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好在我不是翻肉粽的手艺人,单枪匹马的也不敢托大去探勘发掘它们,要不然真被那《异怪论考》说中了,里面封着什么不得了的东西,那我唐三爷今天还不得交代在这里了?边往石门边上挪我边在心里暗想,等我下次跟着队友带着设备卷土重来之时,定要使使公家的手段挖你们个底儿掉,把你们全数充公上缴国家,让你们这些装神弄鬼的四旧全他娘立到博物馆里去,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
想着,好不容易摸到了那道不是很显眼的石门边上,我已是累得气喘吁吁,也不知道是在惧怕什么,就觉得周遭空气里有种无形的压力震慑着心魂,叫人心绪实难平复。可能是这地方太邪性,而我毕竟是副养尊处优惯了的血肉之躯,想想也就释然了。刚想扶着石门稍作喘息,不想一着力,俩人来高的石门竟被我轻而易举的推将开去。石门沉闷的咯吱开合声在我所处的空间里回荡,显得尤为空洞刺耳。
我一怔随之又一喜,活门活路,有戏。正想探头往石门里张望张望,突就听得背后水声涌动,像是水底窜出阵阵气泡在水面破开似的好一片响动。我一惊连忙回头,赫然发现不远处那汪由阳燧汇集而成的深潭此刻竟开始波光粼动,只片刻工夫间便跟煮沸了的汤锅似的闹腾起来。
水里有鱼,海中有鳖,山川河流育万灵这是常理,但是阳燧啊,就跟水银似的,里面怎么可能会有东西??我大惑不解,寻思着难道是我不经意间又他娘触到什么机关消息了?这些古人莫不是在那深潭里埋了什么了不得的机关?
好在这会儿我早是站在了洞开的石门前,几乎是半只脚踏进了石门里,自持还是有信心能争个空挡飞身进门继而反手掩门以保全身而退,所以也没想着撒丫子跑,旺盛的好奇心驱使着我停了动作,想看看老祖宗们能变态到什么地步。
不承想。
随着咕噜噜的水泡声此起彼伏间,俩根黑如墨玉、环如小儿手臂般粗细的节状物缓缓从那燧潭里探了出来,只一眼,我便骇得差点眼泪没夺眶而出,哪还有胆再接着往下看?一个箭步飞星定月般入了石门,又以电闪雷鸣之势反手一推,也不理会关没关紧,便脚似踏燕般夺路而逃!
也不知狂奔出了多远,直至腿软力竭方才止住。我一个踉跄跪倒在地,胸膛起伏骤如捣蒜,张开嘴大口大口匀着粗气,手里举着的觯杯也不知丢到了哪里,我也顾不上想其他,顺势一趴,把耳朵往地面一贴,半晌没听到异样,这才翻身躺平了以定狂乱的身心。
刚才那一幕我端得是真真切切,都说古代牛人辈出,一个比一个变态,谁料想竟能变态到这地步?那哪是什么机关消息啊,刚才从深潭里探出来的,分明是俩条不知是什么节肢动物腭牙前的触须!
光是看到那对探出燧潭数余米的触须我就顿觉头皮一阵发炸,什么节肢动物能长到那种程度啊?而且还是活在流动的阳燧里!刚才一幕完全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我躺在地上都开始有些浑浑噩噩了,蓦然,才想起自己这一路拔足狂奔,也不知奔到了哪里。
想到这茬我连忙翻身起坐,前后左右一扫,发现这石门背后依旧是条甬道,前后仍是一副不见天日的模样;值得庆幸的是这甬道里总算是有光了,只是光源并不强烈,我留意到在我周围的黑暗里星星点点的泛着些昏黄的光晕,乍一看,原来是些青铜石灯昏燃所致。
这些青铜石灯左右各一,捉对放置在凿于甬道俩侧的凹槽里,每隔几米便有一对,摆放的极是齐整,虽说是一副恍恍惚惚油料将枯的样子,不过对我来说好歹也算是些许福利了,没猜错的话,这些光晕如豆粒般大小的石灯应该就是所谓的长明灯了。
