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三藏对他参加春闱有这么深的执念,但是韩世臣还是按照唐僧的意思开口了。
“陛下,无论朝廷多么混乱,礼不可废啊!”
他的第一句话,就给小皇上扣了一个大帽子。
什么礼不可废?
推迟春闱与礼有毛的关系?
“韩爱卿,朕愿闻其详!”
小皇帝眉头一皱,略一沉吟,便问道。
唐僧不禁暗暗称奇,或许帝王之术真的有遗传因素,这些天来,小皇帝始终表现出超乎本身年龄的成熟和老练。
真是奇了怪了!
其实唐僧就是一个出家人,虽然本身修为强大,但是对于皇家的那一套还真是不太了解。
皇帝的儿子是为皇子,皇子自幼所接受的教育就不是普通百姓人家的孩子所能比拟,尤其是太子,有不少授业的师父,除接受典籍诗文教育之外,尤其注重帝王之术的教育。
因而,虽然年龄不大,但有些东西已经天长地久形成了习惯。
自然就不能以实际年龄来看待这个小皇帝了。
听到小皇帝如此询问,韩世臣镇定自若地答道:“回禀陛下,此事须从大礼与小礼上分别说起,天子开科取士,行春闱秋闱之礼,每三年一次,已成定例。今虽妖邪鼠窜,朝纲初定,但民心仍惴惴不安,只有拨乱反正,按既定的日子开科,才显示出朝廷运转有度,稳定人心,此时为大礼也!”
“从小礼上说,朝中多有不义之、不忠之人,身居官位,此时还政于陛下,是陛下亲政的第一科,可为陛下举贤选士,是为臂膀也。尤其此时奸邪后手不明,肯参加考试者,应该多有以身报效陛下的忠心,这一科可鉴人心。而臣随承蒙恩荫入仕,但是此前家父沉冤未雪,一切尚无定论,陛下臣子良多,人言可畏,恐有人暗中说陛下任人唯亲,不是影响了陛下的天子形象?”
小皇上闻言,想了想说道:“虽然爱卿所言不无道理,可是你也知道,现在的京师什么样子,可以说,奸邪虽然逃走,但是余党甚多,让人防不胜防。开科如此重大之事,如果出现什么意外,岂不是让众多生员限于危险境地,也有损于朝廷的威望。”
“原来陛下担心的是这件事情啊,陛下请放心,三藏大师法力通玄,一切奸邪宵小都不在话下,是不是,三藏大师?”
听小皇上如此说,韩世臣如释重负,神情立刻轻松起来。
开玩笑,他是几次见过唐僧出手的,还没有看到他打不过的对手。
“啊,不错……”
唐僧此时的注意力完全放过在韩世臣身上,闻言只是随口应了一声。
确切地说,他的注意力是放在了韩世臣的头顶。
因为,刚才他发现韩世臣在对小皇上慷慨陈词的时候,有一缕缕肉眼无法看到,而只能用法力的感知的白色气体正从韩世臣的头顶渗入他的身体之中。
那里面竟然有一些不同于自身的法力波动。
通过感应,他发现,不知不觉间,韩世臣身上竟然有了些许的法力,虽然不多,不强,但唐僧知道,他真的凭空多出了一些法力。
而韩世臣自己却还不知道。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浩然正气?
用自己所教的方法,竟然真的能够产生浩然正气。
唐僧自己也有些蒙了。
完全是误打误撞的好不好!
“那好吧!既然韩爱卿如此说,朕这就下旨,会试如期举行。”
终于,小皇帝点头了。
唐僧心中一阵轻松,如果没有意外,这个任务马上就可以完成了。
如果真的把春闱延期,他真担心一旦日期到了,系统突然宣布,任务失败,那就麻烦了。
因为他并不知道,是不是延期也算是失败。
春闱是礼部的业务范围,一旦有所决断,小皇帝立刻召集礼部官员,把春闱的事情安排了下去。
春闱乃至整个京师的安全保卫工作,自然是交给楚风。
唐僧虽然被单方面封为国师,但他不可能去做那些具体而琐碎的事情。
接下来,在恢复朝廷秩序的忙碌中,春闱成了所有事情的重中之重。
因为只有最后一天的准备时间,自然礼部连夜运转,布置有事宜。
……
“打跑了道士,来了和尚,大晋的命运还是堪忧啊!”
