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佛教的历史悠久,经过汉魏两晋的发展,在唐朝时达到兴盛,至大宋则是鼎盛,尤其赵佶当政期间,为求长生之道,崇道抑佛,天下宫观众多,出家道士百万,更兼高道辈出。虽然在传道的广泛上不及佛教,对周边邻国的影响也不如佛教深,但是道教对周边诸国的渗透,还是有的。
“且不提大理国受道教影响最深,以儒、释、道三教并行。你在安南多年,当知道交趾国中也道观、道士,前越朝建有道士制度和祭祀制度,国中信道者颇多。在高丽,王室以儒家治国,崇佛的同时也崇道,修建有大型的王室宫观——福源宫、太清观、八圣堂,供奉道教神仙,举行讲经会,高丽王率百官在福源宫中举行禳灾的斋醮仪式。高丽有名的八关会,是祭祀盛会,除了佛教祭祀活动,也有道教祭天灵、五岳的活动。在倭国,也有道教的影响,比如修验道宗派的修行真言‘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就是源自于道教经书《抱朴子》,‘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
卫希颜随口举出道教对邻国影响的例证,这些都是军情司按她的要求整理编录的《国外宗教目》里面的内容,末了她道:“只要存在神仙崇拜、山岳信仰、星象、占卜术、谶纬预言术的地方,就有道教传道的土壤。”
陈如瑛听得眼眉扬动。
卫希颜说道:“吐蕃本土的本教,就是巫术教派,崇拜天地日月、雷电冰雹、山石草兽等自然之物,信仰神灵和鬼魂——这与中原道教源出一类,都是源于远古的巫术。不过,真正的巫术*并没有传承下来,只余有少许的枝叶也经历了时间长河的流失,但对神鬼、自然的崇拜却都完整地传承了下来。”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与其他地方固有的传统的宗教信仰有着同根同源、互通互含的内容,这是道教在吐蕃传教的可利用之处。不止吐蕃,在其他国家传教,道教这种同源优势也是可以利用的。
“不过,道教要想长远,只靠巫术、道法是不成的。恰如修真,不可能流于大众。”
而不流于大众之道,不可能得到广泛流传,时日长久就会衰落下去,或隐退不闻于世间。
“就拿符箓术来讲,当前天师道、茅山派、灵宝派、神霄派,的确有高道传承,能小范围祈雨,能安宅,能消灾……但这种术法传承,有几人能真正掌握呢?会的少,不会的多,到传承沦落,就成为多数道士骗人钱财的把戏了,道教的名声也弄臭了。”在卫希颜那个时空就是如此,真正传承术法的道门已经消失,或者不为人知。
名可秀的师兄苏澹在枫阁论佛道时曾说:“佛教重经,道教重术。”
身为大宋有名的易学大家,苏澹对道、佛二家也深有研究——事实上,大宋的儒学大家都是精通释道儒三家经义的学者。他说这话有深意,佛教重经,只要念经就能传承,故而信众多、传承广;道教重术,如符箓、咒语、占卜术、风水术等,但术难传承,长久下去将面临衰落的危机。
卫希颜佩服苏澹的前瞻性眼光。道教走“术”道,在世间定然比不过佛教的传经之道。
从汉魏以来,道教的主流教派就是术法派,但术法具有“精英传承”的特性,这决定了“重术”的道教不可能广泛传承,后世没有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必然。
当前大宋的道教仍然以术法派为主,其中又以符箓派为首,如茅山宗、天师道、灵宝派。其次是炼养派,又称内丹派,以炼气修行为主,包括炼气修真和炼气修武:其中修真派都隐于深山大泽不出世,行走世间进行红尘历练的弟子也不会现于人前,如卫希颜这样的是特例;而广为人知的炼养派就是道教中的武宗,以炼气习武入道,如崆峒派、青城派。除此外,还有经义派,如上清派,经及多数皇家宫观,太乙宫、万寿宫、洞霄宫等,都是以打坐念经为修行之道。
在卫希颜看来,术法和修真属于道教的“精英传承”,不是普通人可以修行的,只有炼养派的习武之道和养生之法可以普及,但这不是宗教信仰,道教作为宗教要想长远昌盛下去,必得分清内外层次,确切地说,是要分离“道”和“教”,内门传道,外门传教,而外门才是作为宗教存在。
“玉局观是天师道,符箓派……”陈如瑛已经看完卫希颜给的第二份资料,有关大慈寺和玉局观,她忖眉,抬眸,“依老师之言,道教进入吐蕃传教有同源优势,但以术为道的符箓派传教的长远前景不会看好?”
