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个晚上,卫允都是魂不守舍的,次日一早,顶着两个大黑眼圈的卫允,带着小白杨和两个侍女,除了家门,准备赶往汴河码头搭乘西去的商船。
    这是卫允自穿越以来的第一次失眠,便是昔日从县试一路考到殿试,卫允也从未失眠过,而今,因为元祐帝的一纸赐婚,卫允失眠了。
    旭日东升,晨光照射在河面上,波光粼粼。
    卫家的马车到汴河码头的时候,柳存,张千钧还有梁昊以及袁文绍,皆已站在码头边上,遥遥看着卫允。
    “不是说了不必相送吗,怎么都来了!”
    卫允走了过去,搬运行李箱笼这些琐事,自然不需要卫允亲自动手。
    此前已然和众人一一都告别过了,并且嘱咐他们不必再来相送,不成想·······
    “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焉有不来之理!”四人之中,柳存的年纪虽然最小,但却是唯一一个读书人,十岁时就认识了卫允,而后一起同窗,一起赶考,一起游玩,是四人之中和卫允的交情最深,也是最好的一个。
    柳存的脸上虽然挂着微笑,可那黑白分明的眼眸底下,却早已被别离的不舍填满!
    卫允看着他道:“日后我不在汴京,就没人陪着你一起刷策论,吃火锅了!不过这样也好,你也可以定定心,好好在国子监里读书,争取下次殿试考个状元,替咱们青檀书院争光!”
    “哎!”柳存叹了口气,道:“状元又岂是说考就能考的!”说着还有些幽怨的看着卫允:“不过卫兄说得对,如今你也走了,我也是时候该定下心来,好生用功读书,精修学业了!”
    柳存这厮什么都好,就是管不住那张嘴,妥妥的吃货一枚,一见到好吃的就走不动道了。
    只是日后少了个知心的好友在侧,只怕是吃什么好东西,都要少些滋味了吧!
    卫允将目光挪向旁边的张千钧,表情有些不太自然。
    若是以前,卫允在张千钧面前卫允自然不会如此,可自从昨日下午,元祐帝下旨赐婚之后,卫允就有些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张千钧了!
    是直接叫姐夫还是继续原来的称呼,这是个问题。
    “千钧兄!”卫允冲着张千钧拱了拱手,“特意前来相送,有心了!”
    张千钧自小厮手中接过一个包裹,递给卫允:“西北乃苦寒之地,多风沙尘土,这是芬儿特意替卫兄准备的披风!”
    卫允赶忙伸手接过包袱:“劳千钧替卫某向三姑娘带一声谢谢!”
    既然是张三姑娘准备的东西,那是不是说英国公府已经认下了这门亲事!而且张三姑娘本人,对此也并不反对。
    是了,定是如此,否则以张千钧的性子,如今哪里还会这般好言好语和卫允说话,早就抡起那沙包一样大的拳头往卫允的脸上招呼了!
    人家一个女孩子都如此坦荡的接受了,自己却在这儿扭扭捏捏的,未免有些太过于小家子气了。
    卫允轻轻摇了摇头,有些自嘲。
    张千钧道:“此去西北,山高路远,卫兄万事小心,记得多多写信回来!”
    卫允脸上的些许的局促和不知所措,也随着念头的通达,而悉数消失:“一定一定,南镇抚司这边,就劳千钧多多费心了!”
    张千钧也不禁调笑道:“指挥使大人,您就放心吧!”
    看着张千钧,卫允也笑了,发自内心的笑,笑的从容,笑的坦荡!
    顺势对着一旁的梁昊和袁文绍说道:“如今本指挥使虽然离京,但你二人却不可懈怠,好好辅佐张大人!”
    袁文绍和梁昊对视一眼,齐齐拱手道:“请大人放心,下官定尽心竭力,恪尽职守,不负大人栽培!”
    卫允点了点头,“希望你二人不要让本官失望!”