“最苦的还是咱们百姓,兴亡都是百姓苦啊,哪个皇帝坐上了金銮殿,还能多给我们一粒米吗?”
“慎言,祸从口出啊,别不小心掉了脑袋,那样连吃饭的家伙都没了,百姓就是这么回事了,活一天算一天,苦就是咱们的命啊!”
春闱的事情,自然有人张罗,唐僧一概不予过问,他身披袈裟走在大晋的街头,虽然极远处的地方,有百姓在窃窃私语,但他恍然未闻。
百姓对朝廷上的事情或许会八卦,但是未必就真的那么关心,对所谓的大晋朝廷,从话里行间,并没有太多的归属感。
由此,唐僧能够想象到,上一任皇帝,其实没有让百姓有多么留恋,说到底,还是为百姓做的事情太少。
那些低声谈论的百姓,根本想不到,唐僧能够听到他们所说的内容,交头接耳依然在继续。
但大多数的声音,依然是冷漠,是抱怨,是诅咒,是事不关己。
这样的一个国家,唐僧觉得,希望渺茫。
要想改变这一切,使大晋民生安定富裕,百姓安居乐业,还有太多的路要走。
他开始考虑,完成这个任务之后,如果系统没有相关的任务安排,自己是不是要开始动手,为这些穷苦的百姓做些什么。
普度众生,也是无上的功德。
“当当当……”
在大街上行走间,忽然,极远处的城头上传来一阵急促的钟声。
钟声悠扬,远远地传了过来,就如同前几天响起一般。
“敌袭?”
唐僧立刻意识到这个问题,迅速放开神念,看向了传来钟声的城门。
下一刻,他身形凭空而起,化作一道电光,朝城门方向射去。
“陛下,无论朝廷多么混乱,礼不可废啊!”
他的第一句话,就给小皇上扣了一个大帽子。
什么礼不可废?
推迟春闱与礼有毛的关系?
“韩爱卿,朕愿闻其详!”
小皇帝眉头一皱,略一沉吟,便问道。
唐僧不禁暗暗称奇,或许帝王之术真的有遗传因素,这些天来,小皇帝始终表现出超乎本身年龄的成熟和老练。
真是奇了怪了!
其实唐僧就是一个出家人,虽然本身修为强大,但是对于皇家的那一套还真是不太了解。
皇帝的儿子是为皇子,皇子自幼所接受的教育就不是普通百姓人家的孩子所能比拟,尤其是太子,有不少授业的师父,除接受典籍诗文教育之外,尤其注重帝王之术的教育。
因而,虽然年龄不大,但有些东西已经天长地久形成了习惯。
自然就不能以实际年龄来看待这个小皇帝了。
听到小皇帝如此询问,韩世臣镇定自若地答道:“回禀陛下,此事须从大礼与小礼上分别说起,天子开科取士,行春闱秋闱之礼,每三年一次,已成定例。今虽妖邪鼠窜,朝纲初定,但民心仍惴惴不安,只有拨乱反正,按既定的日子开科,才显示出朝廷运转有度,稳定人心,此时为大礼也!”
“从小礼上说,朝中多有不义之、不忠之人,身居官位,此时还政于陛下,是陛下亲政的第一科,可为陛下举贤选士,是为臂膀也。尤其此时奸邪后手不明,肯参加考试者,应该多有以身报效陛下的忠心,这一科可鉴人心。而臣随承蒙恩荫入仕,但是此前家父沉冤未雪,一切尚无定论,陛下臣子良多,人言可畏,恐有人暗中说陛下任人唯亲,不是影响了陛下的天子形象?”
