着村里所有人都按了手印的知情同意书,特地跑了趟县政府,申请成立村集体禽类养殖合作社,现在不把这些证明想办法弄好了,吃大锅饭的时候,肯定还会有麻烦事。
不知道未来情况也就罢了。
乔木既然知道未来情况,那当然得提前做点准备,如果有可能的话,在未来的三五年之内,把他们村的养殖合作社升级成为养殖场。
让村里人都成为工人。
那才真的叫鸡犬飞升呢。
不过这只是个美好希望,乔木也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只能先一步步来呗,要是能实现,自然最好。
不能实现的话,也不会吃亏。
这时候,上面还是相对鼓励集体经济的,再加上乔木又是带着全村人的手印过来,所以上面很爽快的同意了乔木申请,只是表示目前财务有些困难不能给予他们帮助。
得寡妇村自己想办法搞养殖。
他们这边最多给个许可证。
财务拨款是别想了。
有关于这点,乔木不但一点都不介意,甚至还乐于见成,因为上面不拨款,才能让养殖合作社彻底的与他们寡妇村绑定,要是上面拨款的话,那所有权可就不好说了。
别回头他们整个村。
都成了给别人打工的了。
因此,拿到相关许可证明,但是没有得到任何拨款的乔木,很快就满脸笑意的回村准备搞事业了。
因为这时候他们这边并没有大型人工孵化场地,在母鸡自我孵化的情况下,想要获得毛鸡蛋和活珠子是相当困难的,而且数量也很稀少,分散在不同的家庭当中很难收集,只能碰运气,才能偶尔吃到。
甚至都难以成为商品流通。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了解,所以乔木才会说服村里的村民以卖毛鸡蛋和活珠子为主,至于说将小鸡仔完整孵化出来售卖,那只能稍微留一点点,算是一个搭头往外卖。
而后的现实情况。
也的确如乔木所预料的那般。
活珠子和毛鸡蛋在市场上相当的好卖,虽然不能说每天带出去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但是一天卖百八十个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这只是在一个地方卖,小鸡仔却必须得走街串巷的叫卖,甚至于还得跑到不同的村子里面去绕着叫卖。
才能勉强卖掉大部分。
最关键的是,很多人家买过一次小鸡仔之后,很有可能一两年甚至两三年都不会继续买,而是选择让自己家养的母鸡自己孵小鸡仔。
但毛鸡蛋和活珠子。
只要没有吃腻就会继续买。
消耗品与非消耗品之间售卖的数量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有了一定经验和教训,就是不少小鸡仔砸在自己手里的村民,总算彻底的相信了乔木的话,开始专心致志的跟着乔木,主营活珠子,毛鸡蛋买卖。
为了多卖点,甚至还在镇子上和县城里分别各开辟了一两个售卖点,将每天的日销量提升到了三四百左右,虽然利润平分到村里每个人身上并不是很多,但好歹每天都有收益不是,每天都有收益的事。
还是能让大家比较开心的。
一天一人赚半斤粮食利润,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那也赶上种一亩地的利润了,更何况他们家里还养了不少鸡鸭鹅,卖了也是钱。
因此即便秋收之后,他们村这次上缴了不少农税,村里人的情绪也还算稳定,并不至于太多不满。
而乔木这时候,却是已经发觉活珠子和毛鸡蛋的售卖进入了瓶颈期,甚至售卖的数量还有些疲软。
一样东西大家再喜欢吃,那终究也是有限的,吃多了就会腻,现在又不像几十年后,可能还会有旅游的外来人员购买地方特色,现在的人员流动相当稀少,顾客就是那么些个固定的人,少了几个人买。
那每天卖的数量就降了下来。
所以,乔木并没有因为秋收的收获而松懈,反而继续忙碌的准备开发新财源,不过因为考虑到他们村里大多数都是女人和小孩子,劳动力相当有限,所以一些需要重劳力的活计,只能第一时间排除掉。
只考虑他们能承受得了的。
赚钱的渠道。
经过多番思考,乔木是真心觉得,这个时候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也不能又是养鸡,又是孵鸡蛋,然后还要去搞什么蘑菇种植和肥皂生产之类乱七八糟的活,这么多活叠加起来他们村里人受不了。
心理上受得了,愿意干。
身体上也受不了。
所以多番思考之后,她还是决定,就养殖禽类这一点深耕细作。
所有其他方面的来钱渠道。
都得以养殖禽类为中心延伸。
因此,乔木很快就把接下来的基调给定了下来,那就是尽可能的扩大养鸡养鸭规模,养出来的鸡鸭在成熟后可以想办法往外面售卖。
鸡蛋鸭蛋也可以往外卖。
还可以腌起来卖。
腌鸡蛋,腌鸭蛋,松花蛋之类的蛋制品,通通都可以制作出来往外卖,不但卖出去的价格更加高。
而且还比较好保存。
饲料方面虽然有些困难,但是他们这边其他的不多,玉米杆的数量还是很多的,利用玉米杆和米糠之类为主料,制作一些简易饲料。
目前来讲,并不算难事。
有了想法后,乔木很快就把大家重新召集过来,跟所有村民商量了下,为了省事,也为了能够节省一定的劳动力,大规模养殖肯定是不能再挨家挨户的分开养了,所以乔木这次的提议是大家集资饲养。
干活也是按分配轮流干活。
最后的利润同样按劳分配。
按大家出的力和工来分配。
因为他们以前种田就是这么干的,所以现在再协商大家合起伙来一起养鸡养鸭,村民们也不怎么抵触,最关键的是,乔木已经表现出了带他们赚钱的能力,故而他们自然更没理由拒绝,那是纷纷附和。
这边刚一商量好,乔木就立刻带着村里所有人都按了手印的知情同意书,特地跑了趟县政府,申请成立村集体禽类养殖合作社,现在不把这些证明想办法弄好了,吃大锅饭的时候,肯定还会有麻烦事。
不知道未来情况也就罢了。
乔木既然知道未来情况,那当然得提前做点准备,如果有可能的话,在未来的三五年之内,把他们村的养殖合作社升级成为养殖场。
让村里人都成为工人。
那才真的叫鸡犬飞升呢。
不过这只是个美好希望,乔木也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只能先一步步来呗,要是能实现,自然最好。
不能实现的话,也不会吃亏。
这时候,上面还是相对鼓励集体经济的,再加上乔木又是带着全村人的手印过来,所以上面很爽快的同意了乔木申请,只是表示目前财务有些困难不能给予他们帮助。
得寡妇村自己想办法搞养殖。
他们这边最多给个许可证。
财务拨款是别想了。
有关于这点,乔木不但一点都不介意,甚至还乐于见成,因为上面不拨款,才能让养殖合作社彻底的与他们寡妇村绑定,要是上面拨款的话,那所有权可就不好说了。
别回头他们整个村。
都成了给别人打工的了。
因此,拿到相关许可证明,但是没有得到任何拨款的乔木,很快就满脸笑意的回村准备搞事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