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一些人认为乌巢偷袭就是官渡之战的全部,但其实不是这样的。
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乃是一场耗日许久的大决战。
官渡之战真正拉开序幕是在建安四年六月时,那时候袁绍就已经陆续派兵南下了。
曹操能成为魏武帝,绝不是仅仅因为他亲自领兵偷袭了乌巢,主要就是因为他在这场决战中,表现出的优秀战略意识:
在战争一开始,他先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入青州,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
又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协助扼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
在今年四月时他又亲率主力北上,在官渡阻挡袁绍的主力。
同时派钟繇镇抚关中,拉拢凉州,表刘馥为扬州刺史,恩抚东南,以此稳定西北及东南两翼。
曹操根据敌强我弱的特点,他并没有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以逸待劳以图后发制人。
这个战略部署是很优秀的,而且恰恰适用于他所面临的局势,为他将来击败袁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事的成败,固然取决于最后五分钟,但也要能够支持到最后5分钟,才有决胜的资格。这就是孙子兵法里说的,以正合,以奇胜的真正含义。
也因为有这个战略部署为支撑,所以官渡之战时,其实很多能人异士是看好曹操的。
不单单是曹操内部的谋士,其他势力中的谋士看好曹操的也不少。
没有这个战略思想作为底气,以为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是在那里无脑吹吗?
但尽管有着这个优秀的战略思想,曹操在官渡与袁绍的决战过程中,他还是被压着打。
没办法,实力差距太大了,这是来自于实力的无情碾压。
特别是在建安五年的八月到十月之间,曹操被打的差一点就要跑了。
回忆完前世中关于官渡之战的知识之后,孙翊慎重的做出了一个判断,
“曹公虽部署得当,应对有略,然实力不及本初公多矣,按如今情势看来,曹公随时都有土崩瓦解之态势。”
孙翊的话语中不仅点明曹操如今的处境,还点明出他看懂了曹操前期所做的战略部署。
所以鲁肃笑了,身为一个主君,能对大势有这样的认识就够了,至少足够当他的主君了。
鲁肃起身,来到孙翊背后的巨大舆图前,孙翊转身向后看去,只见鲁肃手指舆图慷慨激昂的对孙翊说道,
“此刻攻取荆州而暂不取淮南,并不仅仅是因为攻取荆州后有利于固本,更是因为此刻攻取淮南会招致大祸!”
“吴县众臣皆言此刻攻取淮南为天赐良机,因为曹公主力皆在黄河沿岸,淮南郡一地兵力不足,且无名将镇守。
从表面上看,这是天赐良机,但君侯若是真这么做了,那会大祸临头。”
“曹公苦苦在官渡与袁本初相持,此刻正是千钧一发之际,若是我军突进淮南,占据淮南不难,但然后呢?”
“曹公与袁本初相持官渡,犹如两壮汉持刃互斗正到命悬一线之时,若此时一壮汉身后出现另一手持利刃之少年,那壮汉会如何做?”
“他定会抽出一只手来防备身后少年,此壮汉本就力有所不及,又因防备持刃少年抽出一只手,两相作用之下,此壮汉必败!”
“君侯若进取淮南,拿下淮南之后,曹公听闻此事,定会回调臧霸所部防备徐州。
如此一来,没有了臧霸的阻拦,青州袁谭数万铁骑就会突破黄河防线,狠狠踏在这中原大地。”
“中原可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呀。”
“届时曹公腹背受敌,他会大败固然不假,但却不会像吴县有些臣子料想的那样,败而消亡。
曹公何等智略之人,他早已给自己留下了退路。
他命钟繇与刘馥分别镇抚西北和东南,本意是为其解除外部威胁,但若事有不谐,这就是他为自己准备的两条退路。”
“在君侯占据淮南之日,肃料想曹公主力会在官渡继续延误袁军主力。
但与此同时,他会传令荀彧西迁天子,曹公手下良将无数,袁绍虽能击败他,但他有足够的能力与兵力率军徐徐后退,退入虎牢关中。”
“虎牢关乃天下雄关,只需派一良将镇守,袁绍就算兵马无数,短时间也无法攻克。
而曹公趁此时机可以肃清关中西凉军阀,待稳定关中后,南下汉中,攻取益州。
这是曹公为自己准备的壮士断腕之策,虽会受重创,但前景可期。”
“而君侯呢?袁绍见短时间内无法消灭曹公,他就会集中兵力横扫中原,届时在淮南一地的君侯自问可能敌否?”
“淮南也是平原!”
