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则铭突然间头痛如锥刺,只刺得他冷汗直流。禁不住坐了下来,忍了片刻,睁眼见萧定不见了,心知不妙,正要转头,脑后突然一沉,被什么猛击了一下,栽倒在地昏了过去。
    待他清醒过来,双手已经被反缚在桌腿上,身上衣物全被扯散,原来揣在怀中的物件被搜出来,摆了满地。
    萧定正盯着那些琐碎之物发呆。那其中也有药粉,可他琢磨不定那到底是什么,也不敢随便以身试险。
    见陈则铭睁开眼,萧定将小药包拿来给他看,问:“这个是什么?”陈则铭拿眼往那些杂碎物件上扫了一周,并不说话。
    萧定立刻抬手扇了他一掌。
    陈则铭的头被他打得偏到一侧,神情却满不在乎。
    萧定更怒,明明感觉到生机已在眼前,但却又摸不到门路,人往往只能更是焦躁。他起身左右找了找,拾起块破瓷片,转身蹲下,将瓷片抵在陈则铭项间。
    “解药呢?!”那瓷片尖利,扎到肉里,立刻一线血便流了下来。
    陈则铭并不看那瓷片,他眉目间有些真实的困惑,如同孩子一样直直看着萧定。
    这神情让萧定有些不寒而栗。
    萧定正惊诧于自己想法古怪的同时,陈则铭突然开口:“我真不明白……难道被内侍们绞死会比现在好?或者你更喜欢宫里头的鸩酒?你在挣扎什么……萧定?”
    他盯着他,冷冷道:“这些都是徒劳无功的!你只会死得毫无声息,将来史官们会说废帝萧定湮没于宫闱,不知所终!”
    萧定冷笑:“陈则铭!萧谨杀我,就该多派些人,怎么可能三番四次地总是魏王独自出马?……你恨我到这一步,宁可背负罪名也要亲手杀我?”
    陈则铭平淡微笑:“我当然恨你,你毁了我多少东西,你觉得我不该恨你吗?”
    萧定突然一窒,这回答情理之中,亲耳听到了他偏就是有些恼火。静了片刻,萧定笑起来:“无关紧要……解药呢?”
    陈则铭答非所问,叹息了一声:“如今朝堂之上,杜进澹权势通天。万岁远在疆场,等他建功立业,班师回朝,根基声望从此更上了一个台阶。谁还会在乎静华宫里有个可有可无的废帝,你以为你逃得过吗?有谁会护你?谁又能护住你?”
    他遗憾地闭上眼:“真傻……为什么不在我力所能及的时候,带着帝王的尊严安安分分去死呢?”
    他的语气很真诚。
    正是因为这种真诚,萧定更气愤,他有种被戏弄了的恼恨,但又无可奈何:“陈则铭……你已经疯了!我不跟你说,我不能把自己的人生交到一个疯子手上,听之任之!”
    何况人生总有变数,我宁可走到绝路再了结性命,那怕这样的姿态再难看。萧定没这么往下说,他觉得此刻的陈则铭不可理喻,这些道理一时半会是辩不清的。
    陈则铭睁眼,非常坦白:“那就没办法了……三度梅没有解药,看来你不得不陪我疯到底。”
    萧定怔住。
    突然将手中瓷片狠狠划了过去,陈则铭闷哼一声,那瓷片在他臂上剐出一道深痕,血立刻涌了出来。
    萧定看看那瓷片,上头还挂着一线血肉,他突然觉得很恶心,立刻将瓷片砸了出去,瓷片落地有声,又绽成了几片。
    萧定怒道:“我不想死,我还不想死!!”
    这话当然半点意义也没有,只是发泄,可萧定的声音中,却大有责备之声。
    这是笔糊涂账。
    陈则铭看了他片刻,声音异常平静:“人生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如意的事情呢。”
    萧定怒极,回身狠狠扑上去掐着他脖子,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你这个疯子给我闭嘴!”
