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因黄河出海口的水发黄而得名。这个与中华民族的文明发祥地有重要瓜葛的浅水海,现在成了中华民族文明能否延续的屏障。只要中国海军不被消灭,日军就不能放开手脚向中国的心脏渤海进发。
因为另一条进出通道庙岛群岛,离山东大陆太近,是陆上火炮施展的天堂。现在的人民军陆军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强大如日本海军,也不敢进行登陆作战。
看到中国舰队避到海洋岛与獐子岛背后的三角海域,谷口尚真大将命令“金刚”、“比睿”二舰突前挑战,如果无人应答,则以强烈舰炮对海洋岛进行瓮中捉鳖式的无目标射击。
说是无目标,原因为海洋岛是由20多座海拔为200多米高的山峰组成的,环绕在一起围成一个12公里的马蹄形港湾。它挡住了来自四面的风,也挡住了岛外船只的视线。
随着几声挑衅式的炮啸,海洋岛上沉寂如尘。日舰想突进,却怕搁浅,谁让它们身架大呢?老对着山石轰炸也不是个事啊?大炮身管都是有寿命的,每浪费一发炮弹,就是减少一次使用寿命,这是日本的家底所不允许的。
无奈何之下,“金刚”号与“比睿”号开始围绕海洋岛做顺、逆时针的巡弋,既是观察敌情,也是给己方海军陆战队寻找可能的登陆地点。想想那帮子关东军也真是蠢,这么重要的地方,呆了二十多年,竟然没有去勘探一番?哪怕把这里建一个据点也好啊!
不是关东军蠢,而是他们太过于骄傲与自信。旧中国基本上算起来没有海军,陆军有更大的领土要去征服,谁在乎这么一点子小岛?何况比它更重要的大连和旅顺是现成的军港,犯不着为这个不能停驻大型军舰的小岛费心费神。
这也导致日本海军基本上对这一片抓瞎。好在海洋岛不大,日本军舰在迅速地转了一圈后已把这里的情况摸个大概。既然中国军人放弃了对这块要地的控制,那就由大日本帝国的海军先从征服渤海外海开始吧。
运输舰“日本丸”号携带着三百名海军陆战队官兵向海洋岛西面进发。经过侦知,港口面向西开,宽约5米,岛上水路只有一条。任凭浪涛汹涌,港内仍水平如镜,所以这里的渔民称之为“太平湾”,意图用好名字寻求好兆头。
不过是不是凭借好口彩就能讨到好结果,只有天知道了。
“日本丸”号有两千吨,虽然比日本舰队其它绝大多数军舰都小不少,但是也远比中国的驱逐舰要大,它为什么可以能往浅水滩里去?因为它是运输舰。
和作战军舰不同,运输船只为了增大运输量,一般地底座都特别宽大,不像远水海军为了能够抵御风浪和提高速度,相对来说都为细长身型,吃水也深。它本为一般民用船只,被临时征调及改装而成,仍脱离不了脸大脖子粗的臃肿造型。
在海洋上,运输舰及登陆舰类似于陆地上的步兵,负责在炮火(主要是舰炮)的掩护下攫取胜利果实(登陆)之用,特别是由海及陆的场合。在中国海军还未能实现浅水海军的全覆盖时,日本海军已经实现了远洋攻击能力,是完完全全的蓝水海军。
在大洋中,在面对面,孱弱的中国海军不是其一合之敌。但在这错综复杂的海域里,在拥有地利之便的海军面前,船坚炮利不是坚不可摧。
无法撼动其装甲巡洋舰,而且距离也够不着,不代表中国海军没有用武之地。这不,“日本丸”的到来,给了中国岸炮部队又一次崭露头角的机会。
虽然一般讲来舰炮和岸炮对攻是要吃亏地,但是因架不住日本海军太过强大,其一艘“金刚”级的火力就足以抵得上一个满装的重炮营,没办法,它的火力太凶猛了。
而且岸炮还有一个重大的缺点:移动困难。特别是在海洋岛上,道路崎岖,牵引汽车在好不容易把大炮就位后就离开了,以免殃及池鱼,所以这些炮,一时半会是没办法离开的…而日舰完全可以避开这座火力碉堡,只要离开其火炮攻击半径。
仗着它们的射程远,完全可以在中国岸炮的射程外进行欺负人的打击。
不过这也是中国海军所设想的。岸炮已经做了初步的防御措施,隐藏在山间和谷口,也能撑几轮炮击,可以持续地做出威胁举动。至于日舰能够机动作战的优点,反正周边有三个这样的岛屿,而且牢牢占据着通往西朝鲜的黄海水道,就不用管它了。
只要这三个岛存在一天,整个东北黄海,日本海军就做不到来去自如,而中国似乎不堪一击的舰队,就能够凭借这三个“城堡”和日舰“躲猫猫”,伺机给它一下子,这就是“存在舰队”的最大用处。
既然“日本丸”号硬要做出头鸟,那也不妨给它点厉害瞧瞧。打不过大舰,还轰不死你这些皮薄馅多的运输舰?所以李德标悄悄地招呼就近的几门炮,向它瞄过去。
也是日本海军狂妄,哪怕你派出几艘快艇去侦察一番也好啊,哪能一出手就是一条运输舰?想登陆也不能这么心急啊!
