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流照君……”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夜空中明月皎洁,清光圆满,似乎一伸手,就能触到那万里之外的故乡。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那夜的谢衣独立江畔,看数艘画舫渡江而来,蓝黑色的天幕仿佛已同江水汇作一体,那张灯结彩,暖光盈盈的画舫便似从天上降下来,伴着婉转的吟诵,伴着瑰丽的诗文,悠然来到谢衣眼前。桨声柔媚,莲灯摇曳,纱帐在夜风中拂动,度来暗香盈盈,歌声不绝,曲声未歇,船头破开如镜水面,从江上荡荡而过,似一叶慈航,将谢衣送到了新的彼岸。
沈夜微微一叹,眼中仿佛出现了那年静流的江水,那夜高悬的明月,以及江畔孤独矗立的谢衣。
此后,谢衣再没有理会过那些消沉的情绪,他变得越发坚定而积极,辗转世间,寻找每一个可能的法子——他曾北上荒原,在结冰的湖上行走,听远处被大雪覆盖的森林中传来几声虎啸;南下碧海,在湿热的岛屿穿梭,传闻这里盛产治寒疾的药草;西抵诸国,遍寻奇人秘方,探访那些古老的故事与传闻;东临沧海,看浊浪汹涌,放飞偃甲鸟,让它在风雨中翱翔。
就这样走走停停,不断寻找,不断学习,不断挖掘世间珍藏的秘密,然后来到静谧的巫山,谢衣心中的答案开始有了轮廓,同时也有另一种东西在悄然滋长。
第98章
巫山早已荒芜了,曾是仙神花园的灵境掩映在朦胧的雾气里,没有人迹,没有声音,虫鸣鸟啼都在这里暂歇鼓动,巫山仿佛已被整个世界遗忘,唯有远处偶尔一闪而逝的妖仙身影,为这里增添了亦真亦幻的活气。
谢衣站在入口处默默凝望,他感觉到这里有一股暮气,一种仿佛已死去的气息,但他很快又告诉自己不可能,应当是自己……自己想多了。
那些年里,他实在已走过太多地方,看过太多人,听过太多世易时移,沧海桑田的故事,历经了在流月城中永远无法体会的人情冷暖,世情变换,也寻觅到从上古延续至今的希望线索。然而,就在游走人间的二十二年里,他慢慢察觉到自己心境的改变——他依然是那个谢衣,但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成熟,更苍凉,甚至隐隐触到了垂老之人的无奈与沧桑感。
他还很年轻,可他的某一部分,已被滚滚红尘浸染得不堪重负。
不同于那年江边听《春江花月夜》前的低落消沉,而是一种更深长,更隐晦的滋味,不是失望,不是痛苦,不是惆怅寂寥,患得患失,甚至连情绪都说不上,却牢牢盘踞在他的内心深处,让他辗转反侧,心绪难平。
直到一切落幕,当他在巫山中徐徐苏醒,重新审视自己由三段命运织成的一生时,才恍然惊觉那应当是对自我和世界的反思与困惑。
下界十数年后,谢衣已不像刚来时那样冲动热血,并抱持着鲜明的目的性了,他开始变得随性,放慢脚步遵从自然,抹去了急躁,取而代之以从容和内敛。他也开始注意到一些当初无暇顾及的事,比如他与修仙者们论道时,总会听人说起天意,所谓天意究竟是怎样的?
有人说天意恒定如一,有人说天意变幻莫测,也有人说世间所有言行,都是天意的侧影,在这些纷纷乱乱的话语中,所有人都认同天意的强大,若想逆天而为,必定酿成恶果。如同一条滔滔东去的江河,即使拼尽全力往河中掀起一朵小水花,于刹那间阻隔这条河流的奔涌,那也不过是刹那之事,接下来,河流依然东去,而浪花,早已消失无影踪了。
都说谢偃师通了天道,谢衣自己却依旧迷茫。
天意不可违逆,即便偶尔掀起浪花,也不过徒劳的挣扎,是这样么?