以前发掘各类墓葬的时候也有遇到过这种的情况,早些年倒是觉得这长明灯甚是神奇,千百年没人进过的地方居然还点着灯,后来在考古队混的久了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些号称万年不灭的烛火其实并不像我们看到这样真是历经岁月不熄不灭,这还有赖于古代那些修凿古墓的工匠们巧夺天工的设计,在完全封闭墓室之前,他们会在墓室里摆置很多盏烛灯,这些烛灯里有三分之二属于普通油灯,另外还有三分之一则是使用了黄磷及一些极为特殊的材料制作而成的,比如蛟人鱼油等,将这些灯放置完毕,工匠们会先点燃普通油灯,然后封死墓室,等油灯将墓室里的空气全部燃烧殆尽之后,整间墓室便会形成真空状态,这种状态一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不会有任何变化,但如果在某一天某一时刻,有人打开了墓室的墓门,迅速灌入墓室的空气便会打破这种真空状况,静静躺在墓室里那些三分之一使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烛灯便会和空气发生燃烧反应,又因为材质的原因,这些烛灯在通风后还能缓慢燃烧很长一段时间,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万年不灭一般。
我对长明灯并无好奇,但看这石门之后的甬道逐渐有了些许祖庙祖陵的感觉,与石门之前的格局区别颇巨,这些变化对于嗅觉敏锐的考古人员来说不难发现,但我念及背后那逆天之物,唯恐它会追赶而至,也不去细做思量,只顺着甬道继续寻路觅道,赶紧逃出这鬼地方才是正事。
尾着昏黄的石灯走了不尽多时,这条来时的甬道便一分为三,左中右各去一方,一条三岔口出现在眼前。这……我心说这下可好,尽是些逼死选择困难症的布置,古人诚要玩我也。
命苦归命苦,天要下枉雨,还得耕穷田。想来我也没什么可做参考选择的条件,便不再钻牛角尖,依了行为学的说法选了左手边的分岔口继续前行。由于一路都有光源,除了阴森寂寞一点也不算难走。约莫走了半刻,脚下道路便一个右拐改了方向。我心道这他娘七拐八拐的究竟是个什么劳什子事,古人对那股子“事死如生”的观念还真是执着得紧,一个陵寝从天子登基之时就开始择址而建,历经数年,劳民伤财无数方才竣工,这一路还不知得死多少人,死得不够过瘾皇帝老儿还要专门带一批进陵墓里陪葬,这简直就是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好彩天道有轮回,报应终不爽,活该被翻肉粽的手艺人给搅个天翻地覆尸骨无存。
念及此我不禁对那些个月黑风高、打洞揭盖的盗墓贼们有了些许敬仰之情,若是换了他们身处这地底迷宫,那就好比放鱼入水,纵虎归山,估计早摸够明器全身而退了。
等等,我猛然心念一转,像是在脑海里按下了倒退键,所有注意力一下子全集中在了那句“地底迷宫”上,眼珠转了三转,我突然猛拍了下脑门,唐三角啊唐三角,亏你平日里还总夸自己满腹经纶小赛诸葛,这会儿这么重要的事怎么就没想起呢?
拍罢我三步俩步便折身回返,片刻工夫就又赶回了先前的三岔口处。一认出地方我也没做休息,径直就朝右手边的甬道一路躦行,果不其然,不出多时,右手边的甬道也拐了个弯儿,只不过较之左边岔路,这里的拐向在左侧。
我并没妄下定论,慎重起见便用手指在拐角处的青铜石灯凹槽里扣了点灯油,然后在地面抹了一撇,算做记号,复又前行;不一会又遇到个一左一前的分岔口,我心里跟个明镜似的,继续扣了灯油反方向抹了一撇继续前行。当我再次回到第一次抹灯油的地方时,心头已经可以确定:正撇抹了四笔,拐角全打左;反撇抹了四笔,皆开在甬道正中左手方向。
这地方果然是个甲字型的地底墓穴。
古人建坟修陵等级制度奇严,格局自然也极具讲究,自秦皇汉武开始,墓穴陵寝的建筑规格便开始变得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奉着事死如生的观念,像什么按照天上星辰排布而建啦,按照五行八卦而建啦,按照龙脉杖法而建啦,甚至还有人把阴宅按照身前饮食起居的阳宅规格一比一修建,这些都不足为奇,而按字体修建的古墓地宫也是其中之一,也是最早的规模之一。
