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山内家这种深受幕府信任的狗腿子,面对伊予之二名岛要换天的形势,最担心的自然是那些亲藩大名了。
毕竟他们不但深受幕府信任,而且与德川家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
其实并不只是姓德川,才是亲藩大名,亲藩大名最多的反而是松平氏。
因为德川幕府的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并不姓德川,德川只是苗字,苗字是一个分家姓氏的意思。
在德川家康之前其家族主要是姓松平的,如果再往上追溯的话,他们家族最初是姓源。
德川家康是第一代姓德川的,传承到现在才第四代,而松平氏已经传承了很多代了,自然分布就更加广泛了。
比如之前战死的松平直政、松平忠弘,都是与德川幕府有血缘关系的亲藩大名。
如今在伊予之二名岛,亲藩大名就有三家,都是松平氏,分别是:松平(水户)家、松平(纪伊)家、松平(久松)家。
其中,松平(水户)家还是御三家之一的水户德川家的支脉,而在美祢郡战死的德川赖房,就是来自水户德川家,而且是藩主。
正因如此,水户松平氏第一个就想跑路,生怕到时候会被打压和清算。
本来,他们跑路应该是最快的,因为他们就在鸣门海峡的南面,跨过海峡就可以离开伊予之二名岛了。
可没想到,明军舰队的动作太快了,第一时间就将海峡给封锁了,这样就导致他们所在的高松藩反而距离明军最近,明军的舰队随时都可以进行炮击。
所以,他们现在反而是最危险的,不敢轻易涉足鸣门海峡,万一在海峡中央遭到明军攻击,那真的是死路一条了。
其他两家可以不经过鸣门海峡,选择经濑户内海也可以到本州,但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在濑户内海的必经之地也有明军战舰游弋,威胁的意味不言而喻。
不过,伊予之二名岛也不是幕府统治的核心区域,虽然有几家亲藩大名,但外样大名的总体实力还是要比亲藩大名强很多。
相比于亲藩大名,外样大名几乎都迅速的改换门庭,一个个宣誓向大明效忠。
毕竟谁也不傻,在这个时候与大明作对,简直是不知死活。
然后,这些人在沈浪的示意下,纷纷当起了说客,去劝说几个亲藩大名也归顺大明。
如果实在不愿意归顺,那走的时候就要小心一点了,千万不要想着去胁迫藩领的其他人跟着一起撤离,否则的话,明军战舰就不会客气了。
虽然没有直说,但这个隐晦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明确了,要走可以,尽量少带人,带的人越多就越危险。
这些人也不傻,那沈浪分明是想尽可能的将几藩的一切都留下来。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携带大量财物,甚至想要将兵力也一起带走,基本上不太现实,到时候明军买通几个人,然后说是被胁迫的,那麻烦就大了。
所以,为了避免危险,尽量少带人,只带信得过的。
至于财物,可以说是留给明军的买路钱,除非是想石沉大海,否则还是尽可能的轻装上阵。
可这样一来,撤离的话,损失就太大了,几乎瞬间就成了浪人。
当然,凭借几家的地位,以及与德川家的血缘关系,去了江户,肯定也能得到一些封赏,甚至还有机会在其他地方重建藩领。
可是,这么多年积累的财富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赚回来的,而且即便有机会重建藩领,恐怕也很难有现在这么大了。
毕竟整个日本的土地已经分配完备,想要建藩,就只能等着其他藩领出事被改易,或者从一些大藩中分出支藩,这都需要时间和机遇,并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明军使者所说的话对他们也有很大的震动。
“如今的大明实力太强大了,幕府根本没有能力对抗,随着幕府精锐损失惨重,幕府的统治都岌岌可危。”
“所以,你们即便去了本州,以后的命运也是难卜,而留在大明麾下,只要尽心效忠,荣华富贵应有尽有。”
“而且,大明为了对九州岛、伊予之二名岛及长州藩的统治更加的名正言顺,也愿意扶持与德川家有血缘关系的亲藩大名上位。”
“所以,首先投靠大明的亲藩大名,必然能够得到重视,地位也会节节攀升,绝对会比效忠幕府更有前途。”
于是,在种种利弊的考量下,最终三家亲藩大名竟然都决定抛弃幕府,断绝与德川家的关系,直接投靠大明。
