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云南,我来啦!
陈确铮发自内心地羡慕胡承荫,不管他和楚青恬未来的路途如何,他能在风华正茂之时碰上自己的心仪之人,燃烧所有的热情爱恋着她,想念着她,也许个中会掺杂一些苦涩,但个中的甜蜜滋味是无法向旁人尽言的。
陈确铮想着那个尚未出现的令他魂牵梦绕之人,随即摇了摇头,转换了话题。
“光坦,跟我们聊聊你这一路上的见闻,我一路上看到你拿着一本英文字典在翻,听说你背完一页就撕掉一页,现在那字典还有多厚啊?”
牟光坦笑了,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巴掌大小的字典,已经被撕得只剩下薄薄的一沓了。
“估计到昆明的时候我就能撕光了。”
“光坦,你天天跟着刘兆吉一起采集诗歌,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儿,给我们讲讲呗?”
“刘兆吉能采集这么多诗歌,真是挺难的,我也不是一直都跟他一起,但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委实也经历了一些趣事,他比较谦虚,还害羞,我就给你们讲讲吧,反正他现在忙着奋笔疾书,也听不见。”
一听到有趣闻,许多被臭虫咬得睡不着的同学也支棱起了耳朵。
“其实我们这身黄军装,采集诗歌挺不方便的,好几次我们看到一群土匪,被围起来盘问,好在我们身上没有任何武器,他们见我们是学生便放行了,这也就算了,沿途我们路过一些民宅,妇女们见到我们都赶忙躲进屋内,我也会怂恿他直接上门搭话,他个性羞涩,又不想叨扰人家,便作罢了。我们聊天的时候他也觉得十分可惜,他跟我说,女子会的歌谣往往比男子会的多了许多,他小时候长在山东青州的山区农村,他小时候不少的歌谣都是从祖母、母亲和姐姐的口中听来的。刘兆吉跟我抱怨说,他这一路上少了一半的采风对象。我就会说他:还不是你胆子小!”
牟光坦说完,大家都笑了。
“还能怎么办呢?惊扰了人家不说,万一被人冠以调戏妇女的罪名那可就糟了。”胡承荫也跟着笑。
即便是山中入夜生寒,终究是到了四月中,天气和暖了不少,团部宣布出发的时候,大家的期盼都比平日里多了几分,因为他们将到达yn省境的第一站——平彝县(今富源县)。即便仍旧需要翻山去胜境关,大家也都走得格外有力。
又是大晴天,春风和暖,十分舒适,“三剑客”照例缀在队伍的后面打游击,却无意中看到刘兆吉跟牟光坦一行二人沿着一条林间小路走去,追上去才知道,他们看到了穿着苗族服装的姑娘经过,那姑娘看到他们就羞涩地沿着这条小路跑远了,便想追上去一探究竟。
穿过一片树林,前面豁然开朗,不远处有一村寨,刘兆吉的眼睛亮了。
“这下肯定能采到不少民歌。”
谁知道此时从寨中闪出几个身材强壮的大汉,他们疾言厉色地大声喊叫着,可他们说的话对于这几个穿着黄军装的异乡人来说是一个字也听不懂,苦于无人翻译,他们只好举起双手,手心朝着对方。
“我们不是军人,我们是学生!”
刘兆吉一边说,一边试着再往上走一段,谁知道这时候其中一位年长的苗人大喝一声,寨中出现了更多的人,他们手拿着石块,直接朝着“侵犯者”投掷了过来,险些砸到牟光坦,却在他脚边砸了一个大坑,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一根颇粗的圆木从山顶急速滚下。
“快下山!”陈确铮大喊,所有人拔腿朝山下跑,跑了好远才敢停下来,“我在<水浒传>和<杨家将>中都读到过‘滚石檑木’一说,做梦也没想到居然能真的看到这冷兵器时代的‘大招’,真是涨了见识了。”贺础安一边说,一边扶着树喘着粗气。
“这寨里的苗人应该都是‘生苗’了,我们一路上跟苗人多有交往,还跟他们开了联欢会,看了他们的歌舞,却是第一次在深山遇见‘生苗’,这一路也算是圆满了。”
“老陈,你还说呢,你会说那么多方言,你要是好好把苗语学一学,我们还用被这么狼狈地赶出来吗?”
