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又一块五行之源
科考队本来是带了越野车的,但越野车哪有直升机方便。
山里可没有路,就算越野车性能再好,多好多地也是过不去的。
直升机就方便多了,管他有路没路直接飞过去。
第一次降落是在一片山谷中,这地地形还算是平坦。
两边是山,中间是一片开阔的绿草地。
科考组长询问了驾驶员的意见后,一听能降落,就让飞机落下。
相距五十多米,姜宁也跟着降落。
科考队员凑在一起,四下望了望。
拿着仪器测量了下,也不知道在测量什么。
反正姜宁是看不懂。
商量一阵,科考组决定分成两组,步行去勘察地貌。
飞机驾驶员不用去。
但姜宁可不想待在这里发呆,于是跟着王奇他们这一组去转悠。
带上设备,科考队分组出发。
一组往南,一组则往西。
姜宁跟着王奇他们组往南走,山野里跋涉挺费劲的。
不过三人显然是经常去野外科考,体力都挺棒。
即使是蒋露这个女硕士,背着设备也走的十分轻松。
蒋露对他很是好奇,问:“你这么年轻是怎么创业成功的?”
“创业?”
姜宁愣了一下:“我没创业。”
“没创业?”
王奇也好奇了:“你那么大个农场怎么建起来的?”
姜宁道:“打井种树一点一点改造呗!”
蒋露问:“你不创业哪来的资金?”
姜宁开始忽悠:“我十八刚高中毕业就去国外了,在非洲打拼了好几年,运气好捡了块狗头金卖了不少钱,就回来拿了块地建了个农场。”
三人听的那个懵逼,这不是网文里的桥段吗?
蒋露好奇:“你捡的多大的狗头金,卖了多少钱?”
姜宁比划了下:“这么大一块,卖了几千万。”
三人看他的眼神就有点不对。
一副你在哄傻子的表情。
蒋露问他:“你多大了,怎么看着还没我大?”
姜宁道:“二十五。”
蒋露惊讶:“这么小。”
姜宁问她:“你多大了?”
蒋露却不说了:“女孩子的年龄是秘密。”
姜宁打量几眼:“你都比我大,也算是女孩子?”
蒋露挑眉:“怎么就不是女孩子了?”
姜宁就说:“女孩子这个词一般形容那些在上学的女生,你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能叫女孩子,应该叫女人才对。”
王奇和周志琛笑出了狗叫声。
蒋露黑脸:“你这么大个老板怎么说话一点风度都没有。”
姜宁道:“要什么风度,我只跟我老婆讲风度。”
蒋露惊讶:“你结婚了?”
姜宁点头:“对,我老婆是老师。”
蒋露上下打量着他,一脸的意外加惊讶:“你还这么年轻怎么这么早就结婚了?”
姜宁道:“二十五结婚早吗?我初中同学孩子都有上幼儿园的。”
王奇感慨了下:“小地方结婚就是早。”
姜宁瞥他一眼,道:“你这话有歧义,什么叫作小地方结婚就是早。”
王奇连忙解释:“我没别的意思,不好意思我说错话了。”
姜宁摆了摆手,没跟他计较。
周志琛道:“25结婚也不算早了,正常二十六七已经算晚婚了。”
姜宁大为赞同:“这话在理,结婚还是要趁早,我老婆说,聪明的女人都会早早的找个好男人把自己嫁了,所以还是要趁早,不然就只能捡别人挑剩的了。”
蒋露立刻反驳:“你这话太绝对了吧,现在可不是过去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就二十五六了,大城市二十七八结婚,都算早的了,总不能在学校就结婚。”
姜宁摊了摊手:“反正我老婆是这么说的。”
蒋露那个郁闷:“你老婆多大了?”
姜宁道:“比我小一岁,二十四,我们春节之前结的婚。”
蒋露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
她今年二十八,要按照这个说法。
自己也属于剩女了?
一边抬杠扯蛋,一边走。
走了一阵,停下测量了一下高度。
把数据继续好,然后继续走。
姜宁问道:“要不要我帮你们拿设备?”
蒋露又好奇了:“你怎么体力这么好?”
姜宁不太明白:“有问题吗?”
蒋露道:“有钱人不都是四肢不勤,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吗,吃饭有老婆递筷子,喝茶有秘书递杯子,跑三步就喘,上楼递腿软,你怎么不一样?”
姜宁一脑门子黑线:“扯蛋,你听谁说的,我天天早上六点钟起来跑步,有时候还会跟工人一起干一点活,你说的那是什么物种,我怎么没见过?”
蒋露一脸不信任的样子:“当老板的还会自己干活?”
姜宁无语地道:“你为什么对老板这么大偏见?”
