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天,张军流连在凤翔的各处工坊里,协调指导各工坊的技术升级制造,安排产品和生产次序。
同时,凤翔府工贸总公司也在别驾高庆的领导下不断扩张,频频出手,在本府辖域和京畿各州县设立商店并向外围扩展,不断的招兵买马。
城东东大营外已经被开辟为工业开发区,正在大兴土木进行筑路建设,建设新的冶炼厂,民用工坊,纺织厂,酒厂以及技工学校。
城里基本上没有闲人,大人上班孩子上学,商业也是大发展,商人们大量的从长安往这边汇集。
从长安,剑南,灵州往来的信使也更密集,不停的把各种消息送到张军手上。
转眼已经冬月下旬,张军来到这个世界,马上就要整一年了。
皇帝,公主,诸亲王派过来的厨工和尚食宫人已经圆满的完成了培训。
张军把府内衙上的事情诸般交待了一下,带着老婆孩子和这些返程的厨工宫人们一起出发去京城长安。
此去京都张军没有带多少兵马,只有牙营,现在正式定名近卫团,随行。
全团战卒两千四百人,分成三个营,全部是黑色的步卒皮甲,短发无须,头上扎着同样黑色的软脚幞头。
除了横刀,近卫团全体都背着一个长方形的薄木匣子,腰上扎着宽厚的特制皮带,皮带后面插着六颗铁雷,侧边是火折引信。
障刀斜着插在统一的黑色皮靴侧面。
经过几番改制调试过来的步骑两用复合弓人手一副,和箭囊一起挂在高桥马鞍上。
还有人手一个黑色的硬皮包。
全身上下只有右臂外侧绣着一块红色盾形,阴露出近卫团三个隶字。
现在凤翔军只有近卫团全体剃了头,全员板寸。
关于剃头短发这事儿张军去年成军的时候就提出来了,但是一直也没能实现,主要就是短发实在是不适合穿戴这会儿的头盔。
如果不能解决头盔内衬的问题,暂时剃短发的命令就只能宣传不能施行,必竟还没到全员去甲的时候。
包括张军自己,他不可能躲在后面不上阵,上阵就不能不着全身铠甲。长发是天然的头盔缓冲垫,暂时不可替代。
头盔,可以理解成安全帽,不过要比安全帽重的多,就是一个铁壳子,没有内衬的话戴不住,还磨头皮。
现在保密坊那边正有一个小组在研究解决这个问题,试着用绵布和绳结来实现一点弹性和松紧的问题。
但效果不太好,一直达不到实用标准。主要是这会儿没有棉花,丝绸这东西织不出弹性来。
张军已经着人在准备蒲公英和杜仲的大面积种植,凤翔也在对外大力收购,但最快也是明年的事情了。
当然,种植蒲公英和杜仲也不全是为了头盔,内裤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
兜裆布实在是不舒服。而且如果有了皮筋,能解决的可不只是内裤,那东西有大用。
这会儿宫人宫女们穿的那种安全裤张军试过,根本推广不了,那东西确实安全,自己想解开都得费半天劲,穿着也特别不舒服。
张军骑在马上,陪在妻儿的车驾旁边,前面是一眼看不到头的仪仗旗帜,后面是甲胄森严一片乌黑的近卫团军将。
本来仪仗是牙营的差事,现在已经做了改变,牙营已经改编成了战斗部,还是纯火器部队。
而仪仗单独成营,是由全军挑选出来的不适合战斗的军士编制而成。
负过重伤的,身有残缺但不影响行动的,年纪偏大的……从无所事事者变成了一种荣誉象征。
大娘子的车驾也是经过改装的,四轮双马,装了板式减震和轴承,前厅是沙发,后室是床榻,不再是过去那种一个大通铺的模样,可以很舒服的坐着。
车队里都是这种改装的四轮双马车驾,拉着粮食,锅具,帐蓬等等物料械使。没有办法,一去三百里,中间需要住宿,东西就得带齐。
张军和大小娘子可以住进驿馆,但军将们需要扎营。没有能住进去几千人的驿馆,而且没有特殊情况部队也不能随意进城。
