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汴梁城中真的缺粮食吗?
答案是肯定的,缺,而且缺得厉害。
不过——
金人还是小觑了赵家人的储存。
金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区区一两千户赵氏宗族和戚族家中竟然能搜出来三十多万石粮食!
那这三十多万石粮食多吗?
这得看怎么说了。
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要吃半斤粮食。
一石粮食大约一百二十斤,差不多够三百人吃一天的。
汴梁城中有户百万左右。
宋朝是按小户计算人口的,一户三人。
共计:汴梁城有三百万左右人口。
粗略一算,汴梁城中的人一日便要消耗一万石粮食。
如果敞开了供应,这三十多万石粮食,也就够城中的人吃一个月的。
再加上,朝廷原本剩下的十多万石应急的粮食,以及韩擎手上的五六万石粮食。
汴梁城中的粮食能够满城军民吃不到两个月,省一省的话,吃上三个月估计也没有问题。
可问题是,三个月后怎么办?
先不说三个月后金人会不会退兵。
就算三个月后金人退兵了,那汴梁城中的这三百来万人也大多都得因为粮绝而亡,毕竟,也不是说,三个月后汴梁城就肯定能弄到粮食的。
除了粮食以外,还有果蔬、肉食,长期不吃这些东西,身体也肯定会垮掉。
因此,韩擎根本不可能等三个月。
别说三个月了,就是等两个月都不行。
韩擎给自己的期限是一个月。
一个月内,就是不能打退金人,也必须要打通汴梁城与外界的联系。
所以,拒内城而守其实是韩擎骗金人的,甚至固城而守都是韩擎骗大宋军民的,从始至终韩擎都没想过只守不攻,因为这是死路一条。
在这个大前提下,韩擎要做的就是,让满城军民无条件的信任自己,完全听从自己指挥。
这并不容易。
尤其是在将外城的人全都迁到内城之后。
这里面要面临的困难非常多。
首先最难的一点就是住的问题。
现在是二月中旬,虽然没有之前的寒冬腊月冷,但要是没有一个遮风挡雨雪的地方,夜里仍是能冻死人无数。
对此,韩擎极为大胆的将内城的所有房子都征用了,达官贵胄、巨贾豪商,人人平等。
你们还别不乐意觉得自己的房子给流民住如何如何了,韩擎甚至连皇宫都征用了大半(只留下延福宫用来安置赵氏之女和放置贵重物品),用来安置流民。
这么混乱的居住,肯定问题不断,甚至有人借此作奸犯科。
为防止这些,
一方面,韩擎令户部加速发放户口簿,然后就近以一百户为一屯,设置一屯长(由这一百户百姓自己推举),并从百户中选出一都民兵(一户出一人),平时配合屯长管理治安、管理生产以及保护本屯居民,战时配合正规军作战。
另一方面,韩擎令范琼和左言充当左右都巡检,负责内城的治安——韩擎给范琼和左言二人颁布特旨,许二人不问是谁,皆可先斩后奏。
在如此高压的管理下,内城的秩序才慢慢稳定下来。
当然,内城的百姓之所以服从韩擎管理,可不仅仅是因为韩擎手腕强硬,更因为韩擎爱民如子。
别的不说,为活百姓性命,韩擎甚至敢把皇宫都给百姓居住,试问,哪个百姓不对韩擎感恩戴德、唯命是从?