蒋露坚持己见:“难道不是?”
姜宁道:“是个辣子,你这是在网上看了多少黑老板的,你觉的有钱人都很傻吗,就不知道锻炼身体?我知道的好多有钱人都在早起跑步锻炼,有的甚至会抽时间骑行,比普通人更加爱惜身体,你这是典型的就是网上黑话看多了。”
蒋露不信:“有钱人不都是白天酒场,晚上夜场吗?”
姜宁道:“你这纯属以偏盖全了,有些老板是很忙,应酬多,但也没有那么夸张,真要像你说的那样,老板早都喝死了,有几个能活到六十岁。”
蒋露还是不信,坚持自己的观点。
又走了几公里,爬上一处山岗测了下数据。
几人坐下歇息,拿出水喝了两口。
大约歇了十几分钟,起来继续走。
姜宁替王奇背了一个包,里面是吃的喝的。
绕过几个山坳,前面出现了一条小溪。
来到溪边,王奇三人蹲下试了下水温。
冰冷刺骨。
姜宁却是眼皮一跳,看向了上游二十米外。
胸口的五行之源忽然剧烈震动了起来。
姜宁往上走了一段,蹲在溪边扒拉了两下。
扒拉出来一块五彩色的晶石。
捡起来捏了捏,不像是石头。
有点像玉,不是那么硬,还有一点润。
胸口的五行之源在剧烈震动。
想要吞了晶石。
晶石同样也在微微震动。
有一股同源的味道。
显然也是一块五行之源。
姜宁那个卧槽,着实没想到会在这里捡到五行之源。
之前捡到只是意外。
这次要不是胸口的五行之源提示,根本不可能知道这小溪里有一块五行之源,显然之前他得到的五行之源并不完整,估计加上眼前这一块,依旧不完整。
姜宁把把几下,放开了压制。
晶石立刻消失不见。
和胸口的五行之源融合。
凝神内视。
两块五行之源融合。体积并没有变大。
依旧是原来的大小,只是更加晶莹了。
五行技能也提升了,遁术的速度更快,施术的范围更广。
最让他振奋的,则是五行空间变大了。
之前只有一个立方大小,两块五行之源融合后,直径增加了大约有三倍,容量增加了多少以他学渣的心算水平,暂时还算不出来,总之感觉不比小区房子的书房小多少。
姜宁觉的,人还是要多做点好事。
要不是陪科考队来考察,哪会有这种迹遇。
五行之源可是他最大的本钱。
这不是财富可以衡量的。
老话怎么说的?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以后得多做点好事,遇事不抱怨,该帮忙的时候就帮忙。
指不定还会有好运,再捡到一块五行之源。
那边在叫人了。
姜宁收拾心情,过去跟三人会合。
越过小溪继续上路。
跋山涉水,走了一个多小时。
也不知道到了哪里。
采集了好几处数据,到了预定时间后,才往回走。
到回降落的山谷后,两队人会合,交流了一下考察结果。
中午也没饭吃,就吃了点带来的面包火腿什么的。
再喝点矿泉水,休息了半天小时。
然后登上飞机起飞,继续往南飞。
飞了半个小时,已经到了西海界。
找了处平坦的地方,直升机降落。
六个人分成两组继续去考察。
姜宁依旧跟着王奇他们这队,帮着拿了一个设备。
可惜下午没有好运眷顾,再没捡到五行之源。
快六点的时候,科考队原地会合。
跋山涉水走了一天,所有人都不轻松。
蒋露坐在地上,轻轻捶着腿。
不想动弹。
姜宁很是惊讶:“你一个女人怎么体力也这么好?”
蒋露不想理他,对‘女人’这个词很不感冒。
王奇替她回答:“干我们这行的,体力不好怎么能行,经常在野外科考,好多地方车过不去,只能依靠两条腿,最多三个月,再娇气的女生也能徒步走几十公里。”
姜宁竖了个大拇指:“你们也挺不容易的。”
柯玉田笑呵呵的道:“这世上就没有谁是容易的,官员不容易,老板不容易,百姓更不容易,相对而言我们这些研究人员还算是好的,至少不用承担太大的责任和压力,也不像打工人一样为了生活不敢懈怠,到是姜总跟着我们跋山涉水的,麻烦你了啊!”
姜宁摇头:“没什么麻烦的,我是北安人,你们为了解决北安缺水问题不辞辛劳,我这个北安人更应该尽点力,如果需要我帮忙,你们尽管说。”
柯玉田点点头:“今天就这样吧,我们回去歇一晚,明天继续。”
大伙都没意见。
于是歇了一阵,登上飞机起航。
……
老杨从京城回来了。
吃过晚饭,科考队休息。
姜宁回了农场,去宿舍看老杨。
老头无所事事,在楼下和大姨父陈学峰聊天。
姜宁招呼了下他大姨父,才问老头:“京城咋样,带孙子玩的挺舒服吧?”