如果……如果烈山部的绝境也是天意,那……
这个问题谢衣不敢多想,心却隐隐有些乱了,以至于当他走到巫山最后那道大门前,发觉无法打开,只能遗憾退出时,竟未注意到有一抹身影从僻静处溜出,偷偷跟上了他的步伐。
那是个年轻娇美的小姑娘,当谢衣发现她时,她已经跟着走到了阳光下,怔怔看着谢衣。
你是哪家姑娘?她没有回答,歪头看着他。
谢衣很快发现她并非凡人,甚至不能被称为一个真正的人,精灵质朴的灵气在她身周流转,当中夹杂谢衣曾于祭坛上传颂过多次的,属于神农神上的灵力。
身为烈山部祭司——至少在那个时刻,谢衣依然下意识地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他觉得自己有义务保护这位天真懵懂,不谙世事,却带着神农灵力的少女,何况她很可能与自己寻找的希望有极大关联。于是谢衣将她带出了巫山,让她和自己一起生活,教导她读书认字,在她的天真淳朴中灌注世间常识与理性。
他还给她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阿阮。
“那个小姑娘啊。”一直默默听着的沈夜插话道:“灵力的确类似神上,可惜她身为露草精魂,难以长久存在。”
“……都说是我护着阿阮,实际上,我偶尔觉得她其实也保护了我。”谢衣声音低低的,回荡在已完全降落的夜色里:“正因有阿阮的纯真烂漫,才让我一直保持着自我,那几年时而跟她笑闹一番,放松心情;时而教导她一些世间常理,自己仿佛也回到当年,再加上要照顾她的责任感,才让我没有彻底迷失到那股难言的情绪中去……”
“难言的情绪……”沈夜叹口气,温热气息吹拂在谢衣耳畔,说话的声音也显得更加动人:“是对天道的迷茫,对么?原来你在下界也一样,我原先还以为只有我有过那样的迷惑。”
“你也……?”谢衣一愣,回头去看他。
“嗯。”
“或许这就是命运吧,必然的,既是经历丰富后心性成长的必然,也是人生旅途中的必然……当年我同天墉城一位真人谈到此事,他便说过类似的话。他说曾有仙人告诉他,人生有三个阶段,其一是见其形,如看见一座山,便只认作山;其二是见其神,看到山时不仅仅只看到山形,更看山势,看地脉风向;其三,则是见其魂,到这个阶段,一眼望去,山即是山,同时又不仅仅是山,该是什么,等到了那个阶段便自有感悟……”
“这话嘛,城主原来也讲过类似的。”沈夜微微一笑,放开谢衣,在床上平躺下来,缓缓沉入久远的回忆。谢衣一怔,翻身靠在他肩头,等待他说下去。
那时还没有谢衣,连沈夜自己都还是个孩子,父亲忙着辅佐城主,母亲怀了身孕在休养,沧溟病着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夜空中明月皎洁,清光圆满,似乎一伸手,就能触到那万里之外的故乡。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那夜的谢衣独立江畔,看数艘画舫渡江而来,蓝黑色的天幕仿佛已同江水汇作一体,那张灯结彩,暖光盈盈的画舫便似从天上降下来,伴着婉转的吟诵,伴着瑰丽的诗文,悠然来到谢衣眼前。桨声柔媚,莲灯摇曳,纱帐在夜风中拂动,度来暗香盈盈,歌声不绝,曲声未歇,船头破开如镜水面,从江上荡荡而过,似一叶慈航,将谢衣送到了新的彼岸。
沈夜微微一叹,眼中仿佛出现了那年静流的江水,那夜高悬的明月,以及江畔孤独矗立的谢衣。
此后,谢衣再没有理会过那些消沉的情绪,他变得越发坚定而积极,辗转世间,寻找每一个可能的法子——他曾北上荒原,在结冰的湖上行走,听远处被大雪覆盖的森林中传来几声虎啸;南下碧海,在湿热的岛屿穿梭,传闻这里盛产治寒疾的药草;西抵诸国,遍寻奇人秘方,探访那些古老的故事与传闻;东临沧海,看浊浪汹涌,放飞偃甲鸟,让它在风雨中翱翔。
就这样走走停停,不断寻找,不断学习,不断挖掘世间珍藏的秘密,然后来到静谧的巫山,谢衣心中的答案开始有了轮廓,同时也有另一种东西在悄然滋长。
第98章
巫山早已荒芜了,曾是仙神花园的灵境掩映在朦胧的雾气里,没有人迹,没有声音,虫鸣鸟啼都在这里暂歇鼓动,巫山仿佛已被整个世界遗忘,唯有远处偶尔一闪而逝的妖仙身影,为这里增添了亦真亦幻的活气。
谢衣站在入口处默默凝望,他感觉到这里有一股暮气,一种仿佛已死去的气息,但他很快又告诉自己不可能,应当是自己……自己想多了。
那些年里,他实在已走过太多地方,看过太多人,听过太多世易时移,沧海桑田的故事,历经了在流月城中永远无法体会的人情冷暖,世情变换,也寻觅到从上古延续至今的希望线索。然而,就在游走人间的二十二年里,他慢慢察觉到自己心境的改变——他依然是那个谢衣,但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成熟,更苍凉,甚至隐隐触到了垂老之人的无奈与沧桑感。
他还很年轻,可他的某一部分,已被滚滚红尘浸染得不堪重负。
不同于那年江边听《春江花月夜》前的低落消沉,而是一种更深长,更隐晦的滋味,不是失望,不是痛苦,不是惆怅寂寥,患得患失,甚至连情绪都说不上,却牢牢盘踞在他的内心深处,让他辗转反侧,心绪难平。
直到一切落幕,当他在巫山中徐徐苏醒,重新审视自己由三段命运织成的一生时,才恍然惊觉那应当是对自我和世界的反思与困惑。
下界十数年后,谢衣已不像刚来时那样冲动热血,并抱持着鲜明的目的性了,他开始变得随性,放慢脚步遵从自然,抹去了急躁,取而代之以从容和内敛。他也开始注意到一些当初无暇顾及的事,比如他与修仙者们论道时,总会听人说起天意,所谓天意究竟是怎样的?