    萧定进入他的时候,陈则铭不禁绷紧了身体,压在身后的双手紧握成拳,因为太过用力,指关节处绷得有些发白。
    这个姿势异常难受,他微微昏眩,似乎中间这么多年的岁月都不过是场梦,一切都还只是最初。
    两个人的身体都烫得惊人,当这股恨意转成纯粹的肉欲,居然也是那么的强烈。
    伤口不断地流血,萧定用舌尖重重舔过去,一次次将那流血吸取干净。
    皮肉屡次被翻开的痛楚一轮轮袭来,似乎在彰显着对方的恶意,陈则铭忍得住那痛楚,却挡不住随之而来的轻微颤抖。
    萧定将那些血吞了下去,他非要这么做,才能宣泄些那种即将走投无路的绝望。
    “你要陪我一起死吗?”萧定大概也有些昏了头,一遍遍地不停地问。
    你害了我,是你害了我啊,你难道不陪我吗?
    萧定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一划会歪到陈则铭的臂膀上,他该直接割断这个人的脖子,以此来报杀身之仇的。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有兴趣对这个逼自己吞毒酒的人做这种与其说是泄愤,不如说是亲密到超过常人的举动。
    也许他也意识到了,真正留下他一个人面对这一切,那是会比死亡更加令人寂寞和难以承受的事情。
    死亡和孤独总是如影随形,萧定都是惧怕的。
    他冲撞着身下的躯体,把那些恐惧掩埋在这些粗暴又似乎不脱缠绵的动作中。
    他把自己深深嵌入对方体内,似乎那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出路。
    萧谨此程百官随行,因太过臃余而导致了行军速度缓慢。
    行不几日,又遇上暴风雨造成的山洪,虽然銮驾无恙,可少了几百兵士,遍寻不见,也不知被冲去了哪个龙王庙。
    如此闹哄哄折腾一番过后,很快军中便起了流言,说是此行征兆不好。
    光是平息这些谣言,朴寒已经觉出了深刻的疲倦。
    朴寒身为殿帅多年,若只是腹中草莽之辈,萧定也不可能启用他来对抗陈则铭。就掌兵对敌的手法而言,朴寒亦是胸有韬略的。
    然而五十万大军,如此庞大的人群,每日里的粮草军需也都是极其骇人的数目,再夹带了这样多的官员,甚至还要派精兵日夜守护萧谨的銮驾。
    御驾亲征的好处朴寒暂时还没体会出来,倒是种种弊端随着路程的行进,越加浮出水面般的分明了。
    行程蹒跚,供给困难,面对这些刚刚高升的朴寒有种施展不开的无力感。想到将要面对的马上强敌,哪怕是以五敌一这样优势明显的对峙,他居然也有些心虚起来。
    这样下去,麻烦大了。
    朴寒不寒而栗。如何毫无端倪地扭转劣势,又不打击到帝王的一腔热血,成了他此刻最棘手的难题。
    而文臣们有对征程深以为苦的,也有真心为主的,都纷纷跑来找他,希望他能劝谏万岁,军国大事,莫要如此儿戏。
    朴寒仔细思量之后,决定站到文臣们一边,趁势解决这个烫手山芋。
    他很快去见萧谨,请万岁回鸾。
    萧谨坐在车上,眼见离京城越来越远,即将征战的兴奋便越来越盛,哪里肯不战而退。
    而大臣们劝退的奏章,早在他手边堆成小山,他原来已经有些恼火,听到元帅这么说,不由得更是扫兴,也不答话挥手让朴寒赶紧退下去。
    臣子们见朴寒也无功而返,更是焦急,愈发地频繁上表。
    萧谨就是个泥菩萨不禁也火了,将几个挑头的叫来骂了一通,要求他们停止这样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愚蠢行为。
    其中御史中丞胡哲含泪力谏,说话时最是奋勇,被罚在路边长跪。
    大臣们见了又去找朴寒。
    朴寒心中为难,可也明白继续玩下去,这事有些离谱,待萧谨火气褪些了,再度上奏。
