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短暂,次日葛家就要启程回乡,大约正旦都要在路上了,程母的老心肝难得生出不忍,出言挽留,葛太公却道‘不能将此恶女留下坏了程家正旦祭祖的吉气’。
程家众人苦留不住,只能阖家出门送行,一气送到郊外,还在依依不舍。少商左看右看不见葛氏,也不知是乖乖呆在车内不出来破坏气氛,还是被捆成粽子丢进去的。
分手场面十分感人,这边厢程姎拉着舅父舅母含泪道别,互道保重;那边厢葛太公一手拍着程承的肩头,言辞殷殷——这是少商第二次经历这种和和气气的离婚场面了。
俞采玲的父母离婚时也是一点没吵,还在镇上第一家开的酒楼里办了三桌,当着两家亲戚的面说清楚分手明细,除了黑着脸的副镇长大伯父以及神情呆滞的读书人舅舅,旁人都很自在,说说笑笑,酒楼里的招待员还以为是办喜事呢,结账时差点要说‘祝百年好合’。镇上人说起来像个笑话,小小的俞采玲也这个笑话的一部分。
……少商晃晃头,甩开阴魂不散的往事。只听葛太公在跟程承说道:“子容,莫要气馁,你自小就爱读书,夫子在田塾讲课,你每日割草放牛都要去听上半日,夏日炎炎,雨天淋淋,你是一日不辍。苍天不负苦心人,你以后一定能学有所成。”
望着葛太公慈祥的面容,程承又开始酸鼻子了。
“不要觉得自己不如人,自卑残肢,自卑年长,就此消磨了志气。”葛太公笑道,“伊尹本是奴身,辅佐商汤四代君王,孙膑受了剜骨之刑,还上能著书,下能征战,至于古来圣贤有多少是一把年纪才成事的,你读书多,老朽就不卖弄啦。”
说的程承不好意思道:“人家那是上古圣贤……”
“对呀,你拄杖都不必,年岁又不大,还有兄弟得力,岂不比他们更强?咱们不敢比圣贤的成就,比比他们的劲头总成吧。”
程承终于笑了出来。葛太公轻抚他背,叹道:“老夫知道你的心意。待到你将来学有所成之时,回到咱们乡里,开上一间书舍,给学子们讲课说经。不计贫富,哪怕还在放牛割草的,只要肯读书你就教,咱们就不枉此生了。”
这话说到程承心坎里去了,含泪而笑,大声道:“承太公之言,子容必不负所望!”声音斩钉截铁,响亮坚定。
听见这一直唯唯诺诺的二弟终于有了气魄和志气,程始既欣慰又酸溜溜的。
一旁的程止赶紧来咬耳朵:“长兄,你劝了次兄这么多天还没葛老丈这几句话管用呢,你看次兄的脸色……”
“一边去!”程始没好气道,“叫你劝解他,你只会说些之乎者也的废话,读了那么多书,一点用也没有!”
程止笑嘻嘻道:“长兄都办不到,我哪成呀。”
少商站在后面,玩味的看这情形——非常典型的成长心理分析案例。
艺术家程太公只顾独自美丽,疏于教养,而程母又没有那种可以母代父职的大智慧,于是三兄弟就按着各自的秉性朝不同方向放飞了。
程始天生具有领袖气质,又早熟强势,精明能干,早早担起家庭重责,更带领一帮小兄弟立下些局面,哪怕没有天下大乱,他跑马帮,走漕运,开作坊……估计将来发展也差不了。不过遇上改朝换代,就直接实现了阶层飞跃。程止长兄相差十岁上下,理所当然的长兄如父了,不过他们更像那种哥们式的父子关系,恭敬不足亲昵有余。
