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那今天我就打扰你们了。”
王三炮以前来做培训的时候,也在基地住过。他也是个爽快人,听了孙大海的话,稍微考虑了一下,便同意了。
现在离开饭还有一会,孙大海便提议,一起去食堂唱卡拉ok。
查连长很感兴趣,连声叫好。王三炮虽然不喜欢唱歌,但也想见识一下新鲜玩意儿。于是大家就一起去了食堂。
食堂里,高屹他们几个都在这儿,正听李师傅唱歌呢。见到他们进了食堂,孙圆圆跑了过来,和大家打过招呼后,就开始吹牛,说自己刚才唱得多好多好。
李师傅一曲唱完,看到有客人来了,就放下了麦克风。孙大海告诉查连长如何使用麦克风之后,把麦克风交给了他。
这个时间,基地大多数员工还没有下班,食堂里就有几位今天轮休的人,以及孙大海他们。
王三炮自己不喜欢唱歌,听查连长唱了两首后,就没有什么兴趣了,反而和孙圆圆孙大河开心地聊了起来。
他的女儿和孙圆圆他俩一般大,难怪王三炮可以和他俩说到一起去。
王三炮在给他俩讲山上生活的一些趣事。这些东西靠山屯的孩子可能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可对一直生活在首都的二小来说,却是具有极强的趣味性。
后来,就连孙大海和高屹也被吸引过去,成为了王三炮的忠实听众。
今天是初二,晚餐主食是面条。孙大海带来的慰问品派上了用场,猪蹄和排骨热一下就端上了饭桌。
查连长和王三炮都是能喝的主儿,高红军作为主人,只能硬着头皮在一边作陪。到了最后的时候,他又一次关荣地喝躺下了。
初三的上午,孙大海一行和王三炮乘着考斯特,再一次来到了靠山屯。
靠山屯原本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这几年政府做工作,把深山里生活极其不便的几个小村落撤销,人员安置在了靠山屯,所以现在靠山屯共有二百多户,人口超过了百人,算是附近比较大的村子了。
每年大年初三,靠山屯都要在村委会的大院里搭起大棚,举办流水席。
因为人多,所以吃饭要分成两拨。头一波是村里的老人、女人和孩子,十一点开席,十二点前就结束。
十二点是流水席的正点,村里邀请的客人和全村正当年的男人在这时候上桌吃饭。
孙大海他们到得早,在王三炮的带领下,先去了村委会找到村长,把自己的礼物送上。
从初一到初三是法定假期,青山镇的供销社自然也要放假,不开门。还好孙大海大年三十买了十二箱白酒,这几天基地的人喝了还不到一半。
孙大海今天送给靠山屯四箱白酒,是从基地拿出来的。明天初四春节放假结束,他再买四箱补还基地。
礼物送完,孙大海见村长在准备流水席的工作,便先告辞出来,由王三炮带着,逛一逛靠山屯。
据王三炮介绍,靠山屯位于山区,耕地很少,而且不连片,所以历来不种粮食,而是种一些蔬菜和果树。
除此之外,靠山吃山,靠山屯的人还会进山采摘一些松子、榛子、野果、蘑菇和野生药材等山货交到收购站,换取工分。
还有就是打猎,王三炮一家几代都是猎户,每年到了捕猎的季节,都会带着村里的精壮小伙子进山。打到猎物后,皮毛处理好后换工分,肉拿回村里改善伙食。
改革开放以后,靠山屯也发生了一些好的改变,两年前还建起来一个村办小养鸡场。
孙圆圆插嘴盗:“三炮叔,这里的养鸡场养的是什么鸡鸭?我两位舅妈也有一个小养鸡场,她们养的是乌鸡。
乌鸡的骨头和肉都是黑色的,看起来很可怕,但味道很好,大人都说有营养。”
王三炮笑着说:“我们这里养的就是普通的鸡,主要是靠卖鸡蛋挣钱。不过,鸡群里面现在混着几只山鸡,你想不想看,挺漂亮的。”
“好呀,好呀!”孙圆圆拍手叫好。
“鸡场就在前面不远,经过我家。你们先到我家坐一坐,认认门。”
王三炮家就在村口。院子不小,里面挂着几张动物的皮,正在晾晒。
正面的房子是一个大通间,两侧还各有一小间房,估计是柴房之类的地方。所有房子都是土坯房,看起来有年头了。
孙大海他们进了正屋,一进门是灶间。昨天见到的小女孩王晓娲,好像正在西屋写作业,看到我们进来,连忙迎了出来。
“爸,您回来了。圆圆、大河,你们怎么和我爸走在一起了?”
