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二章禁武是永远不可能禁武的
朱聿键也一脸苦涩,他知道现在没有办法反对,能给他们一条命,那就是恩赐了。
全旭虽然没有改国号,可事实上,全旭和朱氏没有什么关系,要说有关系,那就是全旭是朱氏的女婿。
可是作为女婿也没有养活岳家六万余亲戚。
朱聿键问道:“陛下,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不惜大义灭亲,削尽天下藩王,功莫大焉,只是……皇室不下六万之众,把他们全部打成平民,他们生活没了着落……”
“他们可以不服,不服可以学着成祖造反!”
全旭淡淡的笑道:“若是他们有这个血性,朕甚是欣慰!”
朱聿键此时更加无语,他虽然身为藩王之人,至少还有胆子跟建奴拼一下呢,当初在崇祯皇帝北伐之后,很快就传来崇祯皇帝北伐大军全军覆没,建奴破关而入的消息。
唐王朱聿键像历史一样,组织民壮和侍卫,准备出兵勤王。
只不过,与历史上不同。
因为历史上的唐王府并不算富裕,而朱聿键也不是一个擅长理财的人,他就算遣散家财,不过募集了千余民壮。
然而在这个时空,唐王府在全旭的支持下,已经完成了小农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过度,利用唐王府先后向全旭送了八万多亩地,他比全旭手中购买了炼钢技术,采矿技术,通过炼钢和倒卖唐王府名下的矿产资源,朱聿键在极短的时间内暴富了起来。
他不仅向崇祯捐献了一百万两银子,还在南阳府境内捐资开设学校,百姓是善忘的,他们已经忘了唐王府对南阳百姓的压榨和剥削,只感觉唐王是一个好人。
在朱聿键这次北上勤王,规模远比历史的要大,朱聿键拥有南阳钢铁厂的工厂,拥有常备的钢铁超过百万斤,虽然他没有火炮和火枪,却利用钢铁,武装了上万人马的民壮义军。
朱聿键率领上万民壮,浩浩荡荡的一路向北,幸亏被大谷关的守军,二二八团的守位截住。
大谷关是洛阳城的南大关,也是南阳府为了防备明进攻,设立的关隘,当然,昔日的东汉洛阳八关之一的大谷关早已消失在历史上的长河中,全家军南阳府负责武备全家军第五十七旅立即在大谷镇境内,重修建了大谷关,这座新建的大谷关采取钢筋水泥建筑,关城长约四百五十余步,与设立了营区。
负责防守大谷关的则是二二八团的一个司,要不然,朱聿键率领这上万民壮真有可能跑到京城。
只不过,军队没有让他北上,唐王就率领百余侍卫,一路来到北京。
朱聿键可以对天发誓,大明的这些藩王,绝对没有胆子反抗。
他只能尽可能为他的那些亲族争取利益,名下的田地、矿山、园林、铁、盐特权是保不住了,累世积攒的家财也保不住了。
在穷奢极欲两百多年之后,大明藩王集团这一特殊的团体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末日。全旭这个皇帝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新朝政府更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于是,在军队的配合下,大明北方的藩王,像福王、周王、潞王、赵王包括长安城的秦王,统统他们既将被剥夺所有权力,变成平民百姓。
全旭虽然很讨厌那些不争气的藩王,却也没有把他们往死里逼。在下令尽削天下藩王的同时,他还下令调查各省藩王的收入情况。
在抄家的同时,却不是直接抄没,而是给他们留下一定的生活物资,经过调查发现,大明的藩王和宗室,超过八成都穷得叮当响。
另外就是,所有的皇室成员,无论男女,都要接受官府组织的就业培训,在就业培训期间,给他们每个人发放四十五斤粮食以及一枚银元。
如果在半年之内,当然,他们最好在半年之内学会一技之长,否则就等着饿死好了。
此外,全旭下旨,允许朱明皇室成员习武、读书、经商,如果自认为有这个能耐的,甚至可以尝试从政或者从军。
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藩王,全旭就没有这么客气了,全部流放到澳大利亚去,让他们去找崇祯。
全旭原本以为一改革又掀起了惊涛骇浪。
出人意料的是,居然没有多少人跳出来反对。
