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人多,排场又都要,常雨珠早就不耐烦了,她现下又有了身孕,再这么着,等自己的儿子长大开府,将来连站脚的地方都没了。
卷碧扶着她坐下,又道:话虽如此,但四太太会闹出来么?她们从登州回来,登州虽然不富庶,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四房哪里会缺钱,怕是不会介意那些东西。
诶,话虽如此,我那四嫂是个精明人物,我听说她院子里的东西几乎都登记造册。不见的东西有七八件之多,虽然看着都不起眼,并非珍稀之物,但也不会完全不介意。常雨珠早就发现此事,但她没有直接揭露,就是为了这一遭。
侯爷总想着大家一处,可家中出仕的少,吃饭的人多,个个都要锦衣玉食,哪里够呢?
大房孙辈有八个,二房也差不多,三房虽然只有一个,但花费的也不少,再有四房如今也是两个,再有她们这一辈还有小弟弟小妹妹们,这些人将来也要成婚,又是一笔不小的耗费,这些银钱,全部都要她来出。
都要热闹,都要体面,可府里哪里有那么多银钱呢。
常雨珠的问题,徐氏哪里不清楚,因此见蜜娘悄悄送过来的,微微叹了口气:你二嫂常年要吃人参,家里不像往年,你三哥又要疏通门路,这哪一桩都是要钱的,但没想到她们竟然作了盗贼,你没有闹出来也是替她们遮掩,何尝又不是替这府上遮掩?
蜜娘点头:大嫂是续弦,这么多年也没个孩子,她尚且有寡母和弟弟妹妹在,怕是手头不宽,二嫂也是命苦,我自不会怪她们。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这也是应该的,三嫂那边在问我敏哥儿要和我们羡哥儿一道学,再有大房的两个侄子,虽说在申家读书,但到底是自家人,若是求到四爷这里,四爷也推脱不了。
这话倒很是了,但徐氏十分不爽,她和丁姨娘没有恩只有怨,没有赶尽杀绝,已经是她格外仁慈了。
儿子厚道,可她们却都不客气。
徐氏不禁道:也不必应承她们。
话虽如此,同在一个屋檐下,日日见面,若太绝情了,旁人又如何看呢?哦,对了,四爷准备在翰林院附近赁个屋子,这样见同僚,招待同乡倒是好。
咱们府上不能吗?
只见蜜娘笑道:有些读书人就是有那个脾气,不愿意入朱门,便是四爷见同年,也只穿燕服,生怕别人说他自视甚高。
徐氏也知晓儿子现在大了,也有自己的班子,但是家中人多口杂,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要在外另外招呼客人。
分家的话,当然不能由蜜娘说出来,父母在不分家,这样于名声也有碍。
那么最紧要的是要让徐氏自己知道,不分家的坏处。
此事之后,家中平静,阮嘉定和定二奶奶都要去岭南,蜜娘去送了一程,说来,她本以为这次回来能时常见到爹娘,不曾想居然她这一回来,爹娘要走。
但人生之事就是如此,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两个弟弟由蜜娘引荐给徐氏行礼,玉恒玉涵都是好相貌,且敦厚老实之辈,这让徐氏很是欢喜的同时又打量了一下蜜娘,这阮家全部的钟灵毓秀仿佛她一个人得了去了。
蜜娘却知晓她这位大弟弟万事均安,是那种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有自己的章法的人,据说他自己和方惟彦道中了也好,不中回家做放牛翁也可。
但玉恒绝对才识不错,方惟彦还道他这样的心态反而好事,一但发轫也不一般。
又说玉涵却不同,他小时候顽皮,长大后,却在科举一途上十分着紧,勤学聪明,但得失心很重。
不过,这两人因家教关系,从不拿官家子的威风,在学里也是和其他学生一般。
见过徐氏后,她道:他二人都是半年才回来一次,我想就不必接来,好歹也有这么大了,虽然不至于当家理事,但也能立起门户来,儿媳寻常回家多看顾些就好了。
徐氏自然知晓是为何?府里如今住着俞氏的两个妹子,都是娇花一般的年纪,阮玉恒和阮玉涵此时不结亲,都是为了将来有了功名,能结更好的亲事。
如今,她自己也觉得越来越不方便了。
尤其是常雨珠又拿了账簿过来,大房方惟昌的女儿要出嫁,还是嫁给郭家,这嫁妆自然不能少了。
她愁眉苦脸道:侄女儿的嫁妆我是巴不得越多越好,只是今秋年成不好,先头老太太的丧事办完,账上好容易缓过来,这一季的收成怕是全要给盛姐儿了。
再有六弟的年纪也不小了,他那里倒是可以减一点去。梅姨娘说哥儿要开蒙,要院子住,儿媳想着羡哥儿隔壁还有个院子
徐氏默默想着,那可是留给敏哥儿的。
常雨珠管家已经节流不少了,但仍旧不够用,翁老夫人在的时候,徐氏就早已察觉,到如今,却是难办的很。
偏偏,方惟彦在最后也和东安侯还有徐氏说了这个问题:如今我听说府中已然入不敷出,我们几个大点的成家立业了倒好,可到底下的弟弟妹妹们,将来如何是好?