说道这里,鲁肃的手重重的敲在了舆图上的淮南一地。
这一声敲,让孙翊从鲁肃刚刚的话语中惊醒过来。
曹操现在实力这么强,都被袁绍压着打。
若是袁绍官渡取胜,拥有河北中原两地的他,声威可以震天不说,实力更是翻倍。
而孙翊那时候只得到一个残破的淮南,还打个锤子哦。
而且孙翊知道,刘表一向是支持袁绍的,若是那时候袁绍命令刘表从荆州顺流而下攻打江东,而袁绍则从淮南攻击江东,这........
更可怕的是,曹操不败亡还好说,要是来不及撤入关中,袁绍不说占据中原了,连曹操的人才都可以全盘接收。
袁绍没有曹操英明是肯定的,但不代表他是傻子,他要是正常起来,也是一个很优秀的主君的。
真到了那一步,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的起来,袁绍肯定不是猪。
在心中思索这些的孙翊,脸上惊疑的神色闪烁。
他之前有考虑过这方面,但没想的这么透彻,如今被鲁肃详细说明一下,他清楚的意识到进取淮南这一事后,隐藏着的巨大风险。
此时进取淮南是一时爽,然后千古恨。
孙翊的脸色被鲁肃看在眼里,他来到孙翊身前,深深一拜道,
“若想一统天下,淮南必取,但此刻时机不对。淮南一地是曹公为江东划定的一条警戒线,逾越了,那就两败俱伤。”
“为长久计,当此时机,君侯不应进取淮南,应该快速拿下荆襄之地,增强自身实力,并且全据长江一线。
若长江为孙氏内河,有长江天险,无论官渡何人胜出,君侯都可立于不败之地。时机者,也要有实力为基础方是良机,否则那就会天下最毒的毒药。”
“君侯也不需忧虑太甚,只要此刻不进取淮南,官渡一战还是曹公胜率更大,官渡一战曹公取胜反而对我江东来说是最好的。
因为袁氏据河北一地已久,根深蒂固,且河北国力雄厚,官渡一败可能会让其元气大伤,但与曹公相比,那时袁氏的实力也不会弱于曹公。
数年内,北方还是两雄争霸的格局。那时若君侯已拿下荆襄,实力大增的同时,攻取淮南的时机也不会丧失。”
鲁肃的这些话,让孙翊也想到了历史上官渡之战的后续发展,的确如鲁肃所料。
官渡一战是奠定了曹操统一河北的基础,但不代表官渡一战让曹操马上统一河北了。
甚至在官渡一战后,袁绍还能再组织一次主动进攻,攻打曹操。
官渡一战对曹操最大的意义在于,此战极大的损耗了袁绍的实力,让袁绍的实力与其基本处于一个层面。
先前因为实力的巨大差距让曹操被打的半死,现在实力差不多了,那就是看各自势力中主君和谋士良将的能力,而这一点,曹操完败袁绍。
但尽管如此,曹操还是花了好几年时间,趁袁氏兄弟内乱的机会,才进而统一了河北,从而成为了那个此诚不可与争锋的魏武帝!
南方要想北伐成功的最大前提是,北方绝对不能统一,河北与中原不能为一个势力所有。
无论是哪个势力。
因此对鲁肃的推断,孙翊深表认同。
此刻他脸上的惊疑之色已经不见,他已经恢复了镇定。
他对鲁肃言道,“孤攻取淮南的时机不在今朝,而在曹公官渡取胜后。”
鲁肃闻言叹服,孙翊真是聪慧之主,一点就通,他朝孙翊拜道,“君侯英明。”
鲁肃已经将他心中的韬略都说与孙翊听了,不过此刻还差个汇总性的结尾,因此他来到大厅中,郑重的为他今天所论述的,说出了一个结尾:
“当今天下之势,汉室不可复兴,曹袁不可卒除。为君侯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无须自嫌,何者?
北方诚多务也!
因其多务,君侯西征,剿除黄祖,克定江夏。
因其多务,君侯奋武,进伐刘表,竟长江之所极。
若将荆襄据而有之,君侯实力大增,兵源、粮食、士人将会源源不断供给给东南。
然后观北方时事,携弱击强,抑强以自壮,待到时机成熟,建帝号以图天下。
深根固本,相势而动,此乃帝王席卷天下之谋。
望君侯用之。”
鲁肃的最后这番话既是结论,更在最后透露出投效之意,
用其策,即用其人。
孙翊听完鲁肃这番话后,心情澎湃。
鲁肃用他自身的智谋,为孙翊规划了一个大大的蓝图。
这个蓝图比当初张纮为孙策规划的“荆扬可一”那个蓝图更为详细。
而且鲁肃还在最后主动表达了投效之意,孙翊更加喜不自胜。
他从位子上起身,来到鲁肃身前,握住他的双手,赞叹地说道,“此前吴县诸臣之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孤意任卿为参军校尉一职,卿可嫌位卑否?”
