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叶春秋的回答,杨廷和只是轻笑,而后捋须。
叶春秋突然道:“为何不见杨修撰?”
叶春秋突然问起了杨慎,杨廷和脸上的笑更浓了几分,随即道:“不就在那里?”
说着,杨廷和的目光便朝东北角看去,只见在那贴着皇城之下,杨慎恰与几个翰林亲密地低声说着什么,时不时地传来笑声。
见自己的父亲朝自己看来,杨慎便红光满面地徐徐走来,先给李东阳诸人行礼,方才朝叶春秋作揖道:“见过镇国公。”
说话之间,嗓子故意拔高了几分。
这一次,杨慎确实是有得意的资本啊。
他正得了旌表呢,这旌表是从吏部开始,而后到内阁,再到宫中,这就意味着,杨家的人脉和实力还是很强的,一般人,即便是你真有个为内阁大臣的爹,被选拔出来,多半也会遭人讥讽和嘲笑,认为这是走了后门。
可是杨慎就截然不同了,这一次得了旌表,既说明他在士林之中的名声好,同时也证明了杨家在内阁六部的关系通达,而宫中照准,也说明从前的事,陛下早已记不起了,自己的父亲在陛下心上的地位依旧不轻。
杨慎得意于此,所以朝叶春秋行礼的时候,显得并不太恭顺,毕竟他是以清直起家的嘛,清流,本来就不该畏惧权贵。
而且,此番他已有布置,在宁波,他派去的人倒是当真搜罗了不少叶春秋从前的恶迹,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之事,可是牵涉到的,却是道德问题,叶春秋还是为秀才的时候,就与人合伙做买卖,甚至夺了别人的铺面,诸如此类的。
当然,杨慎是不会亲自去弹劾的,这太明显了,倒是他有不少密友愿意将此事揭出来,今日的廷议正好是论功,权当是恶心恶心这叶春秋,也让论功行赏之时,其他的大臣有一些顾忌。
毕竟一个私德败坏的人,一般人是不敢轻易为他说话的。
此时的杨慎,虽刚不久前受了陛下的责骂,受了些打击,可现在又不免意气风起来,因为这一次旌表,让他明年就有了晋升侍学的资本,自己年轻轻就可成为侍学,虽是在叶春秋这种妖孽面前不算什么,却也足以自傲了。
叶春秋习惯性地背着手,只是朝杨慎一笑,很敷衍地哦了一声,眼睛却是看到了形影单只的邓健,顿时眼睛一亮,道:“得罪……。”
这样轻飘飘地丢下了一句话,便大步流星地朝邓健走去。
这态度,无疑是对杨慎的反击,你的行礼,我看不到。
杨慎目视叶春秋去远,不禁有些恼火,这叶春秋分明是故意当着诸人的面让他下不来台的。
可显然,人家还真有本事不搭理他,将他当做空气。
呵……等着瞧吧。
杨慎心里这样想着,心情又舒坦了一些,心里充满了期盼。
某种程度来说,杨慎对叶春秋与其说恨,不如说是嫉妒。
同样是状元公,两者的差距实在太大,可是凭什么呢,你叶春秋其实不过是个庶子出身,即便是嫡子,那也不过是宁波乡下的一个小士绅家庭出来的而已,自己乃是阁老之子,世代都是官宦人家,如何比不过你?
想到这里,他朝向几个翰林和御史看去,这几个人,同时给予了杨慎意味深长的眼神。
………………
在紫禁城的深宫里,朱厚照今儿照例起早,因为在草原里吃过苦,所以回了京师后,也极少睡懒觉了。
天刚蒙蒙亮,听到晨钟响起,朱厚照已换上了冕服,这是今岁最后一次的廷议,很是关键,算是这朝廷要做一个年终的总结,再者关系到土谢部一战的论功行赏,叶春秋且不说,即便是赵进这些老兄弟的恩赏还没结果呢。
赵进这些人,对朱厚照来说,也是很具有意义的存在的,他们才是真正见证着他在关外建立丰功伟绩的人。
想起赵进他们,朱厚照就更兴致勃勃起来,精神奕奕地准备动身赶去廷议。
可是这时候,刘瑾却是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显得很焦急,口里轻喘着气儿道:“陛下,不好了,不好了……”
刘瑾急切地大叫着,令朱厚照不禁皱眉,他不喜欢刘瑾这样咋咋呼呼的,仿佛把他今天的好心情也一下子吓跑了。
于是朱厚照便冷着声调道:“出了什么事,什么不好了?”
