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徐鼐霖无能,能够名列吉林三杰之一,他不是没几把刷子,至少能被张汉卿挖到,不会是庸才。他先后任知县、黑龙江大赉厅通判、海伦直隶厅同知、候补知府等职;1907年,任东三省总督都署礼科兼学科参事;1909年,任钦差大臣内文案一等秘书官,同年任黑龙江兴东兵备道;1910年,任黑龙江民政使,参加中东铁路理事会,主持吉长铁路选线勘测事宜。可谓经历不凡,如果不出意外,他会在两年后出任吉林省省长。
张汉卿能顺利接收中东路,他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被之赏识。正巧张汉卿知道《筹边刍言经营蒙藏以保存中国》一书的作者就是他后,为了预备解决晖春之事,遂在半年前就通过张作霖委任他为晖春市长。
他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认为张汉卿所提出的边境问题、民族问题处理方案很有前景。老一代的移民们对国家的认同感是很低的,所以无论如何不给他们公民权;等到新一代出生后,由于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原族群、原国家概念的淡化,更能融入新国家。这样,给予公民权就水到渠成了。
就像现在华人街的华侨,绝大多数只是基于人种与血缘的关系作为纽带,与第一代的移民们无论在思想感情还是融入外国社会的积极性上都差距甚远。很多人已经不会说汉语写汉字,甚至在概念中,中国只是一个遥远的国家,自己的祖辈曾经在那里生活过,仅此而已。要说国家认同,那是没有的,他们更认同自己所处的那块土地,这是理所当然的。
而所有民族公民权一律平等的观念,淡化了民族的属性,这样虽然在初期对弱小民族的存活是不利的,就像身体健壮的人和虚弱的人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所宣称的绝对平等一样,但是政|府完全可以有很多其它办法,如社会救济和有意识的区域经济政策倾斜等。国家可以给予帮助,但只是基于对国民的爱护,而不是对于某个族群的特殊待遇,以免滋生异样心理,觉得本民族与众不同。
所以他对张汉卿提出的以“超严厉对待这种分裂倾向、以超强硬对待里通外国”的政策,举双手欢迎。但是他又害怕这样做会给别人主要是日本以口实。但是张汉卿的一席话打消了他的顾虑。
“正因为有日本人在,我们的动作必须要快、要狠,要让他们还没来得及做反应之前平息事态。造成既成事实后,该杀的杀,该撵的撵,该关的关!没有摇旗助威呐喊的,日本人也难起什么浪。而且晖春边境开放权在我,只要顶住压力,除非宣战,否则日本人是无法正当介入的。我想在这种时刻,日本人的眼睛都盯在俄国远东那里,对这里也只能是嘴上抗议一下而已,这其实是我们稳定吉林的好时机。”
“这些滞华韩人之所以敢这么猖狂,无非是借了日本人的胆而已,如此不迅速、果断处理,那还有大批的俄人有样学样,东北到底是谁家之天下?!”
对见惯了日本人蚕食的地方官员来说,徐鼐霖其实是恨不得中|央高层能够顶起来,好让他在辖区内腰杆挺得更直一些,这几乎是每个爱国的官员的理想。在东北这么多年,也只有看到张作霖能够偶尔展现出他桀傲不逊的风范与日本人斗智斗勇了。现在,年轻的少帅也持同样的心态,他很欣慰:不是每个中国的掌权者都没有骨气。
不过他还是抱着持重的想法越如此越有必要去关爱他的成长,他对张汉卿说:“少帅,兹事体大,是不是先和大帅通通气?”
天高皇帝远,有些事情很难及时与远在奉天的张作霖有所联系。如果这只是张汉卿的一时心气,事情闹大之后巡阅使若不支持,对他的打击将是很大的。奉系一些老将们和这位少帅争夺权力的小道消息,作为局内人,他也有耳闻。一旦失利,正好给反对派以子弹。
张汉卿摇摇头,微笑着说:“不需要,现在我正想好了一个非常好的借口,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谁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他悠悠地说:“日本人不习惯栽赃陷害吗?我这次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徐市长,您尽管往大里搞,保证不会出什么问题。”
如此大规模的民变,若是在以往,地方官员第一件事就是要努力去捂,争取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无论是在以前还是在穿越之后,“维稳”一向是地方官员考核一刀切,绝不客气。
所以对朴承正来说,不怕闹大,只怕声小。如此上万人规模的“请愿”,他可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也砸了不少钱。他手下的几大金刚,“一进会”的主力骨干,都被逐级安排动员全家到各个韩人垦民家里去游说,说只要配合着演好这场戏,将来地税肯定是免交的。至于后果,中国历来是法不责众,又有日本人在后面撑腰,有什么好怕的。
至于“自治”,他们也没想那么多,这事不像以往还有机会。不过借此用以作为谈判的筹码罢了。谈判嘛,里面有一个“谈”字,需要一些“谈资”嘛。
赶过来的韩人垦民,大多数是被裹携而来的,也许还存着些幻想。据朴会长说,来得人将来会免去至少一半的税粮呢。剩下的不是一进会的死忠家眷,便是真的醉心于“自治”的一帮子地痞老在华人地盘耀武也没有意思,还是单干比较爽。
看聚集的人已经有了些气势了,作为领头人的朴承正命人拉开一条横幅,红布黑字明明白白写着的“大韩垦民呼吁间岛自治诉求”让本已成竹在胸的张汉卿再也忍不住从心底涌起的阵阵怒气。妈的,还真上脸了!