松平(纪伊)家和松平(久松)家选择投靠还能理解,没想到松平(水户)家在藩主松平赖重的率领下,也选择了归顺。
沈浪分析了一下,便想通了其中原由,这无非是一种两边押宝的策略。
首先,幕府不会因为水户松平家归顺大明,而去制裁御三家之一的水户德川家。
毕竟水户德川家的身份地位姑且不说,其藩主德川赖房刚为幕府战死不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这件事情制裁水户德川家也说不过去,还会削弱幕府自己的亲信势力。
而归顺大明,以后一旦战事重启,幕府的统治崩溃,到时候说不定还能为主家求些情,救他们一命。
松平赖重确实是这样想的,这种策略并不新鲜,在战国时代,以及关原合战时,都有一些家族两边下注,最终不说得到多大回报,但保命的可能性大了很多。
几家亲藩大名都归顺了,最尴尬的就属山内氏了,山内忠义震惊不已,这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原本他还想着跟这几家一起逃跑的,没想到他们都归顺明国了,太可恶了。
其实,他心里也想向明军投降,但他是聪明人,他知道土佐藩的形势与其他藩领有很大不同,藩领内长宗我部氏旧臣的势力很大。
相比于曾经为幕府建立不少功勋的山内氏,那沈浪肯定更喜欢与幕府有深仇大恨的长宗我部氏。
所以,山内氏留下来,很可能会被长宗我部氏给取代,并被清算。
想明白了这层原因,山内忠义只能忍痛拒绝明国使者的好意,坚持要离开伊予之二名岛。
小小的山内氏,自然不被沈浪放在眼里,要走就走吧。
山内忠义也很识相,只带了山内氏族人,以及少量亲信家臣和一些细软,然后请求明军能够送他们离开。
他此举的目的就是让明军看看,自己带的人和物都绝对符合要求,可以接受检查。
看他们这么识趣,北洋舰队也就懒得检查,直接送他们过了鸣门海峡。
随着山内氏的离开,伊予之二名岛的交接工作在预定的日期内圆满完成,沈浪迅速派三千勇卫营进驻,以维护大明对该岛的统治。
得到消息的德川家光只能叹息一声,偌大的一个岛,就撤回了几百人,太悲哀了。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幕府统治的急剧衰落,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毕竟他们不但深受幕府信任,而且与德川家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
其实并不只是姓德川,才是亲藩大名,亲藩大名最多的反而是松平氏。
因为德川幕府的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并不姓德川,德川只是苗字,苗字是一个分家姓氏的意思。
在德川家康之前其家族主要是姓松平的,如果再往上追溯的话,他们家族最初是姓源。
德川家康是第一代姓德川的,传承到现在才第四代,而松平氏已经传承了很多代了,自然分布就更加广泛了。
比如之前战死的松平直政、松平忠弘,都是与德川幕府有血缘关系的亲藩大名。
如今在伊予之二名岛,亲藩大名就有三家,都是松平氏,分别是:松平(水户)家、松平(纪伊)家、松平(久松)家。
其中,松平(水户)家还是御三家之一的水户德川家的支脉,而在美祢郡战死的德川赖房,就是来自水户德川家,而且是藩主。
正因如此,水户松平氏第一个就想跑路,生怕到时候会被打压和清算。
本来,他们跑路应该是最快的,因为他们就在鸣门海峡的南面,跨过海峡就可以离开伊予之二名岛了。
可没想到,明军舰队的动作太快了,第一时间就将海峡给封锁了,这样就导致他们所在的高松藩反而距离明军最近,明军的舰队随时都可以进行炮击。
所以,他们现在反而是最危险的,不敢轻易涉足鸣门海峡,万一在海峡中央遭到明军攻击,那真的是死路一条了。
其他两家可以不经过鸣门海峡,选择经濑户内海也可以到本州,但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在濑户内海的必经之地也有明军战舰游弋,威胁的意味不言而喻。
不过,伊予之二名岛也不是幕府统治的核心区域,虽然有几家亲藩大名,但外样大名的总体实力还是要比亲藩大名强很多。
相比于亲藩大名,外样大名几乎都迅速的改换门庭,一个个宣誓向大明效忠。
毕竟谁也不傻,在这个时候与大明作对,简直是不知死活。
然后,这些人在沈浪的示意下,纷纷当起了说客,去劝说几个亲藩大名也归顺大明。
