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晨色初亮,天已阴阴沉沉。北风呜呜吼叫,光秃秃的树干被吹的上下摇摆。漫天的雪粒随风起舞,不断的打着旋,仿佛肆虐飘荡的游魂。
雪下的正紧,风也越来越大,官道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雪铠,马车行过,如碎玉有声。
道边就是已被夷为平地的印玄寺,还残留着几处断壁。一根被烧的焦黑的木梁直戳戳的指着天,像极了白眉临死前指着元恪的那根枯瘦而又干瘪的指头,诉说着无尽的不甘。
一杆白虎旗立在车顶,猎猎作响,五个大字苍劲有力:虎郎中郎李。车驾前后跟着一什甲骑,李睿开道,李聪殿后,李亮则跟在车边,低声与车中的李承志说着话。
“郎君,到旧宅外了!”
车内传来李承志低沉的声音:“先不入了,去皇陵!”
“是!”
李亮应了一声,朝车前的李睿扬了扬手,一车并十骑未做停留,径直驶过府第,往邙山行去。
雪虽大,但元恪出殡时官道才用砂石、黄土铺垫,故而极为平整。且拉车的是两头健马,一行走的很快。约一个时辰后,就已行至皇城以西约二十里的景陵。
听到马儿的鸣嘶,守陵兵卒尽数出帐。看到迎风飘展的官旗,又恭恭敬敬的立在了道边。
“见过李中郎!”
“有礼!”
李承志下着车,又轻声说道,“今日休沐,某便来拜祭先帝。雪大天寒,就不用劳烦尔等了……”
“谢中郎体恤!”
军将恭应一声,又唤着守卒开着庙门。
兵营往前百十步,就是日祭所用的祠庙,再往前,则立着一匹披鞍装蹬、约有丈高的石马。
祠庙之后,便是方圆逾里、如一座小山的景陵。
行过石马,李承志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
看了许久,他才悠声问道:“明明是个弱鸡,连蹬都踩不住,却死了都要立这么大个玩意在坟前?你是有多喜欢打仗?”
弱鸡?
虽未听懂这两个字是什么含义,但直觉不是好话。守在庙门外的两个兵卒头皮一麻。
正无所适从,李亮先一步迎了上去,往每人的手里塞了一块铜铤:“有劳,且去歇着吧!”
猜知李中郎应是不想有人打扰,两个兵卒千恩万谢,快步离开。
踏进庙门,正中便是一块高有六尺,宽有丈余的石碑,上铭:世宗宣武皇帝之陵,其下便是墓志。而铭刻这样内容的石碑,祠庙之后还有高近有两丈的一座,俗称叙圣碑。
“就这里吧!”
李承志往碑前一指,李亮迅速的搬来蒲团,又令李睿、李聪等点烛、上香,并将一些祭品置于祭台。
置办好了这几样,李亮轻轻一挥手,侍卫静悄悄的退出了祠庙,又将庙门掩好,堂内就只余李承志。
庙外北风呼号,呜呜有声,庙内灯火昏暗,幽冷阴沉。微弱的烛光映照在青铜器皿上,将整间祠庙都染的惨绿如冥。
偶尔一丝寒风吹进,烛焰轻轻摇曳,无数幽绿而又阴森的光影极速闪烁,伴着狼啸一样的风声,像极了予地狱中哭嚎的鬼魅。
“还真是形象啊?”
李承志轻声笑着,揭开木塞,在蒲团前的石砖上洒了半囊,又将酒囊凑至嘴边,咕咚咕咚的灌了好几口。
入口冰凉,却又炽烈如刀,似有一股火路自喉间烧起,直达心脾。
“不过你知道,我从来都不信这个的……就是觉的心里空落落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就想着来看看你……
王道复古,尊王攘夷。君仇国恨,九世犹复……故而朝议已决:便是冰天雪地、滴水成冰,也要出兵为你报仇……
但堪用的不是老弱,就是病残,要么就是滑头。数来数去,好像就我最合适,所以我便主动求了这苦差事……哈哈,知不知道我毛遂自荐之时,元嘉和高肇的脸都绿了?
两老头和父亲原本议定,元旦之后,就欲让我完婚的,而这战事一启,天知道打到什么时候?