    萧谨刚觉耳根清净些,居然又有人不识趣来闹,不禁火冒三丈,立刻下令收了朴寒兵符授印,撤去他帅位。
    拿到那帅印,萧谨突然起了兴致,下诏将自己封了个“开元常胜兵马大元帅”的称号,临时挂帅。
    他虽然兴致勃勃,但到底心里还是有一丝清明,知道带兵打仗不是自己所长。
    隔了两天,又找了个借口,让朴寒官复原职。但自己那个称号实在是威风凛凛,委实有些舍不得,也就没提这茬。他不提旁人更加不好提,于是乎一军两帅。
    军中听了都笑。笑完心中发凉。
    这样的朝令夕改无视军威,如何对敌。
    萧谨却没这么想,他收符除职原也不过是做个样子,想着打压打压朴寒气势,好叫他不要再嗦,并没什么旁的意思。哪里知道同样一件事的解读,旁人跟自己却是完全不同的。
    朴寒劝不了他,纵然头皮发麻,也只能闭了嘴。
    二十余天后,两军终于在宣华府境内碰头,很快开战。
    萧谨看着满目里旌旗遮天,血肉成河,耳中听得惨叫金戈之声不断,这才觉出了些惊骇之意。原来战场的真实面目并不如他所想,完全不是那种意气风发,快意恩仇。
    他突然有些悔意了,不该听那老匹夫的,萧谨咬牙道。
    两军战了不久,汉军中喧哗声大作,萧谨不明所以,问询了左右,才知道是匈奴军与汉军稍作接触,便突然退兵了。
    萧谨大喜,立刻下令追击,朴寒急忙劝止,说匈奴惯用此计诱敌深入。
    萧谨望着那尘烟滚滚远去,心中大憾,总觉得朴寒是看错了。他建功立业之心受阻,无论如何有些不高兴。
    朴寒衡量之后,欲将大军开往最近的宣华城。
    事若至此,倒还罢了。
    但仅仅数日后,朝中便收得急报,朴寒中了匈奴诱敌之计,五十万军皆大败于宣华府,萧谨及近臣包括黄明德诸人不知所踪。
    这消息传来举朝震惊,顿时乱成一锅粥。
    随行官员的家属四处打听消息,却难知生死。人们都说,乱军之中,如何逃生,家眷们听了嚎啕大哭。随着这些哭泣,这场败绩立刻传遍京城。百姓都骇然自危,富贾们开始打点包裹,收拾细软。
    宣华府离京城中间除了泯江之外无险可守,而京中也只剩下两万常驻守军,宣华城一破,匈奴铁骑抵京之日可待。
    “国破家亡”这四个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如其来地闯入了每个人脑中,一时间人心惶惶。
    耳目聪敏些的人已经嗅得到风中那种从边关隐约而来的风雨飘零的味道。
    虽然此刻还是深夏,但显然秋天已经近在咫尺了。
    又过了一天,更有封八百里急报直达朝中,却是宣华城驻守大将罗绮余派人发来的。因为事态紧急,众臣甚至没来得及入殿去,都站在朝华门外,顶着炎炎烈日听内侍宣读。
    那急件中另夹了封书信,笔迹刚健挥洒,执笔人自称律延――朝中人人都知道这个名字。
    匈奴右贤王称天朝皇帝于乱军中被匈奴军俘虏,如今身在敌营,请天朝拿钱粮牛羊来赎。
    这封信的到达,只如沸水中落了块大石头,直砸得滚水四溅。
    一时间,朝华门下哭喊声不绝于耳。只来得晚些的大臣不曾听到宣读,四下询问,问得清楚后也是一个个呆若木鸡。
    陈则铭站在众臣之前,听得身后悲声四起,早已经面色苍白,浑身僵硬如石。他疾步赶来,本来满身汗意,如今却一点也觉察不到了,只如同身在冰窟之中般手足冰凉。
    五十万大好儿男,真这么灰飞烟灭了吗?
    他亲手训练的黑衣精骑为主力的大军,怎么可能这样轻易便没了?
    朴寒江中震等人不论其他,打仗却都是猛将,何况敌我兵力以一敌五,怎么可能一击即溃?
    传来的讯息太过只言片语,这其中组织不起一个完整的过程,陈则铭想象过很多种结果,那其中有苦战,有拉锯,唯一没有这样迅速的完败。
    他被这个迎头而来的结果猛然间砸得头皮发麻,摸不清方向。这样的消息实在太像个玩笑,他无论如何接受不了。
    皇帝被俘,这到底是真是假?
