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财政的困局是什么?
朱厚照一眼看出了问题,奇怪的是满朝文武竟然无一人指出。
第一产业的农业是国民生存的根基,第二产业工业是民富国强的根本,第三产业则能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两个月亮世界取消了农业税,没见对国家财政造成什么影响,反而粮食产量年年创新高。
大明财政的困局,源于大明税种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
朝廷的税收分为十六类。分别是米、麦、丝、绵、绢、布、棉花、草料、户口钞、杂课钞、盐课、茶课、屯田收入、金银、水银、朱砂等。
杂课钞也就是杂税。例如番舶抽分、香税、矿银税、钞关税、门摊税、酒醋税、房地契税、竹木抽分、渔课等等。
如果简单一点划分,把米、麦归于田赋,户口钞为人丁税,其他归于工商业。
弘治十一年天下赋米1897万多石,麦869万多石。共计2766万石。按照1两银子购买2石粮食,折银1383万两。
再看杂课钞,有7392万贯多。听上去很多,但是注意,收入单位乃是大明宝钞!京师一贯宝钞兑换通宝3文,这还是朱厚照炒起来的价格。根据官方要求交税时“钱七文折银一分,钞一贯折银三厘”。也就是说每一两白银折换铜钱700文或是333贯。相当于22万两白银。一贯宝钞的官方兑换价为2.1文通宝。
盐课2049800引。朝廷规定每引折盐300斤,或银六钱四厘。约莫131万两白银。
朱厚照核查过史料。宋真宗天禧年间的商税总额为2144万贯,其中盐税340贯。宋朝的货币以铜本位计算,宋真宗时期5贯约等于1两银子。也就是商税折银428.8万两,其中盐税68万。可见,武力值不高、国土面积缩减的宋朝,征到的商税比大明多多了。
如果按两个月亮世界的税收比例,关税占得比重也很高。这般计算,杂课钞中的钞关税属于关税。京杭运河南北贯通,商贾络绎,征收过往船只、商品的钞关成为杂课钞的最大头收入。哪怕是全算上,也不过22万两。
根据以上粗略的统计。田赋占朝廷税收的70%以上。盐税占了10%,工商税20%。其中关税占了不到2%。
田赋很重要,可它就像两个月亮世界的黄金,不管世界发生战乱、天灾还是瘟疫,都能保值。可是投资回报比极低。买黄金的人不会指望黄金暴涨发大财。
大明的财政收入全部压在田赋上,只能保证基本收入。就像人无横财不富一样。
立国一百三十年,开垦的田亩多了许多,田赋并没有增多少。朝廷要养的宗室多了,支付的军事开支多了,天灾多了,各种支出多了,收入没变。加上土地兼并严重、官绅阶级把税转嫁到百姓身上,所以百姓们感受到田税越来越重,导致很多人生活不堪重负。
但如果要说工商税低,也不全对!
不懂经济的太祖虽然规定商税三十税一。但没有列出具体税目。如果只针对一种货物,在现实生活中还要加收运输费、货税、门摊税,甚至经商途中官吏索贿等。说它是十税一也差不多。
这可不是朱厚照胡说的。叶淇把纳粮中盐改成纳银中盐,除了某些见不得光的原因,也是因为商人在把粮食送往北边军队或是屯田时,受到一级级官吏剥削,利润从被压缩到几乎没有。
还要提到知道官员贪婪、却不懂经济的太祖。制定《大明律》收税的漏洞太多。下面执行起来中间可操作的步骤太多。很多商税没有进国库而是落入各级官吏的口袋。
朱厚照曾在两个月亮世界生活过,知道靠死工资过不上好日子。有能力的人,谁不搞点副业赚外快?就像他,没有人脉背景、学历又不高,如果不做主播怎么付得起房子首付?官吏实际到手工资低,为养活一家老小能不得捞外快吗?
