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盎的船只停靠在洛阳的码头上的时候,李二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这一次因为事急从权没有什么大的仪仗,但是有什么仪仗比起烈亲自来迎还要大的吗?
李二站在码头上,骑在一匹雪白的马的背上,然后整个人看向从码头上缓缓走下来的冯盎,这个现在已经华发丛生的老者,就是大唐没有册封但是却有着事实的岭南王。
“臣冯盎,叩见陛下!”见到李二,冯盎推金山倒玉柱的就直接跪倒在码头上。这是冯盎表示忠心的方式,让李二知道冯氏没有在这个时候搞什么小动作。毕竟李二对冯氏的提防是没有一点点放松的,至今在梅岭古道上面依旧还有玄甲卫的堡垒。
“爱卿请起!”李二翻身下马,然后快步走到冯盎身边,双手将他扶了起来,显露出了一种君臣和谐氛围出来,然后李二直接拉着冯盎就朝着码头外面走。
李二对冯盎的忌惮让他也不敢怠慢冯盎,毕竟岭南这一片儿地方他还是要的。所以两人把臂同游搞得跟好基友似的。而跟随在冯盎身边一起下来的刘伟,李二就当作没看见了。
刘伟的事情李二暂时不怎么想管,现在先把冯盎给安抚下来,然后将关中的蝗灾给平息下去,这才是最主要的事情,至于刘伟不过是一个顺带的小虾米,有什么需要特别关注的?
刘伟没有人理会,也就只好跟在两人身后充当起了保镖的角色,当然这个时候那些将门的将军们想理会刘伟也没有机会,毕竟李二在场,老大没有发话,下面的马仔也不好直接上前不是。
李二带着冯盎一路朝着洛阳的行宫而去,在这个时候,行宫之中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膳食,要给冯盎接风洗尘。而且李二多多少少也猜到了冯盎这一次进京所为何事,百骑司和都水监虽然岭南关注不够,可是却也不是说完全抓瞎。
“爱卿请坐!”回到行宫之后,李二直接坐上了行宫之中的那一个位居正北的九龙椅上面对着冯盎说道。
“谢陛下!”冯盎躬身行礼,然后就直接在下方左侧第一个案几后面跪坐下来。
“爱卿世居岭南,此次入京布置所为何事?”李二说道,对于冯盎,李二早年也打过交道,所以知道他的脾气是不需要那么多的花团锦簇的弯弯道道的,直接说出目的才是这个耿直的汉子的风格。
“陛下,此次微臣入京,只是为了一件事情,为陛下分忧!”冯盎说道,能够混到国公位置的,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货色,冯盎这话说的也是非常的有技巧,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这就是他的话里面的意思。
也算是小小的派了李二一个马屁,冯盎现在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的立场上面,很多事情也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岭南是他心中的一方净土,不能够被破坏。
所以适当地给李二示好,让李二知道冯氏没有一点点的不轨的心思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上的事情,很多时候一个简单的动作就会引起一场不必要的战争,李二和冯盎现在都不希望出现彼此之间的战争。
“为朕分忧?朕现在最苦恼的就是这蝗灾,爱卿可有良策?”李二心中呵呵一笑,这蝗虫的事情是李二现在最头疼的事情,冯盎有办法解决?
“陛下,可曾记得去岁微臣敬献过一种新的粮食作物?”冯盎说道。
“朕记得!难道爱卿带来的这些船只里面全都是那种粮食?”李二双眼一亮,去年已经接近冬天的时候,冯盎敬献了一穗稻穗,当时上奏这是一种新的作物,并未言明这东西究竟产量多少,还有生长周期等等。
而李二当时也没有过多在意,因为新的作物的发现,在大唐并不是什么特别受重视的事情,虽说大唐重视农桑,可种了上千年的小麦的关中地区,又有谁会轻易地去种这种水稻。而且当时已经过了深秋时节,要种子什么的拿回来也是今年的事情了。
近年关中地区也有种植,只是现在没有到收获的季节结果蝗虫一下子就来了,李二对这种新的农作物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印象。
“陛下,正是水稻!这东西臣觉得可以当成第六种适合我大唐种植的农作物!而且产量是最高的!”冯盎说道。他这一次紧紧地目的不就是推广水稻的吗,现在当然要大四的说水稻的好处了。
“你的船上现在有多少的水稻?”李二对于水稻进不进入五谷之分没有什么意见,他看中的是冯盎现在有多少的水稻,能够救活多少百姓。
“陛下,这输掉微臣从去岁夏日开始种植,收获后种植了第二茬,再加上今年种植的第三茬,两广地区武安不种植水稻,除了百姓的口粮之外,其余的全都运到这里了!”冯盎直接回答道:“共计有十万担。”
十万担粮食有多少?按照唐朝时候的一石粮食大约是一百零六斤,这个是后世的市斤,也就是说十万担粮食也就是千万斤还要多,这才是冯盎的船队吃水很深的真正原因所在。
千万斤粮食,有了这些粮食,关中地区的饥荒是可以被大大缓解了。想到这里李二面上稍微的轻松了一点。对于冯盎这种雪中送炭的举动更是觉得冯盎这件事情做的非常的漂亮。
李二和冯盎都觉得这么多的粮食不得了,可是对于刘伟来讲他大致是知道一点点水稻的产量的,对于这种占城稻他感到很失望。产量实在是达不到他心中的预期。水稻一般在后世来讲一亩水田可以产出五百一公斤以上,这还是最薄产的水田,伺候的精细一点的,怎么也要七百公斤往上走。
可是在接近三万亩的土地上种了三茬,才积累出来十万担粮食,算上吃掉的对半分,这一亩地才出产两石粮食,也就是两百一十斤。这完全没得比,差了好几倍。
李二站在码头上,骑在一匹雪白的马的背上,然后整个人看向从码头上缓缓走下来的冯盎,这个现在已经华发丛生的老者,就是大唐没有册封但是却有着事实的岭南王。
“臣冯盎,叩见陛下!”见到李二,冯盎推金山倒玉柱的就直接跪倒在码头上。这是冯盎表示忠心的方式,让李二知道冯氏没有在这个时候搞什么小动作。毕竟李二对冯氏的提防是没有一点点放松的,至今在梅岭古道上面依旧还有玄甲卫的堡垒。
“爱卿请起!”李二翻身下马,然后快步走到冯盎身边,双手将他扶了起来,显露出了一种君臣和谐氛围出来,然后李二直接拉着冯盎就朝着码头外面走。
李二对冯盎的忌惮让他也不敢怠慢冯盎,毕竟岭南这一片儿地方他还是要的。所以两人把臂同游搞得跟好基友似的。而跟随在冯盎身边一起下来的刘伟,李二就当作没看见了。
刘伟的事情李二暂时不怎么想管,现在先把冯盎给安抚下来,然后将关中的蝗灾给平息下去,这才是最主要的事情,至于刘伟不过是一个顺带的小虾米,有什么需要特别关注的?
