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原本因为失败,已然有些失落,此时听镇元子说话,便抬头看去。
只见镇元子从袖中拿出一物,呈现异样的金黄,随风而涨。
正是九天息壤。
镇元子见女娲哑然,开口道:“此为九天息壤,乃先天功德灵宝之一,十二品净世青莲所化,是土之祖源。”
“我之所以说师妹此举,不算彻底的失败,是因为以泥团来捏造种族,最后赋予其造化之力以期产生灵智,从先前泥人确实动了情况看,这些思路并无错处。”
“然。最大的问题,也在于此。”
说着,镇元子看着女娲双眼,表情认真,道:“普通的河泥并不能承载师妹你引来的造化之力,因而不得成功。”
女娲顿时瞪大了双眼,心中想着:是了!先前所见,引来的造化之力轰入泥人中,几乎有九成九以上都逃逸在外,消散虚空中。
那么
镇元子见女娲再次将目光放在他手上的九天息壤上,便知道她已经反应过来。
当即笑道:“而九天息壤,先前为我在分宝崖所获,此时用于承载造化之力,是最好不过了。”
女娲听言,也是惊喜莫名。
若是放在往常,她哪怕考虑到此,也回想着需要找到众多灵宝,才能承载造化,早就新的族群。
然族群之大,多少灵宝恐怕都是不够。
而如今,镇元子拿出九天息壤,便一下子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九天息壤不仅是天生具备灵性,可以承载造化之力,而且还能随风而涨。
以此来作为新族群的肉身,是最好不过了。
然此是,女娲还是面有犹豫,缓缓开口,问道:“不知要如何,师兄才肯将此物换于我?”
要知道,九天息壤虽不是攻防宝物,但也是不可多得的灵物,在女娲看来,自然是不能平白接受。
却不曾想镇元子大手一摆,道:“师妹,我虽不为鸿钧座下七位亲传弟子之一,但你我终究是师出同门,区区一些领悟而已,而用换来一说?”
女娲皱眉,道:“师兄你已教于我良多,我怎能还平白接受此物?”
镇元子却洒然笑道:“这九天息壤,于我而言,不过是一种灵宝。更何况,先前提议也是我向是师妹提出的,此时出些力也是应当。”
他笑着将手中的九天息壤递过,“师妹务必不要拒绝了。”
镇元子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女娲也不在犹豫,伸手将息壤接了过来。
抬手一召,息壤便悬浮着空中。
随风吹至,息壤身闪金光,缓缓膨胀起来。
女娲就这么让息壤悬浮着身旁,时而抬手取下一些,和着大泽之水,开始捏起泥人来。
如同之前一般,她手下捏造的泥人,大部分是以所见之人作为模型,各种形态尽皆有之。
其中仿造她和红云二人所捏泥人,则是更为逼真,容貌已有了六七分相似,也有两三分神似。
许久之后,岸边便又出现了数百泥人。
接着,女娲合掌相对,掌间造化法则涌现,“刺啦”一声,化作造化之力。
此时,女娲转头看了镇元子一眼,见后者点头,便不再犹豫,抬手便将造化之力拍出。
只见那造化之力拍中数百泥人之后,皆为所受,不曾有所逸散。
女娲见状,俏脸上便也有喜悦之色显露,开口道:“此举可行!”
