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大不了,天下罪朕
“方才,我们说了钱,为什么是钱。”
“白银之所以能成为钱,是因为除了实际的使用价值外,朝廷用白银收税,赋予了白银交换价值。”
放下手中的茶杯,朱由校正了正脸色,向堂中众人道。
“你们说,朕为什么会令人铸银币以为钱用?”
“陛下。”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严身为度支司正卿,当即出言道。
“触类旁通,民间有言,谷贱伤农,谷贵亦伤农,故我大明设有常平仓,控制粮价。”
“新铸银币,朝廷就能够通过流入民间的银币数量,来控制物价,不至于使民间物价混乱。”
“善。”
闻言,朱由校对毕自严的悟性很是满意。
“方才,毕爱卿说到了江南银多,江北并川渝诸省银少,故此反对折色。”
“既然说到了这件事情,那么,如何处理呢?”
“臣以为,应行三策。”
拱了拱,毕自严道。
“一者,江南诸省存银量大,应先在江南诸省推行银币,且江南诸省税收折色。”
“二者,江北并川渝之地银少,朝廷应该正色,待银币数量多后,再行折色。”
“三者,如今银币仅在京畿流行,且数量与民间存银相比,只可谓杯水车薪,臣以为要让宝泉局扩大铸造规模。”
“嗯,将此三策记下,就先在南直隶和北直隶推行,以观后效。”
闻言,点了点头,朱由校对毕自严道。
“执行之时,若是有所纰漏,要尽快调整。”
“臣遵旨。”
闻言,毕自严当即躬身道。
趁着刘时敏提笔拟旨的时间,朱由校起身离开,到后殿解手。
而前殿的众人,也是纷纷站起来,活动一二,要出恭的出恭。
待一盏茶时间后,朱由校才又从后殿出来,继续主持茶话会。
“一条鞭法,分为两条。”
“一者为折色,一者为摊税。”
“折色的重点在钱,朕通过铸银币的办法,能够对问题解决一二。”
“而摊税的问题,则比较严重。”
脸色严肃的看向在场的众人,朱由校接着道。
“收税,就难免要说到人,我大明的户籍制度,袁爱卿,你来说说。”
“臣遵旨。”
闻言,袁世振一拱手,当即开口道。
这都是有准备的。
不会真以为,皇帝开茶话会,是没提前准备稿子的吧。
大明的皇权,曾经是下过乡的。
朱元璋这个人。
你说他有能力吧,他制定的制度把后人往死里坑。
伱说他没能力吧,他制定的制度,崩了两百多年,崩到明末,不是摊上崇祯这么个“熊”主,还能再挺五十年。
大明户籍制度,是里甲制,每一百一十户设为一里,其中丁粮最多的十户为里长,里长则是十年一轮换。
而鳏寡孤独这四类人,则是被分摊到整里,称为畸零户。
畸零户不纳粮不服劳役,但全里要管这些人吃饭。
额,不要觉得有人能卡bug能白吃白喝。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通俗说就是大明版的孤儿院和敬老院。
然后,每里设有老人三到五名,负责督导百姓勤务农桑。设有保甲数人。
而且每一里,都设有保甲,人数不等。
里甲制度下,保证了朝廷的圣旨在乡间不是一张废纸。 三两下给在场众人说清了如今大明的乡下管理制度。
“但根据臣在两淮所见,如今里甲制在民间,已经略有难行了。”
然后,袁世振话头一转,就给在场众人泼起了冷水。
“目前,地方各种苛捐杂税横行,不止是下农,就是一些中农都不堪其扰,纷纷逃亡。”
首先,就是各州县的青天大老爷们到任之时,要先收拜见银或者说见面礼,少者二三十,多者四五十两。
然后各县下辖的里长和甲首,还要供养衙门。
包括但不限于下程、陈设、酒席、交际礼仪、各衙门油烛、六房纸札、差人盘缠等等。
每月所费不下数百两银子。
这么重的摊派,里长、甲首当然是承受不起,势必要往各里摊派,分到最下层小老百姓的头上。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每年除了皇粮国税,还要交地税。
而有的地方,地税比国税还要重。
“说到底,树长的时间久了,难免就会出了蛀虫,反贪吧。”
袁世振刚说完,最上面的皇帝就出声给事情定了性。
“毕自严、张问达。”
“臣在。”
闻言,毕自严和张问达连忙躬身道。
“你度支司如今负责国帑之事,朕前些日子又让陆文昭带了些锦衣卫去你那儿,此事就由你牵头,联合御史台、六科来做吧。”
“让他们下到各县,去查一查,都有没有贪污之事,以及里甲制还能不能施行下去。”
“臣遵旨。”
听到又是一个活儿轮到自己头上了,毕自严和张问达还能咋办。
派人下去看看呗。
“陛下,还有各税合一之事。”
这时,袁世振又出声说道。
“摊丁入亩吧。”
闻言,朱由校也不意外,张口就提出了一个随随时间推移,必然会提出的政策。
“徭役均摊,分于田亩,天下所有田亩,悉数纳税。”
“陛下,那皇庄。”
坐在皇帝身侧的杨成秀一脸惊恐的看向皇帝,这是啥情况,收税收到自己头上了?
