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番话,韩非蹙眉道:“可是秦国野心甚大,早晚会对齐国动手的。偏居一隅,终非良策。”
叶尘看向对方道:“道理谁都明白,但决定事实的却并不是道理,而是利益。”
说着话,他放下茶杯,接着道:“此战若是秦胜了,齐国因为没有参战也不会被怪罪。
而如果五国侥幸获胜,也必然是惨胜,到时七国之中有六国都遭到了重创。齐便可坐收渔翁之利。如此一来,你觉得齐国会如何选择呢?”
韩非神色严肃,说道:“唇亡齿寒,如今六国尚可牵制秦国。若是有一两国被灭掉了,到时候即便是再次合纵,恐怕也无法再与秦抗衡。”
叶尘道:“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真正面对问题时,却又是另外一番情形了。虽说秦是六国最大的威胁,其余几个国家也并非一家,相互敌对的也不少。
比如齐国与燕国乃是世仇,赵国与魏国也不甚和睦,相互之间你争我夺,打得不亦乐乎。
不能真正的统一战线这是必然的,毕竟七个国家之间,都是互为敌对的关系。如果有一个国家被秦重创,其余国家绝对不会放过落井下石的机会,毫不犹豫的将其瓜分掉。
在这种情况下,谁又能够真的下定决心,全力抗秦呢?”
韩非也是沉默了,他也知道前者所说的没有一句虚言,也正是因为无法同心协力,所以秦国才无惧六国,以一国之威,成就鲸吞天下之势。
叶尘开口问道:“这次的五国伐秦哪一方是合纵长?”
韩非摇了摇头:“暂时还不知道,此次的合纵由赵国发起,赵王迁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楚也是强国,合纵长想必会在这两方势力之中产生。”
叶尘闻言,轻笑道:“你的心中应该也有这个意愿吧?”
韩非说道:“师兄说笑了,我哪有这个本事?哪怕是父王也没资格担任。
韩是小国,别说合纵长了,就连参与决策的权利都没有。只能等待其余几个国家商议完毕之后,执行分配下来的计划。”
说着话,其脸上流露出一抹苦涩,这也是他最为无奈的事情,不过没办法,谁让自己的国家最弱呢。
看着对方有些失落的样子,叶尘微微摇头,以韩非的才能留在韩国确实是屈才了,如果是在秦国的话,一定可以做出一番惊人的成就。
可惜啊,韩国公子的身份对于他来说并非荣耀,而是枷锁。
如今的山东六国之所以会逐渐没落,除了制度之外,最大的原因便在于君主的无能。
两任赵王皆是昏庸好色,燕王喜好大喜功、韩王安胆小懦弱、齐王与楚王胸无大志,只想着偏安一隅,至于魏王也是软弱无能之辈。
与此同时,本就强大的秦国,刚好迎来了更加强势的嬴政,此消彼长之下差距也就更大了。
聊了一会儿之后,韩非便离开了,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大战来临,韩国既然决定参战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筹措粮草等事务便落在了他的身上。
既然无法改变大局,那么自己能做的便是量减少韩国的损失……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伐秦之事敲定,在经过各种讨价还价之后,具体的合纵内容以及利益归属也全部商议完毕。
各路大军集合在了一起,浩浩荡荡的朝着西方横推而去。
此次的五国伐秦,共聚集了整整七十万大军,其中赵国与楚国发兵二十万,而其余三国则各自拿出十万兵力。
与预料之中的一样合纵长,是由赵王迁担任,不过三军统帅的权柄被楚国拿到,所以此次的战斗总指挥是项氏一族的项燕。
对于这一点,也没有什么意义,五国之中虽然有着不少的战将,但真正能够拿得出手的不多。
其中最为强大的自然是赵国的李牧,不过他要驻守北疆,防范匈奴入侵,不适合大老远的率领兵马去攻打秦国。
而除他之外,最合适的人选便是楚国上柱国项燕了。其战绩虽然比起李牧差了一些,但也是大名鼎鼎的将领,算是声威赫赫。
至于韩国,负责领兵的自然是大将军姬无夜,不过在其余几国面前,他只能充当一个打酱油的背景板,根本就插不上话。
霸道蛮横的夜幕首领,在这里根本不敢有丝毫的嚣张。
在项燕的调度下,七十万大军朝着秦国,浩浩荡荡的开拔而去。
而面对这般强大的阵容,嬴政却没有丝毫胆怯,不仅在短时间内调集了六十万大军,更是任命为元,全权负责此次的大战。
战争即将开始,整个国家便如同一台庞大的机器,有条不紊的迅速运转了起来,三公九卿各司其职,众多官员也都忙碌了起来。
虽然五国联军看上去很是强大,可嬴政对于自己与秦国皆是有着十足的信心。
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军的实力便是勇冠七国,所以才有了魏之武卒不可遇齐之技击,齐之技击不遇秦之锐士的说法。
此外,经过数代秦人的奋发,整体的国力亦是远胜于其余的几国,即便是齐国在经济方面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尤其是去年大渠完工,更是带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关中之地变为沃野千里,今年的粮食储备大大增加,谷物已经堆满了库房,足够支撑数十万人的连年大战。
所以嬴政心中想的并非如何抵御来犯之敌,而是要将五国联军重创,让日后的一统天下可以更加顺利的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战一触即发,所有人都在密切的关注着双方的动向,这场大战很可能决定天下的归属。
而叶尘却依旧在藏剑山庄之中悠闲的散步,他并不觉得这次声势浩大的五国合纵真的能击败秦国,也不打算参与进去。
自己只要静静的等待着结果便好。
而就在这时,系统那熟悉的声音,再次于脑海之中响起:“打卡地点已更新,秦国函谷关……”
叶尘看向对方道:“道理谁都明白,但决定事实的却并不是道理,而是利益。”
说着话,他放下茶杯,接着道:“此战若是秦胜了,齐国因为没有参战也不会被怪罪。
而如果五国侥幸获胜,也必然是惨胜,到时七国之中有六国都遭到了重创。齐便可坐收渔翁之利。如此一来,你觉得齐国会如何选择呢?”