但我总得做点什么,不然总觉的心里不得劲。既然为你报仇也算是为我报仇,自然就当仁不让了……
也赖你,非要留‘朕死后,葬毕便除服,勿丧之(守孝)’的遗诏?不过也对,若无你这遗诏,我哪来的胆子敢坐在你墓前饮酒?”
李承志声调即轻且柔,仿佛元恪就坐在他身边。他扬了扬酒囊,又是咕咚咚的灌了好几口。
风好像小了,再听不到狼嚎一般的鬼叫。只闻“沙沙”与“噗嗤”的轻响,应是堂中烛火薰温了庙顶,融了底层的积雪,从庙脊上滑了下来。
“雪又大了啊?”
他轻叹一声,又小口小口的浅啜了起来。
酒很烈,李承志却浑然不觉。双眼深遂如星空,幽然的盯着元恪的墓碑,心中飘出了万千思绪。
庙中寂静无声,偶尔漏进几丝微风,吹斜了烛焰,吹动着幂篱(用于遮风挡雪的纱帽)下的轻纱。
黑纱飘动,几缕银丝随风扬起,拂上了李承志的面门。
“郎君?”
庙内许久无声,李亮心忧,轻轻的唤了一声。
“无碍!”
李承志应着,又举了举酒囊:“到了今日,我都觉的像是做梦:你竟然真的死了?
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历史就此因你而改写,而且这一改,就是永恒?哈哈……厉害啊……是真的厉害,你比秦始皇还牛……
我也不知道历史会怎么走,又会走到哪一步?但既已如此,总不能得过且过,混吃等死吧?所以,就只能对不起你,对不起你的重托了……”
怅然一叹,李承志斜了斜酒囊,往地上淋了一些,又凑到了嘴边:“何况,需要我对得起的人,却有好多好多?”
高高扬起了酒囊,直到涓滴不剩。李承志随手一抛,又长身而起,对着墓碑深深一拜:“所以,就请你安息吧!”
“呜”的一声,停了好久的风竟突的大了起来,好像元恪听到了李承志的话,在回应一般。
“呵呵……你要真泉下有知,怎不降下一道冬雷,劈死元怀那群王八蛋?”
正笑着,李亮轻轻的敲了敲门:“郎君,高侍郎来了,称是受太后之命,召郎君入宫……”
太后?
李承志悠悠一叹,又朝着墓碑拱了拱手:“你婆娘有召,就先走了,等班师得胜,我再来看你……”
说罢又是一揖,不紧不慢的出了祠庙。
庙门一开,酒香四溢。高湛正在庙门外的鼎中插着香,闻了个清清楚楚。
再看李承志双腮绯红,满身酒气,高湛心中五味陈杂。
李承志竟跟死人喝酒,且已喝了个半醉?
可想而知,他的心思有多重?
“太后正与首辅、太尉等人商议出兵之事,故而命我来召你!”
“嗯,那就走吧!”
李承志点点头,向马车走去。
看着那萧索的背影,高湛欲言又止,最终化做了一声长叹。
雪确实大了好多,天地间茫然一色。若非宫城上挂着灯笼,说不定就会迷路。
路上积厚太厚,行至一半,李承志索性弃了车,改为乘马。
便上如此,来时走了一个时辰,归时却翻了一倍都不止。等入皇城,已是酉时,天色都已昏暗了下来,眼看已然近夜。
不是年事已高,就是病入膏肓,耐不得久坐。元澄、元嘉、元英等不可能一直等着李承志,早已散去。昭阳宫中就只有高肇陪着高英。
高湛先去秉报了一声,李承志随后入内。
来不及更衣,李承志穿的还是入山时的便服。不过已解了披风与幂篱。一头长发草草一束,如黑缎覆雪,又如银丝染墨。
一双醉眼迷离,似睁似闭。腮若扑粉,酣态可掬。
似是脚下无根,摆了好几下,李承志才堪堪站稳,长身一揖:“臣见过太后!”
想到高湛复命时之言:李承志在陛下陵前自言自语,且独饮了一个时辰。高英的眼圈“倏”的一红,豆大的泪珠似珠子一样滚落下来:“你……你这又是何苦?”
李承志微微一笑:“臣不苦!”