这时候,李德标他们的头顶上突然传来嗡嗡的轰鸣声。作为被牢牢灌输“空、潜、快”海军战略的这些将领们,对于空军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海军航空兵来得这么快么?
他抬头一看,却不是自己见过的“水轰1”和“鱼轰1”的样子,倒像是侦察飞机。而且和中国海军航空兵例行的作战方针不同,空中只有一架,而不是惯常的至少一个中队十二架的机群。
举着望远镜仰得脖子都酸了,他看到了机翼上纹着的太阳旗,看到了飞行员对着炮位来回飞行,甚至听到了飞行员惊恐的呼声。
“报告!报告!海岸上发现支那军许多大炮!”这是日军侦察机飞行员向其母舰发回的信息。当然,李德标是听不到的,他只是一种本能的直觉。
正在倾听同僚对于朝鲜半岛上双方交战状况汇报的山本五十六被匆匆赶过来的情电长打断了兴致勃勃的谈话:“大佐,侦察机传来重大发现:支那炮兵在海洋岛上驻有重炮,极有可能对我军造成威胁!”
这个山本,就是日后在太平洋战争时大放异彩的那个联合舰队司令,现在是日本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赤诚”号的舰长。
讲起来,“赤诚”号成为航母,也是阴错阳差造成的。本来,它是一艘与“金刚”号不相上下的战列舰,拥有29500吨的庞大身躯。可是生不逢时的它,在即将建好时遇到了《华盛顿条约》的签署,面临着要么改装要么拆除的窘境。
当然一心要跻身海军强国的日本是不会让它被拆除的,所以思来想去钻了条约的空子。因为《华盛顿》条约限制了大吨位的战列舰和巡洋舰的数量,却对主宰未来海洋的航母的作用认识不足,并未对其作过多限制,所以日本就把“赤诚”号改成了航母。
当然,日军的思维还是未能完全摆脱“大炮巨舰”的桎梏,所以“赤诚”号拥有与巡洋舰等级的舰炮:双联装舰炮两门、单管六门,均为200mm口径。这是与一般重巡洋舰交战都不逊色的武备,不过比它们多出了60架飞机。
说起来,日本在世界上是为数不多的开创使用飞机作战的国家。远在日占青岛时,它的海军的亮点之一便是首次使用水上飞机进行侦察和轰炸,在开创性上并不逊于欧美。当然,这个时候,飞机的作用也就主要限于侦察,轰炸只是尝试,作用并不彰显。
但是山本不是别人,或者说牛人有别于常人的地方便是在平常中发现机会。曾经的炮术专业毕业生、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过、担任过海军大学教官、出差过欧洲、做过海军霞浦航空队教官兼副长、做过驻美大使馆武官、担任过巡洋舰舰长和航母舰长的山本,因为丰富的经验和敢想他人所不敢想,在日本海军军官中独树一帜,也很早就在朦胧中感觉到了飞机对于海军的意义。
而且日本建造航母由来已久,它在1922年2月就建造了一艘完全意义上的航母“凤翔”号,拥有21架飞机,载重7470吨。其后开始了更大吨位、后来成为主力航母的“赤城”号,3.4万吨;“加贺”号,3.5万吨,各有60架飞机。
当然它们都是因为《华盛顿军备条约》签订后对未成品的“废物利用”,完全属于一种无意识,却误打误撞,成为航母大国。
而且,因为开始就是大型军舰改装的航母,起点就很高。在以后十几年间不断摸索、改装,最后日本的航母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在正史上战前,它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高。
对于张汉卿大搞海军飞机之事,这么重要的情报日本人不可能没有耳目。尽管他们认为用廉价的飞机来对抗重甲巨炮是一种理想,但也刺激了日本海军,让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又多迈出一步。
这一步是张汉卿赐予的,如果最终证明中国人的方法是正确的,那么,日本无疑也会从中学到些什么。
这时候的日本航母作战理论,还放在用舰载机轰炸陆地目标上,至于把对手的军舰作为假想敌?不需要,中国军舰太弱,而英美无疑又很强。
所以“赤诚”号只是不间断地起飞了数架侦察机在广阔的黄海海面上巡逻,也牢牢抓住第一驱逐舰队的方向,对海洋岛的侦察,只是一个偶然。但正是这个偶然,掀开了海军交战的新篇章。?