鲁肃深深一拜,对着孙翊行了君臣之礼,他说道,
“正所宜尔。”
.....
周瑜与庞统还在偏厅等着鲁肃的回来。
鲁肃已经去了许久了,不过鲁肃去的越久,说明孙翊和鲁肃之间的奏对越顺利。
若不顺利,鲁肃早就被孙翊乱棍打出了。
又过了一会后,朱然领着鲁肃回到了偏厅。
周瑜看到鲁肃回来,连忙迎上前去,问道,“如何。”
鲁肃笑着答道,“以后就要与公瑾同殿为臣了。”
周瑜听后大喜。
随后周瑜问鲁肃道,“子敬观君侯何许主也。”
鲁肃思索一番后答道,“汉孝武之俦,然宽仁略有过之。”
一直显得淡定的庞统听到鲁肃这话,脸上也浮现惊异之色。
鲁肃的才干他是知道的,能被鲁肃这样的大才比为汉武帝,看来这吴侯的确有英主之姿。
只是不知符不符合自己的心意。
在这时,朱然朝庞统说道,“庞君,君侯召你而往。”
庞统闻言点头,他起身后朝周瑜与鲁肃分别行了一礼,然后就跟着朱然走了。
临走前,还顺走了一块案上的糕点。
....
在议事厅内等待庞统的孙翊,因为有刚刚鲁肃的衬托,此刻他心中更为期待庞统,一会会给他什么样的惊喜。
此刻他脑中还在回想着鲁肃刚刚的帝王之略,心情激动的他顾谓谷利道,“今日孤与子敬名为合案对饮,实则是子敬为孤合天下矣。”
孙翊言语之中对鲁肃的赞赏之意,毫不掩盖。
恰在这时,庞统已到。
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乃是一场耗日许久的大决战。
官渡之战真正拉开序幕是在建安四年六月时,那时候袁绍就已经陆续派兵南下了。
曹操能成为魏武帝,绝不是仅仅因为他亲自领兵偷袭了乌巢,主要就是因为他在这场决战中,表现出的优秀战略意识:
在战争一开始,他先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入青州,牵制袁绍,巩固右翼,防止袁军从东面袭击许都;
又令于禁率步骑二千屯守黄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协助扼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阻滞袁军渡河和长驱南下。
在今年四月时他又亲率主力北上,在官渡阻挡袁绍的主力。
同时派钟繇镇抚关中,拉拢凉州,表刘馥为扬州刺史,恩抚东南,以此稳定西北及东南两翼。
曹操根据敌强我弱的特点,他并没有分兵把守黄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以逸待劳以图后发制人。
这个战略部署是很优秀的,而且恰恰适用于他所面临的局势,为他将来击败袁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事的成败,固然取决于最后五分钟,但也要能够支持到最后5分钟,才有决胜的资格。这就是孙子兵法里说的,以正合,以奇胜的真正含义。
也因为有这个战略部署为支撑,所以官渡之战时,其实很多能人异士是看好曹操的。
不单单是曹操内部的谋士,其他势力中的谋士看好曹操的也不少。
没有这个战略思想作为底气,以为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是在那里无脑吹吗?
但尽管有着这个优秀的战略思想,曹操在官渡与袁绍的决战过程中,他还是被压着打。
没办法,实力差距太大了,这是来自于实力的无情碾压。
特别是在建安五年的八月到十月之间,曹操被打的差一点就要跑了。
回忆完前世中关于官渡之战的知识之后,孙翊慎重的做出了一个判断,
“曹公虽部署得当,应对有略,然实力不及本初公多矣,按如今情势看来,曹公随时都有土崩瓦解之态势。”
孙翊的话语中不仅点明曹操如今的处境,还点明出他看懂了曹操前期所做的战略部署。
所以鲁肃笑了,身为一个主君,能对大势有这样的认识就够了,至少足够当他的主君了。
鲁肃起身,来到孙翊背后的巨大舆图前,孙翊转身向后看去,只见鲁肃手指舆图慷慨激昂的对孙翊说道,
“此刻攻取荆州而暂不取淮南,并不仅仅是因为攻取荆州后有利于固本,更是因为此刻攻取淮南会招致大祸!”