程承最惨,虽然也很敬服长兄,但性格上一个豪迈外向,一个含蓄内向,没法情投意合。又只差了两岁,感情上做不到长兄如父,反倒自小有隐隐竞争的关系,并很早就全面溃败,还不断被邻人家人比来比去,于是日益自卑。葛太公才是他心目中高大上的父亲形象,可惜葛氏太拉后腿,不然他全面倒向葛家后性格往另一个方向发展也不是没可能。
想到这里,葛家一行的马车已渐渐行远了,咏颂少宫三兄弟奉父命骑马送人至前方关口,好叫葛家容易些通关。
程始松了口气,赶紧领着家人爬上自家车驾,呵斥众随从扬鞭回府。程母叫胡媪将车内的炉火拨旺些,手上牢牢抓着程止拽进马车,喃喃着‘冻死我儿了吧,快到阿母这儿来暖和暖和’,却没有理睬瘦弱的程承已经冻的身子发颤了。
程始看不过眼,粗了嗓子道:“阿母你再拨火,小心马车烧起来,到时候我可不来救火!”然后把马鞭丢给一旁的程顺,弃马不骑,一面拉着程承上了另一辆车驾,一面从腰侧摸出只小巧的兽皮酒囊,叫程承喝两口暖暖。
四个女眷自然一辆车。
程姎倚着车壁,犹在抽抽噎噎什么‘外大父这么年纪了,连日赶路不知安稳否’,萧夫人和桑氏不住轻声劝慰。少商最不耐烦这种磨叽性格,捱了半刻钟,终于道:“堂姊放心,你那外大父可好生厉害,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此去定然顺遂。”
萧夫人一眼瞥过去:“又非议长辈了?没规矩。”
“……好吧,那我说点高兴的。”
少商无奈:“堂姊,你外大父这般赶风冒雪,临近正旦也要将二叔母带回去,你不要太过心疼。将来二叔父和二叔母倘若有覆水重收的一日,绝是今日之功!”
“真的吗?”程姎脸上泪珠还亮晶晶的。虽然葛氏不慈,但她还是希望父母不要绝婚。
萧夫人‘簌’的一下坐直身子,瞪着女儿道:“这话你不许乱说。”想了想,又道,“尤其不许说与你父!”女儿之智实是过于犀利了。
少商以袖扇风,驱赶着炭火气,凉凉道:“咦,昨日阿母还说,孩儿对父母应是知无不言,不藏不私的,怎么如今又不许我跟阿父说了?”
萧夫人怒目而视,闭口不言。
桑氏终于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伸手去拧了少商的耳朵,佯骂道:“你这个不省心的小冤家,听你阿母的吧!”
——除了懵懂不知的程姎,车内三人都心知肚明,倘若程始听了适才那话,知道程承和葛氏还有复合的可能,估计会被吓的明日就张罗找新娣妇了。
可萧夫人却觉得这事不该这么仓促。程承窝囊半生,一直为兄长为母亲为家族而活,从没独立思考过自己的未来;如今是时候让他自己想想了。不论将来是分是合,亦或是遇到自己心爱的女子另娶,都应该由程承自己提出来,而非程始一手包揽。程承该长大了。
少商知萧夫人所想,心中却不以为然:世人百态,有些人自幼有主见——比如她自己,小学没毕业就决定混太妹,奶奶哭半天也没用,大姨妈还没来就决定退出江湖从良读书,直属上司大姐头软硬交加一样没用;可有些人就是没主见,需要别人来推一把。
程二叔又是心软之人,设想将来葛太公临终之时招至床边,一番泣涕嘱托,再看葛氏可怜模样,没准就答应复合了,那这牛皮糖岂非一辈子甩不脱了。照程始的做法,直截了当给程承找个温柔贤惠的女子,知冷知热会心疼人,岂不干手净脚?
