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令的颁布,大量的百姓涌入新郑与阳翟之中,短短数月便已经收纳了数十万的人口!
如今,两座城池加在一起已经拥有了超过八十万的人口,其中新郑的人口更是达到了四十余万。如此规模,即便是比起秦国的都城咸阳也分毫不差了。
在城外依旧有着大量的百姓聚集着,不过叶尘却并没有继续吸纳人口。现在新郑二地之中的百姓比起之前已经多了几倍,若是继续再拉人进来恐怕反而会出问题。
毕竟在这个时代,生产水平很是有限,用两座城养活八十万人已经很不容易了,暂时不能再多了。
而那些被拒之门外的百姓,也是十分无奈,原本想着能够到新郑过几天安稳日子讨口饭吃,没想到人满了。
众人心中非常后悔,当时为什么不跑快点,还耽搁了那么长时间。他们都听说了,凡是进入城里的都生活的很好。
不过如今再后悔也于事无补,在这个时候,他们便面临着两个选择。
要么原路返回,从哪来回到哪儿去。只是这一路艰难,如果再走上这么一遭,能不能活着都不
好说。
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就近留在韩国,随便找个地方安家。
只不过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道能不能继续生活,说不定还会被当成难民驱逐。
而就在这时,韩国其余郡城也是纷纷发出了了告示。
简单来说,就是欢迎各国百姓在本地定居,并且在未来的三年内减少三成的赋税!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自然是心中欢喜,虽然只降低了三成赋税,但比起原本所在的国家依旧是好了许多,至少能够让他们生存下来。
而能够有条活路,谁还愿意冒着横死在半路上的风险再回去?
几乎所有人都留在了韩国,而大部分百姓都选择了在新郑与阳翟周边的城市扎根。
一来,是秉承则就近的原则,不愿意再过多奔波。二来也是因为这两个地方是整个韩国的中心,较为富庶。
所以比起其它地方,也更能蹭蹭光,让以后的生活好过一些。
于是乎,叶尘的这一波操作,不仅为自己的地盘增添了许多人口,连带着嬴政也有所受益,也算得上是双赢的局面。
而受损的则是其余几国,原本他们都没把这事当回事,但未曾料到居然真的成功了。
当得知此事之后,立刻就下令封锁了国门,可惜还是晚了一步。虽然拦下了后续的一批,但依旧有不少人离开了。
心中有气的五国国君,便要向韩国问责,要求对方将弄走的百姓还回来。
原本以为区区一个韩国,在被五国联手吓唬一下后,定然会连忙赔礼道歉,客客气气的将人送回。
没想到这一次对方却是一反常态,很是果断的拒绝了。
瞧着如此性情大变的韩国,其余几国的国君也是颇为惊讶,随后便要发火。
不过就在这时,秦国却是站了出来,嬴政直接放出狠话。
大概意思就是,韩国是大秦罩着的,敢为难它就是和自己过不去,敢动韩国一下试试!
众人恍然大悟,怪不得小小的一个韩国居然会这么硬气,原来是抱上大粗腿了啊。
虽然心中很是不爽,但既然嬴政都发话了,也就没有人敢再多说什么。
之前函谷关之战,各国损失严重,道现在都还没恢复元气呢。若是这个时候和秦国开战的话,绝对是找虐。
而在劳动力充足之后,叶尘就要考虑接下来的事情了。
首先便是要让百姓的生活状态彻底稳定下来,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两座城市的人口直接翻了几倍,这虽然是好事但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压力。
本来人心就不稳,如果这个时候再出了什么乱子,很容易演变成大问题。所以安抚工作要第一时间进行。
另外,便是要加快速度展开大规模的基础建设。
这个不仅是为了尽快完成城市改造,同时也是在为那众多的百姓提供工作岗位。
虽然已经在开垦荒地了,但不可能立刻就让地里长出麦子。而百姓却需要养家糊口,所以在这个时候一份工作就是必须的了。
而进行基础建设,有着两个必不可少的元素,第一是人,第二便是钱。
如今已经免除了两地三年内的人口税收,这也就意味着除了一部分商税之外,新郑与便是要搞定基础建设。无法提供任何的收入来源。
而接下来的几年却是关键时刻,一边要建设城市一边又要养活数十万的百姓。
所有的经济压力都落到了叶尘的身上。
若是换个人恐怕直接就被压垮了,但此事对于他来说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谁让人家是有钱人呢?
别的不说,单单依靠着纸张的售卖,他就已经积攒下了不下四十万金的身家!
地下库房中堆满了一箱箱的金子,恐怕连秦国国库里都没那么多钱。
而且每个月依旧有着数万金进入自己的腰包,养活两个城并不是什么问题。
如今的天下,也只有他敢这么玩了,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作为支撑,这一系列的计划根本就不可能实行。
此时的叶尘,完全可以说一句:钱在我眼里只是一个数字,凡是能用钱解决的事,那都不叫个事儿!
