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朝会在莫名其妙的变故中戛然而止,皇帝只宣了内阁和六部还有两都御史议事,这让所有人心中都猜疑不定。
    要知道,通常这种朝议,除了上述这些人外,还当有各科给事中、各部侍郎以及几位顶阶勋贵,和翰林掌院及馆选参加。这便是常说的御乾清门议政了。
    然而这次,却几乎摒弃了大部分的常规议政人员,实在有些古怪。而敏锐的人更发现,这个组合中,等若是将言官彻底排除在外了,这就更是令人不由的深思了。
    两都御史虽然也是起奏事弹劾的职能,但真正了解内情的人都明白,那两位是绝不会在不明情况的时候开始就冲上去。历次发起的弹劾,其实都是先由一些低价给事中打头阵,待到发酵的差不多后,需要一击底定时,这些真正的大鳄才会冒头。
    所以,现下这个阵容传达出的意思很明确:皇帝不希望听到杂音,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至于武勋集团也被排除在外,好吧,其实大明虽然不似宋时那样文尊武卑,但却也是文官治天下的格局。一般朝议之时,武勋集团多半时间都是起个背景板的作用而已。除非涉及到对外用兵之事,他们才会有发言权。
    是以,以英国公为首的几位虽然也有些惊疑,但也只不过是惊疑而已,倒是并没什么别的想法。直到几人出了宫门,看到了在外焦急等待的各家晚辈后,才终于恍然大悟。
    且不说武勋这边之后的恍悟,单说几位被传唤进去议事的大臣这边。
    先是礼部尚书徐琼焦急的靠近刘健,低声道:“希贤,如今使团回归在即,蒙古公主代表达延而来,此时停朝,那接待事宜如何安排?这可是关乎两国和战之重,不可轻忽啊。”
    刘健步履不停,闻言只是微微顿了一下,随即淡然道:“无妨,使团千里跋涉,蒙古公主一路想必也是车马劳顿,可先令人迎往驿馆歇息,略息风尘,我朝再择日召见。这也符合礼仪,凉达延也说不出什么。”
    徐琼呆愣了一下,只得苦笑着点点头,叹口气应了。城外大张旗鼓的摆出迎接的架势,如今忽然来了这么个大转折,简直如同虎头蛇尾。刘健此法倒也确实令人说不出什么,但是礼部怕是会被人诟病嘲笑。只不过眼下形式诡谲,他便再如何不愿,却也只得按照这个章程来,却顾不得什么脸面了。
    好在他如今年事已高,本就有了辞官之心,只要剩下的时日不出大错便是有功了,便也懒得再去争什么了。
    其余几人眼见连接件蒙古公主之事都给推了,互相对视一眼后,都把心思收了起来,打定主意只作壁上观。接下来的议政,谁也拿不准是什么情况,此时此刻,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啊。
    前面已到了偏殿,众人各自心思、鱼贯而入。进的殿中,但见弘治帝并没落座,却是负手站在窗前,面沉如水,脸上有沉思之色。
    “臣等,参见陛下。”在刘健的带领下,众人纷纷躬身施礼。
    窗前的弘治帝回转身来,抬手一挥,淡然道:“都免了吧,也不知嘴上说的动听,真正有几人心口如一。”
    这话一出,众人都是面色一变,当场就僵在了那里。皇帝显然心中憋的火大了,竟连这种诛心之语都冒出来了。老天爷,这是要出大事了吗?米陀佛的,咱们还是小心点吧。
    众人俱皆心中惴惴,大学士刘健却是猛的一抬头,霍然挺深昂然道:“陛下,还请慎言!此等失语,臣等万死不敢受!若真个臣等有罪过之处,自有国法律条制之,岂可有君父恶言相向之理?还请陛下收回方才之语。”说着,一揖到底,长揖不起。
    左右都御史闵珪、佀钟对视一眼,也是紧跟着上前,齐声相和。随即,兵部尚书马文升、工部尚书徐贯、吏部尚书屠滽也纷纷拜倒。
    唯有户部尚书周经、刑部尚书白昂迟疑着左右看看,一时没反应过来,孤零零的站在原地没动。
    弘治帝面色阴沉,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过,哈的一声怒极而笑。转身大步走到御案前,探手从桌上拿起一张纸条,猛地向下掼去,怒笑道:“不敢?你们还有什么不敢的?这便是你们所谓的不敢吗?朕,真是真真的受教了。”
    刘健等人看的分明,这纸条应该就是之前在大殿上,让皇帝忽然怒而离朝的那张。
    旁边侍立着的杜甫暗叹一声,冲着一旁侍立的小监使个眼色,那小监便抢先一步上前,将纸条捡起,恭敬的呈给刘健。
    皇帝可以发怒,可以给刘健甩脸色,但是却不能真个折辱他。而杜甫自己身为大内总管,某些时刻是可以看做皇帝的代言的,所以他也不能动。
    但是以刘健的身份、资历,自然不能真个让他去弯腰,那就等同于打脸了。如此的话,他这个当朝首辅的脸面还要不要了?今日之事一旦传扬出去,不说别个,单就他再下达政令时,就会多多少少的受到些别扭了。而一朝首辅,每每发布的政令是何等重要?哪怕只是一丝一毫的偏差,有时候就会引发不可预测的变故。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便是如此了。
    所以,有这么个小监看似谮越的抢出来,实则却是最适当的举动。即维护了皇帝的威严,也保住了刘健首辅的脸面。
    果然,弘治帝看到这一幕只是轻轻的哼了一声,并没特别的表示。而刘健则是冲那小监点点头,又看了杜甫一眼,眼中闪过慰然之意,这才低头去看那纸张。
    只是一看之下,猛地眼眸就是一缩,脸色终于凝重起来。呆然片刻后,这才省悟过来,将纸条传给身边的众人一一过目。
    “啊!这个……”
    “这这……他这是要做甚?”