    陈则铭直觉律延不是个拿军国大事开玩笑的人,越是如此想下去,他越有种想呕吐的感觉,有什么东西如鲠在喉。
    罗绮余在急报中称,匈奴军将宣华城团团围住,以天朝皇帝的名义要求他开城门投降,罗绮余虽然紧闭城门,死守不出,但心中惊骇难平,不知所措,要求朝廷尽快回应。
    杜进澹悲泣过后,收拾心情请各位留守大臣拿出主意,众人纷纷嚷嚷,最后只能派人议和,于是又开始挑选人手及赎万岁的金帛财物。
    与此同时,萧谨觉得自己身处地狱。
    他缩在帐中,听着外头一声声带着呼啸的鞭打和惨叫,惊恐地后退,一直退到帐中的木柱上。他也不知道该绕过去,僵直地与那些木头对抗。
    那些分明是威胁的声音如同凌迟般折磨他,嘲弄他。
    萧谨在阴影中泪流满面,他这个时候才想起魏王的好。
    然而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他无法回到之前。命运不会给你后悔的机会,它只会看着你的错误在暗处微笑。
    帐外的惨呼渐渐低微,几乎要听不到了。
    萧谨呆呆地低呼:“江将军江将军……”
    江中震被打死了,被那个乌子勒鞭死了……自己身边的人又死了一个。
    下一个是谁?什么时候轮到自己?
    萧谨瑟瑟发抖,捂着双耳几乎要崩溃。
    等了片刻,帐外声息全无。
    再过了一会,萧谨眼前一亮,一个人站在门口不进也不退,掀着帘子,笑问:“汉人皇帝想好了没?”
    这人却是律延之子乌子勒,萧谨不敢答,目光只盯着他手上皮鞭,血滴从鞭子的弯转处往下滴落,一颗一颗,似铮然有声。
    乌子勒有意无意退了半步,露出身后的景象。远处旗杆上捆着的汉子早已经是满身血肉模糊,低垂着头似乎已经毫无生机。
    萧谨骇得面无人色,退了半步,背过头去不忍再睹。
    黄明德从身后扶住他,低声安抚,“万岁别看了,别看。”
    乌子勒道:“江将军还有口气呢,小皇帝别太惊慌。”
    萧谨转过头来,哀求似地看着敌将。
    乌子勒道:“我们匈奴人也是讲礼仪的,你只要把降书照我们的条款写下来,我们自然不再杀你的臣子。”
    乌子勒回过头,看了看不省人事的江中震:“……也许还能叫人来救救你们这位勇猛的江将军。”
    萧谨瑟瑟直抖,满心悔恨。若不是他在再度遭袭后一意孤行,非要追击,朴寒未必会死于流箭,大军未必会乱,自己也未必……能有如此境地。
    如今匈奴人提出四项条款方能退兵,一是给三千万两黄金,五千万两白银,牛羊若干以为犒赏;二是此后以叔伯礼待匈奴国主,每年秋末纳岁贡;三是割让边关要镇,四是要亲王一名为人质。
    这四项条条丧权辱国,萧谨再惧再不经事,哪里敢提笔。
    匈奴人也不急,随萧谨而行的官员除死于乱军的,剩下五十来人全做了俘虏,他们便想着法子来吓唬这位少年君主。昨日刚在他帐外杀了名敢于叫骂的谏官,今天乌子勒便把本来身受重伤的夙敌江中震提了出来,鞭打泄往日之愤。
    萧谨心如刀绞,惶然不知所措。
    哪怕是他原本有些激奋之情,在臣子们的惨叫声中也被消磨得灰飞烟灭了。他不知道该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境,他既没这个能力也没更多的智慧,
    一方面作为君主,他尚有些骨气和清醒,这降表是不能写的。
    另一方面,匈奴人如同猫戏老鼠一样,拿他臣子们的生命来消磨他微弱的抵抗之心,那些血淋淋的场面产生的巨大压力已经让他濒临疯狂。
    第三章
    乌子勒的身材远比萧谨高大,于是他站在门前,就似乎有种威慑感,笔直地朝萧谨身上压下来。
    萧谨垂手立着,静了半晌,不堪忍受般颓然坐下:“叫胡哲他们几个进来,商量降表怎么写。”幸存的官员,品级最高的也不过从二品。
    黄明德应声而去,乌子勒微笑出账。
    胡哲等人进来跪拜了萧谨,听闻万岁要写降表,不由得面面相觑。
    胡哲踏上一步:“万万不可!”