老头开始吐槽:“舒服什么,那鬼地方就不是人待的,热的要死,空气质量又差,天上灰蒙蒙的,我感觉气都快喘不过来,还是农场待着舒服。”
姜宁乐了:“这话说的,京城可是首都,怎么能不是人待的地方。”
老头一脸的不爽快:“反正我是待不住,还是老家好。”
陈学峰也附和:“大城市污染严重,确实不太好,闷的人透不过气来。”
姜宁点了点头,问:“什么时候去报到?”
老头说:“明天去。”
姜宁道:“之前我说的方案考的咋样了?”
老头也不纠结,道:“我觉的可以,明天去报到完看看情况,两头兼顾自然最好,上午文联坐班,下午来农场转转,或者等这一阵风头过了,我该干嘛还干嘛,最多时不时去文联露个面就行了,我就不信还有人专门盯着我们这些老家伙。”
姜宁抚掌:“这样最好不过。”
老头又道:“不过文联日子不好过,县里不给钱,好过工作都没法开展,我去了估计得给拉一点赞助,让那些老家伙都闭嘴,不然估计会有人说三道四的。”
姜宁点头:“一年给五十万,只要你在文联挂着,这钱就一直给着。”
老头就挺愉快,老板大方工作干的也舒心呐!
聊了一阵,天擦黑时姜宁才回了别墅。
回到别墅,冯雨和冯雪刚刚遛弯回来。
三人没有上楼,姜宁开了廊灯,坐在后门走廊下说话。
冯雨摸着肚子,说:“我感觉的孩子动了。”
“真的假的?”
姜宁惊讶:“都不到三个月,估计还没我半个拳头大,会动吗?”
“真的。”
冯雨肯定地道:“动了好几下呢!”
“我摸摸!”
姜宁凑了过去,手伸进去摸肚子。
摸了半天,好像确实动了一下。
冯雨仰靠在躺椅上,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冯雪静静坐在一边,也不知在想什么。
六年级马上毕业考试了。
考完试冯雨基本上就没什么事了。
姜宁问她:“想好暑假去哪里玩了吗?”
冯雨有点懒洋洋的:“去美国吧,找个大医院给姐做个检查。”
姜宁一怔,看了看冯雪,问:“姐愿意去了?”
冯雪点了点头。
姜宁就道:“那就等学生考完试过去。”
冯雨说:“等姐驾照考完再去吧。”
姜宁点头:“那个很快的,学生考试前应该能考下来,我先联系医院。”
冯雨精神了些,问:“美国的哪些医院水平高?”
姜宁道:“很多,梅奥,克利夫兰,霍普金斯都是水平很高的医院,不过姐的这个病哪家医院看的好我还不太清楚,回头得打听一下再说。”
冯雨问:“听说老美的医院看病很贵?”
姜宁不在意道:“是挺贵,但无所谓,咱家负担得起。”
冯雨有点担心:“听说老美经常枪击,不会有事情吧?”
姜宁那个无语:“不要听人胡说,真要那么可怕,怎么有钱人都往那跑。”
冯雨道:“咱们在澳洲不是也遇到那些老黑打砸抢劫。”
姜宁拍拍额头:“有我在呢,你就别担心这个了。”
冯雨这才放心。
次日,姜宁继续和科考队去跋山涉水。
老杨吃过早饭,叫上司机去县里报到。
先到帽子部门露了个面,然后去文联。
文联是退休养老的单位,没有独立的办公楼层,挂在喉舌部的下面,里面大多数老家伙都是喉舌部出来的,在角落里给了两间办公室,根本就坐不下。
所以好多老家伙离休后根本不来单位。
这次不同。
县里把这些老家伙都叫回来,没地方坐不行啊!
于是部里又给了间大办公室,给弄了一些桌椅。
起码得让这些老家伙回来后有个坐的地方。
老杨之前就是文联老大,前年才卸任,现在的宋主席也是喉舌部出来的,老杨在喉舌部主持常务工作的时候宋主席是副部长,算是老搭档。
先到部里露了个面。
一个小年轻将老杨领到了办公室。
一群老家伙看到他,就都笑:“杨部长回来了。”
老头笑眯眯的,和一群昔日同僚逐个问候。
宋主席问:“农场的事你打算准备办,还干不干了?”