刘伟没有人理会,也就只好跟在两人身后充当起了保镖的角色,当然这个时候那些将门的将军们想理会刘伟也没有机会,毕竟李二在场,老大没有发话,下面的马仔也不好直接上前不是。
李二带着冯盎一路朝着洛阳的行宫而去,在这个时候,行宫之中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膳食,要给冯盎接风洗尘。而且李二多多少少也猜到了冯盎这一次进京所为何事,百骑司和都水监虽然岭南关注不够,可是却也不是说完全抓瞎。
“爱卿请坐!”回到行宫之后,李二直接坐上了行宫之中的那一个位居正北的九龙椅上面对着冯盎说道。
“谢陛下!”冯盎躬身行礼,然后就直接在下方左侧第一个案几后面跪坐下来。
“爱卿世居岭南,此次入京布置所为何事?”李二说道,对于冯盎,李二早年也打过交道,所以知道他的脾气是不需要那么多的花团锦簇的弯弯道道的,直接说出目的才是这个耿直的汉子的风格。
“陛下,此次微臣入京,只是为了一件事情,为陛下分忧!”冯盎说道,能够混到国公位置的,就没有一个是简单的货色,冯盎这话说的也是非常的有技巧,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这就是他的话里面的意思。
也算是小小的派了李二一个马屁,冯盎现在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的立场上面,很多事情也不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岭南是他心中的一方净土,不能够被破坏。
所以适当地给李二示好,让李二知道冯氏没有一点点的不轨的心思是非常重要的,政治上的事情,很多时候一个简单的动作就会引起一场不必要的战争,李二和冯盎现在都不希望出现彼此之间的战争。
“为朕分忧?朕现在最苦恼的就是这蝗灾,爱卿可有良策?”李二心中呵呵一笑,这蝗虫的事情是李二现在最头疼的事情,冯盎有办法解决?
“陛下,可曾记得去岁微臣敬献过一种新的粮食作物?”冯盎说道。
“朕记得!难道爱卿带来的这些船只里面全都是那种粮食?”李二双眼一亮,去年已经接近冬天的时候,冯盎敬献了一穗稻穗,当时上奏这是一种新的作物,并未言明这东西究竟产量多少,还有生长周期等等。
而李二当时也没有过多在意,因为新的作物的发现,在大唐并不是什么特别受重视的事情,虽说大唐重视农桑,可种了上千年的小麦的关中地区,又有谁会轻易地去种这种水稻。而且当时已经过了深秋时节,要种子什么的拿回来也是今年的事情了。
近年关中地区也有种植,只是现在没有到收获的季节结果蝗虫一下子就来了,李二对这种新的农作物根本就没有多大的印象。
“陛下,正是水稻!这东西臣觉得可以当成第六种适合我大唐种植的农作物!而且产量是最高的!”冯盎说道。他这一次紧紧地目的不就是推广水稻的吗,现在当然要大四的说水稻的好处了。
“你的船上现在有多少的水稻?”李二对于水稻进不进入五谷之分没有什么意见,他看中的是冯盎现在有多少的水稻,能够救活多少百姓。
“陛下,这输掉微臣从去岁夏日开始种植,收获后种植了第二茬,再加上今年种植的第三茬,两广地区武安不种植水稻,除了百姓的口粮之外,其余的全都运到这里了!”冯盎直接回答道:“共计有十万担。”
十万担粮食有多少?按照唐朝时候的一石粮食大约是一百零六斤,这个是后世的市斤,也就是说十万担粮食也就是千万斤还要多,这才是冯盎的船队吃水很深的真正原因所在。
千万斤粮食,有了这些粮食,关中地区的饥荒是可以被大大缓解了。想到这里李二面上稍微的轻松了一点。对于冯盎这种雪中送炭的举动更是觉得冯盎这件事情做的非常的漂亮。
李二和冯盎都觉得这么多的粮食不得了,可是对于刘伟来讲他大致是知道一点点水稻的产量的,对于这种占城稻他感到很失望。产量实在是达不到他心中的预期。水稻一般在后世来讲一亩水田可以产出五百一公斤以上,这还是最薄产的水田,伺候的精细一点的,怎么也要七百公斤往上走。
可是在接近三万亩的土地上种了三茬,才积累出来十万担粮食,算上吃掉的对半分,这一亩地才出产两石粮食,也就是两百一十斤。这完全没得比,差了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