再加上外敌入侵带来的伤害和屈辱。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韩擎招兵,自然是应者云集了。
韩擎派稳重的赵撙配合兵部招兵。
韩擎秘令赵撙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要求招兵。
只招了大半日,赵撙就来找韩擎请示。
原来——
韩擎原本只准备招一万精兵,凑够三万精兵。
可应召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粗略一统计,仅招兵的第一日,竟然有接近十万人应召,其中符合兵部要求的就超过五万,单单是符合奋军征兵要求的就不下两万。
韩擎大手一挥,这两万符合奋军要求的,奋军全要了。
至于符合兵部要求的那三万,也全都要了,补全那些编制不足的军队。
另外,剩下的那些也都编入预备役,由奋军派教官训练,将来作为各军的补充兵源。
后期,陆陆续续又有十万人应召入伍。
奋军又扩军两万,变成六万大军。
剩余八万,其中又有三万补足各军,五万跟之前那些没选上的人一样,变成预备役。
如此,匆匆一算,汴梁城中现在有正规军二十三万(原宋军七万,吴革等人率领的保甲兵十万,奋军六万),预备役十万,民兵一百万。
兵看着是挺多的,可再用兵器一算,立即就没有那么多了。
不说别的军队,就连奋军将士,也只有一半配备了兵甲,剩余的那一半只有一万根长枪防身,与其说他们是奋军,倒不如说是奋军的预备役。
至于别的军队,兵器就更少了。
原宋军大约武装起来了三万左右。
保甲兵的情况更差,只有二万左右装备上了兵器。
至于民兵,就只有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有一些简单的棍棒,其余大部分人都只是赤手空拳。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对啊,不是说有十万枪头嘛,加上奋军留下的两万,那也才七万啊,剩下那三万枪头哪去了?
剩下的那三万枪头被安装在了狼筅上。
韩擎丧心病狂的打造出来了三万多支狼筅,然后将这些狼筅和竹枪(削尖了的竹子)分给剩余的宋军和保甲兵充当武器。
除此之外,韩擎又将所有太学士(包括往届毕业生)组织起来,将其全部编入大都督府。
韩擎按照他们本人的志愿,将这些太学生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下放到各屯,担任屯支书等基层干部,同屯长一同管理所属居民。
另一部分下放到奋军。
这部分,又被韩擎分为两部分——忠于自己的和忠于赵宋的。
忠于自己的,被韩擎下放到各都担任政工干部。
忠于赵宋的,被韩擎下放到各都担任参谋官。
这些说起来挺简单的,但实际上,将这些全都落实,花了大半个月时间。
而且,这还是因为有内忧外患压迫,可以让韩擎用铁腕手段强行推行,否则别说大半个月了,就是大半年都一定能推行下去。
在这期间,韩擎非常担心,金人会提前开战,不给自己整顿军民的时间。
万幸——
出于种种原因,金人始终没有出兵挑起战争……
……
1603469505
汴梁城中真的缺粮食吗?
答案是肯定的,缺,而且缺得厉害。
不过——
金人还是小觑了赵家人的储存。
金人怎么也不会想到,区区一两千户赵氏宗族和戚族家中竟然能搜出来三十多万石粮食!
那这三十多万石粮食多吗?
这得看怎么说了。
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要吃半斤粮食。
一石粮食大约一百二十斤,差不多够三百人吃一天的。
汴梁城中有户百万左右。
宋朝是按小户计算人口的,一户三人。
共计:汴梁城有三百万左右人口。
粗略一算,汴梁城中的人一日便要消耗一万石粮食。
如果敞开了供应,这三十多万石粮食,也就够城中的人吃一个月的。
再加上,朝廷原本剩下的十多万石应急的粮食,以及韩擎手上的五六万石粮食。
汴梁城中的粮食能够满城军民吃不到两个月,省一省的话,吃上三个月估计也没有问题。
可问题是,三个月后怎么办?