先前我只是怀疑,后来一验证,果然如此。这种墓葬格局倒是没什么,唯一让我头大的就是在沿途做标记的时候,右手边始终只画过一笔——那里正是通往那阳燧深潭的来时路。这样推算的话,这甲字地宫仅仅就这一条出口,也不知我手贱摸到什么,把那燧潭里的劳什子惊扰了出来,结果生门也成了死门,恐是回不去了;而现在唯一能走的,便是这古墓地宫的正中央,也就是“甲”字里面十字交叉的地方。
那地方按理说,他娘的应该就是主墓室的所在地了。
想着,好不容易摸到了那道不是很显眼的石门边上,我已是累得气喘吁吁,也不知道是在惧怕什么,就觉得周遭空气里有种无形的压力震慑着心魂,叫人心绪实难平复。可能是这地方太邪性,而我毕竟是副养尊处优惯了的血肉之躯,想想也就释然了。刚想扶着石门稍作喘息,不想一着力,俩人来高的石门竟被我轻而易举的推将开去。石门沉闷的咯吱开合声在我所处的空间里回荡,显得尤为空洞刺耳。
我一怔随之又一喜,活门活路,有戏。正想探头往石门里张望张望,突就听得背后水声涌动,像是水底窜出阵阵气泡在水面破开似的好一片响动。我一惊连忙回头,赫然发现不远处那汪由阳燧汇集而成的深潭此刻竟开始波光粼动,只片刻工夫间便跟煮沸了的汤锅似的闹腾起来。
水里有鱼,海中有鳖,山川河流育万灵这是常理,但是阳燧啊,就跟水银似的,里面怎么可能会有东西??我大惑不解,寻思着难道是我不经意间又他娘触到什么机关消息了?这些古人莫不是在那深潭里埋了什么了不得的机关?
好在这会儿我早是站在了洞开的石门前,几乎是半只脚踏进了石门里,自持还是有信心能争个空挡飞身进门继而反手掩门以保全身而退,所以也没想着撒丫子跑,旺盛的好奇心驱使着我停了动作,想看看老祖宗们能变态到什么地步。
不承想。
随着咕噜噜的水泡声此起彼伏间,俩根黑如墨玉、环如小儿手臂般粗细的节状物缓缓从那燧潭里探了出来,只一眼,我便骇得差点眼泪没夺眶而出,哪还有胆再接着往下看?一个箭步飞星定月般入了石门,又以电闪雷鸣之势反手一推,也不理会关没关紧,便脚似踏燕般夺路而逃!
也不知狂奔出了多远,直至腿软力竭方才止住。我一个踉跄跪倒在地,胸膛起伏骤如捣蒜,张开嘴大口大口匀着粗气,手里举着的觯杯也不知丢到了哪里,我也顾不上想其他,顺势一趴,把耳朵往地面一贴,半晌没听到异样,这才翻身躺平了以定狂乱的身心。
刚才那一幕我端得是真真切切,都说古代牛人辈出,一个比一个变态,谁料想竟能变态到这地步?那哪是什么机关消息啊,刚才从深潭里探出来的,分明是俩条不知是什么节肢动物腭牙前的触须!
光是看到那对探出燧潭数余米的触须我就顿觉头皮一阵发炸,什么节肢动物能长到那种程度啊?而且还是活在流动的阳燧里!刚才一幕完全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我躺在地上都开始有些浑浑噩噩了,蓦然,才想起自己这一路拔足狂奔,也不知奔到了哪里。
想到这茬我连忙翻身起坐,前后左右一扫,发现这石门背后依旧是条甬道,前后仍是一副不见天日的模样;值得庆幸的是这甬道里总算是有光了,只是光源并不强烈,我留意到在我周围的黑暗里星星点点的泛着些昏黄的光晕,乍一看,原来是些青铜石灯昏燃所致。
这些青铜石灯左右各一,捉对放置在凿于甬道俩侧的凹槽里,每隔几米便有一对,摆放的极是齐整,虽说是一副恍恍惚惚油料将枯的样子,不过对我来说好歹也算是些许福利了,没猜错的话,这些光晕如豆粒般大小的石灯应该就是所谓的长明灯了。
以前发掘各类墓葬的时候也有遇到过这种的情况,早些年倒是觉得这长明灯甚是神奇,千百年没人进过的地方居然还点着灯,后来在考古队混的久了也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些号称万年不灭的烛火其实并不像我们看到这样真是历经岁月不熄不灭,这还有赖于古代那些修凿古墓的工匠们巧夺天工的设计,在完全封闭墓室之前,他们会在墓室里摆置很多盏烛灯,这些烛灯里有三分之二属于普通油灯,另外还有三分之一则是使用了黄磷及一些极为特殊的材料制作而成的,比如蛟人鱼油等,将这些灯放置完毕,工匠们会先点燃普通油灯,然后封死墓室,等油灯将墓