老头说:“干啊,怎么不干,老板不让走,给发那么多工资,怎么能说不干就不干。”
几个老家伙就发酸:“被老板知道了,要挨板子的。”
老杨不以为意:“通知上又没说回来就不能再兼职,你们不说谁知道。”
几个老家伙没话说,总不能跑去告状。都半退的人了,怎么还能干这事。
以后不混了啊!
宋主席道:“文联工作难啊,你也是文联的老领导,是不是该给拉点赞助?”
老杨大气的道:“老板说了,一年给五十万,只要我在文联,就年年都给。”
“还是杨部长给力!”
一群老家伙都纷纷称赞,氛围和谐了许多。
有钱才好办事。
县里财政困难,每年给个五六十万,屁毛也干不了,在编人员虽然不多,总共也就六七个人,但人员经费开支不小,那点钱实在杯水车薪,能干的不多。
有五十万额外资金,工作就好干了。
一群老家伙聊了会。
老杨发出倡议:“我说几句,姜老板大方,咱文联也不能没点表示,我提议下午咱们去农场开个现场交流会议,看能不能搞搞文化创作方面的活动,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形象、文化品位等等,这个工作要是做好了,以后还怕拉不来赞助吗?”
老家伙们纷纷赞同,反正也没什么事情干。
去农场转转也不错,那里多凉快啊!
于是上午聊天打屁。
到了中午,老杨叫来考斯特。
将一群老家伙拉到农场,在食堂和工人们吃了一顿午饭。
然后到休闲活动区开现场交流会,顺便找点创作的灵感。
姜宁下午回来,问了问情况。
听说一群老家伙正在构思给农场创作场歌,还要搞‘仙灵杯’摄影大赛,就兴致勃勃给提了不少建议,今天回来的挺早,回到别墅后,还陪冯雨遛了一会弯。
天擦黑时,坐在后门走廊下说话。
忽然手机响起,看了看号码,南方的。
还以为是推销电话,就挂掉。
结果很快又响起来。
姜宁那个卧槽,这还没完没了了?
就随手接起来:“喂。”
电话里的声音有点熟悉:“好久不见啊姜总,我是林哲明。”
姜宁愣了一下,才想起来是哪位:“你好你好,确实好久不见了。”
林哲明问:“姜总在家?”
姜宁嗯了一声:“你回国了?”
林哲明道:“上星期回来的,曹斌也来了,想去参观下姜总的农场,不知道方不方便。”
姜宁琢磨了下,道:“方便,你们哪天过来?”
林哲明道:“后天吧,姜总给发个具体位置,我好订机票。”
姜宁说好,聊了几句挂掉。
给发了个位置。
好久不联系了,微信通讯录翻了半天才找到。
冯雨问:“谁啊?”
姜宁道:“澳洲的那个农场主。”
冯雨顿时惊讶:“他回国了吗?”
姜宁点头:“说想来参观农场。”
冯雨哦了一声:“澳洲现在是不是冬天?”
姜宁道:“应该是,咱们过去的时候是夏天,六到八月是冬天,不过那边冬天也没咱们这冷,你要不上班,咱们冬天可以去那边避寒,夏天可以去那边避暑。”
冯雨兴致缺缺:“算了吧,墨尔本夏天也热的要死,没出去的时候天天听人说澳洲多好多好,简直是人间天堂,出去一次才知道,哪里有天堂啊!”
姜宁比较客观:“那些话听听就好,世上当然没有天堂,只能说是各有优劣,澳洲虽然也热,不过气候和咱们这里差不多,热也是干热,不像南方的湿热,看着不到三十度,身上却一直在出汗,不过三亚是真的好,冬天那边很舒服。”
冯雨问:“你不是打算在澳洲买地吗,买不买了?”
姜宁还没想好:“看情况,今年都没出去过,回头再说吧!”