    萧谨垂泪:“若是不写,他们只怕便会将你们一个个杀尽。”
    有几人倒抽了口气。
    胡哲慷慨激昂:“我等不过数十条性命,杀了也就杀了,哪及得了苍生社稷之重!这降表写了,却置天朝颜面百姓生死于何地?”
    旁边翰林学士唐悦文急上前一步,跪道:“臣愿一死!”
    旁边几人不答话,只是相互看一看。胡哲回过头怒道:“你们这是贪生怕死了吗?”
    工部侍郎时煌之答道:“这不是我们死了便了的事情,陛下万金之躯身陷敌营,却怎么办?”
    胡哲大怒:“好个推脱之词。”
    两人立刻争辩起来,很快便是面红耳赤。萧谨呆愣坐着看着两人,黄明德叫了他几声,全无反应。
    时煌之叫道:“这时候你装什么忠臣,为了那点清高之名,分明是打算连万岁性命也不要了!”萧谨一震。
    胡哲气得胡子直抖,猛地一拳砸在时煌之额头上,时煌之暴跳。
    帐外匈奴人听到声音,见里头闹得一团糟,赶紧进来拖人。
    胡哲被那兵士架着双臂倒拖出去,心中大急。
    帐中纵然还有唐悦文是有点骨头的,却是个不擅言辞之辈,哪里压得住其他人伶牙俐齿。想到此,不禁大叫:“万岁,万岁!臣等食君俸禄,便该忠君之事。死又何惧?那降表万万写不得啊!!!万岁切勿信奸人之言,一失足将成千古恨哪!!”
    他边叫边挣扎,居然挣脱了身旁兵士的钳制,慌张之中,瞅见帐旁有块大石,弯下腰一头猛撞了上去。
    萧谨从帘角下望见这一撞,忍不住大声惊呼起来,却哪里还来得及。
    只听得一声响,闷得让人心中发疼。
    胡哲缓缓趴倒。鲜血瞬间便流成一滩赤色水洼,染红了他花白的须发,那脑后碎发便如同凋零的枯草在风中微微抖动。
    众人都静了,两名兵士面面相觑,却又有些敬佩之色。
    隔了片刻,唐悦文冲出去,抚尸大哭。时煌之等人面带讪色,低头不敢再说。
    萧谨眼前一黑,险些昏了过去,哪怕是江中震今日侥幸不亡,却到底还是死了位老臣。
    乌子勒远远看着,知道今天必定是无法得逞了,下令兵士将胡哲的尸体拖出去,扔到荒野。
    律延听说这事,却让人把这位御史中丞的遗体找了回来,弄了副薄木棺材草草下葬,也算是入土为安。
    可怜胡哲父子两代为官,到他这一辈官至二品,可谓是一生富贵,终了却如此凄惨。可比起那些死在乱马蹄下,追兵刀前的同僚,这老臣子却又还是幸运很多。
    到了夜间,萧谨辗转难眠,黄明德听得声响,起身看他。
    萧谨泪流满面,将做枕头的衣服也淋湿了大片:“朕只盼这夜晚再漫长些,永远不要天明,若是天明了,又该轮到谁死呢?”
    黄明德叹道:“万岁……老奴无知……也许,要不先上了降表,让匈奴人放了大家,回到朝中再谋应变之策。”
    萧谨沉默良久。
    等这封降表传回京都,朝廷中听宣众臣哗然。
    众人一时都不敢言语,只是彼此以目相示,杜进澹询问意见的时候,整间大殿鸦雀无声,无一人肯出头作答。
    杜进澹只得叹息一声,要众人继续商定议和使臣。
    “万万不可!”有人扬声道。
    众臣都松了口气,转头看过去,第一个跳出来的却是刑部侍郎周子才。
    周子才道:“这样的条件,莫说是不能答应,就是答应了,那些金银一时间如何筹得出来?重镇一旦归了匈奴,以后他们说打便打,天朝无关可防,更无还手之力,这样的条件不过是饮鸩止渴,明明知道对方狼子野心,又怎么能答应?”
