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赵祭酒的主意,哪是凌蔚狂妄?若说狂妄,那也是赵祭酒狂妄。
后来后一种说法变成了主流,特别是一些学生在听其老师嘟囔之后。似乎是赵祭酒不止是让凌蔚专心练字,还经常跑到老友或者宿敌那里去晃悠,嚷嚷“我让我学生好好准备科举专心练字,你学生呢”之类极其欠扁的话,让其他人好一阵恼怒。
而赵祭酒本身在学问界的地位就非常高,他的话也被很多人认为准则。并且他的学生,几乎没有掉出二甲前三的。赵圭这成绩,只能算是中等。所以赵祭酒不只是学问大家,还是一个很好的老师。甚至被他教导而没有收徒的人,科举也都是一次性过。这在科举中,也十分难得。
有多少考生头发苍白,连童生都考不上?
因此赵祭酒的话,就被别人奉为真理。说凌蔚狂妄的人少了,视凌蔚为劲敌的人则多了。
特别是在状元楼被凌蔚落了颜面的谢霖安。上一次他卧病错过会试,打造好的声势浩大的局面瞬间泡了汤。这一次开恩科,他可是卯足了劲儿,要在明年春闱中拔得头筹。
他还挺得意。上一届人才辈出,但这一届恩科,至少在京城中,难以有才华和他匹敌的,就算京城之外有黑马杀出,自己抱住前三甲的位置也是妥妥的。若是得了探花,就是和刘祺等同;若是得了榜眼或者状元,岂不是就超过刘祺了?
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不准自己运气真的好。
但是他还没得意多久,凌蔚的名声就传了出来,而且因为他状元楼的失利,明明只是个童生,声望比他这个举人还高。甚至每当有人说谢霖安多厉害多有才华的时候,十有八九会加一句,那凌蔚,可是比谢霖安更厉害,至少在诗词方面,谢霖安无法与之相比。然后就是状元楼之事,传闻越来越广。
偏偏赵圭和刘祺不要脸不知耻,每当有人问起凌蔚,都连连称自己“多不如也”,刘祺甚至道,“若赵祭酒未收瑾堂为徒,则其必为某小师弟”。
刘祺敢说这种话,那肯定是于侍郎肯定了的。
于诤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和赵昭差不多,甚至不比于学国差。当然,若比起教书育人,那于诤和赵昭就超过于学国太多,于学国至今未能教出一个得用的学生。连于诤都肯定了凌蔚,那更加显出凌蔚的不凡。
而“不凡”的凌蔚则满心无奈。怎么他就被架起来烤了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好吧,其实这也没多大关系,只要他能高中……咳咳,三元及第,那名望不但会稳定下来,还会更胜一筹,说不得刚得到状元,就能被人奉为大家。
但是关键是他得三元及第啊!都被架的这么高了,他甚至连考第二都会有人说三道四了!
这种局面肯定是人为操纵的,这到底是哪个混蛋的主意?!
(黎隶鼻子一痒:“阿嚏!这大热天的,朕难道还能感染风寒?”)
第三十三章 在考场上做饭的凌蔚
凌蔚呼哧呼哧的练字(?)备考,忽然有一天被他老师询问,是想被举荐进国子监成为监生后再报名参加秋闱,还是下场考一场院试,得了生员资格再去。
凌蔚一愣,他都忘记自己只通过了童试前两场,还没获得生员资格了。
前面说过了,在童试中,未满十五岁称幼童,只考默诵经义即可。但凌蔚年龄不凑巧,考完前两场之后,发现下一场院试碰巧自己过了十五岁,要考其他内容了。
这也不怪凌蔚,他对自己的生日向来记不太清楚。记得清楚地公主娘又走了,他那时候和大哥不睦,大哥也自然没想起他的生日,所以待知道恰巧错过时间的时候,被他老师好一顿抽。
因着凌蔚其他内容没备考,为了保险起见,赵昭就让其缓一年再考。
作为他赵昭的学生,即使是院试,也得考个好成绩。别说低空飞过,中空飞过都不成。
今年加开恩科,但院试每年都有,凌蔚参加完院试之后再参加秋闱也不迟。即使不参加院试,他也可以进国子监。
虽说赵昭更希望凌蔚挨个儿的考,但也知道皇帝陛下把凌蔚架在了火上,不算殿试,院试秋闱春闱连考三次,就是三次都得取得第一,那压力实在是太大。若是进了国子监,取得监生资格后可以直接参加会试,少了两次考试,也少了许多压力。
省下考试的时间,还能多复习……咳咳,多练一段时间的字。
黎膺也劝说凌蔚进国子监,这样考试压力会小很多。
不过凌蔚还是决定去考考。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考霸,在学校的时候就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中考高考四六级还有考研,他经历了这么多考试,得出的经验就是,甭管平时学的好不好,临场发挥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所以有人平时成绩尚可,一到大考就总是比平时成绩好;有的人却平时考试都拿第一,到大考就蔫了。
