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董仲舒的讲述,张然才发现,主父偃会落得个这样人人喊打,个个都恨不得他立刻去死的下场,还真是一点也不让人意外。
其实在张然看来,所谓受诸侯贿金,逼齐王自杀只是个表面的诱因,真正让主父偃死无葬身之地的,还是跟他所献的几个策略有关。
去年,也就是元朔二年初,主父偃向天子献奇策推恩令,既以朝廷政令的形式规定并允许诸侯王可以将封国,分封给其子弟,使地方诸侯王祸起萧墙,不削而自弱。
此令一出,地方诸侯王势力顿时有土崩瓦解之势,从此再也无法与中央相抗衡,自此以后,终西汉一朝,基本很少再发生地方诸侯王叛乱的事件,即使偶尔出现,也很难对中央王朝造成威胁。
所以,天下诸侯王基本个个都恨得主父偃牙痒痒,恨不能寝其皮,食其肉。
紧随其后,主父偃又提议天子立陵邑,尽徙天下郡国豪强家訾三百万以上富户入关中,于茂陵给天子守陵邑。此策内实京师,外销奸猾,不诛而害除。
既能斩断豪强们与地方之间联系,消除地方霍乱的根源,又能就近监视那些地主豪强,同时因为迁徙而来的豪强们都很有钱,顺带还能促进关中的经济发展,可谓是一举而数得。
但这样做,等于又将天下郡国豪强以及大商人们全都给得罪了一个遍,这些人或许不敢对天子怎样,但对于主父偃这个献策之人又该何等痛恨。
最后,得知卫青几百匈奴,夺取河南地之后,主父偃又向天子提议,筑朔方城,徙关东之民数十万于河南地。
此策若是能够推行,那么不但十分有利于大汉彻底占领这块故土,而且还能解庶民之疾苦,让无地百姓重新获得土地,同时也能大大缓解地方越来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但这个策略,同时也基本上把关东的地主们全都得罪了一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主父偃所提出的这几条计策,对于大汉来说,基本个个都是谋国之良策,更为难得的是,这些策略基本上都是阳谋,而且也并不激进,反而很有一些温水煮青蛙的意思。
若是能够推行下去,那么不但非常有利于汉室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的反抗势力,而且大大缓解土地兼并的矛盾,给底层民众以喘息之机。
主父偃崛起及受到重用的时间虽然并不是很长,但他制定的策略基本都被天子刘彻采纳了,而正是因为主父偃的这些策略,才使得汉武帝刘彻能够一举解决分封制所产生的巨大威胁,让权力重新回归于中央皇朝。
秦末之乱致使应当被扫入历史垃圾堆的分封制重新复辟,但主父偃的推恩令又重新将分封制从根本上瓦解了,从此以后,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年不变的永恒旋律,不管历史长河如何变迁,分封制也再也无法在这片土地上占据主导地位了。
我们一直说,我们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其实那是不对的。什么是封建?拆开来看,所谓“封”乃分封之意。“建”乃建立国家之意。
封建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分封建国,这种说法放在西方没毛病,因为他们的制度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但是放在我们这里,却未免有些不合适了,因为我们自秦开始,就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其中或许有很少的时间内存在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时间,但那也只是皇朝初始的很短时间阶段,过了皇朝初期阶段,不管皇朝强弱,毫无例外的都会对地方诸侯予以沉重打击,使权利重新集中起来。
可以说,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主父偃也是有一份功劳的。是以,张然深深觉得主父偃这样的人才,就这么死了未免太可惜了!
不过,惋惜归惋惜,张然的能力有限,根本没有能力救主父偃,连卫青都办不到的事情,张然并不觉得自己能够办到。
而董仲舒本人,在讲述完主父偃的事情之后,也不禁为之唏嘘不已,虽然主父偃曾经向天子检举过他,并致使他受到了很严重的惩处,但那只是两人间的私人恩怨而已。
若是抛开私人恩怨不论,其实在治国理政方面,董仲舒与主父偃还是有很多共同语言的,不然两人以前也不可能成为好友啊!