“吴县众臣皆言此刻攻取淮南为天赐良机,因为曹公主力皆在黄河沿岸,淮南郡一地兵力不足,且无名将镇守。
从表面上看,这是天赐良机,但君侯若是真这么做了,那会大祸临头。”
“曹公苦苦在官渡与袁本初相持,此刻正是千钧一发之际,若是我军突进淮南,占据淮南不难,但然后呢?”
“曹公与袁本初相持官渡,犹如两壮汉持刃互斗正到命悬一线之时,若此时一壮汉身后出现另一手持利刃之少年,那壮汉会如何做?”
“他定会抽出一只手来防备身后少年,此壮汉本就力有所不及,又因防备持刃少年抽出一只手,两相作用之下,此壮汉必败!”
“君侯若进取淮南,拿下淮南之后,曹公听闻此事,定会回调臧霸所部防备徐州。
如此一来,没有了臧霸的阻拦,青州袁谭数万铁骑就会突破黄河防线,狠狠踏在这中原大地。”
“中原可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呀。”
“届时曹公腹背受敌,他会大败固然不假,但却不会像吴县有些臣子料想的那样,败而消亡。
曹公何等智略之人,他早已给自己留下了退路。
他命钟繇与刘馥分别镇抚西北和东南,本意是为其解除外部威胁,但若事有不谐,这就是他为自己准备的两条退路。”
“在君侯占据淮南之日,肃料想曹公主力会在官渡继续延误袁军主力。
但与此同时,他会传令荀彧西迁天子,曹公手下良将无数,袁绍虽能击败他,但他有足够的能力与兵力率军徐徐后退,退入虎牢关中。”
“虎牢关乃天下雄关,只需派一良将镇守,袁绍就算兵马无数,短时间也无法攻克。
而曹公趁此时机可以肃清关中西凉军阀,待稳定关中后,南下汉中,攻取益州。
这是曹公为自己准备的壮士断腕之策,虽会受重创,但前景可期。”
“而君侯呢?袁绍见短时间内无法消灭曹公,他就会集中兵力横扫中原,届时在淮南一地的君侯自问可能敌否?”
“淮南也是平原!”
说道这里,鲁肃的手重重的敲在了舆图上的淮南一地。
这一声敲,让孙翊从鲁肃刚刚的话语中惊醒过来。
曹操现在实力这么强,都被袁绍压着打。
若是袁绍官渡取胜,拥有河北中原两地的他,声威可以震天不说,实力更是翻倍。
而孙翊那时候只得到一个残破的淮南,还打个锤子哦。
而且孙翊知道,刘表一向是支持袁绍的,若是那时候袁绍命令刘表从荆州顺流而下攻打江东,而袁绍则从淮南攻击江东,这........
更可怕的是,曹操不败亡还好说,要是来不及撤入关中,袁绍不说占据中原了,连曹操的人才都可以全盘接收。
袁绍没有曹操英明是肯定的,但不代表他是傻子,他要是正常起来,也是一个很优秀的主君的。
真到了那一步,有句话是这么说的,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的起来,袁绍肯定不是猪。
在心中思索这些的孙翊,脸上惊疑的神色闪烁。
他之前有考虑过这方面,但没想的这么透彻,如今被鲁肃详细说明一下,他清楚的意识到进取淮南这一事后,隐藏着的巨大风险。
此时进取淮南是一时爽,然后千古恨。
孙翊的脸色被鲁肃看在眼里,他来到孙翊身前,深深一拜道,
“若想一统天下,淮南必取,但此刻时机不对。淮南一地是曹公为江东划定的一条警戒线,逾越了,那就两败俱伤。”
“为长久计,当此时机,君侯不应进取淮南,应该快速拿下荆襄之地,增强自身实力,并且全据长江一线。
若长江为孙氏内河,有长江天险,无论官渡何人胜出,君侯都可立于不败之地。时机者,也要有实力为基础方是良机,否则那就会天下最毒的毒药。”
“君侯也不需忧虑太甚,只要此刻不进取淮南,官渡一战还是曹公胜率更大,官渡一战曹公取胜反而对我江东来说是最好的。
因为袁氏据河北一地已久,根深蒂固,且河北国力雄厚,官渡一败可能会让其元气大伤,但与曹公相比,那时袁氏的实力也不会弱于曹公。
数年内,北方还是两雄争霸的格局。那时若君侯已拿下荆襄,实力大增的同时,攻取淮南的时机也不会丧失。”
鲁肃的这些话,让孙翊也想到了历史上官渡之战的后续发展,的确如鲁肃所料。
官渡一战是奠定了曹操统一河北的基础,但不代表官渡一战让曹操马上统一河北了。
甚至在官渡一战后,袁绍还能再组织一次主动进攻,攻打曹操。
官渡一战对曹操最大的意义在于,此战极大的损耗了袁绍的实力,让袁绍的实力与其基本处于一个层面。
先前因为实力的巨大差距让曹操被打的半死,现在实力差不多了,那就是看各自势力中主君和谋士良将的能力,而这一点,曹操完败袁绍。
但尽管如此,曹操还是花了好几年时间,趁袁氏兄弟内乱的机会,才进而统一了河北,从而成为了那个此诚不可与争锋的魏武帝!