刘瑾连忙拜倒,磕了个头,道:“陛下,厂卫……哎……奴婢不知道该怎么说好,陛下啊,厂卫现了一个案子,昨夜呈报了来,奴婢觉得非同小可,想着无论如何也要禀告陛下一声。”
朱厚照沉着脸,背着手道:“直说,直说,不要惹朕动怒。”
“是,是。”刘瑾苦笑道:“这是……是关于翰林修撰杨慎的,杨修撰……他……他被查出在去岁的时候,收受了人的贿赂,足足一千两,人证物证都已经核实了,送贿的人也已经招供……”
原来只是这个事?
朱厚照露出一副你特么的逗我的模样,不过是一个翰林修撰贪墨了银子而已。
一千两,这是屁大点的事儿啊!
当然,假若这是在太祖朝,这样的贪墨,足够理由让太祖皇帝将其扒掉十层皮了。只是到了后来,历代皇帝对于治贪,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了。
这是显而易见的嘛,太祖皇帝他老人家就定下来了这么点俸禄,人家不贪,难道去吃土吗?
何况,对于天子来说,臣子贪墨不贪墨,实在不算什么太大的事,任何一个统治者,显然对臣子的要求,要的就是忠心。只要忠心,其他都是小节。
可是这刘瑾也真是,居然拿这么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东西跑来禀告,还一副天塌下来的样子?
朱厚照因为刘瑾的小题大做,气冲冲地瞪了他一眼,想了想,还是道:“贪墨钱财的叫什么?”
刘瑾连忙道:“杨慎。”
朱厚照顿时想起来了,这个人,还真是有点印象的。(未完待续。)
叶春秋突然道:“为何不见杨修撰?”
叶春秋突然问起了杨慎,杨廷和脸上的笑更浓了几分,随即道:“不就在那里?”
说着,杨廷和的目光便朝东北角看去,只见在那贴着皇城之下,杨慎恰与几个翰林亲密地低声说着什么,时不时地传来笑声。
见自己的父亲朝自己看来,杨慎便红光满面地徐徐走来,先给李东阳诸人行礼,方才朝叶春秋作揖道:“见过镇国公。”
说话之间,嗓子故意拔高了几分。
这一次,杨慎确实是有得意的资本啊。
他正得了旌表呢,这旌表是从吏部开始,而后到内阁,再到宫中,这就意味着,杨家的人脉和实力还是很强的,一般人,即便是你真有个为内阁大臣的爹,被选拔出来,多半也会遭人讥讽和嘲笑,认为这是走了后门。
可是杨慎就截然不同了,这一次得了旌表,既说明他在士林之中的名声好,同时也证明了杨家在内阁六部的关系通达,而宫中照准,也说明从前的事,陛下早已记不起了,自己的父亲在陛下心上的地位依旧不轻。
杨慎得意于此,所以朝叶春秋行礼的时候,显得并不太恭顺,毕竟他是以清直起家的嘛,清流,本来就不该畏惧权贵。
而且,此番他已有布置,在宁波,他派去的人倒是当真搜罗了不少叶春秋从前的恶迹,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之事,可是牵涉到的,却是道德问题,叶春秋还是为秀才的时候,就与人合伙做买卖,甚至夺了别人的铺面,诸如此类的。
当然,杨慎是不会亲自去弹劾的,这太明显了,倒是他有不少密友愿意将此事揭出来,今日的廷议正好是论功,权当是恶心恶心这叶春秋,也让论功行赏之时,其他的大臣有一些顾忌。
毕竟一个私德败坏的人,一般人是不敢轻易为他说话的。
此时的杨慎,虽刚不久前受了陛下的责骂,受了些打击,可现在又不免意气风起来,因为这一次旌表,让他明年就有了晋升侍学的资本,自己年轻轻就可成为侍学,虽是在叶春秋这种妖孽面前不算什么,却也足以自傲了。