“纳,为什么不纳,朕的田也是大明的田。”
闻言,朱由校冷声一笑。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所有的皇庄、王田、勋田、缙绅、举人士人田亩,悉数都要按制纳税。”
“从今往后,没有所谓的优免。”
听到皇帝这话,毕自严颤颤巍巍的吸了口气,道。
“陛下,宗室、勋臣、外戚也要纳吗?”
“纳!朕的皇庄皇田都要纳,他们凭什么不纳1
朱由校说着,转头看向杨成秀。
“稍后,你将皇庄皇田的鱼鳞册,抄录一份,送往户部,今后旦有变动,一律抄送。”
“奴婢领旨。”
闻言,杨成秀连忙躬身道。
“大明不是朕一个人的大明,而是天下人的大明。”
“朝廷运转需要财赋,不能有人享受着大明的庇佑,享受着大明的恩遇,却是一分钱都不想纳给朝廷,整日让升斗小民出钱。”
“诸公,就算是闹到天下罪朕,这税也要收。”
“朕允许他们造反。”
“大不了,朕将这天下再犁一遍。”
(本章完)
“方才,我们说了钱,为什么是钱。”
“白银之所以能成为钱,是因为除了实际的使用价值外,朝廷用白银收税,赋予了白银交换价值。”
放下手中的茶杯,朱由校正了正脸色,向堂中众人道。
“你们说,朕为什么会令人铸银币以为钱用?”
“陛下。”
听到皇帝的话,毕自严身为度支司正卿,当即出言道。
“触类旁通,民间有言,谷贱伤农,谷贵亦伤农,故我大明设有常平仓,控制粮价。”
“新铸银币,朝廷就能够通过流入民间的银币数量,来控制物价,不至于使民间物价混乱。”
“善。”
闻言,朱由校对毕自严的悟性很是满意。
“方才,毕爱卿说到了江南银多,江北并川渝诸省银少,故此反对折色。”
“既然说到了这件事情,那么,如何处理呢?”
