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元子等人乘云离去。
那随手丢下的如意金箍棒化作一道流光,落入下方的洪水中。
“大人,您要不回去看看孩子和妻子吧?也用不了几个时辰……”
跟在大禹身后,一位人族族人诚恳的说道。
他跟着大禹治水十几年,曾经见过自家大人两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如今家中十岁的娃出来拉大人,也是被大人拒绝。
大人救水心切,他明白,但是就算多这几个时辰,就能把水治好了?
大禹叹了口气,道:“大石啊,不是这样说的,你要知道,我们可以停下几个时辰,但是洪水不会停下啊。”
“只要洪水不停,洪灾祸害人间也不会停下,无数人族部落淹没在洪水中,那我们又怎能将这些放在一边,自己跑去休息几个时辰呢?”
大石知道自己劝不了大禹,但见他如今已是数过家门而不入,不禁感到有些悲伤,为他痛心。
老天你开开眼吧,看看这疾苦的人世间!
大石只能与无数人族一样,在心中祈祷着,在与洪水的搏斗中怒吼着,怒骂这天道的不公。
大禹带着一队人族投身入巨洪之中,手中环抱着锯好的圆木,喝大石一同用力,将其立在洪水之中。
其余人族皆是两人一组,立起圆木。
然而洪水中一个大浪拍来,又是数十人族被拍到在洪水中,手中圆木随波而去。
“补上!给我补上!”
大禹怒吼着,疯狂挥动着手臂。
“族长小心!”
“轰!”
大石慌忙的咆哮和怒涛一同而来,大禹刚一回头,直接被打翻在水中,顿时脑袋中一阵嗡嗡。
好在他水性极好,此时在水下摇了摇头,一咬牙,便要浮出水面。
此时,一道亮光在浑浊的水底闪过,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想了片刻,先浮出水面换气,尔后又一头扎下。
大石看见他出来,兴奋地叫了他一句,然后变看见他消失在水面上,顿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洪水仍在不断拍来,他只好全力抵住扎好的原木,不让其被冲倒。
而大禹再次扎入水下后,直接冲着那道光亮而去。
游近一看,只见是一根棍状模样的铁棒。
只是洪水携带泥沙土石而来,浑浊无比,太阳根本照耀不到此处,又为何会有光亮?
好奇之下,大禹伸手将那铁棍握住。
入手瞬间,只觉得冰凉却不刺手,分量极重,然而下一刻,便被他轻而易举地拿了起来。
大禹愣了愣。
他能感觉到手中铁棍的重量绝不是凭自己一己之力可以拿得动的,然而自己却能轻而易举的拿了起来,实为一件怪事。
大禹治水多年,没日没夜都在和洪水打交道。如今得一稀罕物,第一个想法也是想着此物能于治水何益。
忽然大禹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若是此棍真有不小的重量,若是能再长再大一点,作那堵住水的圆木,必然极其稳定。
想到这里,大禹自己都摇了摇头,暗笑自己治水心切,以至于胡思乱想起来。
他正欲拿着铁棒出去,忽然觉得手中铁棒似乎变粗了一些,低头看去,才发现其粗了一倍,长度也是变得长了许多。
大禹脸色先是一怔,尔后狂喜起来。
这铁棍绝非凡品,说不定治水之关键便在其中!
大禹一面向水面上游去,一面在心中默念着变大变小。
果真任他所料,那柄铁棒在他的手中不断地按照他的意愿变大变小起来,玄妙至极。
回到水面上,大禹心中一动,有了别的想法。
原本他打算如同以往一样,作圆木用途,凭借其极重的分量来堵住洪水。
然而此时他环顾四周,发现以往扎下的圆木,此时只剩下半数。其余的不是被拦腰折断,便是被直接冲倒。
若是在以往,那么多的原木扎下,洪水早已被堵住了下来,那么往后此处便不再受洪灾祸害。
可是如今,不管洪水来势之猛烈,远超以往任何一次,堵洪之法似乎不再管用了。
大石此时也游了过来,而他扎好的圆木早已是被直接冲断,此时面色焦急道:“不行啊大人,根本堵不住啊!”