- 肉肉屋
晨色初亮,天已阴阴沉沉。北风呜呜吼叫,光秃秃的树干被吹的上下摇摆。漫天的雪粒随风起舞,不断的打着旋,仿佛肆虐飘荡的游魂。
雪下的正紧,风也越来越大,官道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雪铠,马车行过,如碎玉有声。
道边就是已被夷为平地的印玄寺,还残留着几处断壁。一根被烧的焦黑的木梁直戳戳的指着天,像极了白眉临死前指着元恪的那根枯瘦而又干瘪的指头,诉说着无尽的不甘。
一杆白虎旗立在车顶,猎猎作响,五个大字苍劲有力:虎郎中郎李。车驾前后跟着一什甲骑,李睿开道,李聪殿后,李亮则跟在车边,低声与车中的李承志说着话。
“郎君,到旧宅外了!”
车内传来李承志低沉的声音:“先不入了,去皇陵!”
“是!”
李亮应了一声,朝车前的李睿扬了扬手,一车并十骑未做停留,径直驶过府第,往邙山行去。
雪虽大,但元恪出殡时官道才用砂石、黄土铺垫,故而极为平整。且拉车的是两头健马,一行走的很快。约一个时辰后,就已行至皇城以西约二十里的景陵。
听到马儿的鸣嘶,守陵兵卒尽数出帐。看到迎风飘展的官旗,又恭恭敬敬的立在了道边。
“见过李中郎!”
“有礼!”
李承志下着车,又轻声说道,“今日休沐,某便来拜祭先帝。雪大天寒,就不用劳烦尔等了……”
“谢中郎体恤!”
军将恭应一声,又唤着守卒开着庙门。
兵营往前百十步,就是日祭所用的祠庙,再往前,则立着一匹披鞍装蹬、约有丈高的石马。
祠庙之后,便是方圆逾里、如一座小山的景陵。
行过石马,李承志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
看了许久,他才悠声问道:“明明是个弱鸡,连蹬都踩不住,却死了都要立这么大个玩意在坟前?你是有多喜欢打仗?”
弱鸡?
虽未听懂这两个字是什么含义,但直觉不是好话。守在庙门外的两个兵卒头皮一麻。
正无所适从,李亮先一步迎了上去,往每人的手里塞了一块铜铤:“有劳,且去歇着吧!”
猜知李中郎应是不想有人打扰,两个兵卒千恩万谢,快步离开。
踏进庙门,正中便是一块高有六尺,宽有丈余的石碑,上铭:世宗宣武皇帝之陵,其下便是墓志。而铭刻这样内容的石碑,祠庙之后还有高近有两丈的一座,俗称叙圣碑。
“就这里吧!”
李承志往碑前一指,李亮迅速的搬来蒲团,又令李睿、李聪等点烛、上香,并将一些祭品置于祭台。
置办好了这几样,李亮轻轻一挥手,侍卫静悄悄的退出了祠庙,又将庙门掩好,堂内就只余李承志。
庙外北风呼号,呜呜有声,庙内灯火昏暗,幽冷阴沉。微弱的烛光映照在青铜器皿上,将整间祠庙都染的惨绿如冥。
偶尔一丝寒风吹进,烛焰轻轻摇曳,无数幽绿而又阴森的光影极速闪烁,伴着狼啸一样的风声,像极了予地狱中哭嚎的鬼魅。
“还真是形象啊?”
李承志轻声笑着,揭开木塞,在蒲团前的石砖上洒了半囊,又将酒囊凑至嘴边,咕咚咕咚的灌了好几口。
入口冰凉,却又炽烈如刀,似有一股火路自喉间烧起,直达心脾。
“不过你知道,我从来都不信这个的……就是觉的心里空落落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就想着来看看你……
王道复古,尊王攘夷。君仇国恨,九世犹复……故而朝议已决:便是冰天雪地、滴水成冰,也要出兵为你报仇……
但堪用的不是老弱,就是病残,要么就是滑头。数来数去,好像就我最合适,所以我便主动求了这苦差事……哈哈,知不知道我毛遂自荐之时,元嘉和高肇的脸都绿了?
两老头和父亲原本议定,元旦之后,就欲让我完婚的,而这战事一启,天知道打到什么时候?