桑氏看这母女俩各自心事,笑眯眯的不予置评,拿出随身锦囊翻了翻,把最后一颗牛乳饴糖塞入少商嘴里,算是封口费。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萧夫人第二日处置家务时就带上了程姎,因要准备正旦祭祖敬神,萧夫人从摆放祭台贡桌,添置祭品贡果,询问庄头回报的收成和来年的打算,一直到给部曲以及孤寡家属下放年节钱物,甚至如何跟部曲女眷说话,都手把手的教给程姎。
至于少商,继续读书,写字,背书,足不出户——即使她心里火烧火燎的想知道这世道是个什么样子。
总算还有两件高兴的事。
其一,少商长高了。阿苎按自己身高一比,至少高了两三寸,细腰柔肢,走动间有了几分婷婷袅袅的意思了,不再像以前那般拙拙稚气的孩童模样了。阿苎笑着拆开少商的衣袍裤裙的边角,放出多余的布料,直觉得自己这些日子鸡鸭牛羊奶蔬的没有白白喂养,同时应允少商多在庭院走动,哪怕跑跑跳跳也不劝阻了。
其二,受完岗前培训的阿梅来了。有这个活泼伶俐的小女孩在身边叽叽呱呱,少商方觉得日子不那么死气沉沉。
与阿梅一起来的还有十几个新婢女,青苁夫人一一指给少商认了,年龄从十一岁到十四岁不等,个子高矮胖瘦都有,才能配置从擅长针织刺绣到到熏香驱虫再到力壮山河各色齐备,至此,程四小姐的班底才算完整。
这里和少商来的那个时代刚好相反,那时代物质空前丰富,可人力日趋昂贵,普通中产之家也只适合负担一个保姆顶多加个钟点工而已,可这里……看着眼前将近二十个‘服侍’自己的员工,少商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想法,迷茫中迎来了她在这个时代的第一个正旦。
正旦这日,天还没亮程始就和程止去参加大朝会了,回来时两兄弟都冻的脸色发紫,原来只有两千石及以上的公卿大夫才能入殿朝贺,像程始这样才一千石只能站在殿阶上,至于程止这样才几百石的更只能站到中庭遥贺——把程母心疼的险些想叫幼子辞官了。
程始故意说笑来安慰女眷们:“亏得我们兄弟官秩低,朝贺完就打发了,万兄这会儿还等着赐皇上食酒呢。”又转头对桑氏道,“我看见你兄长了。听说陛下采纳了皇甫先生的谏言,以后要在每年正旦朝贺百僚毕会之后召人讲论经学。我看子怀兄领着一帮儒生呢,也不知他回白鹿山之前有没有空来家里一聚。”
“皇甫仪?他,他不是还在……”程止反应过来,不等他往下说,桑氏赶紧拧了他一把,笑着对程始道,“自是要来的。我本想叫兄长住到家里来,谁知陛下不肯放人,一股脑都箍到论经台去了。”一边瞪丈夫一眼,程止只好讪讪的闭嘴。
这时,萧夫人招呼大家进去开始正旦仪式。
古代的正旦更多是一种仪式性活动,敬告神灵求保佑,祭奠祖先继续求保佑,然后就是看看驱傩舞,听听外面锣鼓响亮在驱赶邪秽,再宰些牲口来搞搞迷信活动,最后自然是必不可免的家庭盛宴。程家众人不分男女,按老少而置座,依次向程母敬献椒柏酒,然后一齐举觞向老妇祝贺长寿康健。
程家三兄弟想到不久后就又要手足分离,各奔前程,便聚到程母席前你来我往的敬酒,逗的程母哈哈大笑。萧夫人辛苦多日,被桑氏劝的多饮了些,映的面颊绯红娇艳,心中高兴,便指着这儿道‘这是姎姎布置的’,又指着那儿道‘那是姎姎安排的’,引的家宴上众人齐夸程姎贤良聪慧。
旁人就罢了,程咏素来心细,察觉有异,待宴罢后急步赶至萧夫人跟前,拱手问‘阿母为何只教姎姎这些,却不教嫋嫋’。