不过,还是那句话,惋惜归惋惜,若是想要董仲舒出面为主父偃求情,那也根本是不可能的。
董仲舒之所以为之叹息的,不过是主父偃的遭遇让他颇有一些兔死狐悲之感,仅此而已。
或许是主父偃的事情太过于沉重了,接下来三人都不愿继续在这个话题上深究下去了,于是三人很快便转移了话题,聊起了今日在朝堂发生的其他事情。
一直聊了大约有近半个时辰左右,当张然三人聊得正开心之时,董府的仆人忽然来报,说是有天使驾临,请董仲舒几人去正堂叙话。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三人不敢怠慢,连忙起身一起来到董府的正堂之中。
进门后,张然豁然发现,来的居然还是熟人,所以不禁跟在董仲舒之后,向来着见礼道:“原来竟是郑谒者,许久不见了,谒者近来可好?”
郑谒者目光看向张然,含笑着回礼道:“还好,还好,有劳张小郎挂念了!”
说完后,郑谒者忽然神色一肃,一本正经的对张然道:“传陛下口谕,宣禁圃左丞张然,即刻前往宣室殿面圣!”
张然闻言不禁一惊,连忙俯身拜道:“遵受命!”
随后,这才缓缓起身,有些奇怪的对郑谒者询问道:“敢问谒者,陛下召我前去所为何事?谒者又是如何得知我在董公府上的?”
郑谒者闻言,没好气的白了张然一眼,道:“因为我们已经去过你府上了,问过你家的仆从之后,才知道你并未归家!是以,便来董公府上碰碰运气!没想到小郎还真在这里!”
“啊?”听了郑谒者的话,张然不禁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并连忙对其解释道:“那个,今日下朝的时间比较早,正好也没啥事,所以便来董公这里做客。没想到,竟劳烦谒者白跑了一趟,实在抱歉...”
“这倒是无妨!反正我们干的就是跑腿的事儿...”郑谒者摆摆手表示并不在意这个,而是对张然道:“小郎,我们出宫的时间也不短了,可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小郎且收拾一下,随我入宫面圣吧!陛下还在宫里等着呢!”
“好!好!”张然连忙点点头,并对身旁的董仲舒以及吾丘寿王两人道:“董公,子赣兄,看来我只能下次再叨扰二位了!”
董仲舒微微一笑,温声道:“既然陛下相召,小郎且去便是!”
吾丘寿王也满脸艳羡的看着张然,微不可察的叹息一声,道:“然哥儿,你不用管我们,只管进宫面圣便是,可前往别让陛下久等了!陛下很厌恶拖拖拉拉的人,所以你赶紧随郑兄入宫去吧!”
其实在张然看来,所谓受诸侯贿金,逼齐王自杀只是个表面的诱因,真正让主父偃死无葬身之地的,还是跟他所献的几个策略有关。
去年,也就是元朔二年初,主父偃向天子献奇策推恩令,既以朝廷政令的形式规定并允许诸侯王可以将封国,分封给其子弟,使地方诸侯王祸起萧墙,不削而自弱。
此令一出,地方诸侯王势力顿时有土崩瓦解之势,从此再也无法与中央相抗衡,自此以后,终西汉一朝,基本很少再发生地方诸侯王叛乱的事件,即使偶尔出现,也很难对中央王朝造成威胁。
所以,天下诸侯王基本个个都恨得主父偃牙痒痒,恨不能寝其皮,食其肉。
紧随其后,主父偃又提议天子立陵邑,尽徙天下郡国豪强家訾三百万以上富户入关中,于茂陵给天子守陵邑。此策内实京师,外销奸猾,不诛而害除。
既能斩断豪强们与地方之间联系,消除地方霍乱的根源,又能就近监视那些地主豪强,同时因为迁徙而来的豪强们都很有钱,顺带还能促进关中的经济发展,可谓是一举而数得。
但这样做,等于又将天下郡国豪强以及大商人们全都给得罪了一个遍,这些人或许不敢对天子怎样,但对于主父偃这个献策之人又该何等痛恨。
最后,得知卫青几百匈奴,夺取河南地之后,主父偃又向天子提议,筑朔方城,徙关东之民数十万于河南地。
此策若是能够推行,那么不但十分有利于大汉彻底占领这块故土,而且还能解庶民之疾苦,让无地百姓重新获得土地,同时也能大大缓解地方越来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但这个策略,同时也基本上把关东的地主们全都得罪了一遍。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主父偃所提出的这几条计策,对于大汉来说,基本个个都是谋国之良策,更为难得的是,这些策略基本上都是阳谋,而且也并不激进,反而很有一些温水煮青蛙的意思。
若是能够推行下去,那么不但非常有利于汉室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的反抗势力,而且大大缓解土地兼并的矛盾,给底层民众以喘息之机。
主父偃崛起及受到重用的时间虽然并不是很长,但他制定的策略基本都被天子刘彻采纳了,而正是因为主父偃的这些策略,才使得汉武帝刘彻能够一举解决分封制所产生的巨大威胁,让权力重新回归于中央皇朝。
秦末之乱致使应当被扫入历史垃圾堆的分封制重新复辟,但主父偃的推恩令又重新将分封制从根本上瓦解了,从此以后,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年不变的永恒旋律,不管历史长河如何变迁,分封制也再也无法在这片土地上占据主导地位了。
我们一直说,我们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其实那是不对的。什么是封建?拆开来看,所谓“封”乃分封之意。“建”乃建立国家之意。
封建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分封建国,这种说法放在西方没毛病,因为他们的制度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但是放在我们这里,却未免有些不合适了,因为我们自秦开始,就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其中或许有很少的时间内存在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时间,但那也只是皇朝初始的很短时间阶段,过了皇朝初期阶段,不管皇朝强弱,毫无例外的都会对地方诸侯予以沉重打击,使权利重新集中起来。
可以说,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主父偃也是有一份功劳的。是以,张然深深觉得主父偃这样的人才,就这么死了未免太可惜了!