卫希颜的声音清冷而淡漠,“有没有前景,就要看玉局观的做法了。”
她顿了顿,道:“符箓、占卜、风水术,这些道术是很好的敲门砖,只要灵验,就会很快积累起信众,比起讲经传道快得多——这是打开局面的优势。但是要想广泛、长远地传教下去,就要学习佛教的做法。佛教在世俗布道,传经讲故事,以佛经故事教喻世人,告诉信众只要诵经念佛偈,就能产生愿力,消灾解难。如果不灵,那是你不虔诚,或者孽报太多,更需要勤念佛经,勤上香,多做布施,消孽障,积累福报。这种念经而施的传道方法,道教要学。”
道教不利于传教的地方,就在于信徒修行不是像僧人那般念经,而是修习道术或炼内丹,这让信众们怎么学呢?
“玉局观要在吐蕃广泛传道,就必须‘道’‘教’分离,区分内门和外门——内门修行,外门传道。这才是道教长远的方向。”卫希颜说道。
陈如瑛眼中闪过一道光芒,“老师是要变革道教?”
“变革嘛,道录院已经在做了。”卫希颜一向习惯行事之前,谋划在先,既然决定在吐蕃传教,各项准备事宜自然是要做在前头,推动道教的变革就是其中之重。
道录院隶属鸿胪寺,管理道教事务,职司道职迁补、制定斋醮科仪、规定名山洞府活动、选拔道士管勾宫观、管理道冠帐籍等。与其他参与道教事务管理的尚书省祠部司,鸿胪寺寺务司及下属课利司、京城宫观提举司,太常寺神祠道释案不同,道录院的官员一般由道士出任,是道士进行自身管理的中央衙署。
大宪元年,卫希颜以“道宗”身份,推动道教管理改革,在鸿胪寺设立释道事务司,将各部司道、佛二教的职属归统到释道事务司辖下,其中道录院仍然作为道士自身管理衙署,职能增加统为三大体系:一是道士制度、斋醮科仪、传教制度,促进道教活动规范化;二是天下宫观和
“且不提大理国受道教影响最深,以儒、释、道三教并行。你在安南多年,当知道交趾国中也道观、道士,前越朝建有道士制度和祭祀制度,国中信道者颇多。在高丽,王室以儒家治国,崇佛的同时也崇道,修建有大型的王室宫观——福源宫、太清观、八圣堂,供奉道教神仙,举行讲经会,高丽王率百官在福源宫中举行禳灾的斋醮仪式。高丽有名的八关会,是祭祀盛会,除了佛教祭祀活动,也有道教祭天灵、五岳的活动。在倭国,也有道教的影响,比如修验道宗派的修行真言‘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就是源自于道教经书《抱朴子》,‘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
卫希颜随口举出道教对邻国影响的例证,这些都是军情司按她的要求整理编录的《国外宗教目》里面的内容,末了她道:“只要存在神仙崇拜、山岳信仰、星象、占卜术、谶纬预言术的地方,就有道教传道的土壤。”
陈如瑛听得眼眉扬动。
卫希颜说道:“吐蕃本土的本教,就是巫术教派,崇拜天地日月、雷电冰雹、山石草兽等自然之物,信仰神灵和鬼魂——这与中原道教源出一类,都是源于远古的巫术。不过,真正的巫术*并没有传承下来,只余有少许的枝叶也经历了时间长河的流失,但对神鬼、自然的崇拜却都完整地传承了下来。”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与其他地方固有的传统的宗教信仰有着同根同源、互通互含的内容,这是道教在吐蕃传教的可利用之处。不止吐蕃,在其他国家传教,道教这种同源优势也是可以利用的。
“不过,道教要想长远,只靠巫术、道法是不成的。恰如修真,不可能流于大众。”
而不流于大众之道,不可能得到广泛流传,时日长久就会衰落下去,或隐退不闻于世间。
“就拿符箓术来讲,当前天师道、茅山派、灵宝派、神霄派,的确有高道传承,能小范围祈雨,能安宅,能消灾……但这种术法传承,有几人能真正掌握呢?会的少,不会的多,到传承沦落,就成为多数道士骗人钱财的把戏了,道教的名声也弄臭了。”在卫希颜那个时空就是如此,真正传承术法的道门已经消失,或者不为人知。