因为另一条进出通道庙岛群岛,离山东大陆太近,是陆上火炮施展的天堂。现在的人民军陆军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即使强大如日本海军,也不敢进行登陆作战。
看到中国舰队避到海洋岛与獐子岛背后的三角海域,谷口尚真大将命令“金刚”、“比睿”二舰突前挑战,如果无人应答,则以强烈舰炮对海洋岛进行瓮中捉鳖式的无目标射击。
说是无目标,原因为海洋岛是由20多座海拔为200多米高的山峰组成的,环绕在一起围成一个12公里的马蹄形港湾。它挡住了来自四面的风,也挡住了岛外船只的视线。
随着几声挑衅式的炮啸,海洋岛上沉寂如尘。日舰想突进,却怕搁浅,谁让它们身架大呢?老对着山石轰炸也不是个事啊?大炮身管都是有寿命的,每浪费一发炮弹,就是减少一次使用寿命,这是日本的家底所不允许的。
无奈何之下,“金刚”号与“比睿”号开始围绕海洋岛做顺、逆时针的巡弋,既是观察敌情,也是给己方海军陆战队寻找可能的登陆地点。想想那帮子关东军也真是蠢,这么重要的地方,呆了二十多年,竟然没有去勘探一番?哪怕把这里建一个据点也好啊!
不是关东军蠢,而是他们太过于骄傲与自信。旧中国基本上算起来没有海军,陆军有更大的领土要去征服,谁在乎这么一点子小岛?何况比它更重要的大连和旅顺是现成的军港,犯不着为这个不能停驻大型军舰的小岛费心费神。
这也导致日本海军基本上对这一片抓瞎。好在海洋岛不大,日本军舰在迅速地转了一圈后已把这里的情况摸个大概。既然中国军人放弃了对这块要地的控制,那就由大日本帝国的海军先从征服渤海外海开始吧。
运输舰“日本丸”号携带着三百名海军陆战队官兵向海洋岛西面进发。经过侦知,港口面向西开,宽约5米,岛上水路只有一条。任凭浪涛汹涌,港内仍水平如镜,所以这里的渔民称之为“太平湾”,意图用好名字寻求好兆头。
不过是不是凭借好口彩就能讨到好结果,只有天知道了。
“日本丸”号有两千吨,虽然比日本舰队其它绝大多数军舰都小不少,但是也远比中国的驱逐舰要大,它为什么可以能往浅水滩里去?因为它是运输舰。
和作战军舰不同,运输船只为了增大运输量,一般地底座都特别宽大,不像远水海军为了能够抵御风浪和提高速度,相对来说都为细长身型,吃水也深。它本为一般民用船只,被临时征调及改装而成,仍脱离不了脸大脖子粗的臃肿造型。
在海洋上,运输舰及登陆舰类似于陆地上的步兵,负责在炮火(主要是舰炮)的掩护下攫取胜利果实(登陆)之用,特别是由海及陆的场合。在中国海军还未能实现浅水海军的全覆盖时,日本海军已经实现了远洋攻击能力,是完完全全的蓝水海军。
在大洋中,在面对面,孱弱的中国海军不是其一合之敌。但在这错综复杂的海域里,在拥有地利之便的海军面前,船坚炮利不是坚不可摧。
无法撼动其装甲巡洋舰,而且距离也够不着,不代表中国海军没有用武之地。这不,“日本丸”的到来,给了中国岸炮部队又一次崭露头角的机会。
虽然一般讲来舰炮和岸炮对攻是要吃亏地,但是因架不住日本海军太过强大,其一艘“金刚”级的火力就足以抵得上一个满装的重炮营,没办法,它的火力太凶猛了。
而且岸炮还有一个重大的缺点:移动困难。特别是在海洋岛上,道路崎岖,牵引汽车在好不容易把大炮就位后就离开了,以免殃及池鱼,所以这些炮,一时半会是没办法离开的…而日舰完全可以避开这座火力碉堡,只要离开其火炮攻击半径。
仗着它们的射程远,完全可以在中国岸炮的射程外进行欺负人的打击。
不过这也是中国海军所设想的。岸炮已经做了初步的防御措施,隐藏在山间和谷口,也能撑几轮炮击,可以持续地做出威胁举动。至于日舰能够机动作战的优点,反正周边有三个这样的岛屿,而且牢牢占据着通往西朝鲜的黄海水道,就不用管它了。
只要这三个岛存在一天,整个东北黄海,日本海军就做不到来去自如,而中国似乎不堪一击的舰队,就能够凭借这三个“城堡”和日舰“躲猫猫”,伺机给它一下子,这就是“存在舰队”的最大用处。
既然“日本丸”号硬要做出头鸟,那也不妨给它点厉害瞧瞧。打不过大舰,还轰不死你这些皮薄馅多的运输舰?所以李德标悄悄地招呼就近的几门炮,向它瞄过去。
也是日本海军狂妄,哪怕你派出几艘快艇去侦察一番也好啊,哪能一出手就是一条运输舰?想登陆也不能这么心急啊!