东安侯道:这却不是你该关心的,我和你娘都在,怎么能分家,你们兄弟手足一起,便是日子没以前那么好过,酌情减少一些就行了。
--
卷碧扶着她坐下,又道:话虽如此,但四太太会闹出来么?她们从登州回来,登州虽然不富庶,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四房哪里会缺钱,怕是不会介意那些东西。
诶,话虽如此,我那四嫂是个精明人物,我听说她院子里的东西几乎都登记造册。不见的东西有七八件之多,虽然看着都不起眼,并非珍稀之物,但也不会完全不介意。常雨珠早就发现此事,但她没有直接揭露,就是为了这一遭。
侯爷总想着大家一处,可家中出仕的少,吃饭的人多,个个都要锦衣玉食,哪里够呢?
大房孙辈有八个,二房也差不多,三房虽然只有一个,但花费的也不少,再有四房如今也是两个,再有她们这一辈还有小弟弟小妹妹们,这些人将来也要成婚,又是一笔不小的耗费,这些银钱,全部都要她来出。
都要热闹,都要体面,可府里哪里有那么多银钱呢。
常雨珠的问题,徐氏哪里不清楚,因此见蜜娘悄悄送过来的,微微叹了口气:你二嫂常年要吃人参,家里不像往年,你三哥又要疏通门路,这哪一桩都是要钱的,但没想到她们竟然作了盗贼,你没有闹出来也是替她们遮掩,何尝又不是替这府上遮掩?
蜜娘点头:大嫂是续弦,这么多年也没个孩子,她尚且有寡母和弟弟妹妹在,怕是手头不宽,二嫂也是命苦,我自不会怪她们。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这也是应该的,三嫂那边在问我敏哥儿要和我们羡哥儿一道学,再有大房的两个侄子,虽说在申家读书,但到底是自家人,若是求到四爷这里,四爷也推脱不了。
这话倒很是了,但徐氏十分不爽,她和丁姨娘没有恩只有怨,没有赶尽杀绝,已经是她格外仁慈了。
儿子厚道,可她们却都不客气。
徐氏不禁道:也不必应承她们。
话虽如此,同在一个屋檐下,日日见面,若太绝情了,旁人又如何看呢?哦,对了,四爷准备在翰林院附近赁个屋子,这样见同僚,招待同乡倒是好。
咱们府上不能吗?
只见蜜娘笑道:有些读书人就是有那个脾气,不愿意入朱门,便是四爷见同年,也只穿燕服,生怕别人说他自视甚高。
徐氏也知晓儿子现在大了,也有自己的班子,但是家中人多口杂,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要在外另外招呼客人。
分家的话,当然不能由蜜娘说出来,父母在不分家,这样于名声也有碍。
那么最紧要的是要让徐氏自己知道,不分家的坏处。
此事之后,家中平静,阮嘉定和定二奶奶都要去岭南,蜜娘去送了一程,说来,她本以为这次回来能时常见到爹娘,不曾想居然她这一回来,爹娘要走。
但人生之事就是如此,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两个弟弟由蜜娘引荐给徐氏行礼,玉恒玉涵都是好相貌,且敦厚老实之辈,这让徐氏很是欢喜的同时又打量了一下蜜娘,这阮家全部的钟灵毓秀仿佛她一个人得了去了。
蜜娘却知晓她这位大弟弟万事均安,是那种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有自己的章法的人,据说他自己和方惟彦道中了也好,不中回家做放牛翁也可。
但玉恒绝对才识不错,方惟彦还道他这样的心态反而好事,一但发轫也不一般。
又说玉涵却不同,他小时候顽皮,长大后,却在科举一途上十分着紧,勤学聪明,但得失心很重。
不过,这两人因家教关系,从不拿官家子的威风,在学里也是和其他学生一般。
见过徐氏后,她道:他二人都是半年才回来一次,我想就不必接来,好歹也有这么大了,虽然不至于当家理事,但也能立起门户来,儿媳寻常回家多看顾些就好了。
徐氏自然知晓是为何?府里如今住着俞氏的两个妹子,都是娇花一般的年纪,阮玉恒和阮玉涵此时不结亲,都是为了将来有了功名,能结更好的亲事。
如今,她自己也觉得越来越不方便了。
尤其是常雨珠又拿了账簿过来,大房方惟昌的女儿要出嫁,还是嫁给郭家,这嫁妆自然不能少了。
她愁眉苦脸道:侄女儿的嫁妆我是巴不得越多越好,只是今秋年成不好,先头老太太的丧事办完,账上好容易缓过来,这一季的收成怕是全要给盛姐儿了。
再有六弟的年纪也不小了,他那里倒是可以减一点去。梅姨娘说哥儿要开蒙,要院子住,儿媳想着羡哥儿隔壁还有个院子
徐氏默默想着,那可是留给敏哥儿的。
常雨珠管家已经节流不少了,但仍旧不够用,翁老夫人在的时候,徐氏就早已察觉,到如今,却是难办的很。
偏偏,方惟彦在最后也和东安侯还有徐氏说了这个问题:如今我听说府中已然入不敷出,我们几个大点的成家立业了倒好,可到底下的弟弟妹妹们,将来如何是好?
东安侯道:这却不是你该关心的,我和你娘都在,怎么能分家,你们兄弟手足一起,便是日子没以前那么好过,酌情减少一些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