    “怎么可能?!”
    “李宾之一向沉稳多谋,此举必有原委……”
    当众人一一看过那纸条后,霎时间轰的一声次第失声叫了起来。一时间偏殿之上,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有惊奇的,有愤怒的,有不信的,乱哄哄闹成一片,全被这个消息震的失去了常态。
    纸条上只有一句话:李阁老亲身出城,衣紫冠朱,相迎于首。
    这纸条不用问,自然便是锦衣卫探子送来的。京城首善之地,天子脚下,别说这种公共场所,便是各大臣家中,都有锦衣卫坐探。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也是明朝皇帝和大臣们共有的默契。
    今日这般场景,李东阳以堂堂内阁次辅的身份,忽然出现在城外迎接的举动,几乎是立刻就被锦衣卫探得,当即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传到了皇帝眼前。这个速度,比张悦等人发现后再来禀报,更是要快的多快的多。
    一个堂堂的内阁大学士、当朝次辅,竟然自降身价的亲迎城外,这不啻于是放了一颗超大的卫星啊。
    出使使团回归也好,蒙古公主来访也罢,自然是要有一定的迎接程序,这本是题中应有之义。
    但是这种迎接的规格,也是都有额定的规制的。低于这种规制是怠慢,往往会因此折射出朝中某些风向。一般来说,都是在某些博弈后,故意显露出来的。
    可是高于这种规制的话,却是历朝历代从所未有过的情况。除非是某些特殊的事件发生,比如为朝廷立下开疆拓土的大功,又或者作出影响国运的大功劳后,由皇帝会同所有大臣议后认同,认为必须以打破常规的规制来彰显其功的,才会有那种情形发生。而那种情形,也大都是皇帝本人亲自出面,抑或由太子或是皇子代表出面的。
    然而,以当朝重臣而领这种,却是从所未闻。更不要说,李东阳这个举动,明显没经过朝议,更没有得到皇帝的旨意许可。那么,他这么做的举动,里面的意味可就耐人寻味的深了。
    当然,你要说是人家私人关系好,自愿去接朋友怎么了。呵呵,私下关系好,自愿去接当然可以。但是既然是以私人关系出现,那你就不应该穿官服啊。
    官服,绝不是如后世的制服可比。那是必须有固定的场合,才会穿着的。古时礼法森严,无论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有着极严格的规制。不到一定的等阶,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凡触及了,便是谮越之罪。
    谮越之罪,重者可是够的上掉脑袋的!
    而李东阳在这个时刻,身穿官服出现在城外迎接的队伍前,那便等若是明示所有人,他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更是大明的内阁辅臣、当朝大学士!
    这,已然是妥妥的逾距了!
    以李东阳的身份、名望,这样的做法引发的效应,用脚趾头都能想到,会是何等巨大。又怎么能怪的弘治帝发这么大的脾气?
    李东阳此举,可以解读成是一种肆意的发泄,也可以解读成是对皇帝的一种对抗,一记打脸!
    至于为什么,呵呵,在场众人又哪个不知李家和苏默之间的龌龊?又哪个不知,李东阳对皇帝近来近乎放纵的厚待苏默的举动,是何等的不满?
    那么,李东阳今日所为,便也全都说的通了。只不过说的通归说得通,这背后隐含的意义,却是不得不令众人心中震怖了。这是什么?这分明是相权和皇权的正面硬怼啊!
    风暴,将起!

章节目录

大明闲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大篷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篷车并收藏大明闲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