这是一个死循环。想要改变,只能两端同时改革。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揭帖栏上,几篇直指问题核心的文章全部出自朱厚照之手。
在《官绅一体纳粮》的文章中,他照办两个月亮世界的所得税。不但是考取功名之人、就算是宗室也要纳粮。但他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享受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
他知道这篇文章的发表,相当于引爆核武器。对朝野中的影响会十分巨大。所以,别鄙视他认怂匿了名。
他不但匿名,还让宁瑾花钱从民间找来死士,加入“一体党”。所谓死士,真的是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的亡命之徒。一旦被人抓住,甚至是被东厂抓了,朱厚照都不会让人出面营救。被抓的人直接服毒自尽。
但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大。
“一体党”,顾名思义就是要让朝廷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改革。死士们会同时在农村和县城宣传一体纳粮的思想。至于一体党之后的发展,端看朝臣们如何应对了。
话说回来,要不是萧敬、高凤等人看着他经过“苦思冥想”、翻看无数资料做出的文章,身边没有他人指点,绝对不敢让人把文章贴在揭帖栏上。
作为第一个看全所有文章,领略朱厚照从中表达意思的萧敬,像个花痴一样盯着朱厚照猛瞧。
“太子爷通透。”萧敬挤了半天,也就挤出五个字。
在听到朱厚照让宁瑾找死士加入一体党,萧敬和高凤瞬间处于脑死亡的状态。
高凤憋了很久,才颤颤巍巍地规劝他三思而后行。“至少也要事先告诉皇爷。”
要不是知道朱厚照反感,高凤就差死谏了。
“父皇让本宫放手去做的时候,萧公公在场。”朱厚照如此回答。
萧敬脸色像吞了一只苍蝇一样难受。他想,皇爷一定想不到太子爷会做出此等之事。
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的脸色可比萧敬难看多了。
《流民四要》算什么,揭帖栏上的文章,篇篇都是诛心之言!
“杀人诛心!”刘健反复念叨着。
李东阳眼皮子猛跳:“太子的报复,会到此为止吗?”
在见到白花花的大米、听到各类抨击缺粮言论的双重打压之下,京师抢粮的风头被彻底掐灭。病榻上的徐琼听到揭帖内容的当日爬起来上衙。哪怕朝会暂停,徐琼也要拖着病体在六部之间到处走动。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已经没有多少官员再敢把矛头指向张皇后。尤其是都察院和六科,轮流接到各级大佬的反复警告。
太子怒,避之。
朱厚照一眼看出了问题,奇怪的是满朝文武竟然无一人指出。
第一产业的农业是国民生存的根基,第二产业工业是民富国强的根本,第三产业则能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孰轻孰重一目了然。两个月亮世界取消了农业税,没见对国家财政造成什么影响,反而粮食产量年年创新高。
大明财政的困局,源于大明税种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
朝廷的税收分为十六类。分别是米、麦、丝、绵、绢、布、棉花、草料、户口钞、杂课钞、盐课、茶课、屯田收入、金银、水银、朱砂等。
杂课钞也就是杂税。例如番舶抽分、香税、矿银税、钞关税、门摊税、酒醋税、房地契税、竹木抽分、渔课等等。
如果简单一点划分,把米、麦归于田赋,户口钞为人丁税,其他归于工商业。
弘治十一年天下赋米1897万多石,麦869万多石。共计2766万石。按照1两银子购买2石粮食,折银1383万两。
再看杂课钞,有7392万贯多。听上去很多,但是注意,收入单位乃是大明宝钞!京师一贯宝钞兑换通宝3文,这还是朱厚照炒起来的价格。根据官方要求交税时“钱七文折银一分,钞一贯折银三厘”。也就是说每一两白银折换铜钱700文或是333贯。相当于22万两白银。一贯宝钞的官方兑换价为2.1文通宝。
盐课2049800引。朝廷规定每引折盐300斤,或银六钱四厘。约莫131万两白银。
朱厚照核查过史料。宋真宗天禧年间的商税总额为2144万贯,其中盐税340贯。宋朝的货币以铜本位计算,宋真宗时期5贯约等于1两银子。也就是商税折银428.8万两,其中盐税68万。可见,武力值不高、国土面积缩减的宋朝,征到的商税比大明多多了。
如果按两个月亮世界的税收比例,关税占得比重也很高。这般计算,杂课钞中的钞关税属于关税。京杭运河南北贯通,商贾络绎,征收过往船只、商品的钞关成为杂课钞的最大头收入。哪怕是全算上,也不过22万两。
根据以上粗略的统计。田赋占朝廷税收的70%以上。盐税占了10%,工商税20%。其中关税占了不到2%。
田赋很重要,可它就像两个月亮世界的黄金,不管世界发生战乱、天灾还是瘟疫,都能保值。可是投资回报比极低。买黄金的人不会指望黄金暴涨发大财。
大明的财政收入全部压在田赋上,只能保证基本收入。就像人无横财不富一样。
立国一百三十年,开垦的田亩多了许多,田赋并没有增多少。朝廷要养的宗室多了,支付的军事开支多了,天灾多了,各种支出多了,收入没变。加上土地兼并严重、官绅阶级把税转嫁到百姓身上,所以百姓们感受到田税越来越重,导致很多人生活不堪重负。
但如果要说工商税低,也不全对!