南方要想北伐成功的最大前提是,北方绝对不能统一,河北与中原不能为一个势力所有。
无论是哪个势力。
因此对鲁肃的推断,孙翊深表认同。
此刻他脸上的惊疑之色已经不见,他已经恢复了镇定。
他对鲁肃言道,“孤攻取淮南的时机不在今朝,而在曹公官渡取胜后。”
鲁肃闻言叹服,孙翊真是聪慧之主,一点就通,他朝孙翊拜道,“君侯英明。”
鲁肃已经将他心中的韬略都说与孙翊听了,不过此刻还差个汇总性的结尾,因此他来到大厅中,郑重的为他今天所论述的,说出了一个结尾:
“当今天下之势,汉室不可复兴,曹袁不可卒除。为君侯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无须自嫌,何者?
北方诚多务也!
因其多务,君侯西征,剿除黄祖,克定江夏。
因其多务,君侯奋武,进伐刘表,竟长江之所极。
若将荆襄据而有之,君侯实力大增,兵源、粮食、士人将会源源不断供给给东南。
然后观北方时事,携弱击强,抑强以自壮,待到时机成熟,建帝号以图天下。
深根固本,相势而动,此乃帝王席卷天下之谋。
望君侯用之。”
鲁肃的最后这番话既是结论,更在最后透露出投效之意,
用其策,即用其人。
孙翊听完鲁肃这番话后,心情澎湃。
鲁肃用他自身的智谋,为孙翊规划了一个大大的蓝图。
这个蓝图比当初张纮为孙策规划的“荆扬可一”那个蓝图更为详细。
而且鲁肃还在最后主动表达了投效之意,孙翊更加喜不自胜。
他从位子上起身,来到鲁肃身前,握住他的双手,赞叹地说道,“此前吴县诸臣之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孤意任卿为参军校尉一职,卿可嫌位卑否?”
鲁肃深深一拜,对着孙翊行了君臣之礼,他说道,
“正所宜尔。”
.....
周瑜与庞统还在偏厅等着鲁肃的回来。
鲁肃已经去了许久了,不过鲁肃去的越久,说明孙翊和鲁肃之间的奏对越顺利。
若不顺利,鲁肃早就被孙翊乱棍打出了。
又过了一会后,朱然领着鲁肃回到了偏厅。
周瑜看到鲁肃回来,连忙迎上前去,问道,“如何。”
鲁肃笑着答道,“以后就要与公瑾同殿为臣了。”
周瑜听后大喜。
随后周瑜问鲁肃道,“子敬观君侯何许主也。”
鲁肃思索一番后答道,“汉孝武之俦,然宽仁略有过之。”
一直显得淡定的庞统听到鲁肃这话,脸上也浮现惊异之色。
鲁肃的才干他是知道的,能被鲁肃这样的大才比为汉武帝,看来这吴侯的确有英主之姿。
只是不知符不符合自己的心意。
在这时,朱然朝庞统说道,“庞君,君侯召你而往。”
庞统闻言点头,他起身后朝周瑜与鲁肃分别行了一礼,然后就跟着朱然走了。
临走前,还顺走了一块案上的糕点。
....
在议事厅内等待庞统的孙翊,因为有刚刚鲁肃的衬托,此刻他心中更为期待庞统,一会会给他什么样的惊喜。
此刻他脑中还在回想着鲁肃刚刚的帝王之略,心情激动的他顾谓谷利道,“今日孤与子敬名为合案对饮,实则是子敬为孤合天下矣。”
孙翊言语之中对鲁肃的赞赏之意,毫不掩盖。
恰在这时,庞统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