……
隔天继续和科考组出去。
本来打算给科考组说下,明天他没时间出来了。
从通航天行再给调一个司机。
结果还没说呢,组长柯玉田就宣布,今天是科考最后一天。
不用说了。
今天跑了有点远了,天擦黑才回到农场。
到酒店吃了饭,姜宁回农场。
第二天是周末,上午没什么事情,姜宁带两人去菜地劳动。
适量的劳动有助于身心健康。
农场新开的菜地已经开始出菜了,总的来说活不多,没有杂草,不需要锄草,因为没盖大棚,不需要人工授粉,该搭架子的也已经搭好了。
就是日常摘菜收菜,完了再播种育苗栽培。
菜地是一块一块的,中间留了路。
一块胡萝卜收完了,今天要犁地。
工人们在忙碌,姜宁也带着家属帮忙。
胡萝卜和其他的菜还不一样,可以一边收一边补种。
这玩意要收就得一次收,之前工人们已经挖完。
现在要把地犁一遍,然后重新种。
冯雨和冯雪干不了太重的活,就帮着摘西红柿。
一边摘一边吃。
两人戴着帽子口罩,捂的严严实实的。
一看就是来体验生活的。
姜宁穿了身迷彩服,口罩帽子也不罩。
倒真像是来干活的。
亲自开着一台迷你型的履带式小型拖拉机犁地,菜地分成了几十个小块,一块地两三百平米,农村的小拖拉机进来都转不开,只能用这种玩具一样的迷你型拖拉机。
不过别看这玩意小,但干活效率不差。
而且因为小好调头,边边角角都可以犁到。
菜地不大,但产出不小,分割成四十几个小块的地里都种着不同品类的蔬菜,连葱姜蒜这些调味品都自己种了,基本上每天都要采收,完了就补种。
基本上够食堂用的。
两三百平的地,十几分钟犁完了。
后面的精细活姜宁也没干过,就在一边看。
看了一会,又去给冯雨和冯雪当力工。
冯雨和冯雨摘柿子,他负责搬筐。
劳动了一个多小时。
冯雨有些累了,三人就打道回府。
吃过午饭,冯雨和冯雪小睡了会。
姜宁不睡,但也没出门。
天气太热,他穿了个大短裤,躺在后门的走廊下,打了几个电话,实在没事可干,就拿着手机上了一会网,研究了一下国际形势,各国土地政策什么的。
暂时没有别的追求。
就想多买点地,当个大地主。
过了两点,冯雨和冯雪睡起来下来了。
坐在一边,商量着孩子出生后吃奶还是吃奶粉的问题。
讨论一阵,冯雪上楼换上了泳装。
下来进了水池,练习着狗刨。
脑袋始终不敢入口。
看着她笨拙的样子,姜宁好几次都差点笑出声来。
冯雨看了一阵,说:“你去给姐教一下。”
姜宁就脱掉大短裤,穿着泳裤跳进了池子。
冯雪有点不好意思,半蹲在水里。
姜宁指点:“想学游泳你首先要克服对水的恐惧,脑袋都不敢入水怎么行,这样,你憋住气,把眼睛闭上,别吸气,把头埋水里看看。”
冯雪照做,深吸了口气。
然后闭上眼睛,慢慢把脸沉水里。
过了大约七八秒的样子,才抬起头来。
抹了把脸上的水珠,睁开眼睛看姜宁。
姜宁问她:“感觉怎么样?”
冯雪比划,意思是还好。
姜宁就道:“看来,这次你试着在水里睁开眼睛。”
冯雪继续照做,深吸了口气,把脸埋水里。
然后在水里睁开了眼睛。
有点好奇。
之前脑袋一直不敢入水,其实也没有什么。
除了刚开始不习惯,慢慢适应就好了。
“第二步是呼吸的方式。”
姜宁还在讲解:“游泳时的呼吸与正常的呼吸不一样,这样,你先不要出来,在水时把一口气吐出去,别张嘴,用鼻子呼气,把憋的气吐掉就行,不要吸气。”
冯雪照做,用鼻孔出气。
在水下吐出了一串泡泡。
姜宁说个不停:“现在出来,然后大口吸气。”
冯雪抬起头来,吸了一口气。
姜宁继续:“入水,憋不住了再用鼻子吐气。”
冯雪依旧照做。
这次憋的时间挺长,十几秒后才吐出了一串泡泡。
如此反复练习一阵,慢慢适应了这种呼吸的方式。
冯雨看的津津有味,当初她也经历过。
但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她到现在也没学会游泳。
呼吸换气倒没问题,主要还是浮不住。
刨几下就要沉下去。
姜宁不是专业教练,也不会循序渐进的教。
看冯雪初步掌握了呼吸方式,就开始教浮体练习。
这个就很有难度了。
冯雨也卡在这。
姜宁给矫正了一下姿势,就让冯雪自己练。
然后出来躺躺椅上,时不时纠正两句。
快到三点半时,冯雪从泳池里出来了。
姐妹俩上楼换了身衣服,把屋里收拾了下。
姜宁也上去换了身衣服,下来后开车去了办公楼。
办公楼上懒洋洋的,员工们该偷懒的偷懒。
该摸鱼的摸鱼。
老板从来不管这些,只要活干好,从不要求别的。
老杨虽然要求严格,但也只是相对的,其实人很宽厚,只要把工作干好,不该干的事不要干,不该犯的错误不能犯,偷偷玩游戏被抓住了也不会说什么。
于是整个办公楼都弥漫着一股轻松且闲适的氛围。
孔芳菲人不在,据说去了某部门开会。
姜宁打了一个电话,然后安排司机去火车站接站。
北安县火车站。
林哲明和曹斌下了火车,吸了一口大西北干燥的空气。
曹斌说着体会:“早听说大西北干旱,一直没来过,感觉和澳洲气候差不多,虽然气温挺高,但不像南方那么潮湿,只要不被太阳直射就没多热。”
林哲明也赞同:“河东还好,河西感觉就跟澳洲的内陆地区一样,到处是戈壁滩,不过我对历史颇有研究,古代河西走廊其实并不缺水,那时候还是匈奴人的牧场,到了近代气候变化,才越来越旱,不像澳洲的内陆,从古至今都是戈壁沙漠。”
曹斌有点不太放心:“那小子说他在老家搞农场,你也真的相信。”
林哲明道:“真的假的过来看看不就知道了。”
两人说着话走过了地下通道,来到了候车室。
小站有小站的好处。
进出都很方便,下了火车两三分钟就能出站。
出了候车大厅,正在四下观望呢。
看到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过来,问道:“是林总和曹总吗?”