小皇上闻言,想了想说道:“虽然爱卿所言不无道理,可是你也知道,现在的京师什么样子,可以说,奸邪虽然逃走,但是余党甚多,让人防不胜防。开科如此重大之事,如果出现什么意外,岂不是让众多生员限于危险境地,也有损于朝廷的威望。”
“原来陛下担心的是这件事情啊,陛下请放心,三藏大师法力通玄,一切奸邪宵小都不在话下,是不是,三藏大师?”
听小皇上如此说,韩世臣如释重负,神情立刻轻松起来。
开玩笑,他是几次见过唐僧出手的,还没有看到他打不过的对手。
“啊,不错……”
唐僧此时的注意力完全放过在韩世臣身上,闻言只是随口应了一声。
确切地说,他的注意力是放在了韩世臣的头顶。
因为,刚才他发现韩世臣在对小皇上慷慨陈词的时候,有一缕缕肉眼无法看到,而只能用法力的感知的白色气体正从韩世臣的头顶渗入他的身体之中。
那里面竟然有一些不同于自身的法力波动。
通过感应,他发现,不知不觉间,韩世臣身上竟然有了些许的法力,虽然不多,不强,但唐僧知道,他真的凭空多出了一些法力。
而韩世臣自己却还不知道。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浩然正气?
用自己所教的方法,竟然真的能够产生浩然正气。
唐僧自己也有些蒙了。
完全是误打误撞的好不好!
“那好吧!既然韩爱卿如此说,朕这就下旨,会试如期举行。”
终于,小皇帝点头了。
唐僧心中一阵轻松,如果没有意外,这个任务马上就可以完成了。
如果真的把春闱延期,他真担心一旦日期到了,系统突然宣布,任务失败,那就麻烦了。
因为他并不知道,是不是延期也算是失败。
春闱是礼部的业务范围,一旦有所决断,小皇帝立刻召集礼部官员,把春闱的事情安排了下去。
春闱乃至整个京师的安全保卫工作,自然是交给楚风。
唐僧虽然被单方面封为国师,但他不可能去做那些具体而琐碎的事情。
接下来,在恢复朝廷秩序的忙碌中,春闱成了所有事情的重中之重。
因为只有最后一天的准备时间,自然礼部连夜运转,布置有事宜。
……
“打跑了道士,来了和尚,大晋的命运还是堪忧啊!”
“最苦的还是咱们百姓,兴亡都是百姓苦啊,哪个皇帝坐上了金銮殿,还能多给我们一粒米吗?”
“慎言,祸从口出啊,别不小心掉了脑袋,那样连吃饭的家伙都没了,百姓就是这么回事了,活一天算一天,苦就是咱们的命啊!”
春闱的事情,自然有人张罗,唐僧一概不予过问,他身披袈裟走在大晋的街头,虽然极远处的地方,有百姓在窃窃私语,但他恍然未闻。
百姓对朝廷上的事情或许会八卦,但是未必就真的那么关心,对所谓的大晋朝廷,从话里行间,并没有太多的归属感。
由此,唐僧能够想象到,上一任皇帝,其实没有让百姓有多么留恋,说到底,还是为百姓做的事情太少。
那些低声谈论的百姓,根本想不到,唐僧能够听到他们所说的内容,交头接耳依然在继续。
但大多数的声音,依然是冷漠,是抱怨,是诅咒,是事不关己。
这样的一个国家,唐僧觉得,希望渺茫。
要想改变这一切,使大晋民生安定富裕,百姓安居乐业,还有太多的路要走。
他开始考虑,完成这个任务之后,如果系统没有相关的任务安排,自己是不是要开始动手,为这些穷苦的百姓做些什么。
普度众生,也是无上的功德。
“当当当……”
在大街上行走间,忽然,极远处的城头上传来一阵急促的钟声。
钟声悠扬,远远地传了过来,就如同前几天响起一般。
“敌袭?”
唐僧立刻意识到这个问题,迅速放开神念,看向了传来钟声的城门。
下一刻,他身形凭空而起,化作一道电光,朝城门方向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