萧夫人面色如常,笑道:“嫋嫋连字都不识得几个,是能看懂族谱还是能朗读花册?何况做事之前先明理,好歹先读几卷圣贤书罢。凡事不能一蹴而就,须得循序渐进。”
程咏至孝,虽依然隐隐觉得不妥,却不好多问了,只是心中更加怜惜幼妹童年坎坷,不能如寻常官宦人家的女公子一般受到应有的教养。
想了半天,他将自己用了多年的那张麒麟四首紫檀漆纹书案收拾出来——这还是他十一岁那年读书小成夫子赠与他的,吩咐随从清理一下捆好了明日给少商送去,算是给幼妹的新年礼物,鼓励她好好读书识字。自己先用旧书案应付应付,回头再找人打造一张新的。
手足情意如此拳拳,哪怕是少商这样的小没良心也是动容的,她知道古代读书人,别说多年用惯的书案了,哪怕一笔一砚一片书简都是不许别人轻易动的。
不过少商也想不到,自己和萧夫人的第一场大型口头斗殴居然就是因为这张书案。
- 肉肉屋
程家众人苦留不住,只能阖家出门送行,一气送到郊外,还在依依不舍。少商左看右看不见葛氏,也不知是乖乖呆在车内不出来破坏气氛,还是被捆成粽子丢进去的。
分手场面十分感人,这边厢程姎拉着舅父舅母含泪道别,互道保重;那边厢葛太公一手拍着程承的肩头,言辞殷殷——这是少商第二次经历这种和和气气的离婚场面了。
俞采玲的父母离婚时也是一点没吵,还在镇上第一家开的酒楼里办了三桌,当着两家亲戚的面说清楚分手明细,除了黑着脸的副镇长大伯父以及神情呆滞的读书人舅舅,旁人都很自在,说说笑笑,酒楼里的招待员还以为是办喜事呢,结账时差点要说‘祝百年好合’。镇上人说起来像个笑话,小小的俞采玲也这个笑话的一部分。
……少商晃晃头,甩开阴魂不散的往事。只听葛太公在跟程承说道:“子容,莫要气馁,你自小就爱读书,夫子在田塾讲课,你每日割草放牛都要去听上半日,夏日炎炎,雨天淋淋,你是一日不辍。苍天不负苦心人,你以后一定能学有所成。”
望着葛太公慈祥的面容,程承又开始酸鼻子了。
“不要觉得自己不如人,自卑残肢,自卑年长,就此消磨了志气。”葛太公笑道,“伊尹本是奴身,辅佐商汤四代君王,孙膑受了剜骨之刑,还上能著书,下能征战,至于古来圣贤有多少是一把年纪才成事的,你读书多,老朽就不卖弄啦。”
说的程承不好意思道:“人家那是上古圣贤……”
“对呀,你拄杖都不必,年岁又不大,还有兄弟得力,岂不比他们更强?咱们不敢比圣贤的成就,比比他们的劲头总成吧。”
程承终于笑了出来。葛太公轻抚他背,叹道:“老夫知道你的心意。待到你将来学有所成之时,回到咱们乡里,开上一间书舍,给学子们讲课说经。不计贫富,哪怕还在放牛割草的,只要肯读书你就教,咱们就不枉此生了。”
这话说到程承心坎里去了,含泪而笑,大声道:“承太公之言,子容必不负所望!”声音斩钉截铁,响亮坚定。
听见这一直唯唯诺诺的二弟终于有了气魄和志气,程始既欣慰又酸溜溜的。
一旁的程止赶紧来咬耳朵:“长兄,你劝了次兄这么多天还没葛老丈这几句话管用呢,你看次兄的脸色……”
“一边去!”程始没好气道,“叫你劝解他,你只会说些之乎者也的废话,读了那么多书,一点用也没有!”
程止笑嘻嘻道:“长兄都办不到,我哪成呀。”
少商站在后面,玩味的看这情形——非常典型的成长心理分析案例。
艺术家程太公只顾独自美丽,疏于教养,而程母又没有那种可以母代父职的大智慧,于是三兄弟就按着各自的秉性朝不同方向放飞了。