大禹本就不是顽固守成之辈,他以往治水之时,总会根据地方地势、水流等来改变治水之法。
尽管如此,也从未完全抛弃过堵水之法,而如今看来,却是需要一种全新的方法、
大禹犹豫之时,又有数个人族手中的圆木被冲走,更有人被卷入巨洪之中,呼救连连。
看着手中上的金箍棒,当下打定主意,道:“让族人全部上来!”
大石闻言,连忙让众人脱离这片洪水猛兽的旋涡。
尔后大禹自己则游到水边,让铁棒变长,拿起后,记录其在水中的长度。
他这便是在记录水位了。
而后他对众人说道:“堵水之法难行,大家拿起铁铲,我们挖出一条道海边的道来,将洪水引入汪洋大海中!”
对啊,大海无边无际,便是这洪水注入,也应该是可以承受的。
于是众人闻言,面上皆是一喜,一呼百应,众人便在大禹的指挥下,开始挖出一条通往东海的泥沟来。
第一条道挖出后,洪水果然轰然而下,冲入东海中。
大禹以定海神针测量水位,摇了摇头,道:“还不行,再挖一条!”
如此一来二去,挖了整整十八条泥沟,全部通往东海。
河水冲荡而下,在东海注入,激荡起一阵浑浊的泥黄区域。
原本肆虐的洪水也是降下高度,与往常相差无几。
一众人族见状,皆是高呼大禹的名字,喜悦不已。
而那十八条泥沟,是以圆木加固两侧,再结合其分流巨洪入海的作用,便起名为“渠”。
同时由于十八条渠沟同时将洪水分流,又并非直接堵截巨洪,因此极少再遇见被洪水冲断的情况。
这边治水终于成功的消息,没多久便传遍人族,大禹也因此赢得人们的称赞。
堵不如疏的想法也由大禹提出,渐渐流传在各部落之间。
若日后再遇洪水,便也有了解法。
那随手丢下的如意金箍棒化作一道流光,落入下方的洪水中。
“大人,您要不回去看看孩子和妻子吧?也用不了几个时辰……”
跟在大禹身后,一位人族族人诚恳的说道。
他跟着大禹治水十几年,曾经见过自家大人两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如今家中十岁的娃出来拉大人,也是被大人拒绝。
大人救水心切,他明白,但是就算多这几个时辰,就能把水治好了?
大禹叹了口气,道:“大石啊,不是这样说的,你要知道,我们可以停下几个时辰,但是洪水不会停下啊。”
“只要洪水不停,洪灾祸害人间也不会停下,无数人族部落淹没在洪水中,那我们又怎能将这些放在一边,自己跑去休息几个时辰呢?”
大石知道自己劝不了大禹,但见他如今已是数过家门而不入,不禁感到有些悲伤,为他痛心。
老天你开开眼吧,看看这疾苦的人世间!
大石只能与无数人族一样,在心中祈祷着,在与洪水的搏斗中怒吼着,怒骂这天道的不公。
大禹带着一队人族投身入巨洪之中,手中环抱着锯好的圆木,喝大石一同用力,将其立在洪水之中。
其余人族皆是两人一组,立起圆木。
然而洪水中一个大浪拍来,又是数十人族被拍到在洪水中,手中圆木随波而去。
“补上!给我补上!”
大禹怒吼着,疯狂挥动着手臂。
“族长小心!”
“轰!”
大石慌忙的咆哮和怒涛一同而来,大禹刚一回头,直接被打翻在水中,顿时脑袋中一阵嗡嗡。
好在他水性极好,此时在水下摇了摇头,一咬牙,便要浮出水面。
此时,一道亮光在浑浊的水底闪过,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想了片刻,先浮出水面换气,尔后又一头扎下。
大石看见他出来,兴奋地叫了他一句,然后变看见他消失在水面上,顿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洪水仍在不断拍来,他只好全力抵住扎好的原木,不让其被冲倒。
而大禹再次扎入水下后,直接冲着那道光亮而去。
游近一看,只见是一根棍状模样的铁棒。
只是洪水携带泥沙土石而来,浑浊无比,太阳根本照耀不到此处,又为何会有光亮?