两人说是。
司机就道:“我是仙灵农场的,姜总让我来接你们。”
林哲明问:“仙灵农场?”
司机点头:“是的。”
林哲明觉得这名字起来太有仙气。
候车大厅外面就是一大片空的地。
空地上稀稀拉拉停了三四十辆车。
大部分都是出租车,私家车有十几辆。
两人跟着司机,来到一辆奥迪前,上了车。
司机开车上路,两人小声交流着一路见闻。
路了七八分钟,忽然看到不远处出现大片林区。
林哲明问:“那里是什么?”
司机道:“就是我们农场。”
曹斌问道:“农场怎么种那么多树?”
司机道:“我们农场主要就是种树。”
林哲明和曹斌互相望望,都觉的名不符实。
这应该叫林场,不该叫农场。
等到离的近了,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
两人着实有点意外。
等到进了林场,意外就成了惊讶。
这一路坐火车看来,看到的除了荒芜还是荒芜。
在干旱的西北地区,竟然还能看到这么一大片绿地,换了谁都会意外。
再等看到林区里的兔子,就更惊讶了。
林区改造之后,牧草没有以前的野草长那么高。
加上兔子太多,爱蹦跶,老远就可以看到兔子。
林哲明忍不住问道:“你们农场还养兔子?”
司机道:“那是野兔子。”
曹斌不敢相信:“国内的私人农场怎么会有野兔子?”
司机也能解释两句:“西北干旱,野生动物在野外生存也很艰难,农场食物丰富,这些野兔子跑过来就不走了,在农场繁衍生息。”
两人互相望望,都觉的不可思议。
老家是个什么情况他们清楚。
澳洲生动物泛滥成灾,野兔子也是一大害。
但老家不一样,人太多了需求量太大,什么野生动物都能给吃的绝种了,不然麻雀怎会成为保护动物,野兔子跑进私人农场安家落户,这事真是闻所未闻。
司机进大门时打了电话。
到了办公楼下,姜宁已经在楼下等了。
两人下车,寒暄了一下。
先去了办公室,许文静跑过来给倒了茶水。
林哲明问:“你这农场多大?”
姜宁道:“三万多亩吧。”
曹斌问道:“你这农场了多少钱?”
姜宁道:“一个亿出头,先喝杯茶,完了我带你们参观一下。”
两人就端着杯子啜了口。
林哲明放下杯子道:“茶也喝过了,去外面看看吧,老实说我挺好奇的,没想到在干旱的大西北会有这么大的一片绿地,你这农场确实太让人意外。”
曹斌附议,也跟着起身。
姜宁就带两人下楼,亲自开车带两人参观。
林哲明问:“我看你员工还挺多的,没请个司机吗?”