尚食宫人和诸王府的厨工们都有自己的车驾和随从。
过去感觉挺牛逼的双轮单马车驾这会儿夹在凤翔的车驾中间,有点像拖拉机混进了迎亲车队的感觉,满满的自卑和羡慕。
国夫人的车驾牛逼那是正常事儿,但是拉杂物的车都牛逼,那就相当膈应人了,还不敢议论。
这些出自宫中和王府的人平时那也是个顶个的牛逼人物,寻常官吏他们都不太放在眼里敢硬冲,但那也得分是谁。
他们是傲,不是傻。
这些人平时都在宫内和王府办差,头脑灵活,消息相当灵通,清楚如今的天下是个什么情况,更知道谁不能惹。
庞大的车队顺着官道缓缓东行,经岐山,扶风,武功,兴平四县开往长安。
唐代的县治划分实际上就是按照车程来计算的,一般相距五十里左右,按照皇帝的车驾速度正好是一天的行程,设驿馆。
张军这一次也正好顺路察看了一下岐山扶风两县,了解一下地方上的情况。
结果还是比较满意,对政令的执行能判个八十分,在这个年代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要知道大唐这会儿,县已经是最小的行政单位,县令的自主性是相当大的,可以说一地一样,个人风格明显突出。
最令张军意外的是武功县,按说这里已经是京畿地面,不归凤翔管了,但是武功县明显执行了凤翔的一些政策法令。
这让张军很欣慰,着人悄悄打听了一下这武功县令的消息,暗暗记在了心里。
车队于第五日由西渭桥过渭水,再过沣水,汊水,在(氵皂)水西岸驿馆铺扎营。
此地距长安十里,已经不能再往前走了。
尚食宫人和诸王府厨工长随的车驾拜别张军,离开车队继续东行入长安回府,而张军要在此地停留,着信使入长安去给皇帝送信。
等皇帝批准,首相签字,吏部派人过来查验核准,张军才能重新启程入京。
其实张军就算是直接进城也没什么,皇帝首相都不会怪罪他,吏部事实上也管不到他,他本身算是京官出身,在长安也有府邸。
最关键的是,他现在在大唐算是一枝独大的顶级武将藩镇,满朝文武就没有人敢轻易得罪他。
但张军并不想那么做,越是显赫,越是要讲规则守规矩,让自己别犯私错。不是为了图口碑,而是随时警醒自己。
本来大小娘子可以直接进京回府的,规矩管不到妇人身上,可是小清禅不干,不想和耶耶分开,大娘子也不舍,就陪着张军在城外等候。
这几日行军,时时腻在一起,夜夜笙歌不休,大娘子舍不得离开这个温柔乡,恨不得随时被郎君爱弄才好,才不要分开。
张军自是随她们娘俩的意,反正也不是吃苦。
也没等多久,赶着在净街鼓响之前送报,晚饭还没有煮好,吏部就来人了。
还不止吏部,来人有三,是中书侍郎刘从一,门下侍郎萧复,吏部尚书乔林。两位辅相一位前辅相。
张军得到通报坐在那愣了半天都没反应过来,还是大娘子伸手在他腰间掐了一把这才惊醒。
“郎君。”
“无事,某去迎接。”张军伸手在大娘子脸上抚了一把当做安慰,起来整理了一下衣袍往外走。
“果真无事?”大娘子还是有点不放心。
“确实无事,不用耽心。”张军摆了摆手。
之所以发愣,是因为来的这几个人,和他记忆里有点对不上号。
记忆里这个时候乔林应该已经在七月七日被处死,代替他的就是萧复。
而这个萧复的来头可不小,他是唐玄宗的亲外孙,新昌公主的儿子,是梁武帝的后人,他爷爷是玄宗朝的宰相致仕,官至太子太师。
算起来,德宗李适应该叫他一声叔叔,他和肃宗是亲姑舅兄弟。
其实唐朝的重臣和皇帝之间相互都是亲戚。
这时候同姓不通婚,但只要不同姓不是亲兄妹就随便嫁娶,差着辈儿的都有,什么姨表姑舅的都行。
张军和刘从一是熟人,李适去西园的时候刘从一做为中书侍郎,以辅宰的身份同行。