镇元子也是笑了笑,尔后便看着女娲兴奋地捏造一个又一个泥人。
然而又是过了许久,才不过又是百人。
加上先前的,不过两百之数,这等数量对于一个族群而言实在是有些不够看。
女娲此时仍处于造人之喜悦中,应还是过段时间才能发现。
如此想着,镇元子心头微微一动,从袖里乾坤中取出一截碧绿藤蔓,正是先天葫芦藤。
是镇元子在不周山所获,当时仍未成熟。
镇元子便将之种于万寿山中。此次离开万寿山,游历洪荒之前,心中有感,便取下一截以留他用。
他将葫芦藤递给女娲,道:“师妹,种族生灵数量必然众多,如此一个个捏出来,怕是也需要不少时日。”
女娲看见了镇元子递过来的葫芦藤,又抬头看了看镇元子,便知晓对方心中的想法。
当下笑着接过葫芦藤,道:“还是师兄想得周到。”
她手中持这葫芦藤,将其浸入水中,随后又拿起放入息壤中一搅,葫芦藤色便沾满了金色的息壤。
接着见她抬手一甩,漫天泥点在空中便化作人形。
镇元子在一旁看着,连忙用法力托住一众泥人,缓慢降下。
两人低头看去,发现这一浸一搅一甩一托,地面上登时便多出了上百泥人。
两人相视一笑。
如此一来,便省去了她手捏泥人之功,造就泥人的速度也快了不少。
两人便这样相互配合着,又过了半日光阴。
此时息壤已经用尽,地面上一共出现了六千泥人。
三千女性,三千男性。
之后用葫芦藤所造泥人,男性均是以镇元子为范本而成,而女性则是以女娲为模板而作。
如此一来,只待女王赐下造化,使这些泥人成为真正的生灵了。
女娲便又抬手合掌,造化道则尽显,一道道造化之力打入一众泥人中,皆被吸收。
其中七成化为灵智,三成改造泥身。
两人便在众泥人旁守候。
尔后又是过去了七日,这六千泥人便已能够完全活动,并且口吐人言。
只见这六千泥人看见女娲和镇元子后,径直来到跟前拜倒,道:“见过圣父、圣母。”
听这六千泥人整齐而恭敬的声音,女娲一时俏脸微红,偷偷的看了镇元子一眼,满心羞涩无法言说。
镇元子则是讪讪地摸了摸鼻子。
又见这六千泥人发现彼此皆是赤身裸体后,竟拿起地面落叶遮挡,尽显灵性。
女娲虽有些羞意,但见这六千生灵,由心喜悦,开口笑道:“师兄,如此一来,可算是新的族群了吧。”
镇元子点了点头,也是笑道:“便该算是了吧。”
……
只见镇元子从袖中拿出一物,呈现异样的金黄,随风而涨。
正是九天息壤。
镇元子见女娲哑然,开口道:“此为九天息壤,乃先天功德灵宝之一,十二品净世青莲所化,是土之祖源。”
“我之所以说师妹此举,不算彻底的失败,是因为以泥团来捏造种族,最后赋予其造化之力以期产生灵智,从先前泥人确实动了情况看,这些思路并无错处。”
“然。最大的问题,也在于此。”
说着,镇元子看着女娲双眼,表情认真,道:“普通的河泥并不能承载师妹你引来的造化之力,因而不得成功。”
女娲顿时瞪大了双眼,心中想着:是了!先前所见,引来的造化之力轰入泥人中,几乎有九成九以上都逃逸在外,消散虚空中。
那么
镇元子见女娲再次将目光放在他手上的九天息壤上,便知道她已经反应过来。
当即笑道:“而九天息壤,先前为我在分宝崖所获,此时用于承载造化之力,是最好不过了。”
女娲听言,也是惊喜莫名。
若是放在往常,她哪怕考虑到此,也回想着需要找到众多灵宝,才能承载造化,早就新的族群。
然族群之大,多少灵宝恐怕都是不够。
而如今,镇元子拿出九天息壤,便一下子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九天息壤不仅是天生具备灵性,可以承载造化之力,而且还能随风而涨。
以此来作为新族群的肉身,是最好不过了。
然此是,女娲还是面有犹豫,缓缓开口,问道:“不知要如何,师兄才肯将此物换于我?”
要知道,九天息壤虽不是攻防宝物,但也是不可多得的灵物,在女娲看来,自然是不能平白接受。
却不曾想镇元子大手一摆,道:“师妹,我虽不为鸿钧座下七位亲传弟子之一,但你我终究是师出同门,区区一些领悟而已,而用换来一说?”
女娲皱眉,道:“师兄你已教于我良多,我怎能还平白接受此物?”