绝大多数皇室并不留恋自己那皇亲国戚的高贵身份,大明朝廷财政困难,很多王府的俸禄都欠到万历年间,除了有一个虚名之外,除了几大有名藩王之外,大部分宗室的日子过得其实非常惨。
他们既不能工作,也没有俸禄,田地也不多,日子过得让他们愤恨不已。
在全旭削藩之后他们打起十二分精神,开始了新的生活,经商的经商,从军的从军,上学的上学,野心比较大的甚至尝试着去谋个一官半职。
这一类属于颇有气魄和才学的,全旭朝几乎将崇祯一朝的官吏一扫而空了,工业党集团人才再多也顾不过来这么大的摊子,正需要人手,他们算是找对了时机。
颇有一些人靠着自己的天份和朝廷一些优惠政策,很快就在商界、政界混出了名堂,用事实告诉所有人,老朱家的子孙并不差,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总能闯出名堂的。
而闯出最大名堂的却是曾经的唐王,原本历史时空里的朱聿键。
朱聿键喜好兵事,他就在全旭身边参军,从一个小兵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后来,他成为大明欧洲远征军的总司令,虽然没能当上皇帝,却得到了任何一个大明的皇帝都无法得到的荣誉——欧洲征服者。
关于改革的朝会已经开了好几天,由于大家都是朝堂外的人,对大明两百多年来的积弊反而看得比谁都透,而且多数核心人物也是多年合作的老拍档了,彼此之间的默契自不待言,因此每一项改革计划都很快就能达成共识。
崇祯朝吵上几年都吵不出个子丑寅卯的事情他们花一两天就能制订出个大致的计划,然后交给下面的人去完善了,这效率,如果温体仁他们知道了,非得被活活吓得心脏病发作不可。
而这天,河北省高官向内阁抛出了新的议题:“陛下,民间民众均拥有大量武器,好勇斗狠之风日盛,臣认为此风切不可长,理应收缴民间武器,以免生变。”
河北省沧州府新上任的知府严崇文,在知府任上被一名百姓近距离用火枪击中腹中,伤重不治而亡。
这是全氏大明死亡官职最高的官员。
其实,严崇文的事情也被调查清楚了。严崇文有一个非常混蛋的儿子严明礼,他依仗着自己老爹是知府,非常嚣张。与沧州府治下的百姓胡栓柱是沧州的城管,遇到严明礼骑马在街道上拉屎,他就上前去执法。
严明礼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就拿着鞭子狠狠揍了胡栓柱一顿。在全氏大明,这件事可不算是小事。
很快这事就闹到了严崇文的那里,城管大队的执法权是全旭赐予的,严崇文非常清楚,这事如果不妥善处理,不仅他的乌纱帽不保,很可能连严明礼将来的前途也完了。
严崇文也算是恨铁不成钢,亲自上门给胡栓柱赔礼道歉,赔偿汤药费,替严明礼缴纳罚款,然后写下保证书,这事基本上了结了。
严崇文狠狠地收拾了严明礼一顿,拿着藤条抽了严明礼数十下,打得严明礼半个月没有下床。
然而,严明礼实在气不过,他不敢找严崇文的麻烦,就恨上了胡栓柱,为了报复胡栓柱,他很快就打听到胡栓柱有一个未过门的妻子李氏,就找人向胡栓柱未过门的妻子的父亲李老汉,说亲,要用一百两银子的彩礼,纳其为妾。
李老汉也是一个嫌贫爱富的主儿,他看着严明礼年少多金,父亲又是知府,前途不可限量,而胡栓柱只是一个普通的城管,而且还得罪了知府大公子,将来还能落着好?
于是,李老汉就就悔婚了,向胡栓柱家退掉了之前送过来的聘礼。胡栓柱遭遇了夺妻之恨,又听到严明礼在他面前辱骂他,他当时就爆发了。
只不过,这时严明礼没有违反城管规定,他也没办法,他回家到中,他拿着火枪,背着柴刀,杀向严知府家中。
全氏大明可不像朱氏大明一样,给知府配备家丁和仆从,严崇文为了表示自己清廉,家中只有一名车夫,两名仆从外加一个厨娘,一妻一妾。
面对气势汹汹的胡栓柱,严崇文为了保护自己亲生儿子,挡在严明礼面前,被胡栓柱一枪击中腹部。
这个内阁提议,确实是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因为民间百姓有武器,对于官员是极大的威慑。
处理事情不公平你试试?
老子有枪,可以用枪为自己讨还公道。
据不完全统计,死在百姓枪下或刀下的辽东官员已经达到双数,当然,那个时候,都是朱氏大明派到辽东的官员,这事全旭也不会管的。
全旭直接将这个议案扔到了一边,他朗声道:“禁武,是永远不可能禁武器的!”