如果实在不愿意归顺,那走的时候就要小心一点了,千万不要想着去胁迫藩领的其他人跟着一起撤离,否则的话,明军战舰就不会客气了。
虽然没有直说,但这个隐晦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明确了,要走可以,尽量少带人,带的人越多就越危险。
这些人也不傻,那沈浪分明是想尽可能的将几藩的一切都留下来。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携带大量财物,甚至想要将兵力也一起带走,基本上不太现实,到时候明军买通几个人,然后说是被胁迫的,那麻烦就大了。
所以,为了避免危险,尽量少带人,只带信得过的。
至于财物,可以说是留给明军的买路钱,除非是想石沉大海,否则还是尽可能的轻装上阵。
可这样一来,撤离的话,损失就太大了,几乎瞬间就成了浪人。
当然,凭借几家的地位,以及与德川家的血缘关系,去了江户,肯定也能得到一些封赏,甚至还有机会在其他地方重建藩领。
可是,这么多年积累的财富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赚回来的,而且即便有机会重建藩领,恐怕也很难有现在这么大了。
毕竟整个日本的土地已经分配完备,想要建藩,就只能等着其他藩领出事被改易,或者从一些大藩中分出支藩,这都需要时间和机遇,并不容易。
更重要的是,明军使者所说的话对他们也有很大的震动。
“如今的大明实力太强大了,幕府根本没有能力对抗,随着幕府精锐损失惨重,幕府的统治都岌岌可危。”
“所以,你们即便去了本州,以后的命运也是难卜,而留在大明麾下,只要尽心效忠,荣华富贵应有尽有。”
“而且,大明为了对九州岛、伊予之二名岛及长州藩的统治更加的名正言顺,也愿意扶持与德川家有血缘关系的亲藩大名上位。”
“所以,首先投靠大明的亲藩大名,必然能够得到重视,地位也会节节攀升,绝对会比效忠幕府更有前途。”
于是,在种种利弊的考量下,最终三家亲藩大名竟然都决定抛弃幕府,断绝与德川家的关系,直接投靠大明。
松平(纪伊)家和松平(久松)家选择投靠还能理解,没想到松平(水户)家在藩主松平赖重的率领下,也选择了归顺。
沈浪分析了一下,便想通了其中原由,这无非是一种两边押宝的策略。
首先,幕府不会因为水户松平家归顺大明,而去制裁御三家之一的水户德川家。
毕竟水户德川家的身份地位姑且不说,其藩主德川赖房刚为幕府战死不久,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这件事情制裁水户德川家也说不过去,还会削弱幕府自己的亲信势力。
而归顺大明,以后一旦战事重启,幕府的统治崩溃,到时候说不定还能为主家求些情,救他们一命。
松平赖重确实是这样想的,这种策略并不新鲜,在战国时代,以及关原合战时,都有一些家族两边下注,最终不说得到多大回报,但保命的可能性大了很多。
几家亲藩大名都归顺了,最尴尬的就属山内氏了,山内忠义震惊不已,这太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原本他还想着跟这几家一起逃跑的,没想到他们都归顺明国了,太可恶了。
其实,他心里也想向明军投降,但他是聪明人,他知道土佐藩的形势与其他藩领有很大不同,藩领内长宗我部氏旧臣的势力很大。
相比于曾经为幕府建立不少功勋的山内氏,那沈浪肯定更喜欢与幕府有深仇大恨的长宗我部氏。
所以,山内氏留下来,很可能会被长宗我部氏给取代,并被清算。
想明白了这层原因,山内忠义只能忍痛拒绝明国使者的好意,坚持要离开伊予之二名岛。
小小的山内氏,自然不被沈浪放在眼里,要走就走吧。
山内忠义也很识相,只带了山内氏族人,以及少量亲信家臣和一些细软,然后请求明军能够送他们离开。
他此举的目的就是让明军看看,自己带的人和物都绝对符合要求,可以接受检查。
看他们这么识趣,北洋舰队也就懒得检查,直接送他们过了鸣门海峡。
随着山内氏的离开,伊予之二名岛的交接工作在预定的日期内圆满完成,沈浪迅速派三千勇卫营进驻,以维护大明对该岛的统治。
得到消息的德川家光只能叹息一声,偌大的一个岛,就撤回了几百人,太悲哀了。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幕府统治的急剧衰落,这可不是个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