但和乔林还有萧复还没见过面,甚至他都不知道萧复是什么时候从兵部侍郎转任的门下侍郎。
同时,凤翔府工贸总公司也在别驾高庆的领导下不断扩张,频频出手,在本府辖域和京畿各州县设立商店并向外围扩展,不断的招兵买马。
城东东大营外已经被开辟为工业开发区,正在大兴土木进行筑路建设,建设新的冶炼厂,民用工坊,纺织厂,酒厂以及技工学校。
城里基本上没有闲人,大人上班孩子上学,商业也是大发展,商人们大量的从长安往这边汇集。
从长安,剑南,灵州往来的信使也更密集,不停的把各种消息送到张军手上。
转眼已经冬月下旬,张军来到这个世界,马上就要整一年了。
皇帝,公主,诸亲王派过来的厨工和尚食宫人已经圆满的完成了培训。
张军把府内衙上的事情诸般交待了一下,带着老婆孩子和这些返程的厨工宫人们一起出发去京城长安。
此去京都张军没有带多少兵马,只有牙营,现在正式定名近卫团,随行。
全团战卒两千四百人,分成三个营,全部是黑色的步卒皮甲,短发无须,头上扎着同样黑色的软脚幞头。
除了横刀,近卫团全体都背着一个长方形的薄木匣子,腰上扎着宽厚的特制皮带,皮带后面插着六颗铁雷,侧边是火折引信。
障刀斜着插在统一的黑色皮靴侧面。
经过几番改制调试过来的步骑两用复合弓人手一副,和箭囊一起挂在高桥马鞍上。
还有人手一个黑色的硬皮包。
全身上下只有右臂外侧绣着一块红色盾形,阴露出近卫团三个隶字。
现在凤翔军只有近卫团全体剃了头,全员板寸。
关于剃头短发这事儿张军去年成军的时候就提出来了,但是一直也没能实现,主要就是短发实在是不适合穿戴这会儿的头盔。
如果不能解决头盔内衬的问题,暂时剃短发的命令就只能宣传不能施行,必竟还没到全员去甲的时候。
包括张军自己,他不可能躲在后面不上阵,上阵就不能不着全身铠甲。长发是天然的头盔缓冲垫,暂时不可替代。
头盔,可以理解成安全帽,不过要比安全帽重的多,就是一个铁壳子,没有内衬的话戴不住,还磨头皮。
现在保密坊那边正有一个小组在研究解决这个问题,试着用绵布和绳结来实现一点弹性和松紧的问题。
但效果不太好,一直达不到实用标准。主要是这会儿没有棉花,丝绸这东西织不出弹性来。
张军已经着人在准备蒲公英和杜仲的大面积种植,凤翔也在对外大力收购,但最快也是明年的事情了。
当然,种植蒲公英和杜仲也不全是为了头盔,内裤的问题也是急需解决的。
兜裆布实在是不舒服。而且如果有了皮筋,能解决的可不只是内裤,那东西有大用。
这会儿宫人宫女们穿的那种安全裤张军试过,根本推广不了,那东西确实安全,自己想解开都得费半天劲,穿着也特别不舒服。
张军骑在马上,陪在妻儿的车驾旁边,前面是一眼看不到头的仪仗旗帜,后面是甲胄森严一片乌黑的近卫团军将。
本来仪仗是牙营的差事,现在已经做了改变,牙营已经改编成了战斗部,还是纯火器部队。
而仪仗单独成营,是由全军挑选出来的不适合战斗的军士编制而成。
负过重伤的,身有残缺但不影响行动的,年纪偏大的……从无所事事者变成了一种荣誉象征。
大娘子的车驾也是经过改装的,四轮双马,装了板式减震和轴承,前厅是沙发,后室是床榻,不再是过去那种一个大通铺的模样,可以很舒服的坐着。
车队里都是这种改装的四轮双马车驾,拉着粮食,锅具,帐蓬等等物料械使。没有办法,一去三百里,中间需要住宿,东西就得带齐。
张军和大小娘子可以住进驿馆,但军将们需要扎营。没有能住进去几千人的驿馆,而且没有特殊情况部队也不能随意进城。
尚食宫人和诸王府的厨工们都有自己的车驾和随从。
过去感觉挺牛逼的双轮单马车驾这会儿夹在凤翔的车驾中间,有点像拖拉机混进了迎亲车队的感觉,满满的自卑和羡慕。