一行人一边斗着嘴,一边沿原路返回,一路追赶,竟也很快追上了大部队。虽然说是山,山势并不高,很轻松就翻了过去,沿途开满了山茶,浅红、粉红、白色、紫色,争奇斗艳,跟看罂粟的复杂心情不同,大家是全然的欣赏。胡承荫采下三朵,一朵掖在自己耳朵上,另外两朵掖在胡承荫和陈确铮的耳朵上,另外两人本想躲开,看他兴致如此高昂,便也没了脾气,索性任他摆弄。
弄完造型之后,胡承荫还摘下照相机,让过路同学给“三剑客”拍下“采大盗”的经典造型,三人在丛中笑着,明媚春光中作了一回“簪的少年郎”。
贺础安把耳边的朵摘下来,小心地夹进随身携带的《传习录》中。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堪折直须折,莫待无空折枝。人总是将自己的感情假托草,其实这开在人烟稀少的路边,他们才不再乎是否能被人攀折,只管自己开得尽兴便好了,即便没有人看过便独自萎谢,那也用不着伤心。”
“贺老师,你说的没错,做人若能如此,便可以说是真潇洒了。”
“是人就有贪嗔痴,所以才有‘人非草木’一说啊!”陈确铮把杜鹃从头上摘下,放在了一根树杈上。
在杜鹃的一路“护送”下,步行团一路翻山爬坡,便到了位于黔滇两省交界的胜境关,取“滇南胜境”之意。胜境关位于山顶,举目四望,可以鸟瞰群峰,北临黔境,南往曲靖,连绵不绝的山峦匍匐于脚下,茂密的森林组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大家站在这里,回想着自己一路跋山涉水,历尽艰险,终于到了云南,胸中便有一种澎湃的激情需要书法,大家纷纷把嘴笼成喇叭,对着大山纵情大喊起来:
“云南,我来啦!”
“昆明,我来啦!”
因为是两省的分界处,所以修建了分界牌楼,牌楼的东西两面各有一对石狮子,东面的一对面向贵州,西面的一对面向云南。牌楼上一面题字“黔滇锁钥”,一面为“万里金汤”,这华丽气派的牌楼自然也进入了胡承荫的相机的取景框,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离分界牌楼不远有一处纪念关二爷的关圣行宫,殿前有古杉两株,高二三十米,树身颇粗,“三剑客”想要合抱而不能,据说树龄有上千年,殿内关公像气势非凡,栩栩如生,大殿两侧有一副黑底金字的对联:
黔疆烟雨,滇界风霜,终古兼圻威一统;
魏国山河,吴宫草,于今裂土笑三分。
出了关圣行宫,步行团集体往山下走,脚下的土壤都是鲜艳的棕红色,下山上了公路,沿途便看到多户民宅,袅袅炊烟,鸡犬相闻。下山后地势变得平坦十分平坦,云南公路的路况也比贵州好了许多,路面铺着辗得很碎的石子,十分干净整洁,加之天气晴朗,走起路来十分轻松,重新找回了郊游的感觉。“三剑客”看到远处的田野里有干活的农人在攀谈着,贺础安抓了一把路边的泥土,感受泥土绵密潮湿的质地。
“还记得关圣行宫的楹联吗?好一个‘于今裂土笑三分,’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想必三分天下之时,云南的土地也是这么红吧?”
“小时候先生总是让我们背诗,那时候根本不知道是何意思,只知死记硬背,经历了国破家亡,看到了民间疾苦,才真正理解那些诗句,真真是蘸着泪,滴着血的。”胡承荫边说,边弯腰揩掉鞋帮的红泥。
“走了这一路,我真是看到了太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景象,这趟旅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些老百姓真是太穷、太苦了,他们中的许多人真的是‘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但他们不是‘怡然自乐’而是‘饥寒交迫’,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不知道我们的国家正处在抗日战争中,要改变人民的蒙昧,只有靠我么你了,等到了昆明,我们有太多要做的事。”
“陈老,等到了昆明,你想做什么?”