    再说了几句,只听他声色越发激昂,众臣的议论之声也是越来越大,有反对有赞成,吵成一团。
    杜进澹做出为难的样子:“可万岁在匈奴人手中,一国无君,群龙无首啊……”
    只听一个声音冷道:“可以立敬王为帝,将陛下尊为太上皇,掣肘之势迎刃而解。”
    杜进澹瞪着说话的杨如钦:“你是要不顾万岁性命了?匈奴人嗜血凶残,万岁落在他们手中如此凶险之时,你居然弃之如敝屣,这可是为臣之道?”
    杨如钦只得低头:“不敢,只是君王一人之身与祖宗社稷比起来,显然还是祖宗社稷更重些。”
    众人都这样想,可如此大不敬的言语也就他一个人敢说出口。
    杜进澹指着他,万分恼怒,待要叫卫士进来拿了他出去,可看大臣们群情愤涌,到底还是怕激起众怒,只得拂袖命杨如钦退回班列。
    退朝时,陈则铭心事重重,走到朝华门前,被人挡住。抬头一看来人却是杨如钦。
    杨如钦见他脸色不好,询问了两句,陈则铭答是头痛旧症犯了。
    杨如钦道:“魏王太过操劳。其实凡事想太多,未必就能做得圆满……要不我送个方子给魏王吧。”
    陈则铭直觉他话中有话,却只是笑着摇头。他两人再度同僚,心中都早有罅隙,能这么讲话已经很难得。
    杨如钦并不勉强,让开道让陈则铭过去。
    到了夜间,顾伯送来封信,说是有人从门缝下塞进来的,上面写着要魏王亲启。
    陈则铭好生奇怪,接过一看,那字迹很是陌生,看着心头只觉得有哪里不对。仔细瞧瞧才发觉,那字似乎是用左手写的,是以架构虽然极好,可笔力生疏,两厢加起来便让人感觉很古怪了。
    拆开仔细一瞧,陈则铭只觉得眼前一黑,险些昏了过去。
    陈府多年来人丁不旺,入了夜后素来寂静。
    院外灯火阑珊,院内却依稀带有几分地阔人稀的萧条之态。偶然有影影绰绰的响动,也是从下人居住的房舍那边传过来的。
    陈则铭木立灯下,半晌没有出声。
    抬手的时候衣袖拂过,忙乱中他将桌上一方古砚拖翻在地。稠成一团的沉默中骤然而起的玉碎之响,似乎是利剑破空,往他身上猛地刺了一记。
    陈则铭惊痛着回头,瞪视青砖地上已摔成两半的传家之物和满地正蔓延开来的墨汁,不能反应。
    那漆黑墨汁如蛇般在方砖上蜿蜒,渐渐流到他脚下,足上双履慢慢被污,终于不洁。
    陈则铭这才清醒了些,移开视线四顾左右。墙上庞大的灯影摇曳跳动,合着外头风声,只如鬼魅魍魉,呼之欲出。
    陈则铭怔怔想了片刻,茫然将信笺再凑到灯下。
    这一次竟然怎么也瞧不清楚了那笺上的字句。此情此景,恍如置身梦中。
    陈则铭努力睁眼,只是无济于事。直到无意中伸手擦拭,才觉出原来是额上的汗流入眼中,阻挡了视线。他擦去汗珠,定了定神,再往信上扫了一遍。
    每看一句,脸色就灰败一分,看到最末早已经是面白如纸。
    他尤不死心,再从头看过,唯恐自己是看差了,如此反复。
    那信上落款处端端正正写着一个名字――平涛,朝野上下都知道杜丞相的字便是上平下涛。而信是写给匈奴右贤王的,信中杜进澹杜老大人称匈奴右贤王为兄。
    陈则铭只觉得好笑,杜进澹大了律延十岁不止,居然自甘为弟。
    然而他笑不出来,他此刻便如同身处在冰窟中,满身发冷,却又有块烙铁沿着咽喉往下一处处地慢慢烙。一热一冷,交织煎熬,几乎要将他五脏六腑全部烧灼洞穿。
    杜进澹的口吻敬畏中带着些熟络,似乎是往来已久,书信最后请对方尽快将萧谨的降书逼出来,以谋大计。
    什么大计?