朱聿键也一脸苦涩,他知道现在没有办法反对,能给他们一条命,那就是恩赐了。
全旭虽然没有改国号,可事实上,全旭和朱氏没有什么关系,要说有关系,那就是全旭是朱氏的女婿。
可是作为女婿也没有养活岳家六万余亲戚。
朱聿键问道:“陛下,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不惜大义灭亲,削尽天下藩王,功莫大焉,只是……皇室不下六万之众,把他们全部打成平民,他们生活没了着落……”
“他们可以不服,不服可以学着成祖造反!”
全旭淡淡的笑道:“若是他们有这个血性,朕甚是欣慰!”
朱聿键此时更加无语,他虽然身为藩王之人,至少还有胆子跟建奴拼一下呢,当初在崇祯皇帝北伐之后,很快就传来崇祯皇帝北伐大军全军覆没,建奴破关而入的消息。
唐王朱聿键像历史一样,组织民壮和侍卫,准备出兵勤王。
只不过,与历史上不同。
因为历史上的唐王府并不算富裕,而朱聿键也不是一个擅长理财的人,他就算遣散家财,不过募集了千余民壮。
然而在这个时空,唐王府在全旭的支持下,已经完成了小农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过度,利用唐王府先后向全旭送了八万多亩地,他比全旭手中购买了炼钢技术,采矿技术,通过炼钢和倒卖唐王府名下的矿产资源,朱聿键在极短的时间内暴富了起来。
他不仅向崇祯捐献了一百万两银子,还在南阳府境内捐资开设学校,百姓是善忘的,他们已经忘了唐王府对南阳百姓的压榨和剥削,只感觉唐王是一个好人。
在朱聿键这次北上勤王,规模远比历史的要大,朱聿键拥有南阳钢铁厂的工厂,拥有常备的钢铁超过百万斤,虽然他没有火炮和火枪,却利用钢铁,武装了上万人马的民壮义军。
朱聿键率领上万民壮,浩浩荡荡的一路向北,幸亏被大谷关的守军,二二八团的守位截住。
大谷关是洛阳城的南大关,也是南阳府为了防备明进攻,设立的关隘,当然,昔日的东汉洛阳八关之一的大谷关早已消失在历史上的长河中,全家军南阳府负责武备全家军第五十七旅立即在大谷镇境内,重修建了大谷关,这座新建的大谷关采取钢筋水泥建筑,关城长约四百五十余步,与设立了营区。
负责防守大谷关的则是二二八团的一个司,要不然,朱聿键率领这上万民壮真有可能跑到京城。
只不过,军队没有让他北上,唐王就率领百余侍卫,一路来到北京。
朱聿键可以对天发誓,大明的这些藩王,绝对没有胆子反抗。
他只能尽可能为他的那些亲族争取利益,名下的田地、矿山、园林、铁、盐特权是保不住了,累世积攒的家财也保不住了。
在穷奢极欲两百多年之后,大明藩王集团这一特殊的团体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末日。全旭这个皇帝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新朝政府更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于是,在军队的配合下,大明北方的藩王,像福王、周王、潞王、赵王包括长安城的秦王,统统他们既将被剥夺所有权力,变成平民百姓。
全旭虽然很讨厌那些不争气的藩王,却也没有把他们往死里逼。在下令尽削天下藩王的同时,他还下令调查各省藩王的收入情况。
在抄家的同时,却不是直接抄没,而是给他们留下一定的生活物资,经过调查发现,大明的藩王和宗室,超过八成都穷得叮当响。
另外就是,所有的皇室成员,无论男女,都要接受官府组织的就业培训,在就业培训期间,给他们每个人发放四十五斤粮食以及一枚银元。
如果在半年之内,当然,他们最好在半年之内学会一技之长,否则就等着饿死好了。
此外,全旭下旨,允许朱明皇室成员习武、读书、经商,如果自认为有这个能耐的,甚至可以尝试从政或者从军。
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藩王,全旭就没有这么客气了,全部流放到澳大利亚去,让他们去找崇祯。
全旭原本以为一改革又掀起了惊涛骇浪。
出人意料的是,居然没有多少人跳出来反对。
绝大多数皇室并不留恋自己那皇亲国戚的高贵身份,大明朝廷财政困难,很多王府的俸禄都欠到万历年间,除了有一个虚名之外,除了几大有名藩王之外,大部分宗室的日子过得其实非常惨。