这时候,李德标他们的头顶上突然传来嗡嗡的轰鸣声。作为被牢牢灌输“空、潜、快”海军战略的这些将领们,对于空军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海军航空兵来得这么快么?
他抬头一看,却不是自己见过的“水轰1”和“鱼轰1”的样子,倒像是侦察飞机。而且和中国海军航空兵例行的作战方针不同,空中只有一架,而不是惯常的至少一个中队十二架的机群。
举着望远镜仰得脖子都酸了,他看到了机翼上纹着的太阳旗,看到了飞行员对着炮位来回飞行,甚至听到了飞行员惊恐的呼声。
“报告!报告!海岸上发现支那军许多大炮!”这是日军侦察机飞行员向其母舰发回的信息。当然,李德标是听不到的,他只是一种本能的直觉。
正在倾听同僚对于朝鲜半岛上双方交战状况汇报的山本五十六被匆匆赶过来的情电长打断了兴致勃勃的谈话:“大佐,侦察机传来重大发现:支那炮兵在海洋岛上驻有重炮,极有可能对我军造成威胁!”
这个山本,就是日后在太平洋战争时大放异彩的那个联合舰队司令,现在是日本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赤诚”号的舰长。
讲起来,“赤诚”号成为航母,也是阴错阳差造成的。本来,它是一艘与“金刚”号不相上下的战列舰,拥有29500吨的庞大身躯。可是生不逢时的它,在即将建好时遇到了《华盛顿条约》的签署,面临着要么改装要么拆除的窘境。
当然一心要跻身海军强国的日本是不会让它被拆除的,所以思来想去钻了条约的空子。因为《华盛顿》条约限制了大吨位的战列舰和巡洋舰的数量,却对主宰未来海洋的航母的作用认识不足,并未对其作过多限制,所以日本就把“赤诚”号改成了航母。
当然,日军的思维还是未能完全摆脱“大炮巨舰”的桎梏,所以“赤诚”号拥有与巡洋舰等级的舰炮:双联装舰炮两门、单管六门,均为200mm口径。这是与一般重巡洋舰交战都不逊色的武备,不过比它们多出了60架飞机。
说起来,日本在世界上是为数不多的开创使用飞机作战的国家。远在日占青岛时,它的海军的亮点之一便是首次使用水上飞机进行侦察和轰炸,在开创性上并不逊于欧美。当然,这个时候,飞机的作用也就主要限于侦察,轰炸只是尝试,作用并不彰显。
但是山本不是别人,或者说牛人有别于常人的地方便是在平常中发现机会。曾经的炮术专业毕业生、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过、担任过海军大学教官、出差过欧洲、做过海军霞浦航空队教官兼副长、做过驻美大使馆武官、担任过巡洋舰舰长和航母舰长的山本,因为丰富的经验和敢想他人所不敢想,在日本海军军官中独树一帜,也很早就在朦胧中感觉到了飞机对于海军的意义。
而且日本建造航母由来已久,它在1922年2月就建造了一艘完全意义上的航母“凤翔”号,拥有21架飞机,载重7470吨。其后开始了更大吨位、后来成为主力航母的“赤城”号,3.4万吨;“加贺”号,3.5万吨,各有60架飞机。
当然它们都是因为《华盛顿军备条约》签订后对未成品的“废物利用”,完全属于一种无意识,却误打误撞,成为航母大国。
而且,因为开始就是大型军舰改装的航母,起点就很高。在以后十几年间不断摸索、改装,最后日本的航母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在正史上战前,它的数量和质量都很高。
对于张汉卿大搞海军飞机之事,这么重要的情报日本人不可能没有耳目。尽管他们认为用廉价的飞机来对抗重甲巨炮是一种理想,但也刺激了日本海军,让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又多迈出一步。
这一步是张汉卿赐予的,如果最终证明中国人的方法是正确的,那么,日本无疑也会从中学到些什么。
这时候的日本航母作战理论,还放在用舰载机轰炸陆地目标上,至于把对手的军舰作为假想敌?不需要,中国军舰太弱,而英美无疑又很强。
所以“赤诚”号只是不间断地起飞了数架侦察机在广阔的黄海海面上巡逻,也牢牢抓住第一驱逐舰队的方向,对海洋岛的侦察,只是一个偶然。但正是这个偶然,掀开了海军交战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