有人说天意恒定如一,有人说天意变幻莫测,也有人说世间所有言行,都是天意的侧影,在这些纷纷乱乱的话语中,所有人都认同天意的强大,若想逆天而为,必定酿成恶果。如同一条滔滔东去的江河,即使拼尽全力往河中掀起一朵小水花,于刹那间阻隔这条河流的奔涌,那也不过是刹那之事,接下来,河流依然东去,而浪花,早已消失无影踪了。
都说谢偃师通了天道,谢衣自己却依旧迷茫。
天意不可违逆,即便偶尔掀起浪花,也不过徒劳的挣扎,是这样么?
如果……如果烈山部的绝境也是天意,那……
这个问题谢衣不敢多想,心却隐隐有些乱了,以至于当他走到巫山最后那道大门前,发觉无法打开,只能遗憾退出时,竟未注意到有一抹身影从僻静处溜出,偷偷跟上了他的步伐。
那是个年轻娇美的小姑娘,当谢衣发现她时,她已经跟着走到了阳光下,怔怔看着谢衣。
你是哪家姑娘?她没有回答,歪头看着他。
谢衣很快发现她并非凡人,甚至不能被称为一个真正的人,精灵质朴的灵气在她身周流转,当中夹杂谢衣曾于祭坛上传颂过多次的,属于神农神上的灵力。
身为烈山部祭司——至少在那个时刻,谢衣依然下意识地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他觉得自己有义务保护这位天真懵懂,不谙世事,却带着神农灵力的少女,何况她很可能与自己寻找的希望有极大关联。于是谢衣将她带出了巫山,让她和自己一起生活,教导她读书认字,在她的天真淳朴中灌注世间常识与理性。
他还给她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阿阮。
“那个小姑娘啊。”一直默默听着的沈夜插话道:“灵力的确类似神上,可惜她身为露草精魂,难以长久存在。”
“……都说是我护着阿阮,实际上,我偶尔觉得她其实也保护了我。”谢衣声音低低的,回荡在已完全降落的夜色里:“正因有阿阮的纯真烂漫,才让我一直保持着自我,那几年时而跟她笑闹一番,放松心情;时而教导她一些世间常理,自己仿佛也回到当年,再加上要照顾她的责任感,才让我没有彻底迷失到那股难言的情绪中去……”
“难言的情绪……”沈夜叹口气,温热气息吹拂在谢衣耳畔,说话的声音也显得更加动人:“是对天道的迷茫,对么?原来你在下界也一样,我原先还以为只有我有过那样的迷惑。”
“你也……?”谢衣一愣,回头去看他。
“嗯。”
“或许这就是命运吧,必然的,既是经历丰富后心性成长的必然,也是人生旅途中的必然……当年我同天墉城一位真人谈到此事,他便说过类似的话。他说曾有仙人告诉他,人生有三个阶段,其一是见其形,如看见一座山,便只认作山;其二是见其神,看到山时不仅仅只看到山形,更看山势,看地脉风向;其三,则是见其魂,到这个阶段,一眼望去,山即是山,同时又不仅仅是山,该是什么,等到了那个阶段便自有感悟……”
“这话嘛,城主原来也讲过类似的。”沈夜微微一笑,放开谢衣,在床上平躺下来,缓缓沉入久远的回忆。谢衣一怔,翻身靠在他肩头,等待他说下去。
那时还没有谢衣,连沈夜自己都还是个孩子,父亲忙着辅佐城主,母亲怀了身孕在休养,沧溟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