不过,惋惜归惋惜,张然的能力有限,根本没有能力救主父偃,连卫青都办不到的事情,张然并不觉得自己能够办到。
而董仲舒本人,在讲述完主父偃的事情之后,也不禁为之唏嘘不已,虽然主父偃曾经向天子检举过他,并致使他受到了很严重的惩处,但那只是两人间的私人恩怨而已。
若是抛开私人恩怨不论,其实在治国理政方面,董仲舒与主父偃还是有很多共同语言的,不然两人以前也不可能成为好友啊!
不过,还是那句话,惋惜归惋惜,若是想要董仲舒出面为主父偃求情,那也根本是不可能的。
董仲舒之所以为之叹息的,不过是主父偃的遭遇让他颇有一些兔死狐悲之感,仅此而已。
或许是主父偃的事情太过于沉重了,接下来三人都不愿继续在这个话题上深究下去了,于是三人很快便转移了话题,聊起了今日在朝堂发生的其他事情。
一直聊了大约有近半个时辰左右,当张然三人聊得正开心之时,董府的仆人忽然来报,说是有天使驾临,请董仲舒几人去正堂叙话。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三人不敢怠慢,连忙起身一起来到董府的正堂之中。
进门后,张然豁然发现,来的居然还是熟人,所以不禁跟在董仲舒之后,向来着见礼道:“原来竟是郑谒者,许久不见了,谒者近来可好?”
郑谒者目光看向张然,含笑着回礼道:“还好,还好,有劳张小郎挂念了!”
说完后,郑谒者忽然神色一肃,一本正经的对张然道:“传陛下口谕,宣禁圃左丞张然,即刻前往宣室殿面圣!”
张然闻言不禁一惊,连忙俯身拜道:“遵受命!”
随后,这才缓缓起身,有些奇怪的对郑谒者询问道:“敢问谒者,陛下召我前去所为何事?谒者又是如何得知我在董公府上的?”
郑谒者闻言,没好气的白了张然一眼,道:“因为我们已经去过你府上了,问过你家的仆从之后,才知道你并未归家!是以,便来董公府上碰碰运气!没想到小郎还真在这里!”
“啊?”听了郑谒者的话,张然不禁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并连忙对其解释道:“那个,今日下朝的时间比较早,正好也没啥事,所以便来董公这里做客。没想到,竟劳烦谒者白跑了一趟,实在抱歉...”
“这倒是无妨!反正我们干的就是跑腿的事儿...”郑谒者摆摆手表示并不在意这个,而是对张然道:“小郎,我们出宫的时间也不短了,可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小郎且收拾一下,随我入宫面圣吧!陛下还在宫里等着呢!”
“好!好!”张然连忙点点头,并对身旁的董仲舒以及吾丘寿王两人道:“董公,子赣兄,看来我只能下次再叨扰二位了!”
董仲舒微微一笑,温声道:“既然陛下相召,小郎且去便是!”
吾丘寿王也满脸艳羡的看着张然,微不可察的叹息一声,道:“然哥儿,你不用管我们,只管进宫面圣便是,可前往别让陛下久等了!陛下很厌恶拖拖拉拉的人,所以你赶紧随郑兄入宫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