但我总得做点什么,不然总觉的心里不得劲。既然为你报仇也算是为我报仇,自然就当仁不让了……
也赖你,非要留‘朕死后,葬毕便除服,勿丧之(守孝)’的遗诏?不过也对,若无你这遗诏,我哪来的胆子敢坐在你墓前饮酒?”
李承志声调即轻且柔,仿佛元恪就坐在他身边。他扬了扬酒囊,又是咕咚咚的灌了好几口。
风好像小了,再听不到狼嚎一般的鬼叫。只闻“沙沙”与“噗嗤”的轻响,应是堂中烛火薰温了庙顶,融了底层的积雪,从庙脊上滑了下来。
“雪又大了啊?”
他轻叹一声,又小口小口的浅啜了起来。
酒很烈,李承志却浑然不觉。双眼深遂如星空,幽然的盯着元恪的墓碑,心中飘出了万千思绪。
庙中寂静无声,偶尔漏进几丝微风,吹斜了烛焰,吹动着幂篱(用于遮风挡雪的纱帽)下的轻纱。
黑纱飘动,几缕银丝随风扬起,拂上了李承志的面门。
“郎君?”
庙内许久无声,李亮心忧,轻轻的唤了一声。
“无碍!”
李承志应着,又举了举酒囊:“到了今日,我都觉的像是做梦:你竟然真的死了?
知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历史就此因你而改写,而且这一改,就是永恒?哈哈……厉害啊……是真的厉害,你比秦始皇还牛……
我也不知道历史会怎么走,又会走到哪一步?但既已如此,总不能得过且过,混吃等死吧?所以,就只能对不起你,对不起你的重托了……”
怅然一叹,李承志斜了斜酒囊,往地上淋了一些,又凑到了嘴边:“何况,需要我对得起的人,却有好多好多?”
高高扬起了酒囊,直到涓滴不剩。李承志随手一抛,又长身而起,对着墓碑深深一拜:“所以,就请你安息吧!”
“呜”的一声,停了好久的风竟突的大了起来,好像元恪听到了李承志的话,在回应一般。
“呵呵……你要真泉下有知,怎不降下一道冬雷,劈死元怀那群王八蛋?”
正笑着,李亮轻轻的敲了敲门:“郎君,高侍郎来了,称是受太后之命,召郎君入宫……”
太后?
李承志悠悠一叹,又朝着墓碑拱了拱手:“你婆娘有召,就先走了,等班师得胜,我再来看你……”
说罢又是一揖,不紧不慢的出了祠庙。
庙门一开,酒香四溢。高湛正在庙门外的鼎中插着香,闻了个清清楚楚。
再看李承志双腮绯红,满身酒气,高湛心中五味陈杂。
李承志竟跟死人喝酒,且已喝了个半醉?
可想而知,他的心思有多重?
“太后正与首辅、太尉等人商议出兵之事,故而命我来召你!”
“嗯,那就走吧!”
李承志点点头,向马车走去。
看着那萧索的背影,高湛欲言又止,最终化做了一声长叹。
雪确实大了好多,天地间茫然一色。若非宫城上挂着灯笼,说不定就会迷路。
路上积厚太厚,行至一半,李承志索性弃了车,改为乘马。
便上如此,来时走了一个时辰,归时却翻了一倍都不止。等入皇城,已是酉时,天色都已昏暗了下来,眼看已然近夜。
不是年事已高,就是病入膏肓,耐不得久坐。元澄、元嘉、元英等不可能一直等着李承志,早已散去。昭阳宫中就只有高肇陪着高英。
高湛先去秉报了一声,李承志随后入内。
来不及更衣,李承志穿的还是入山时的便服。不过已解了披风与幂篱。一头长发草草一束,如黑缎覆雪,又如银丝染墨。
一双醉眼迷离,似睁似闭。腮若扑粉,酣态可掬。
似是脚下无根,摆了好几下,李承志才堪堪站稳,长身一揖:“臣见过太后!”
想到高湛复命时之言:李承志在陛下陵前自言自语,且独饮了一个时辰。高英的眼圈“倏”的一红,豆大的泪珠似珠子一样滚落下来:“你……你这又是何苦?”
李承志微微一笑:“臣不苦!”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