时光匆匆,很快又是半年过去了。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在数十万人的共同努力下,新郑与阳翟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各种高大的建筑拔地而起,宽敞平坦的道路纵横交错,就连路面上都干净整洁了不少。
与之前比起来,虽然称不上脱胎换骨但算是焕然一新了。
之所以能够有着如此改变,除了因为叶尘的指导,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石灰的大规模应用。
在经过不断的改良下,如今的石灰其实已经不再是石灰,而是有些偏向于水泥了,凝结能力比起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有着如此强大的建筑材料,再加上公输冶这位造物大师的全程把控,效率自然是非同一般……
如今,两座城池加在一起已经拥有了超过八十万的人口,其中新郑的人口更是达到了四十余万。如此规模,即便是比起秦国的都城咸阳也分毫不差了。
在城外依旧有着大量的百姓聚集着,不过叶尘却并没有继续吸纳人口。现在新郑二地之中的百姓比起之前已经多了几倍,若是继续再拉人进来恐怕反而会出问题。
毕竟在这个时代,生产水平很是有限,用两座城养活八十万人已经很不容易了,暂时不能再多了。
而那些被拒之门外的百姓,也是十分无奈,原本想着能够到新郑过几天安稳日子讨口饭吃,没想到人满了。
众人心中非常后悔,当时为什么不跑快点,还耽搁了那么长时间。他们都听说了,凡是进入城里的都生活的很好。
不过如今再后悔也于事无补,在这个时候,他们便面临着两个选择。
要么原路返回,从哪来回到哪儿去。只是这一路艰难,如果再走上这么一遭,能不能活着都不
好说。
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就近留在韩国,随便找个地方安家。
只不过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道能不能继续生活,说不定还会被当成难民驱逐。
而就在这时,韩国其余郡城也是纷纷发出了了告示。
简单来说,就是欢迎各国百姓在本地定居,并且在未来的三年内减少三成的赋税!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自然是心中欢喜,虽然只降低了三成赋税,但比起原本所在的国家依旧是好了许多,至少能够让他们生存下来。
而能够有条活路,谁还愿意冒着横死在半路上的风险再回去?
几乎所有人都留在了韩国,而大部分百姓都选择了在新郑与阳翟周边的城市扎根。
一来,是秉承则就近的原则,不愿意再过多奔波。二来也是因为这两个地方是整个韩国的中心,较为富庶。
所以比起其它地方,也更能蹭蹭光,让以后的生活好过一些。
于是乎,叶尘的这一波操作,不仅为自己的地盘增添了许多人口,连带着嬴政也有所受益,也算得上是双赢的局面。
而受损的则是其余几国,原本他们都没把这事当回事,但未曾料到居然真的成功了。
当得知此事之后,立刻就下令封锁了国门,可惜还是晚了一步。虽然拦下了后续的一批,但依旧有不少人离开了。
心中有气的五国国君,便要向韩国问责,要求对方将弄走的百姓还回来。
原本以为区区一个韩国,在被五国联手吓唬一下后,定然会连忙赔礼道歉,客客气气的将人送回。
没想到这一次对方却是一反常态,很是果断的拒绝了。
瞧着如此性情大变的韩国,其余几国的国君也是颇为惊讶,随后便要发火。
不过就在这时,秦国却是站了出来,嬴政直接放出狠话。
大概意思就是,韩国是大秦罩着的,敢为难它就是和自己过不去,敢动韩国一下试试!
众人恍然大悟,怪不得小小的一个韩国居然会这么硬气,原来是抱上大粗腿了啊。
虽然心中很是不爽,但既然嬴政都发话了,也就没有人敢再多说什么。
之前函谷关之战,各国损失严重,道现在都还没恢复元气呢。若是这个时候和秦国开战的话,绝对是找虐。
而在劳动力充足之后,叶尘就要考虑接下来的事情了。
首先便是要让百姓的生活状态彻底稳定下来,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两座城市的人口直接翻了几倍,这虽然是好事但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压力。
本来人心就不稳,如果这个时候再出了什么乱子,很容易演变成大问题。所以安抚工作要第一时间进行。
另外,便是要加快速度展开大规模的基础建设。
这个不仅是为了尽快完成城市改造,同时也是在为那众多的百姓提供工作岗位。
虽然已经在开垦荒地了,但不可能立刻就让地里长出麦子。而百姓却需要养家糊口,所以在这个时候一份工作就是必须的了。
而进行基础建设,有着两个必不可少的元素,第一是人,第二便是钱。
如今已经免除了两地三年内的人口税收,这也就意味着除了一部分商税之外,新郑与便是要搞定基础建设。无法提供任何的收入来源。
而接下来的几年却是关键时刻,一边要建设城市一边又要养活数十万的百姓。
所有的经济压力都落到了叶尘的身上。
若是换个人恐怕直接就被压垮了,但此事对于他来说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谁让人家是有钱人呢?
别的不说,单单依靠着纸张的售卖,他就已经积攒下了不下四十万金的身家!
地下库房中堆满了一箱箱的金子,恐怕连秦国国库里都没那么多钱。
而且每个月依旧有着数万金进入自己的腰包,养活两个城并不是什么问题。
如今的天下,也只有他敢这么玩了,如果没有足够的经济作为支撑,这一系列的计划根本就不可能实行。
此时的叶尘,完全可以说一句:钱在我眼里只是一个数字,凡是能用钱解决的事,那都不叫个事儿!
时光匆匆,很快又是半年过去了。
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在数十万人的共同努力下,新郑与阳翟也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各种高大的建筑拔地而起,宽敞平坦的道路纵横交错,就连路面上都干净整洁了不少。
与之前比起来,虽然称不上脱胎换骨但算是焕然一新了。
之所以能够有着如此改变,除了因为叶尘的指导,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石灰的大规模应用。
在经过不断的改良下,如今的石灰其实已经不再是石灰,而是有些偏向于水泥了,凝结能力比起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有着如此强大的建筑材料,再加上公输冶这位造物大师的全程把控,效率自然是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