不懂经济的太祖虽然规定商税三十税一。但没有列出具体税目。如果只针对一种货物,在现实生活中还要加收运输费、货税、门摊税,甚至经商途中官吏索贿等。说它是十税一也差不多。
这可不是朱厚照胡说的。叶淇把纳粮中盐改成纳银中盐,除了某些见不得光的原因,也是因为商人在把粮食送往北边军队或是屯田时,受到一级级官吏剥削,利润从被压缩到几乎没有。
还要提到知道官员贪婪、却不懂经济的太祖。制定《大明律》收税的漏洞太多。下面执行起来中间可操作的步骤太多。很多商税没有进国库而是落入各级官吏的口袋。
朱厚照曾在两个月亮世界生活过,知道靠死工资过不上好日子。有能力的人,谁不搞点副业赚外快?就像他,没有人脉背景、学历又不高,如果不做主播怎么付得起房子首付?官吏实际到手工资低,为养活一家老小能不得捞外快吗?
这是一个死循环。想要改变,只能两端同时改革。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揭帖栏上,几篇直指问题核心的文章全部出自朱厚照之手。
在《官绅一体纳粮》的文章中,他照办两个月亮世界的所得税。不但是考取功名之人、就算是宗室也要纳粮。但他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享受一定比例的税收优惠。
他知道这篇文章的发表,相当于引爆核武器。对朝野中的影响会十分巨大。所以,别鄙视他认怂匿了名。
他不但匿名,还让宁瑾花钱从民间找来死士,加入“一体党”。所谓死士,真的是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的亡命之徒。一旦被人抓住,甚至是被东厂抓了,朱厚照都不会让人出面营救。被抓的人直接服毒自尽。
但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大。
“一体党”,顾名思义就是要让朝廷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改革。死士们会同时在农村和县城宣传一体纳粮的思想。至于一体党之后的发展,端看朝臣们如何应对了。
话说回来,要不是萧敬、高凤等人看着他经过“苦思冥想”、翻看无数资料做出的文章,身边没有他人指点,绝对不敢让人把文章贴在揭帖栏上。
作为第一个看全所有文章,领略朱厚照从中表达意思的萧敬,像个花痴一样盯着朱厚照猛瞧。
“太子爷通透。”萧敬挤了半天,也就挤出五个字。
在听到朱厚照让宁瑾找死士加入一体党,萧敬和高凤瞬间处于脑死亡的状态。
高凤憋了很久,才颤颤巍巍地规劝他三思而后行。“至少也要事先告诉皇爷。”
要不是知道朱厚照反感,高凤就差死谏了。
“父皇让本宫放手去做的时候,萧公公在场。”朱厚照如此回答。
萧敬脸色像吞了一只苍蝇一样难受。他想,皇爷一定想不到太子爷会做出此等之事。
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的脸色可比萧敬难看多了。
《流民四要》算什么,揭帖栏上的文章,篇篇都是诛心之言!
“杀人诛心!”刘健反复念叨着。
李东阳眼皮子猛跳:“太子的报复,会到此为止吗?”
在见到白花花的大米、听到各类抨击缺粮言论的双重打压之下,京师抢粮的风头被彻底掐灭。病榻上的徐琼听到揭帖内容的当日爬起来上衙。哪怕朝会暂停,徐琼也要拖着病体在六部之间到处走动。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已经没有多少官员再敢把矛头指向张皇后。尤其是都察院和六科,轮流接到各级大佬的反复警告。
太子怒,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