叶春秋习惯性地背着手,只是朝杨慎一笑,很敷衍地哦了一声,眼睛却是看到了形影单只的邓健,顿时眼睛一亮,道:“得罪……。”
这样轻飘飘地丢下了一句话,便大步流星地朝邓健走去。
这态度,无疑是对杨慎的反击,你的行礼,我看不到。
杨慎目视叶春秋去远,不禁有些恼火,这叶春秋分明是故意当着诸人的面让他下不来台的。
可显然,人家还真有本事不搭理他,将他当做空气。
呵……等着瞧吧。
杨慎心里这样想着,心情又舒坦了一些,心里充满了期盼。
某种程度来说,杨慎对叶春秋与其说恨,不如说是嫉妒。
同样是状元公,两者的差距实在太大,可是凭什么呢,你叶春秋其实不过是个庶子出身,即便是嫡子,那也不过是宁波乡下的一个小士绅家庭出来的而已,自己乃是阁老之子,世代都是官宦人家,如何比不过你?
想到这里,他朝向几个翰林和御史看去,这几个人,同时给予了杨慎意味深长的眼神。
………………
在紫禁城的深宫里,朱厚照今儿照例起早,因为在草原里吃过苦,所以回了京师后,也极少睡懒觉了。
天刚蒙蒙亮,听到晨钟响起,朱厚照已换上了冕服,这是今岁最后一次的廷议,很是关键,算是这朝廷要做一个年终的总结,再者关系到土谢部一战的论功行赏,叶春秋且不说,即便是赵进这些老兄弟的恩赏还没结果呢。
赵进这些人,对朱厚照来说,也是很具有意义的存在的,他们才是真正见证着他在关外建立丰功伟绩的人。
想起赵进他们,朱厚照就更兴致勃勃起来,精神奕奕地准备动身赶去廷议。
可是这时候,刘瑾却是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显得很焦急,口里轻喘着气儿道:“陛下,不好了,不好了……”
刘瑾急切地大叫着,令朱厚照不禁皱眉,他不喜欢刘瑾这样咋咋呼呼的,仿佛把他今天的好心情也一下子吓跑了。
于是朱厚照便冷着声调道:“出了什么事,什么不好了?”
刘瑾连忙拜倒,磕了个头,道:“陛下,厂卫……哎……奴婢不知道该怎么说好,陛下啊,厂卫现了一个案子,昨夜呈报了来,奴婢觉得非同小可,想着无论如何也要禀告陛下一声。”
朱厚照沉着脸,背着手道:“直说,直说,不要惹朕动怒。”
“是,是。”刘瑾苦笑道:“这是……是关于翰林修撰杨慎的,杨修撰……他……他被查出在去岁的时候,收受了人的贿赂,足足一千两,人证物证都已经核实了,送贿的人也已经招供……”
原来只是这个事?
朱厚照露出一副你特么的逗我的模样,不过是一个翰林修撰贪墨了银子而已。
一千两,这是屁大点的事儿啊!
当然,假若这是在太祖朝,这样的贪墨,足够理由让太祖皇帝将其扒掉十层皮了。只是到了后来,历代皇帝对于治贪,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了。
这是显而易见的嘛,太祖皇帝他老人家就定下来了这么点俸禄,人家不贪,难道去吃土吗?
何况,对于天子来说,臣子贪墨不贪墨,实在不算什么太大的事,任何一个统治者,显然对臣子的要求,要的就是忠心。只要忠心,其他都是小节。
可是这刘瑾也真是,居然拿这么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东西跑来禀告,还一副天塌下来的样子?
朱厚照因为刘瑾的小题大做,气冲冲地瞪了他一眼,想了想,还是道:“贪墨钱财的叫什么?”
刘瑾连忙道:“杨慎。”
朱厚照顿时想起来了,这个人,还真是有点印象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