程始天生具有领袖气质,又早熟强势,精明能干,早早担起家庭重责,更带领一帮小兄弟立下些局面,哪怕没有天下大乱,他跑马帮,走漕运,开作坊……估计将来发展也差不了。不过遇上改朝换代,就直接实现了阶层飞跃。程止长兄相差十岁上下,理所当然的长兄如父了,不过他们更像那种哥们式的父子关系,恭敬不足亲昵有余。
程承最惨,虽然也很敬服长兄,但性格上一个豪迈外向,一个含蓄内向,没法情投意合。又只差了两岁,感情上做不到长兄如父,反倒自小有隐隐竞争的关系,并很早就全面溃败,还不断被邻人家人比来比去,于是日益自卑。葛太公才是他心目中高大上的父亲形象,可惜葛氏太拉后腿,不然他全面倒向葛家后性格往另一个方向发展也不是没可能。
想到这里,葛家一行的马车已渐渐行远了,咏颂少宫三兄弟奉父命骑马送人至前方关口,好叫葛家容易些通关。
程始松了口气,赶紧领着家人爬上自家车驾,呵斥众随从扬鞭回府。程母叫胡媪将车内的炉火拨旺些,手上牢牢抓着程止拽进马车,喃喃着‘冻死我儿了吧,快到阿母这儿来暖和暖和’,却没有理睬瘦弱的程承已经冻的身子发颤了。
程始看不过眼,粗了嗓子道:“阿母你再拨火,小心马车烧起来,到时候我可不来救火!”然后把马鞭丢给一旁的程顺,弃马不骑,一面拉着程承上了另一辆车驾,一面从腰侧摸出只小巧的兽皮酒囊,叫程承喝两口暖暖。
四个女眷自然一辆车。
程姎倚着车壁,犹在抽抽噎噎什么‘外大父这么年纪了,连日赶路不知安稳否’,萧夫人和桑氏不住轻声劝慰。少商最不耐烦这种磨叽性格,捱了半刻钟,终于道:“堂姊放心,你那外大父可好生厉害,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此去定然顺遂。”
萧夫人一眼瞥过去:“又非议长辈了?没规矩。”
“……好吧,那我说点高兴的。”
少商无奈:“堂姊,你外大父这般赶风冒雪,临近正旦也要将二叔母带回去,你不要太过心疼。将来二叔父和二叔母倘若有覆水重收的一日,绝是今日之功!”
“真的吗?”程姎脸上泪珠还亮晶晶的。虽然葛氏不慈,但她还是希望父母不要绝婚。
萧夫人‘簌’的一下坐直身子,瞪着女儿道:“这话你不许乱说。”想了想,又道,“尤其不许说与你父!”女儿之智实是过于犀利了。
少商以袖扇风,驱赶着炭火气,凉凉道:“咦,昨日阿母还说,孩儿对父母应是知无不言,不藏不私的,怎么如今又不许我跟阿父说了?”
萧夫人怒目而视,闭口不言。
桑氏终于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伸手去拧了少商的耳朵,佯骂道:“你这个不省心的小冤家,听你阿母的吧!”
——除了懵懂不知的程姎,车内三人都心知肚明,倘若程始听了适才那话,知道程承和葛氏还有复合的可能,估计会被吓的明日就张罗找新娣妇了。
可萧夫人却觉得这事不该这么仓促。程承窝囊半生,一直为兄长为母亲为家族而活,从没独立思考过自己的未来;如今是时候让他自己想想了。不论将来是分是合,亦或是遇到自己心爱的女子另娶,都应该由程承自己提出来,而非程始一手包揽。程承该长大了。
少商知萧夫人所想,心中却不以为然:世人百态,有些人自幼有主见——比如她自己,小学没毕业就决定混太妹,奶奶哭半天也没用,大姨妈还没来就决定退出江湖从良读书,直属上司大姐头软硬交加一样没用;可有些人就是没主见,需要别人来推一把。
程二叔又是心软之人,设想将来葛太公临终之时招至床边,一番泣涕嘱托,再看葛氏可怜模样,没准就答应复合了,那这牛皮糖岂非一辈子甩不脱了。照程始的做法,直截了当给程承找个温柔贤惠的女子,知冷知热会心疼人,岂不干手净脚?