凌蔚虽说不上是考试型选手,但抗考能力也不错的。
这临场发挥,除了运气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抗压能力。没看许多考生都是压力过大,考场发挥失利?更别说古代这种决定一生的考试,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就直接疯了。
凌蔚虽说也知道一场场考试压力过大,但若他没有经过前面考试的磨练,直接进入会试考场,他不确定自己会不会不习惯古代的考试环境和考试规则,继而考试失常。
院试和乡试,毕竟比会试和殿试的压力要小得多。凌蔚虽说自己有练习考试的内容,但毕竟未曾真枪实弹的练过。他就想以每一次考试作为练兵,以免会试时手忙脚乱。
至于是不是会失利……哪怕前面考试失利,只要不是太差,后面会试和殿试能够拔得头筹,在世人眼中,自己肯定只是发挥失常,毕竟世人总是关注最后的结果。若是会试直接考砸,那就真的是全完蛋了。
听凌蔚这么分析后,赵昭虽然对凌蔚用院试和乡试来“练手”的说法用扇子敲了他的脑袋好几下,但也认可了他的想法。
黎膺在知道后,提出这段时间暂且由他管理凌蔚府上内务的事。
“瑾堂不用担心俗物,专心备考就可。”黎膺道凌蔚府上就他一个主人,虽说有管事在,但总有些事需要过问他。虽说不忙,但琐事惹人心烦,特别是看着银钱哗哗哗的流走,而自己的收入完全跟不上的时候。如果能一心备考,不用担心其他事自然更好。
只是黎膺毕竟是外人,让他帮忙管理府上的琐事什么的,是不是不太好?但他转念又想,不让外人管理自家的家务事,也是因为防备之心。但是他有什么可防着黎膺的?他连下人们都是黎膺找来的。况且他还管着黎膺一半茶园呢。
所以没考虑多久
后来后一种说法变成了主流,特别是一些学生在听其老师嘟囔之后。似乎是赵祭酒不止是让凌蔚专心练字,还经常跑到老友或者宿敌那里去晃悠,嚷嚷“我让我学生好好准备科举专心练字,你学生呢”之类极其欠扁的话,让其他人好一阵恼怒。
而赵祭酒本身在学问界的地位就非常高,他的话也被很多人认为准则。并且他的学生,几乎没有掉出二甲前三的。赵圭这成绩,只能算是中等。所以赵祭酒不只是学问大家,还是一个很好的老师。甚至被他教导而没有收徒的人,科举也都是一次性过。这在科举中,也十分难得。
有多少考生头发苍白,连童生都考不上?
因此赵祭酒的话,就被别人奉为真理。说凌蔚狂妄的人少了,视凌蔚为劲敌的人则多了。
特别是在状元楼被凌蔚落了颜面的谢霖安。上一次他卧病错过会试,打造好的声势浩大的局面瞬间泡了汤。这一次开恩科,他可是卯足了劲儿,要在明年春闱中拔得头筹。
他还挺得意。上一届人才辈出,但这一届恩科,至少在京城中,难以有才华和他匹敌的,就算京城之外有黑马杀出,自己抱住前三甲的位置也是妥妥的。若是得了探花,就是和刘祺等同;若是得了榜眼或者状元,岂不是就超过刘祺了?
所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不准自己运气真的好。
但是他还没得意多久,凌蔚的名声就传了出来,而且因为他状元楼的失利,明明只是个童生,声望比他这个举人还高。甚至每当有人说谢霖安多厉害多有才华的时候,十有八九会加一句,那凌蔚,可是比谢霖安更厉害,至少在诗词方面,谢霖安无法与之相比。然后就是状元楼之事,传闻越来越广。
偏偏赵圭和刘祺不要脸不知耻,每当有人问起凌蔚,都连连称自己“多不如也”,刘祺甚至道,“若赵祭酒未收瑾堂为徒,则其必为某小师弟”。
刘祺敢说这种话,那肯定是于侍郎肯定了的。
于诤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和赵昭差不多,甚至不比于学国差。当然,若比起教书育人,那于诤和赵昭就超过于学国太多,于学国至今未能教出一个得用的学生。连于诤都肯定了凌蔚,那更加显出凌蔚的不凡。
而“不凡”的凌蔚则满心无奈。怎么他就被架起来烤了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好吧,其实这也没多大关系,只要他能高中……咳咳,三元及第,那名望不但会稳定下来,还会更胜一筹,说不得刚得到状元,就能被人奉为大家。
但是关键是他得三元及第啊!都被架的这么高了,他甚至连考第二都会有人说三道四了!