名可秀的师兄苏澹在枫阁论佛道时曾说:“佛教重经,道教重术。”
身为大宋有名的易学大家,苏澹对道、佛二家也深有研究——事实上,大宋的儒学大家都是精通释道儒三家经义的学者。他说这话有深意,佛教重经,只要念经就能传承,故而信众多、传承广;道教重术,如符箓、咒语、占卜术、风水术等,但术难传承,长久下去将面临衰落的危机。
卫希颜佩服苏澹的前瞻性眼光。道教走“术”道,在世间定然比不过佛教的传经之道。
从汉魏以来,道教的主流教派就是术法派,但术法具有“精英传承”的特性,这决定了“重术”的道教不可能广泛传承,后世没有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也是必然。
当前大宋的道教仍然以术法派为主,其中又以符箓派为首,如茅山宗、天师道、灵宝派。其次是炼养派,又称内丹派,以炼气修行为主,包括炼气修真和炼气修武:其中修真派都隐于深山大泽不出世,行走世间进行红尘历练的弟子也不会现于人前,如卫希颜这样的是特例;而广为人知的炼养派就是道教中的武宗,以炼气习武入道,如崆峒派、青城派。除此外,还有经义派,如上清派,经及多数皇家宫观,太乙宫、万寿宫、洞霄宫等,都是以打坐念经为修行之道。
在卫希颜看来,术法和修真属于道教的“精英传承”,不是普通人可以修行的,只有炼养派的习武之道和养生之法可以普及,但这不是宗教信仰,道教作为宗教要想长远昌盛下去,必得分清内外层次,确切地说,是要分离“道”和“教”,内门传道,外门传教,而外门才是作为宗教存在。
“玉局观是天师道,符箓派……”陈如瑛已经看完卫希颜给的第二份资料,有关大慈寺和玉局观,她忖眉,抬眸,“依老师之言,道教进入吐蕃传教有同源优势,但以术为道的符箓派传教的长远前景不会看好?”
卫希颜的声音清冷而淡漠,“有没有前景,就要看玉局观的做法了。”
她顿了顿,道:“符箓、占卜、风水术,这些道术是很好的敲门砖,只要灵验,就会很快积累起信众,比起讲经传道快得多——这是打开局面的优势。但是要想广泛、长远地传教下去,就要学习佛教的做法。佛教在世俗布道,传经讲故事,以佛经故事教喻世人,告诉信众只要诵经念佛偈,就能产生愿力,消灾解难。如果不灵,那是你不虔诚,或者孽报太多,更需要勤念佛经,勤上香,多做布施,消孽障,积累福报。这种念经而施的传道方法,道教要学。”
道教不利于传教的地方,就在于信徒修行不是像僧人那般念经,而是修习道术或炼内丹,这让信众们怎么学呢?
“玉局观要在吐蕃广泛传道,就必须‘道’‘教’分离,区分内门和外门——内门修行,外门传道。这才是道教长远的方向。”卫希颜说道。
陈如瑛眼中闪过一道光芒,“老师是要变革道教?”
“变革嘛,道录院已经在做了。”卫希颜一向习惯行事之前,谋划在先,既然决定在吐蕃传教,各项准备事宜自然是要做在前头,推动道教的变革就是其中之重。
道录院隶属鸿胪寺,管理道教事务,职司道职迁补、制定斋醮科仪、规定名山洞府活动、选拔道士管勾宫观、管理道冠帐籍等。与其他参与道教事务管理的尚书省祠部司,鸿胪寺寺务司及下属课利司、京城宫观提举司,太常寺神祠道释案不同,道录院的官员一般由道士出任,是道士进行自身管理的中央衙署。
大宪元年,卫希颜以“道宗”身份,推动道教管理改革,在鸿胪寺设立释道事务司,将各部司道、佛二教的职属归统到释道事务司辖下,其中道录院仍然作为道士自身管理衙署,职能增加统为三大体系:一是道士制度、斋醮科仪、传教制度,促进道教活动规范化;二是天下宫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