姜宁道:“我不习惯用司机,都是自己开车。”
转了一圈,两只都觉的大开眼界。
三万亩地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关键还要看在哪里。
放在澳洲,三万亩地就是小农场,曹斌的那个牧场占地四百多平方公里,换算过了足足有六十多万亩,在澳洲也就那样,跟那些上万平方公里的超级牧场没办法比。
但在老家,三万多亩的农场怎么也不算小。
国营的大农场不说,两人还没听过国内哪有这么大的私人农场。
关键是这农场还不是澳洲那种看着很大其实不值钱的牧场,别的先不说,光是那么多成材的大树,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不是曹斌那个什么也没有的牧场能比。
本来还在将信将疑。
这下总算实锤,人家还真是国内的农场主。
(本章完)
科考队本来是带了越野车的,但越野车哪有直升机方便。
山里可没有路,就算越野车性能再好,多好多地也是过不去的。
直升机就方便多了,管他有路没路直接飞过去。
第一次降落是在一片山谷中,这地地形还算是平坦。
两边是山,中间是一片开阔的绿草地。
科考组长询问了驾驶员的意见后,一听能降落,就让飞机落下。
相距五十多米,姜宁也跟着降落。
科考队员凑在一起,四下望了望。
拿着仪器测量了下,也不知道在测量什么。
反正姜宁是看不懂。
商量一阵,科考组决定分成两组,步行去勘察地貌。
飞机驾驶员不用去。
但姜宁可不想待在这里发呆,于是跟着王奇他们这一组去转悠。
带上设备,科考队分组出发。
一组往南,一组则往西。
姜宁跟着王奇他们组往南走,山野里跋涉挺费劲的。
不过三人显然是经常去野外科考,体力都挺棒。
即使是蒋露这个女硕士,背着设备也走的十分轻松。
蒋露对他很是好奇,问:“你这么年轻是怎么创业成功的?”
“创业?”
姜宁愣了一下:“我没创业。”
“没创业?”
王奇也好奇了:“你那么大个农场怎么建起来的?”
姜宁道:“打井种树一点一点改造呗!”
蒋露问:“你不创业哪来的资金?”
姜宁开始忽悠:“我十八刚高中毕业就去国外了,在非洲打拼了好几年,运气好捡了块狗头金卖了不少钱,就回来拿了块地建了个农场。”
三人听的那个懵逼,这不是网文里的桥段吗?
蒋露好奇:“你捡的多大的狗头金,卖了多少钱?”
姜宁比划了下:“这么大一块,卖了几千万。”
三人看他的眼神就有点不对。
一副你在哄傻子的表情。
蒋露问他:“你多大了,怎么看着还没我大?”
姜宁道:“二十五。”
蒋露惊讶:“这么小。”
姜宁问她:“你多大了?”
蒋露却不说了:“女孩子的年龄是秘密。”
姜宁打量几眼:“你都比我大,也算是女孩子?”
蒋露挑眉:“怎么就不是女孩子了?”
姜宁就说:“女孩子这个词一般形容那些在上学的女生,你都这么大岁数了,怎么还能叫女孩子,应该叫女人才对。”
王奇和周志琛笑出了狗叫声。
蒋露黑脸:“你这么大个老板怎么说话一点风度都没有。”
姜宁道:“要什么风度,我只跟我老婆讲风度。”
蒋露惊讶:“你结婚了?”
姜宁点头:“对,我老婆是老师。”
蒋露上下打量着他,一脸的意外加惊讶:“你还这么年轻怎么这么早就结婚了?”
姜宁道:“二十五结婚早吗?我初中同学孩子都有上幼儿园的。”
王奇感慨了下:“小地方结婚就是早。”
姜宁瞥他一眼,道:“你这话有歧义,什么叫作小地方结婚就是早。”
王奇连忙解释:“我没别的意思,不好意思我说错话了。”
姜宁摆了摆手,没跟他计较。
周志琛道:“25结婚也不算早了,正常二十六七已经算晚婚了。”
姜宁大为赞同:“这话在理,结婚还是要趁早,我老婆说,聪明的女人都会早早的找个好男人把自己嫁了,所以还是要趁早,不然就只能捡别人挑剩的了。”
蒋露立刻反驳:“你这话太绝对了吧,现在可不是过去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就二十五六了,大城市二十七八结婚,都算早的了,总不能在学校就结婚。”
姜宁摊了摊手:“反正我老婆是这么说的。”
蒋露那个郁闷:“你老婆多大了?”
姜宁道:“比我小一岁,二十四,我们春节之前结的婚。”
蒋露张了张嘴,说不出话来。
她今年二十八,要按照这个说法。
自己也属于剩女了?
一边抬杠扯蛋,一边走。
走了一阵,停下测量了一下高度。
把数据继续好,然后继续走。
姜宁问道:“要不要我帮你们拿设备?”
蒋露又好奇了:“你怎么体力这么好?”
姜宁不太明白:“有问题吗?”
蒋露道:“有钱人不都是四肢不勤,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吗,吃饭有老婆递筷子,喝茶有秘书递杯子,跑三步就喘,上楼递腿软,你怎么不一样?”
姜宁一脑门子黑线:“扯蛋,你听谁说的,我天天早上六点钟起来跑步,有时候还会跟工人一起干一点活,你说的那是什么物种,我怎么没见过?”
蒋露一脸不信任的样子:“当老板的还会自己干活?”
姜宁无语地道:“你为什么对老板这么大偏见?”
蒋露坚持己见:“难道不是?”