    说罢,直接转身朝着大船之上走去。
    “卫兄(大人)慢走!一路顺风”
    卫允头也没回,只招了招手,上了大船。
    小卫氏夫妻俩并没有来码头相送卫允,小卫氏是不忍离别,怕来了之后失态,让卫允也跟着伤心。
    丁健这几天则是一直忙运转司的事情,忙的整日头角倒悬,根本抽不出时间来,今日一大清早,就已经率先出门了。
    风帆挂起,大船缓缓驶离码头,卫允立在甲板之上,冲着码头之上的四人挥手告别。
    四人面对着汴河,目送卫允的大船于晨光之中渐行渐远,消失在天水之际。
    ·················
    卫允走了,就在元祐帝颁下赐婚圣旨的第二天,便匆匆离开了汴京。
    这是卫允早已定下的计划,原本他在一个月前就该走了,之所以留到现在,还是因为锦衣卫运转司的事情,元祐帝特意开恩,让其在汴京多逗留了一个月的时间。
    上一任的庆州知州已然卸任,庆州知州的位置,自然不能一直空着。
    卫允这才如此着急的匆匆离开汴京。
    而在卫允离开汴京前的一个月里头,京郊大营北镇抚司的两个千户营的数千锦衣卫,也陆陆续续被悉数派了出去。
    只留下了袁文绍这个千户领着北镇抚司的一个百户营坐镇锦衣卫大营,从汴京四周继续吸收新鲜的血液,充入锦衣卫之中。
    梁昊也因为成功的将户部外围的差事揽到了南镇抚司的头上,其南镇抚司镇抚前面的暂代二字马上就要被去掉了,只待下一次考核之后,便能正式成为正六品的南镇抚司镇抚,总领整个南镇抚司。
    相比之下,和他一同成为千户的袁文绍就要逊色的不少,如今依然还只是个千户。
    不过南北两个镇抚司的职能并不相同,也不是说袁文绍的能力就比梁昊差了,只是如今看来,在机会和时运上面,袁文绍确实要比梁昊差了一点。
    原本这一次北镇抚司外派出京,赴西北,北地,以及蜀地建立卫所,卫允是想将袁文绍也给派出去的,毕竟袁文绍的能力着实不错,有他统领大局,倒是可以省不少心。
    可又顾虑到袁文绍刚刚定亲,今年十月,便要和盛紘的大女儿盛华兰成婚了,若是当真被外派出京,那还不一定什么时候能够回来,若是耽误了袁文绍的婚事,那卫允岂不就做了恶人。
    卫允可做不出这种棒打鸳鸯的事情,索性便将袁文绍先留在汴京,坐镇北镇抚司总部的同时,给张千钧做副手,处理锦衣卫的扩招还有训练的问题。
    待他成婚之后,再由他自己决定,是继续留在汴京,还是选择离开汴京,帮卫允完成北镇抚司的布局。
    机会卫允已经给了他,至于到底如何选择,能否抓得住机会,还是得看袁文绍自己。
    至于张千钧,除了这些之外,卫允也将自元祐帝手中接过来,自己又专门整合扩大了之后的罗网交给了他。
    没办法,卫允头上虽然还兼着锦衣卫指挥使的头衔,可人却离开了汴京,罗网又是元祐帝的耳朵和眼睛,自然不能随着卫允一道离京,只能让张千钧管着了。
    而卫允自己,自即日开始,便只总领北镇抚司以及丁健所在的运转司。
    汴京和洛阳之间,相隔数百里,而且行船西去乃是逆流而上,速度自然要比顺溜而下更加缓慢。
    花了六日的时间,卫允才赶至洛阳。
    这一次外派出京的北镇抚司,便在洛阳新建的有一个百户所!
    卫允之所以要先入洛阳,也是为了视察一番北镇抚司的工作!