这种局面肯定是人为操纵的,这到底是哪个混蛋的主意?!
(黎隶鼻子一痒:“阿嚏!这大热天的,朕难道还能感染风寒?”)
第三十三章 在考场上做饭的凌蔚
凌蔚呼哧呼哧的练字(?)备考,忽然有一天被他老师询问,是想被举荐进国子监成为监生后再报名参加秋闱,还是下场考一场院试,得了生员资格再去。
凌蔚一愣,他都忘记自己只通过了童试前两场,还没获得生员资格了。
前面说过了,在童试中,未满十五岁称幼童,只考默诵经义即可。但凌蔚年龄不凑巧,考完前两场之后,发现下一场院试碰巧自己过了十五岁,要考其他内容了。
这也不怪凌蔚,他对自己的生日向来记不太清楚。记得清楚地公主娘又走了,他那时候和大哥不睦,大哥也自然没想起他的生日,所以待知道恰巧错过时间的时候,被他老师好一顿抽。
因着凌蔚其他内容没备考,为了保险起见,赵昭就让其缓一年再考。
作为他赵昭的学生,即使是院试,也得考个好成绩。别说低空飞过,中空飞过都不成。
今年加开恩科,但院试每年都有,凌蔚参加完院试之后再参加秋闱也不迟。即使不参加院试,他也可以进国子监。
虽说赵昭更希望凌蔚挨个儿的考,但也知道皇帝陛下把凌蔚架在了火上,不算殿试,院试秋闱春闱连考三次,就是三次都得取得第一,那压力实在是太大。若是进了国子监,取得监生资格后可以直接参加会试,少了两次考试,也少了许多压力。
省下考试的时间,还能多复习……咳咳,多练一段时间的字。
黎膺也劝说凌蔚进国子监,这样考试压力会小很多。
不过凌蔚还是决定去考考。
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考霸,在学校的时候就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中考高考四六级还有考研,他经历了这么多考试,得出的经验就是,甭管平时学的好不好,临场发挥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所以有人平时成绩尚可,一到大考就总是比平时成绩好;有的人却平时考试都拿第一,到大考就蔫了。
凌蔚虽说不上是考试型选手,但抗考能力也不错的。
这临场发挥,除了运气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抗压能力。没看许多考生都是压力过大,考场发挥失利?更别说古代这种决定一生的考试,很多考生在考场上就直接疯了。
凌蔚虽说也知道一场场考试压力过大,但若他没有经过前面考试的磨练,直接进入会试考场,他不确定自己会不会不习惯古代的考试环境和考试规则,继而考试失常。
院试和乡试,毕竟比会试和殿试的压力要小得多。凌蔚虽说自己有练习考试的内容,但毕竟未曾真枪实弹的练过。他就想以每一次考试作为练兵,以免会试时手忙脚乱。
至于是不是会失利……哪怕前面考试失利,只要不是太差,后面会试和殿试能够拔得头筹,在世人眼中,自己肯定只是发挥失常,毕竟世人总是关注最后的结果。若是会试直接考砸,那就真的是全完蛋了。
听凌蔚这么分析后,赵昭虽然对凌蔚用院试和乡试来“练手”的说法用扇子敲了他的脑袋好几下,但也认可了他的想法。
黎膺在知道后,提出这段时间暂且由他管理凌蔚府上内务的事。
“瑾堂不用担心俗物,专心备考就可。”黎膺道凌蔚府上就他一个主人,虽说有管事在,但总有些事需要过问他。虽说不忙,但琐事惹人心烦,特别是看着银钱哗哗哗的流走,而自己的收入完全跟不上的时候。如果能一心备考,不用担心其他事自然更好。
只是黎膺毕竟是外人,让他帮忙管理府上的琐事什么的,是不是不太好?但他转念又想,不让外人管理自家的家务事,也是因为防备之心。但是他有什么可防着黎膺的?他连下人们都是黎膺找来的。况且他还管着黎膺一半茶园呢。
所以没考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