好奇之下,大禹伸手将那铁棍握住。
入手瞬间,只觉得冰凉却不刺手,分量极重,然而下一刻,便被他轻而易举地拿了起来。
大禹愣了愣。
他能感觉到手中铁棍的重量绝不是凭自己一己之力可以拿得动的,然而自己却能轻而易举的拿了起来,实为一件怪事。
大禹治水多年,没日没夜都在和洪水打交道。如今得一稀罕物,第一个想法也是想着此物能于治水何益。
忽然大禹脑海中灵光一闪,想到:若是此棍真有不小的重量,若是能再长再大一点,作那堵住水的圆木,必然极其稳定。
想到这里,大禹自己都摇了摇头,暗笑自己治水心切,以至于胡思乱想起来。
他正欲拿着铁棒出去,忽然觉得手中铁棒似乎变粗了一些,低头看去,才发现其粗了一倍,长度也是变得长了许多。
大禹脸色先是一怔,尔后狂喜起来。
这铁棍绝非凡品,说不定治水之关键便在其中!
大禹一面向水面上游去,一面在心中默念着变大变小。
果真任他所料,那柄铁棒在他的手中不断地按照他的意愿变大变小起来,玄妙至极。
回到水面上,大禹心中一动,有了别的想法。
原本他打算如同以往一样,作圆木用途,凭借其极重的分量来堵住洪水。
然而此时他环顾四周,发现以往扎下的圆木,此时只剩下半数。其余的不是被拦腰折断,便是被直接冲倒。
若是在以往,那么多的原木扎下,洪水早已被堵住了下来,那么往后此处便不再受洪灾祸害。
可是如今,不管洪水来势之猛烈,远超以往任何一次,堵洪之法似乎不再管用了。
大石此时也游了过来,而他扎好的圆木早已是被直接冲断,此时面色焦急道:“不行啊大人,根本堵不住啊!”
大禹本就不是顽固守成之辈,他以往治水之时,总会根据地方地势、水流等来改变治水之法。
尽管如此,也从未完全抛弃过堵水之法,而如今看来,却是需要一种全新的方法、
大禹犹豫之时,又有数个人族手中的圆木被冲走,更有人被卷入巨洪之中,呼救连连。
看着手中上的金箍棒,当下打定主意,道:“让族人全部上来!”
大石闻言,连忙让众人脱离这片洪水猛兽的旋涡。
尔后大禹自己则游到水边,让铁棒变长,拿起后,记录其在水中的长度。
他这便是在记录水位了。
而后他对众人说道:“堵水之法难行,大家拿起铁铲,我们挖出一条道海边的道来,将洪水引入汪洋大海中!”
对啊,大海无边无际,便是这洪水注入,也应该是可以承受的。
于是众人闻言,面上皆是一喜,一呼百应,众人便在大禹的指挥下,开始挖出一条通往东海的泥沟来。
第一条道挖出后,洪水果然轰然而下,冲入东海中。
大禹以定海神针测量水位,摇了摇头,道:“还不行,再挖一条!”
如此一来二去,挖了整整十八条泥沟,全部通往东海。
河水冲荡而下,在东海注入,激荡起一阵浑浊的泥黄区域。
原本肆虐的洪水也是降下高度,与往常相差无几。
一众人族见状,皆是高呼大禹的名字,喜悦不已。
而那十八条泥沟,是以圆木加固两侧,再结合其分流巨洪入海的作用,便起名为“渠”。
同时由于十八条渠沟同时将洪水分流,又并非直接堵截巨洪,因此极少再遇见被洪水冲断的情况。
这边治水终于成功的消息,没多久便传遍人族,大禹也因此赢得人们的称赞。
堵不如疏的想法也由大禹提出,渐渐流传在各部落之间。
若日后再遇洪水,便也有了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