韩非神色严肃,说道:“唇亡齿寒,如今六国尚可牵制秦国。若是有一两国被灭掉了,到时候即便是再次合纵,恐怕也无法再与秦抗衡。”
叶尘道:“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真正面对问题时,却又是另外一番情形了。虽说秦是六国最大的威胁,其余几个国家也并非一家,相互敌对的也不少。
比如齐国与燕国乃是世仇,赵国与魏国也不甚和睦,相互之间你争我夺,打得不亦乐乎。
不能真正的统一战线这是必然的,毕竟七个国家之间,都是互为敌对的关系。如果有一个国家被秦重创,其余国家绝对不会放过落井下石的机会,毫不犹豫的将其瓜分掉。
在这种情况下,谁又能够真的下定决心,全力抗秦呢?”
韩非也是沉默了,他也知道前者所说的没有一句虚言,也正是因为无法同心协力,所以秦国才无惧六国,以一国之威,成就鲸吞天下之势。
叶尘开口问道:“这次的五国伐秦哪一方是合纵长?”
韩非摇了摇头:“暂时还不知道,此次的合纵由赵国发起,赵王迁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楚也是强国,合纵长想必会在这两方势力之中产生。”
叶尘闻言,轻笑道:“你的心中应该也有这个意愿吧?”
韩非说道:“师兄说笑了,我哪有这个本事?哪怕是父王也没资格担任。
韩是小国,别说合纵长了,就连参与决策的权利都没有。只能等待其余几个国家商议完毕之后,执行分配下来的计划。”
说着话,其脸上流露出一抹苦涩,这也是他最为无奈的事情,不过没办法,谁让自己的国家最弱呢。
看着对方有些失落的样子,叶尘微微摇头,以韩非的才能留在韩国确实是屈才了,如果是在秦国的话,一定可以做出一番惊人的成就。
可惜啊,韩国公子的身份对于他来说并非荣耀,而是枷锁。
如今的山东六国之所以会逐渐没落,除了制度之外,最大的原因便在于君主的无能。
两任赵王皆是昏庸好色,燕王喜好大喜功、韩王安胆小懦弱、齐王与楚王胸无大志,只想着偏安一隅,至于魏王也是软弱无能之辈。
与此同时,本就强大的秦国,刚好迎来了更加强势的嬴政,此消彼长之下差距也就更大了。
聊了一会儿之后,韩非便离开了,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大战来临,韩国既然决定参战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而筹措粮草等事务便落在了他的身上。
既然无法改变大局,那么自己能做的便是量减少韩国的损失……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伐秦之事敲定,在经过各种讨价还价之后,具体的合纵内容以及利益归属也全部商议完毕。
各路大军集合在了一起,浩浩荡荡的朝着西方横推而去。
此次的五国伐秦,共聚集了整整七十万大军,其中赵国与楚国发兵二十万,而其余三国则各自拿出十万兵力。
与预料之中的一样合纵长,是由赵王迁担任,不过三军统帅的权柄被楚国拿到,所以此次的战斗总指挥是项氏一族的项燕。
对于这一点,也没有什么意义,五国之中虽然有着不少的战将,但真正能够拿得出手的不多。
其中最为强大的自然是赵国的李牧,不过他要驻守北疆,防范匈奴入侵,不适合大老远的率领兵马去攻打秦国。
而除他之外,最合适的人选便是楚国上柱国项燕了。其战绩虽然比起李牧差了一些,但也是大名鼎鼎的将领,算是声威赫赫。
至于韩国,负责领兵的自然是大将军姬无夜,不过在其余几国面前,他只能充当一个打酱油的背景板,根本就插不上话。
霸道蛮横的夜幕首领,在这里根本不敢有丝毫的嚣张。
在项燕的调度下,七十万大军朝着秦国,浩浩荡荡的开拔而去。
而面对这般强大的阵容,嬴政却没有丝毫胆怯,不仅在短时间内调集了六十万大军,更是任命为元,全权负责此次的大战。
战争即将开始,整个国家便如同一台庞大的机器,有条不紊的迅速运转了起来,三公九卿各司其职,众多官员也都忙碌了起来。
虽然五国联军看上去很是强大,可嬴政对于自己与秦国皆是有着十足的信心。
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军的实力便是勇冠七国,所以才有了魏之武卒不可遇齐之技击,齐之技击不遇秦之锐士的说法。
此外,经过数代秦人的奋发,整体的国力亦是远胜于其余的几国,即便是齐国在经济方面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尤其是去年大渠完工,更是带给了他极大的信心。关中之地变为沃野千里,今年的粮食储备大大增加,谷物已经堆满了库房,足够支撑数十万人的连年大战。
所以嬴政心中想的并非如何抵御来犯之敌,而是要将五国联军重创,让日后的一统天下可以更加顺利的进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战一触即发,所有人都在密切的关注着双方的动向,这场大战很可能决定天下的归属。
而叶尘却依旧在藏剑山庄之中悠闲的散步,他并不觉得这次声势浩大的五国合纵真的能击败秦国,也不打算参与进去。
自己只要静静的等待着结果便好。
而就在这时,系统那熟悉的声音,再次于脑海之中响起:“打卡地点已更新,秦国函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