先不说三个月后金人会不会退兵。
就算三个月后金人退兵了,那汴梁城中的这三百来万人也大多都得因为粮绝而亡,毕竟,也不是说,三个月后汴梁城就肯定能弄到粮食的。
除了粮食以外,还有果蔬、肉食,长期不吃这些东西,身体也肯定会垮掉。
因此,韩擎根本不可能等三个月。
别说三个月了,就是等两个月都不行。
韩擎给自己的期限是一个月。
一个月内,就是不能打退金人,也必须要打通汴梁城与外界的联系。
所以,拒内城而守其实是韩擎骗金人的,甚至固城而守都是韩擎骗大宋军民的,从始至终韩擎都没想过只守不攻,因为这是死路一条。
在这个大前提下,韩擎要做的就是,让满城军民无条件的信任自己,完全听从自己指挥。
这并不容易。
尤其是在将外城的人全都迁到内城之后。
这里面要面临的困难非常多。
首先最难的一点就是住的问题。
现在是二月中旬,虽然没有之前的寒冬腊月冷,但要是没有一个遮风挡雨雪的地方,夜里仍是能冻死人无数。
对此,韩擎极为大胆的将内城的所有房子都征用了,达官贵胄、巨贾豪商,人人平等。
你们还别不乐意觉得自己的房子给流民住如何如何了,韩擎甚至连皇宫都征用了大半(只留下延福宫用来安置赵氏之女和放置贵重物品),用来安置流民。
这么混乱的居住,肯定问题不断,甚至有人借此作奸犯科。
为防止这些,
一方面,韩擎令户部加速发放户口簿,然后就近以一百户为一屯,设置一屯长(由这一百户百姓自己推举),并从百户中选出一都民兵(一户出一人),平时配合屯长管理治安、管理生产以及保护本屯居民,战时配合正规军作战。
另一方面,韩擎令范琼和左言充当左右都巡检,负责内城的治安——韩擎给范琼和左言二人颁布特旨,许二人不问是谁,皆可先斩后奏。
在如此高压的管理下,内城的秩序才慢慢稳定下来。
当然,内城的百姓之所以服从韩擎管理,可不仅仅是因为韩擎手腕强硬,更因为韩擎爱民如子。
别的不说,为活百姓性命,韩擎甚至敢把皇宫都给百姓居住,试问,哪个百姓不对韩擎感恩戴德、唯命是从?
再加上外敌入侵带来的伤害和屈辱。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韩擎招兵,自然是应者云集了。
韩擎派稳重的赵撙配合兵部招兵。
韩擎秘令赵撙严格按照自己制定的要求招兵。
只招了大半日,赵撙就来找韩擎请示。
原来——
韩擎原本只准备招一万精兵,凑够三万精兵。
可应召的人实在是太多了,粗略一统计,仅招兵的第一日,竟然有接近十万人应召,其中符合兵部要求的就超过五万,单单是符合奋军征兵要求的就不下两万。
韩擎大手一挥,这两万符合奋军要求的,奋军全要了。
至于符合兵部要求的那三万,也全都要了,补全那些编制不足的军队。
另外,剩下的那些也都编入预备役,由奋军派教官训练,将来作为各军的补充兵源。
后期,陆陆续续又有十万人应召入伍。
奋军又扩军两万,变成六万大军。
剩余八万,其中又有三万补足各军,五万跟之前那些没选上的人一样,变成预备役。
如此,匆匆一算,汴梁城中现在有正规军二十三万(原宋军七万,吴革等人率领的保甲兵十万,奋军六万),预备役十万,民兵一百万。
兵看着是挺多的,可再用兵器一算,立即就没有那么多了。
不说别的军队,就连奋军将士,也只有一半配备了兵甲,剩余的那一半只有一万根长枪防身,与其说他们是奋军,倒不如说是奋军的预备役。
至于别的军队,兵器就更少了。
原宋军大约武装起来了三万左右。
保甲兵的情况更差,只有二万左右装备上了兵器。
至于民兵,就只有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有一些简单的棍棒,其余大部分人都只是赤手空拳。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对啊,不是说有十万枪头嘛,加上奋军留下的两万,那也才七万啊,剩下那三万枪头哪去了?
剩下的那三万枪头被安装在了狼筅上。
韩擎丧心病狂的打造出来了三万多支狼筅,然后将这些狼筅和竹枪(削尖了的竹子)分给剩余的宋军和保甲兵充当武器。
除此之外,韩擎又将所有太学士(包括往届毕业生)组织起来,将其全部编入大都督府。
韩擎按照他们本人的志愿,将这些太学生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下放到各屯,担任屯支书等基层干部,同屯长一同管理所属居民。
另一部分下放到奋军。
这部分,又被韩擎分为两部分——忠于自己的和忠于赵宋的。
忠于自己的,被韩擎下放到各都担任政工干部。
忠于赵宋的,被韩擎下放到各都担任参谋官。
这些说起来挺简单的,但实际上,将这些全都落实,花了大半个月时间。
而且,这还是因为有内忧外患压迫,可以让韩擎用铁腕手段强行推行,否则别说大半个月了,就是大半年都一定能推行下去。
在这期间,韩擎非常担心,金人会提前开战,不给自己整顿军民的时间。
万幸——
出于种种原因,金人始终没有出兵挑起战争……
……
1603469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