他们既不能工作,也没有俸禄,田地也不多,日子过得让他们愤恨不已。
在全旭削藩之后他们打起十二分精神,开始了新的生活,经商的经商,从军的从军,上学的上学,野心比较大的甚至尝试着去谋个一官半职。
这一类属于颇有气魄和才学的,全旭朝几乎将崇祯一朝的官吏一扫而空了,工业党集团人才再多也顾不过来这么大的摊子,正需要人手,他们算是找对了时机。
颇有一些人靠着自己的天份和朝廷一些优惠政策,很快就在商界、政界混出了名堂,用事实告诉所有人,老朱家的子孙并不差,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总能闯出名堂的。
而闯出最大名堂的却是曾经的唐王,原本历史时空里的朱聿键。
朱聿键喜好兵事,他就在全旭身边参军,从一个小兵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后来,他成为大明欧洲远征军的总司令,虽然没能当上皇帝,却得到了任何一个大明的皇帝都无法得到的荣誉——欧洲征服者。
关于改革的朝会已经开了好几天,由于大家都是朝堂外的人,对大明两百多年来的积弊反而看得比谁都透,而且多数核心人物也是多年合作的老拍档了,彼此之间的默契自不待言,因此每一项改革计划都很快就能达成共识。
崇祯朝吵上几年都吵不出个子丑寅卯的事情他们花一两天就能制订出个大致的计划,然后交给下面的人去完善了,这效率,如果温体仁他们知道了,非得被活活吓得心脏病发作不可。
而这天,河北省高官向内阁抛出了新的议题:“陛下,民间民众均拥有大量武器,好勇斗狠之风日盛,臣认为此风切不可长,理应收缴民间武器,以免生变。”
河北省沧州府新上任的知府严崇文,在知府任上被一名百姓近距离用火枪击中腹中,伤重不治而亡。
这是全氏大明死亡官职最高的官员。
其实,严崇文的事情也被调查清楚了。严崇文有一个非常混蛋的儿子严明礼,他依仗着自己老爹是知府,非常嚣张。与沧州府治下的百姓胡栓柱是沧州的城管,遇到严明礼骑马在街道上拉屎,他就上前去执法。
严明礼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就拿着鞭子狠狠揍了胡栓柱一顿。在全氏大明,这件事可不算是小事。
很快这事就闹到了严崇文的那里,城管大队的执法权是全旭赐予的,严崇文非常清楚,这事如果不妥善处理,不仅他的乌纱帽不保,很可能连严明礼将来的前途也完了。
严崇文也算是恨铁不成钢,亲自上门给胡栓柱赔礼道歉,赔偿汤药费,替严明礼缴纳罚款,然后写下保证书,这事基本上了结了。
严崇文狠狠地收拾了严明礼一顿,拿着藤条抽了严明礼数十下,打得严明礼半个月没有下床。
然而,严明礼实在气不过,他不敢找严崇文的麻烦,就恨上了胡栓柱,为了报复胡栓柱,他很快就打听到胡栓柱有一个未过门的妻子李氏,就找人向胡栓柱未过门的妻子的父亲李老汉,说亲,要用一百两银子的彩礼,纳其为妾。
李老汉也是一个嫌贫爱富的主儿,他看着严明礼年少多金,父亲又是知府,前途不可限量,而胡栓柱只是一个普通的城管,而且还得罪了知府大公子,将来还能落着好?
于是,李老汉就就悔婚了,向胡栓柱家退掉了之前送过来的聘礼。胡栓柱遭遇了夺妻之恨,又听到严明礼在他面前辱骂他,他当时就爆发了。
只不过,这时严明礼没有违反城管规定,他也没办法,他回家到中,他拿着火枪,背着柴刀,杀向严知府家中。
全氏大明可不像朱氏大明一样,给知府配备家丁和仆从,严崇文为了表示自己清廉,家中只有一名车夫,两名仆从外加一个厨娘,一妻一妾。
面对气势汹汹的胡栓柱,严崇文为了保护自己亲生儿子,挡在严明礼面前,被胡栓柱一枪击中腹部。
这个内阁提议,确实是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因为民间百姓有武器,对于官员是极大的威慑。
处理事情不公平你试试?
老子有枪,可以用枪为自己讨还公道。
据不完全统计,死在百姓枪下或刀下的辽东官员已经达到双数,当然,那个时候,都是朱氏大明派到辽东的官员,这事全旭也不会管的。
全旭直接将这个议案扔到了一边,他朗声道:“禁武,是永远不可能禁武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