    结果还算满意。
    锦衣卫虽然直属于元祐帝,但本质上,还是隶属于军方,是以此次北镇抚司的行动,自然也和吏部兵部报备过了。
    还有兵部专程出具的文书,各地的官员自然配合的很是积极!
    而且这次北镇抚司建立各个卫所的主要地点,都是在和西夏以及辽国交界的边疆重镇,似洛阳、长安这些稍微远离边疆的地方,之所以也建立卫所,只是为了方便专递消息,充当连接、过度的节点,顺带收集情报,处理一些当地衙门觉得棘手的事情,因此人手也不多。
    将遍布西境,西北以及北境的北镇抚司各个卫所彻底联系起来,形成一张覆盖住大周大半个疆域的网络。
    这是一局大棋,一局前所未有的大棋。
    为了这局棋,卫允布置了将近一年,自锦衣卫成立之初开始,便已经开始准备了。
    为何要专程从军中挑选精锐的士卒?而且大多都是斥候出身?
    为何还要对他们进行特殊的训练,从里到外,从精神到肉体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加强他们的各种技能。
    为的不就是今时今日,为的便是这盘大棋!
    元祐帝身为帝王,在位三十余年,亲政也有二十多年了,如今大周虽然承平已久,经济空前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可卧榻之侧,又岂容他人酣睡。这局棋,明面上是卫允再下,可实际上,却是元祐帝借着卫允的手在下!
    西北有西夏虎视眈眈,北方有大辽雄踞一方,西有四分五裂吐蕃,西南还有大理、交织的等诸多小国盘踞。
    天下大势,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盘根错节。
    大周占据九州最富饶的土地,在他人的眼中,就是一只不断下金蛋的金鸡。
    谁人不眼红?
    只怕是各国的探子早已深入大周腹地了。
    边军每年都需要至少数百万两的庞大军费支出,这还只是如今承平时候的花费,若是战事一起,这个数字将会以几何性的跳跃,只怕是连翻数倍都不止。
    可为何明知这是一个无底洞,元祐帝乃至满朝诸公,却依旧还要往里跳?
    元祐帝是十二岁的时候继承帝位的,彼时朝政还是由由先太后刘氏把持,直至缘由八年,元祐帝加冠之后,才开始亲政。
    如今已然是元祐三十五年,元祐帝已经四十七岁了,若是算虚岁的话,已然四十八了,距离天命之年,仅仅只剩下两年。
    而且元祐帝膝下无子,只能从宗室之中,过继一位为皇储,日后继承大统。
    如今元祐帝还在,各国之间还算平稳,纵使有些小摩擦,也无伤大雅。
    可若是元祐帝不在了呢?彼时新帝继位,不论是西夏,还是辽国,只怕都不会坐视,若是这两国联合起来,同时举兵入侵。
    到时候新帝刚刚即位,屁股都还没坐稳,自身的威信还没树立,就要接手这么一个烂摊子么?
    元祐帝是一个好皇帝,这一点毋庸置疑的。
    除了如今在立储上面犹豫不决,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污点之外,其余不论在任何地方,都是个十足的好皇帝,不论是文武百官,勋贵世家,还是平民百姓,对于这个仁善的皇帝都十分的爱戴。
    如此一位受世人爱戴的好皇帝,又怎么会明明看到了这些问题,却又置之不理呢!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在元祐帝的心中,虽然他的几个儿子都不幸夭折,可作为天子,天下万民,皆是他的子民,日后不论是选择兖王还是邕王,亦或者别的宗室子作为皇储,他都要提他们好好的谋划一番。
    将一些已然预见的危机,尽量的扼杀在摇篮之中,就算是不能,也要尽可能的留下后手,以免新帝继位,事件突发之后,陷入被动之中,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这也是为何元祐帝要把英国公和郑老将军这两位老将一个放在西北,一个放在北地的缘故。

章节目录

从大周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混乱不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混乱不堪并收藏从大周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