国夫人的车驾牛逼那是正常事儿,但是拉杂物的车都牛逼,那就相当膈应人了,还不敢议论。
这些出自宫中和王府的人平时那也是个顶个的牛逼人物,寻常官吏他们都不太放在眼里敢硬冲,但那也得分是谁。
他们是傲,不是傻。
这些人平时都在宫内和王府办差,头脑灵活,消息相当灵通,清楚如今的天下是个什么情况,更知道谁不能惹。
庞大的车队顺着官道缓缓东行,经岐山,扶风,武功,兴平四县开往长安。
唐代的县治划分实际上就是按照车程来计算的,一般相距五十里左右,按照皇帝的车驾速度正好是一天的行程,设驿馆。
张军这一次也正好顺路察看了一下岐山扶风两县,了解一下地方上的情况。
结果还是比较满意,对政令的执行能判个八十分,在这个年代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要知道大唐这会儿,县已经是最小的行政单位,县令的自主性是相当大的,可以说一地一样,个人风格明显突出。
最令张军意外的是武功县,按说这里已经是京畿地面,不归凤翔管了,但是武功县明显执行了凤翔的一些政策法令。
这让张军很欣慰,着人悄悄打听了一下这武功县令的消息,暗暗记在了心里。
车队于第五日由西渭桥过渭水,再过沣水,汊水,在(氵皂)水西岸驿馆铺扎营。
此地距长安十里,已经不能再往前走了。
尚食宫人和诸王府厨工长随的车驾拜别张军,离开车队继续东行入长安回府,而张军要在此地停留,着信使入长安去给皇帝送信。
等皇帝批准,首相签字,吏部派人过来查验核准,张军才能重新启程入京。
其实张军就算是直接进城也没什么,皇帝首相都不会怪罪他,吏部事实上也管不到他,他本身算是京官出身,在长安也有府邸。
最关键的是,他现在在大唐算是一枝独大的顶级武将藩镇,满朝文武就没有人敢轻易得罪他。
但张军并不想那么做,越是显赫,越是要讲规则守规矩,让自己别犯私错。不是为了图口碑,而是随时警醒自己。
本来大小娘子可以直接进京回府的,规矩管不到妇人身上,可是小清禅不干,不想和耶耶分开,大娘子也不舍,就陪着张军在城外等候。
这几日行军,时时腻在一起,夜夜笙歌不休,大娘子舍不得离开这个温柔乡,恨不得随时被郎君爱弄才好,才不要分开。
张军自是随她们娘俩的意,反正也不是吃苦。
也没等多久,赶着在净街鼓响之前送报,晚饭还没有煮好,吏部就来人了。
还不止吏部,来人有三,是中书侍郎刘从一,门下侍郎萧复,吏部尚书乔林。两位辅相一位前辅相。
张军得到通报坐在那愣了半天都没反应过来,还是大娘子伸手在他腰间掐了一把这才惊醒。
“郎君。”
“无事,某去迎接。”张军伸手在大娘子脸上抚了一把当做安慰,起来整理了一下衣袍往外走。
“果真无事?”大娘子还是有点不放心。
“确实无事,不用耽心。”张军摆了摆手。
之所以发愣,是因为来的这几个人,和他记忆里有点对不上号。
记忆里这个时候乔林应该已经在七月七日被处死,代替他的就是萧复。
而这个萧复的来头可不小,他是唐玄宗的亲外孙,新昌公主的儿子,是梁武帝的后人,他爷爷是玄宗朝的宰相致仕,官至太子太师。
算起来,德宗李适应该叫他一声叔叔,他和肃宗是亲姑舅兄弟。
其实唐朝的重臣和皇帝之间相互都是亲戚。
这时候同姓不通婚,但只要不同姓不是亲兄妹就随便嫁娶,差着辈儿的都有,什么姨表姑舅的都行。
张军和刘从一是熟人,李适去西园的时候刘从一做为中书侍郎,以辅宰的身份同行。
但和乔林还有萧复还没见过面,甚至他都不知道萧复是什么时候从兵部侍郎转任的门下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