“首先,一定要把书读好,这是我们的本分,其他的事慢慢再想,总能找得到。我们先让自己变得更好,然后再让身边的人变得更好,就等于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了。”
下午两点多,步行团到了距离平彝县城四公里的地方集体整队入城,县政府不仅安排了一间小学给步行团住,县长还亲自招待大家在县政府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每桌有六个菜,好好祭了一一下大伙的“五脏庙”。县长并不会说国语,大家吃饭的时候他面带笑容说了许多热情的话,奇怪的是,大家都能听懂个大概,似乎云南话比贵州话更好懂些。
(本章完)
陈确铮发自内心地羡慕胡承荫,不管他和楚青恬未来的路途如何,他能在风华正茂之时碰上自己的心仪之人,燃烧所有的热情爱恋着她,想念着她,也许个中会掺杂一些苦涩,但个中的甜蜜滋味是无法向旁人尽言的。
陈确铮想着那个尚未出现的令他魂牵梦绕之人,随即摇了摇头,转换了话题。
“光坦,跟我们聊聊你这一路上的见闻,我一路上看到你拿着一本英文字典在翻,听说你背完一页就撕掉一页,现在那字典还有多厚啊?”
牟光坦笑了,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巴掌大小的字典,已经被撕得只剩下薄薄的一沓了。
“估计到昆明的时候我就能撕光了。”
“光坦,你天天跟着刘兆吉一起采集诗歌,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儿,给我们讲讲呗?”
“刘兆吉能采集这么多诗歌,真是挺难的,我也不是一直都跟他一起,但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委实也经历了一些趣事,他比较谦虚,还害羞,我就给你们讲讲吧,反正他现在忙着奋笔疾书,也听不见。”
一听到有趣闻,许多被臭虫咬得睡不着的同学也支棱起了耳朵。
“其实我们这身黄军装,采集诗歌挺不方便的,好几次我们看到一群土匪,被围起来盘问,好在我们身上没有任何武器,他们见我们是学生便放行了,这也就算了,沿途我们路过一些民宅,妇女们见到我们都赶忙躲进屋内,我也会怂恿他直接上门搭话,他个性羞涩,又不想叨扰人家,便作罢了。我们聊天的时候他也觉得十分可惜,他跟我说,女子会的歌谣往往比男子会的多了许多,他小时候长在山东青州的山区农村,他小时候不少的歌谣都是从祖母、母亲和姐姐的口中听来的。刘兆吉跟我抱怨说,他这一路上少了一半的采风对象。我就会说他:还不是你胆子小!”
牟光坦说完,大家都笑了。
“还能怎么办呢?惊扰了人家不说,万一被人冠以调戏妇女的罪名那可就糟了。”胡承荫也跟着笑。
即便是山中入夜生寒,终究是到了四月中,天气和暖了不少,团部宣布出发的时候,大家的期盼都比平日里多了几分,因为他们将到达yn省境的第一站——平彝县(今富源县)。即便仍旧需要翻山去胜境关,大家也都走得格外有力。
又是大晴天,春风和暖,十分舒适,“三剑客”照例缀在队伍的后面打游击,却无意中看到刘兆吉跟牟光坦一行二人沿着一条林间小路走去,追上去才知道,他们看到了穿着苗族服装的姑娘经过,那姑娘看到他们就羞涩地沿着这条小路跑远了,便想追上去一探究竟。
穿过一片树林,前面豁然开朗,不远处有一村寨,刘兆吉的眼睛亮了。
“这下肯定能采到不少民歌。”
谁知道此时从寨中闪出几个身材强壮的大汉,他们疾言厉色地大声喊叫着,可他们说的话对于这几个穿着黄军装的异乡人来说是一个字也听不懂,苦于无人翻译,他们只好举起双手,手心朝着对方。
“我们不是军人,我们是学生!”
刘兆吉一边说,一边试着再往上走一段,谁知道这时候其中一位年长的苗人大喝一声,寨中出现了更多的人,他们手拿着石块,直接朝着“侵犯者”投掷了过来,险些砸到牟光坦,却在他脚边砸了一个大坑,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一根颇粗的圆木从山顶急速滚下。
“快下山!”陈确铮大喊,所有人拔腿朝山下跑,跑了好远才敢停下来,“我在<水浒传>和<杨家将>中都读到过‘滚石檑木’一说,做梦也没想到居然能真的看到这冷兵器时代的‘大招’,真是涨了见识了。”贺础安一边说,一边扶着树喘着粗气。
“这寨里的苗人应该都是‘生苗’了,我们一路上跟苗人多有交往,还跟他们开了联欢会,看了他们的歌舞,却是第一次在深山遇见‘生苗’,这一路也算是圆满了。”
“老陈,你还说呢,你会说那么多方言,你要是好好把苗语学一学,我们还用被这么狼狈地赶出来吗?”