什么玩意,屁大的地方也动辄敢称“大韩”,这朝鲜在日本手底不过十几年时间,怎么把这一套学得这么彻底?人家是“大日本帝国”,它们就来个“大韩”!
张汉卿能顺利接收中东路,他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被之赏识。正巧张汉卿知道《筹边刍言经营蒙藏以保存中国》一书的作者就是他后,为了预备解决晖春之事,遂在半年前就通过张作霖委任他为晖春市长。
他的眼光还是很毒辣的,认为张汉卿所提出的边境问题、民族问题处理方案很有前景。老一代的移民们对国家的认同感是很低的,所以无论如何不给他们公民权;等到新一代出生后,由于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教育,以及原族群、原国家概念的淡化,更能融入新国家。这样,给予公民权就水到渠成了。
就像现在华人街的华侨,绝大多数只是基于人种与血缘的关系作为纽带,与第一代的移民们无论在思想感情还是融入外国社会的积极性上都差距甚远。很多人已经不会说汉语写汉字,甚至在概念中,中国只是一个遥远的国家,自己的祖辈曾经在那里生活过,仅此而已。要说国家认同,那是没有的,他们更认同自己所处的那块土地,这是理所当然的。
而所有民族公民权一律平等的观念,淡化了民族的属性,这样虽然在初期对弱小民族的存活是不利的,就像身体健壮的人和虚弱的人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所宣称的绝对平等一样,但是政|府完全可以有很多其它办法,如社会救济和有意识的区域经济政策倾斜等。国家可以给予帮助,但只是基于对国民的爱护,而不是对于某个族群的特殊待遇,以免滋生异样心理,觉得本民族与众不同。
所以他对张汉卿提出的以“超严厉对待这种分裂倾向、以超强硬对待里通外国”的政策,举双手欢迎。但是他又害怕这样做会给别人主要是日本以口实。但是张汉卿的一席话打消了他的顾虑。
“正因为有日本人在,我们的动作必须要快、要狠,要让他们还没来得及做反应之前平息事态。造成既成事实后,该杀的杀,该撵的撵,该关的关!没有摇旗助威呐喊的,日本人也难起什么浪。而且晖春边境开放权在我,只要顶住压力,除非宣战,否则日本人是无法正当介入的。我想在这种时刻,日本人的眼睛都盯在俄国远东那里,对这里也只能是嘴上抗议一下而已,这其实是我们稳定吉林的好时机。”
“这些滞华韩人之所以敢这么猖狂,无非是借了日本人的胆而已,如此不迅速、果断处理,那还有大批的俄人有样学样,东北到底是谁家之天下?!”
对见惯了日本人蚕食的地方官员来说,徐鼐霖其实是恨不得中|央高层能够顶起来,好让他在辖区内腰杆挺得更直一些,这几乎是每个爱国的官员的理想。在东北这么多年,也只有看到张作霖能够偶尔展现出他桀傲不逊的风范与日本人斗智斗勇了。现在,年轻的少帅也持同样的心态,他很欣慰:不是每个中国的掌权者都没有骨气。
不过他还是抱着持重的想法越如此越有必要去关爱他的成长,他对张汉卿说:“少帅,兹事体大,是不是先和大帅通通气?”
天高皇帝远,有些事情很难及时与远在奉天的张作霖有所联系。如果这只是张汉卿的一时心气,事情闹大之后巡阅使若不支持,对他的打击将是很大的。奉系一些老将们和这位少帅争夺权力的小道消息,作为局内人,他也有耳闻。一旦失利,正好给反对派以子弹。
张汉卿摇摇头,微笑着说:“不需要,现在我正想好了一个非常好的借口,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谁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他悠悠地说:“日本人不习惯栽赃陷害吗?我这次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徐市长,您尽管往大里搞,保证不会出什么问题。”
如此大规模的民变,若是在以往,地方官员第一件事就是要努力去捂,争取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无论是在以前还是在穿越之后,“维稳”一向是地方官员考核一刀切,绝不客气。
所以对朴承正来说,不怕闹大,只怕声小。如此上万人规模的“请愿”,他可是花了很多心思的,也砸了不少钱。他手下的几大金刚,“一进会”的主力骨干,都被逐级安排动员全家到各个韩人垦民家里去游说,说只要配合着演好这场戏,将来地税肯定是免交的。至于后果,中国历来是法不责众,又有日本人在后面撑腰,有什么好怕的。
至于“自治”,他们也没想那么多,这事不像以往还有机会。不过借此用以作为谈判的筹码罢了。谈判嘛,里面有一个“谈”字,需要一些“谈资”嘛。
赶过来的韩人垦民,大多数是被裹携而来的,也许还存着些幻想。据朴会长说,来得人将来会免去至少一半的税粮呢。剩下的不是一进会的死忠家眷,便是真的醉心于“自治”的一帮子地痞老在华人地盘耀武也没有意思,还是单干比较爽。
看聚集的人已经有了些气势了,作为领头人的朴承正命人拉开一条横幅,红布黑字明明白白写着的“大韩垦民呼吁间岛自治诉求”让本已成竹在胸的张汉卿再也忍不住从心底涌起的阵阵怒气。妈的,还真上脸了!
什么玩意,屁大的地方也动辄敢称“大韩”,这朝鲜在日本手底不过十几年时间,怎么把这一套学得这么彻底?人家是“大日本帝国”,它们就来个“大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