三个小孩拉着手,走到一边嘀嘀咕咕去了。王三炮把大家让进东屋,请大家拖鞋上炕,忙着要倒水招呼大家。
“三炮叔,您别忙啦。我们认认门就走。”孙大海连忙阻止王三炮。大家刚从基地出来没多久,不需要喝水的。
屋子不算很大,一张大炕就占了一多半的面积。这间屋应该就是王三炮两口子的屋,同时连带成为接待客人的场所。
东北冬天太冷,所以人们习惯到家后就拖鞋上炕。吃饭喝酒,或是吃瓜子唠嗑,都在炕上的炕桌进行。
每逢冬季,家家户户的炕都烧得暖暖的,从冰天雪地里进了屋,脱了鞋盘腿往炕上一坐,一身的寒气很快就被驱散了。
就是有一点不好,以前从来没有睡过暖炕的人,头回睡的话,估计半夜都会被热醒的。
王三炮家里的家具都是松木做的,墙上挂着几把款式不一的猎枪和弓弩,估计是王三炮家几代人传下来的。
“小娲,你妈妈呢?”王三炮问女儿。
王晓娲探出了脑袋,回答说:“我妈一早就帮厨去了。”
几百人的流水席,光靠三四个掌勺师傅可忙不过来,最少也要一二十个手脚麻利的人,帮忙打下手才成。
“喂,喂,听到了吗?大家都注意了。”
这时,院子外面树上挂着的大喇叭响了起来,传出村长李红根的声音。
“现在马上就要到十一点了,第一拨吃饭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屯里的老人、娃子还有女同志们,抓紧时间到村委会大院吃饭。
大家都麻利儿的,别耽误一会屯里的贵客和当家老爷们儿吃饭的时间。记着自己带上碗筷和板凳。”
王三炮以前来做培训的时候,也在基地住过。他也是个爽快人,听了孙大海的话,稍微考虑了一下,便同意了。
现在离开饭还有一会,孙大海便提议,一起去食堂唱卡拉ok。
查连长很感兴趣,连声叫好。王三炮虽然不喜欢唱歌,但也想见识一下新鲜玩意儿。于是大家就一起去了食堂。
食堂里,高屹他们几个都在这儿,正听李师傅唱歌呢。见到他们进了食堂,孙圆圆跑了过来,和大家打过招呼后,就开始吹牛,说自己刚才唱得多好多好。
李师傅一曲唱完,看到有客人来了,就放下了麦克风。孙大海告诉查连长如何使用麦克风之后,把麦克风交给了他。
这个时间,基地大多数员工还没有下班,食堂里就有几位今天轮休的人,以及孙大海他们。
王三炮自己不喜欢唱歌,听查连长唱了两首后,就没有什么兴趣了,反而和孙圆圆孙大河开心地聊了起来。
他的女儿和孙圆圆他俩一般大,难怪王三炮可以和他俩说到一起去。
王三炮在给他俩讲山上生活的一些趣事。这些东西靠山屯的孩子可能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可对一直生活在首都的二小来说,却是具有极强的趣味性。
后来,就连孙大海和高屹也被吸引过去,成为了王三炮的忠实听众。
今天是初二,晚餐主食是面条。孙大海带来的慰问品派上了用场,猪蹄和排骨热一下就端上了饭桌。
查连长和王三炮都是能喝的主儿,高红军作为主人,只能硬着头皮在一边作陪。到了最后的时候,他又一次关荣地喝躺下了。
初三的上午,孙大海一行和王三炮乘着考斯特,再一次来到了靠山屯。
靠山屯原本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这几年政府做工作,把深山里生活极其不便的几个小村落撤销,人员安置在了靠山屯,所以现在靠山屯共有二百多户,人口超过了百人,算是附近比较大的村子了。
每年大年初三,靠山屯都要在村委会的大院里搭起大棚,举办流水席。
因为人多,所以吃饭要分成两拨。头一波是村里的老人、女人和孩子,十一点开席,十二点前就结束。