    陈则铭脑中微微发懵,这书信大概是前阵子写的,不知道被谁半路劫了下来。他甚至想得到,得知这样隐秘的信件被劫,杜相该惊慌失措了。
    他又想到这样来历不明的书信,也许是伪造的,是居心叵测的人想用来离间天朝将相。
    这个想法很合理,于是他激动了片刻。
    然而,信中熟悉的笔迹,让他终究骗不过自己。
    杜相科举出身,写得一手端正漂亮的小楷。这字萧定当年也夸过,说是实中带虚,小中见大,已成大家。人都说字如其人,这封信便是个完全的反证。
    信中还告知了一些朝事,甚至只言片语地带出了陈则铭被萧谨冷落的原因与情字相关,这些外人都是不知道的,只几个重臣和近侍晓得。
    若说笔迹还可以临摹,那这些宫闱禁事又如何捏造呢?
    陈则铭退了几步,跌坐在椅子里。
    他想起当初,杜进澹从密室中取出圣旨时那副大义凛然磊落光明的样子,突然后知后觉地想到,一个要谋逆的臣子,怎么还能有那样理直气壮的嘴脸呢。
    当初的萧定对他戒备得很,于是他与杜进澹私下见面也不过一两次,就是在那么短的时间中,自己下定了决心,要反了这个暴君。
    那里头不能说没有私心。
    正是因为有了这份不能为外人道的私心,他从与杜进澹谋定的那天起,便再没轻松过――他唯恐自己错了。
    所以他兢兢业业,辅佐萧谨,期望能国泰民安,希望能集君臣之力,比被自己掀下马的萧定能更有一番作为。
    唯有如此,他才能安心。
    到头来,萧谨夺权之后莽撞出征,刚愎自用导致兵败被俘。消息传来后,他心中惶惑不已。担忧的背后,错还是没错的念头如同梭织交错,不能散去。
    当臣子们为言和之事义愤填膺的时候,他却因为心虚而难以出声。
    就在这样忐忑的时刻,这样一封信出现了。
    它告诉他,他不但是错了,而且是从头到尾彻底错了。错得自作自受,代价惨不忍睹。
    他震撼而惊恐,是我的错吗?
    因为自己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那累累尸骨,都是自己的错吗?
    所有这一切都是源自自己的私欲吗?
    他满背冷汗,僵坐着无法动弹。呼吸中所有的黑影全化成压力朝他劈面而来。
    屋外突然传来叩门声,有人道:“王爷?!”
    陈则铭浑身一震,那种梦魇般的感觉猛然退散。它退到灯影之下,伏在所有的暗影里,默默地等待,不时地窥视着他。
    他听出外头是管家顾伯的声音,却不作答。
    顾伯有些急迫,提高了声音:“……杜大人派人来请王爷即刻入宫商议要事,王爷您……去不去?”
    陈则铭转过头,烛光照在他面上。他的表情似乎是整个人渐渐从梦中清醒,有些恍然又有些茫然。
    顾伯拍着门:“王爷……王爷?”
    陈则铭缓缓站起身来,神色突然变得凝重而警惕了。
    快亥时,太医便到了。
    一同来的还有杜相派来的宣令官。太医在头痛病再犯的魏王榻前仔细为他断了脉,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是旧疾,由来已久,只能调养。
    魏王躺在床上,脸色与常人相比异常的白,这使得他原本英俊的面庞显得有些缺少生气。他的声音也显出虚弱感来,与平日的持重威严大相径庭。
    顾伯道:“我家王爷这病也调了很久了,为什么总是不见好?”说着这老家人便抬袖子,有些要拭泪的样子,眼圈发红。
    太医随口安慰几句,提笔写了方子,不外乎是安神之类的药材。
    宣令官见魏王果然真是病了,只得道:“那魏王明日还能上朝吗?如今朝纲不稳,大事纷杂,杜大人那里心急哪。”
    太医正要答话,陈则铭支起上半身,道:“这是老毛病,痛过一宿便没事了。请转告杜

章节目录

将军令[出书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偷偷写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偷偷写文并收藏将军令[出书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