镇元子却洒然笑道:“这九天息壤,于我而言,不过是一种灵宝。更何况,先前提议也是我向是师妹提出的,此时出些力也是应当。”
他笑着将手中的九天息壤递过,“师妹务必不要拒绝了。”
镇元子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女娲也不在犹豫,伸手将息壤接了过来。
抬手一召,息壤便悬浮着空中。
随风吹至,息壤身闪金光,缓缓膨胀起来。
女娲就这么让息壤悬浮着身旁,时而抬手取下一些,和着大泽之水,开始捏起泥人来。
如同之前一般,她手下捏造的泥人,大部分是以所见之人作为模型,各种形态尽皆有之。
其中仿造她和红云二人所捏泥人,则是更为逼真,容貌已有了六七分相似,也有两三分神似。
许久之后,岸边便又出现了数百泥人。
接着,女娲合掌相对,掌间造化法则涌现,“刺啦”一声,化作造化之力。
此时,女娲转头看了镇元子一眼,见后者点头,便不再犹豫,抬手便将造化之力拍出。
只见那造化之力拍中数百泥人之后,皆为所受,不曾有所逸散。
女娲见状,俏脸上便也有喜悦之色显露,开口道:“此举可行!”
镇元子也是笑了笑,尔后便看着女娲兴奋地捏造一个又一个泥人。
然而又是过了许久,才不过又是百人。
加上先前的,不过两百之数,这等数量对于一个族群而言实在是有些不够看。
女娲此时仍处于造人之喜悦中,应还是过段时间才能发现。
如此想着,镇元子心头微微一动,从袖里乾坤中取出一截碧绿藤蔓,正是先天葫芦藤。
是镇元子在不周山所获,当时仍未成熟。
镇元子便将之种于万寿山中。此次离开万寿山,游历洪荒之前,心中有感,便取下一截以留他用。
他将葫芦藤递给女娲,道:“师妹,种族生灵数量必然众多,如此一个个捏出来,怕是也需要不少时日。”
女娲看见了镇元子递过来的葫芦藤,又抬头看了看镇元子,便知晓对方心中的想法。
当下笑着接过葫芦藤,道:“还是师兄想得周到。”
她手中持这葫芦藤,将其浸入水中,随后又拿起放入息壤中一搅,葫芦藤色便沾满了金色的息壤。
接着见她抬手一甩,漫天泥点在空中便化作人形。
镇元子在一旁看着,连忙用法力托住一众泥人,缓慢降下。
两人低头看去,发现这一浸一搅一甩一托,地面上登时便多出了上百泥人。
两人相视一笑。
如此一来,便省去了她手捏泥人之功,造就泥人的速度也快了不少。
两人便这样相互配合着,又过了半日光阴。
此时息壤已经用尽,地面上一共出现了六千泥人。
三千女性,三千男性。
之后用葫芦藤所造泥人,男性均是以镇元子为范本而成,而女性则是以女娲为模板而作。
如此一来,只待女王赐下造化,使这些泥人成为真正的生灵了。
女娲便又抬手合掌,造化道则尽显,一道道造化之力打入一众泥人中,皆被吸收。
其中七成化为灵智,三成改造泥身。
两人便在众泥人旁守候。
尔后又是过去了七日,这六千泥人便已能够完全活动,并且口吐人言。
只见这六千泥人看见女娲和镇元子后,径直来到跟前拜倒,道:“见过圣父、圣母。”
听这六千泥人整齐而恭敬的声音,女娲一时俏脸微红,偷偷的看了镇元子一眼,满心羞涩无法言说。
镇元子则是讪讪地摸了摸鼻子。
又见这六千泥人发现彼此皆是赤身裸体后,竟拿起地面落叶遮挡,尽显灵性。
女娲虽有些羞意,但见这六千生灵,由心喜悦,开口笑道:“师兄,如此一来,可算是新的族群了吧。”
镇元子点了点头,也是笑道:“便该算是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