十二点是流水席的正点,村里邀请的客人和全村正当年的男人在这时候上桌吃饭。
孙大海他们到得早,在王三炮的带领下,先去了村委会找到村长,把自己的礼物送上。
从初一到初三是法定假期,青山镇的供销社自然也要放假,不开门。还好孙大海大年三十买了十二箱白酒,这几天基地的人喝了还不到一半。
孙大海今天送给靠山屯四箱白酒,是从基地拿出来的。明天初四春节放假结束,他再买四箱补还基地。
礼物送完,孙大海见村长在准备流水席的工作,便先告辞出来,由王三炮带着,逛一逛靠山屯。
据王三炮介绍,靠山屯位于山区,耕地很少,而且不连片,所以历来不种粮食,而是种一些蔬菜和果树。
除此之外,靠山吃山,靠山屯的人还会进山采摘一些松子、榛子、野果、蘑菇和野生药材等山货交到收购站,换取工分。
还有就是打猎,王三炮一家几代都是猎户,每年到了捕猎的季节,都会带着村里的精壮小伙子进山。打到猎物后,皮毛处理好后换工分,肉拿回村里改善伙食。
改革开放以后,靠山屯也发生了一些好的改变,两年前还建起来一个村办小养鸡场。
孙圆圆插嘴盗:“三炮叔,这里的养鸡场养的是什么鸡鸭?我两位舅妈也有一个小养鸡场,她们养的是乌鸡。
乌鸡的骨头和肉都是黑色的,看起来很可怕,但味道很好,大人都说有营养。”
王三炮笑着说:“我们这里养的就是普通的鸡,主要是靠卖鸡蛋挣钱。不过,鸡群里面现在混着几只山鸡,你想不想看,挺漂亮的。”
“好呀,好呀!”孙圆圆拍手叫好。
“鸡场就在前面不远,经过我家。你们先到我家坐一坐,认认门。”
王三炮家就在村口。院子不小,里面挂着几张动物的皮,正在晾晒。
正面的房子是一个大通间,两侧还各有一小间房,估计是柴房之类的地方。所有房子都是土坯房,看起来有年头了。
孙大海他们进了正屋,一进门是灶间。昨天见到的小女孩王晓娲,好像正在西屋写作业,看到我们进来,连忙迎了出来。
“爸,您回来了。圆圆、大河,你们怎么和我爸走在一起了?”
三个小孩拉着手,走到一边嘀嘀咕咕去了。王三炮把大家让进东屋,请大家拖鞋上炕,忙着要倒水招呼大家。
“三炮叔,您别忙啦。我们认认门就走。”孙大海连忙阻止王三炮。大家刚从基地出来没多久,不需要喝水的。
屋子不算很大,一张大炕就占了一多半的面积。这间屋应该就是王三炮两口子的屋,同时连带成为接待客人的场所。
东北冬天太冷,所以人们习惯到家后就拖鞋上炕。吃饭喝酒,或是吃瓜子唠嗑,都在炕上的炕桌进行。
每逢冬季,家家户户的炕都烧得暖暖的,从冰天雪地里进了屋,脱了鞋盘腿往炕上一坐,一身的寒气很快就被驱散了。
就是有一点不好,以前从来没有睡过暖炕的人,头回睡的话,估计半夜都会被热醒的。
王三炮家里的家具都是松木做的,墙上挂着几把款式不一的猎枪和弓弩,估计是王三炮家几代人传下来的。
“小娲,你妈妈呢?”王三炮问女儿。
王晓娲探出了脑袋,回答说:“我妈一早就帮厨去了。”
几百人的流水席,光靠三四个掌勺师傅可忙不过来,最少也要一二十个手脚麻利的人,帮忙打下手才成。
“喂,喂,听到了吗?大家都注意了。”
这时,院子外面树上挂着的大喇叭响了起来,传出村长李红根的声音。
“现在马上就要到十一点了,第一拨吃饭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屯里的老人、娃子还有女同志们,抓紧时间到村委会大院吃饭。
大家都麻利儿的,别耽误一会屯里的贵客和当家老爷们儿吃饭的时间。记着自己带上碗筷和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