室里的空气全部燃烧殆尽之后,整间墓室便会形成真空状态,这种状态一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不会有任何变化,但如果在某一天某一时刻,有人打开了墓室的墓门,迅速灌入墓室的空气便会打破这种真空状况,静静躺在墓室里那些三分之一使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烛灯便会和空气发生燃烧反应,又因为材质的原因,这些烛灯在通风后还能缓慢燃烧很长一段时间,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万年不灭一般。
我对长明灯并无好奇,但看这石门之后的甬道逐渐有了些许祖庙祖陵的感觉,与石门之前的格局区别颇巨,这些变化对于嗅觉敏锐的考古人员来说不难发现,但我念及背后那逆天之物,唯恐它会追赶而至,也不去细做思量,只顺着甬道继续寻路觅道,赶紧逃出这鬼地方才是正事。
尾着昏黄的石灯走了不尽多时,这条来时的甬道便一分为三,左中右各去一方,一条三岔口出现在眼前。这……我心说这下可好,尽是些逼死选择困难症的布置,古人诚要玩我也。
命苦归命苦,天要下枉雨,还得耕穷田。想来我也没什么可做参考选择的条件,便不再钻牛角尖,依了行为学的说法选了左手边的分岔口继续前行。由于一路都有光源,除了阴森寂寞一点也不算难走。约莫走了半刻,脚下道路便一个右拐改了方向。我心道这他娘七拐八拐的究竟是个什么劳什子事,古人对那股子“事死如生”的观念还真是执着得紧,一个陵寝从天子登基之时就开始择址而建,历经数年,劳民伤财无数方才竣工,这一路还不知得死多少人,死得不够过瘾皇帝老儿还要专门带一批进陵墓里陪葬,这简直就是世风日下道德沦丧,好彩天道有轮回,报应终不爽,活该被翻肉粽的手艺人给搅个天翻地覆尸骨无存。
念及此我不禁对那些个月黑风高、打洞揭盖的盗墓贼们有了些许敬仰之情,若是换了他们身处这地底迷宫,那就好比放鱼入水,纵虎归山,估计早摸够明器全身而退了。
等等,我猛然心念一转,像是在脑海里按下了倒退键,所有注意力一下子全集中在了那句“地底迷宫”上,眼珠转了三转,我突然猛拍了下脑门,唐三角啊唐三角,亏你平日里还总夸自己满腹经纶小赛诸葛,这会儿这么重要的事怎么就没想起呢?
拍罢我三步俩步便折身回返,片刻工夫就又赶回了先前的三岔口处。一认出地方我也没做休息,径直就朝右手边的甬道一路躦行,果不其然,不出多时,右手边的甬道也拐了个弯儿,只不过较之左边岔路,这里的拐向在左侧。
我并没妄下定论,慎重起见便用手指在拐角处的青铜石灯凹槽里扣了点灯油,然后在地面抹了一撇,算做记号,复又前行;不一会又遇到个一左一前的分岔口,我心里跟个明镜似的,继续扣了灯油反方向抹了一撇继续前行。当我再次回到第一次抹灯油的地方时,心头已经可以确定:正撇抹了四笔,拐角全打左;反撇抹了四笔,皆开在甬道正中左手方向。
这地方果然是个甲字型的地底墓穴。
古人建坟修陵等级制度奇严,格局自然也极具讲究,自秦皇汉武开始,墓穴陵寝的建筑规格便开始变得种类繁多不胜枚举。奉着事死如生的观念,像什么按照天上星辰排布而建啦,按照五行八卦而建啦,按照龙脉杖法而建啦,甚至还有人把阴宅按照身前饮食起居的阳宅规格一比一修建,这些都不足为奇,而按字体修建的古墓地宫也是其中之一,也是最早的规模之一。
先前我只是怀疑,后来一验证,果然如此。这种墓葬格局倒是没什么,唯一让我头大的就是在沿途做标记的时候,右手边始终只画过一笔——那里正是通往那阳燧深潭的来时路。这样推算的话,这甲字地宫仅仅就这一条出口,也不知我手贱摸到什么,把那燧潭里的劳什子惊扰了出来,结果生门也成了死门,恐是回不去了;而现在唯一能走的,便是这古墓地宫的正中央,也就是“甲”字里面十字交叉的地方。
那地方按理说,他娘的应该就是主墓室的所在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