一行人一边斗着嘴,一边沿原路返回,一路追赶,竟也很快追上了大部队。虽然说是山,山势并不高,很轻松就翻了过去,沿途开满了山茶,浅红、粉红、白色、紫色,争奇斗艳,跟看罂粟的复杂心情不同,大家是全然的欣赏。胡承荫采下三朵,一朵掖在自己耳朵上,另外两朵掖在胡承荫和陈确铮的耳朵上,另外两人本想躲开,看他兴致如此高昂,便也没了脾气,索性任他摆弄。
弄完造型之后,胡承荫还摘下照相机,让过路同学给“三剑客”拍下“采大盗”的经典造型,三人在丛中笑着,明媚春光中作了一回“簪的少年郎”。
贺础安把耳边的朵摘下来,小心地夹进随身携带的《传习录》中。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堪折直须折,莫待无空折枝。人总是将自己的感情假托草,其实这开在人烟稀少的路边,他们才不再乎是否能被人攀折,只管自己开得尽兴便好了,即便没有人看过便独自萎谢,那也用不着伤心。”
“贺老师,你说的没错,做人若能如此,便可以说是真潇洒了。”
“是人就有贪嗔痴,所以才有‘人非草木’一说啊!”陈确铮把杜鹃从头上摘下,放在了一根树杈上。
在杜鹃的一路“护送”下,步行团一路翻山爬坡,便到了位于黔滇两省交界的胜境关,取“滇南胜境”之意。胜境关位于山顶,举目四望,可以鸟瞰群峰,北临黔境,南往曲靖,连绵不绝的山峦匍匐于脚下,茂密的森林组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
大家站在这里,回想着自己一路跋山涉水,历尽艰险,终于到了云南,胸中便有一种澎湃的激情需要书法,大家纷纷把嘴笼成喇叭,对着大山纵情大喊起来:
“云南,我来啦!”
“昆明,我来啦!”
因为是两省的分界处,所以修建了分界牌楼,牌楼的东西两面各有一对石狮子,东面的一对面向贵州,西面的一对面向云南。牌楼上一面题字“黔滇锁钥”,一面为“万里金汤”,这华丽气派的牌楼自然也进入了胡承荫的相机的取景框,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离分界牌楼不远有一处纪念关二爷的关圣行宫,殿前有古杉两株,高二三十米,树身颇粗,“三剑客”想要合抱而不能,据说树龄有上千年,殿内关公像气势非凡,栩栩如生,大殿两侧有一副黑底金字的对联:
黔疆烟雨,滇界风霜,终古兼圻威一统;
魏国山河,吴宫草,于今裂土笑三分。
出了关圣行宫,步行团集体往山下走,脚下的土壤都是鲜艳的棕红色,下山上了公路,沿途便看到多户民宅,袅袅炊烟,鸡犬相闻。下山后地势变得平坦十分平坦,云南公路的路况也比贵州好了许多,路面铺着辗得很碎的石子,十分干净整洁,加之天气晴朗,走起路来十分轻松,重新找回了郊游的感觉。“三剑客”看到远处的田野里有干活的农人在攀谈着,贺础安抓了一把路边的泥土,感受泥土绵密潮湿的质地。
“还记得关圣行宫的楹联吗?好一个‘于今裂土笑三分,’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想必三分天下之时,云南的土地也是这么红吧?”
“小时候先生总是让我们背诗,那时候根本不知道是何意思,只知死记硬背,经历了国破家亡,看到了民间疾苦,才真正理解那些诗句,真真是蘸着泪,滴着血的。”胡承荫边说,边弯腰揩掉鞋帮的红泥。
“走了这一路,我真是看到了太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景象,这趟旅程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些老百姓真是太穷、太苦了,他们中的许多人真的是‘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但他们不是‘怡然自乐’而是‘饥寒交迫’,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不知道我们的国家正处在抗日战争中,要改变人民的蒙昧,只有靠我么你了,等到了昆明,我们有太多要做的事。”
“陈老,等到了昆明,你想做什么?”
“首先,一定要把书读好,这是我们的本分,其他的事慢慢再想,总能找得到。我们先让自己变得更好,然后再让身边的人变得更好,就等于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了。”
下午两点多,步行团到了距离平彝县城四公里的地方集体整队入城,县政府不仅安排了一间小学给步行团住,县长还亲自招待大家在县政府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每桌有六个菜,好好祭了一一下大伙的“五脏庙”。县长并不会说国语,大家吃饭的时候他面带笑容说了许多热情的话,奇怪的是,大家都能听懂个大概,似乎云南话比贵州话更好懂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