桑氏看这母女俩各自心事,笑眯眯的不予置评,拿出随身锦囊翻了翻,把最后一颗牛乳饴糖塞入少商嘴里,算是封口费。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萧夫人第二日处置家务时就带上了程姎,因要准备正旦祭祖敬神,萧夫人从摆放祭台贡桌,添置祭品贡果,询问庄头回报的收成和来年的打算,一直到给部曲以及孤寡家属下放年节钱物,甚至如何跟部曲女眷说话,都手把手的教给程姎。
至于少商,继续读书,写字,背书,足不出户——即使她心里火烧火燎的想知道这世道是个什么样子。
总算还有两件高兴的事。
其一,少商长高了。阿苎按自己身高一比,至少高了两三寸,细腰柔肢,走动间有了几分婷婷袅袅的意思了,不再像以前那般拙拙稚气的孩童模样了。阿苎笑着拆开少商的衣袍裤裙的边角,放出多余的布料,直觉得自己这些日子鸡鸭牛羊奶蔬的没有白白喂养,同时应允少商多在庭院走动,哪怕跑跑跳跳也不劝阻了。
其二,受完岗前培训的阿梅来了。有这个活泼伶俐的小女孩在身边叽叽呱呱,少商方觉得日子不那么死气沉沉。
与阿梅一起来的还有十几个新婢女,青苁夫人一一指给少商认了,年龄从十一岁到十四岁不等,个子高矮胖瘦都有,才能配置从擅长针织刺绣到到熏香驱虫再到力壮山河各色齐备,至此,程四小姐的班底才算完整。
这里和少商来的那个时代刚好相反,那时代物质空前丰富,可人力日趋昂贵,普通中产之家也只适合负担一个保姆顶多加个钟点工而已,可这里……看着眼前将近二十个‘服侍’自己的员工,少商一时也不知该如何想法,迷茫中迎来了她在这个时代的第一个正旦。
正旦这日,天还没亮程始就和程止去参加大朝会了,回来时两兄弟都冻的脸色发紫,原来只有两千石及以上的公卿大夫才能入殿朝贺,像程始这样才一千石只能站在殿阶上,至于程止这样才几百石的更只能站到中庭遥贺——把程母心疼的险些想叫幼子辞官了。
程始故意说笑来安慰女眷们:“亏得我们兄弟官秩低,朝贺完就打发了,万兄这会儿还等着赐皇上食酒呢。”又转头对桑氏道,“我看见你兄长了。听说陛下采纳了皇甫先生的谏言,以后要在每年正旦朝贺百僚毕会之后召人讲论经学。我看子怀兄领着一帮儒生呢,也不知他回白鹿山之前有没有空来家里一聚。”
“皇甫仪?他,他不是还在……”程止反应过来,不等他往下说,桑氏赶紧拧了他一把,笑着对程始道,“自是要来的。我本想叫兄长住到家里来,谁知陛下不肯放人,一股脑都箍到论经台去了。”一边瞪丈夫一眼,程止只好讪讪的闭嘴。
这时,萧夫人招呼大家进去开始正旦仪式。
古代的正旦更多是一种仪式性活动,敬告神灵求保佑,祭奠祖先继续求保佑,然后就是看看驱傩舞,听听外面锣鼓响亮在驱赶邪秽,再宰些牲口来搞搞迷信活动,最后自然是必不可免的家庭盛宴。程家众人不分男女,按老少而置座,依次向程母敬献椒柏酒,然后一齐举觞向老妇祝贺长寿康健。
程家三兄弟想到不久后就又要手足分离,各奔前程,便聚到程母席前你来我往的敬酒,逗的程母哈哈大笑。萧夫人辛苦多日,被桑氏劝的多饮了些,映的面颊绯红娇艳,心中高兴,便指着这儿道‘这是姎姎布置的’,又指着那儿道‘那是姎姎安排的’,引的家宴上众人齐夸程姎贤良聪慧。
旁人就罢了,程咏素来心细,察觉有异,待宴罢后急步赶至萧夫人跟前,拱手问‘阿母为何只教姎姎这些,却不教嫋嫋’。
萧夫人面色如常,笑道:“嫋嫋连字都不识得几个,是能看懂族谱还是能朗读花册?何况做事之前先明理,好歹先读几卷圣贤书罢。凡事不能一蹴而就,须得循序渐进。”
程咏至孝,虽依然隐隐觉得不妥,却不好多问了,只是心中更加怜惜幼妹童年坎坷,不能如寻常官宦人家的女公子一般受到应有的教养。
想了半天,他将自己用了多年的那张麒麟四首紫檀漆纹书案收拾出来——这还是他十一岁那年读书小成夫子赠与他的,吩咐随从清理一下捆好了明日给少商送去,算是给幼妹的新年礼物,鼓励她好好读书识字。自己先用旧书案应付应付,回头再找人打造一张新的。
手足情意如此拳拳,哪怕是少商这样的小没良心也是动容的,她知道古代读书人,别说多年用惯的书案了,哪怕一笔一砚一片书简都是不许别人轻易动的。
不过少商也想不到,自己和萧夫人的第一场大型口头斗殴居然就是因为这张书案。
- 肉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