“臣以为,应行三策。”
拱了拱,毕自严道。
“一者,江南诸省存银量大,应先在江南诸省推行银币,且江南诸省税收折色。”
“二者,江北并川渝之地银少,朝廷应该正色,待银币数量多后,再行折色。”
“三者,如今银币仅在京畿流行,且数量与民间存银相比,只可谓杯水车薪,臣以为要让宝泉局扩大铸造规模。”
“嗯,将此三策记下,就先在南直隶和北直隶推行,以观后效。”
闻言,点了点头,朱由校对毕自严道。
“执行之时,若是有所纰漏,要尽快调整。”
“臣遵旨。”
闻言,毕自严当即躬身道。
趁着刘时敏提笔拟旨的时间,朱由校起身离开,到后殿解手。
而前殿的众人,也是纷纷站起来,活动一二,要出恭的出恭。
待一盏茶时间后,朱由校才又从后殿出来,继续主持茶话会。
“一条鞭法,分为两条。”
“一者为折色,一者为摊税。”
“折色的重点在钱,朕通过铸银币的办法,能够对问题解决一二。”
“而摊税的问题,则比较严重。”
脸色严肃的看向在场的众人,朱由校接着道。
“收税,就难免要说到人,我大明的户籍制度,袁爱卿,你来说说。”
“臣遵旨。”
闻言,袁世振一拱手,当即开口道。
这都是有准备的。
不会真以为,皇帝开茶话会,是没提前准备稿子的吧。
大明的皇权,曾经是下过乡的。
朱元璋这个人。
你说他有能力吧,他制定的制度把后人往死里坑。
伱说他没能力吧,他制定的制度,崩了两百多年,崩到明末,不是摊上崇祯这么个“熊”主,还能再挺五十年。
大明户籍制度,是里甲制,每一百一十户设为一里,其中丁粮最多的十户为里长,里长则是十年一轮换。
而鳏寡孤独这四类人,则是被分摊到整里,称为畸零户。
畸零户不纳粮不服劳役,但全里要管这些人吃饭。
额,不要觉得有人能卡bug能白吃白喝。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通俗说就是大明版的孤儿院和敬老院。
然后,每里设有老人三到五名,负责督导百姓勤务农桑。设有保甲数人。
而且每一里,都设有保甲,人数不等。
里甲制度下,保证了朝廷的圣旨在乡间不是一张废纸。 三两下给在场众人说清了如今大明的乡下管理制度。
“但根据臣在两淮所见,如今里甲制在民间,已经略有难行了。”
然后,袁世振话头一转,就给在场众人泼起了冷水。
“目前,地方各种苛捐杂税横行,不止是下农,就是一些中农都不堪其扰,纷纷逃亡。”
首先,就是各州县的青天大老爷们到任之时,要先收拜见银或者说见面礼,少者二三十,多者四五十两。
然后各县下辖的里长和甲首,还要供养衙门。
包括但不限于下程、陈设、酒席、交际礼仪、各衙门油烛、六房纸札、差人盘缠等等。
每月所费不下数百两银子。
这么重的摊派,里长、甲首当然是承受不起,势必要往各里摊派,分到最下层小老百姓的头上。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每年除了皇粮国税,还要交地税。
而有的地方,地税比国税还要重。
“说到底,树长的时间久了,难免就会出了蛀虫,反贪吧。”
袁世振刚说完,最上面的皇帝就出声给事情定了性。
“毕自严、张问达。”
“臣在。”
闻言,毕自严和张问达连忙躬身道。
“你度支司如今负责国帑之事,朕前些日子又让陆文昭带了些锦衣卫去你那儿,此事就由你牵头,联合御史台、六科来做吧。”
“让他们下到各县,去查一查,都有没有贪污之事,以及里甲制还能不能施行下去。”
“臣遵旨。”
听到又是一个活儿轮到自己头上了,毕自严和张问达还能咋办。
派人下去看看呗。
“陛下,还有各税合一之事。”
这时,袁世振又出声说道。
“摊丁入亩吧。”
闻言,朱由校也不意外,张口就提出了一个随随时间推移,必然会提出的政策。
“徭役均摊,分于田亩,天下所有田亩,悉数纳税。”
“陛下,那皇庄。”
坐在皇帝身侧的杨成秀一脸惊恐的看向皇帝,这是啥情况,收税收到自己头上了?
“纳,为什么不纳,朕的田也是大明的田。”
闻言,朱由校冷声一笑。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所有的皇庄、王田、勋田、缙绅、举人士人田亩,悉数都要按制纳税。”
“从今往后,没有所谓的优免。”
听到皇帝这话,毕自严颤颤巍巍的吸了口气,道。
“陛下,宗室、勋臣、外戚也要纳吗?”
“纳!朕的皇庄皇田都要纳,他们凭什么不纳1
朱由校说着,转头看向杨成秀。
“稍后,你将皇庄皇田的鱼鳞册,抄录一份,送往户部,今后旦有变动,一律抄送。”
“奴婢领旨。”
闻言,杨成秀连忙躬身道。
“大明不是朕一个人的大明,而是天下人的大明。”
“朝廷运转需要财赋,不能有人享受着大明的庇佑,享受着大明的恩遇,却是一分钱都不想纳给朝廷,整日让升斗小民出钱。”
“诸公,就算是闹到天下罪朕,这税也要收。”
“朕允许他们造反。”
“大不了,朕将这天下再犁一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