姜宁道:“是个辣子,你这是在网上看了多少黑老板的,你觉的有钱人都很傻吗,就不知道锻炼身体?我知道的好多有钱人都在早起跑步锻炼,有的甚至会抽时间骑行,比普通人更加爱惜身体,你这是典型的就是网上黑话看多了。”
蒋露不信:“有钱人不都是白天酒场,晚上夜场吗?”
姜宁道:“你这纯属以偏盖全了,有些老板是很忙,应酬多,但也没有那么夸张,真要像你说的那样,老板早都喝死了,有几个能活到六十岁。”
蒋露还是不信,坚持自己的观点。
又走了几公里,爬上一处山岗测了下数据。
几人坐下歇息,拿出水喝了两口。
大约歇了十几分钟,起来继续走。
姜宁替王奇背了一个包,里面是吃的喝的。
绕过几个山坳,前面出现了一条小溪。
来到溪边,王奇三人蹲下试了下水温。
冰冷刺骨。
姜宁却是眼皮一跳,看向了上游二十米外。
胸口的五行之源忽然剧烈震动了起来。
姜宁往上走了一段,蹲在溪边扒拉了两下。
扒拉出来一块五彩色的晶石。
捡起来捏了捏,不像是石头。
有点像玉,不是那么硬,还有一点润。
胸口的五行之源在剧烈震动。
想要吞了晶石。
晶石同样也在微微震动。
有一股同源的味道。
显然也是一块五行之源。
姜宁那个卧槽,着实没想到会在这里捡到五行之源。
之前捡到只是意外。
这次要不是胸口的五行之源提示,根本不可能知道这小溪里有一块五行之源,显然之前他得到的五行之源并不完整,估计加上眼前这一块,依旧不完整。
姜宁把把几下,放开了压制。
晶石立刻消失不见。
和胸口的五行之源融合。
凝神内视。
两块五行之源融合。体积并没有变大。
依旧是原来的大小,只是更加晶莹了。
五行技能也提升了,遁术的速度更快,施术的范围更广。
最让他振奋的,则是五行空间变大了。
之前只有一个立方大小,两块五行之源融合后,直径增加了大约有三倍,容量增加了多少以他学渣的心算水平,暂时还算不出来,总之感觉不比小区房子的书房小多少。
姜宁觉的,人还是要多做点好事。
要不是陪科考队来考察,哪会有这种迹遇。
五行之源可是他最大的本钱。
这不是财富可以衡量的。
老话怎么说的?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以后得多做点好事,遇事不抱怨,该帮忙的时候就帮忙。
指不定还会有好运,再捡到一块五行之源。
那边在叫人了。
姜宁收拾心情,过去跟三人会合。
越过小溪继续上路。
跋山涉水,走了一个多小时。
也不知道到了哪里。
采集了好几处数据,到了预定时间后,才往回走。
到回降落的山谷后,两队人会合,交流了一下考察结果。
中午也没饭吃,就吃了点带来的面包火腿什么的。
再喝点矿泉水,休息了半天小时。
然后登上飞机起飞,继续往南飞。
飞了半个小时,已经到了西海界。
找了处平坦的地方,直升机降落。
六个人分成两组继续去考察。
姜宁依旧跟着王奇他们这队,帮着拿了一个设备。
可惜下午没有好运眷顾,再没捡到五行之源。
快六点的时候,科考队原地会合。
跋山涉水走了一天,所有人都不轻松。
蒋露坐在地上,轻轻捶着腿。
不想动弹。
姜宁很是惊讶:“你一个女人怎么体力也这么好?”
蒋露不想理他,对‘女人’这个词很不感冒。
王奇替她回答:“干我们这行的,体力不好怎么能行,经常在野外科考,好多地方车过不去,只能依靠两条腿,最多三个月,再娇气的女生也能徒步走几十公里。”
姜宁竖了个大拇指:“你们也挺不容易的。”
柯玉田笑呵呵的道:“这世上就没有谁是容易的,官员不容易,老板不容易,百姓更不容易,相对而言我们这些研究人员还算是好的,至少不用承担太大的责任和压力,也不像打工人一样为了生活不敢懈怠,到是姜总跟着我们跋山涉水的,麻烦你了啊!”
姜宁摇头:“没什么麻烦的,我是北安人,你们为了解决北安缺水问题不辞辛劳,我这个北安人更应该尽点力,如果需要我帮忙,你们尽管说。”
柯玉田点点头:“今天就这样吧,我们回去歇一晚,明天继续。”
大伙都没意见。
于是歇了一阵,登上飞机起航。
……
老杨从京城回来了。
吃过晚饭,科考队休息。
姜宁回了农场,去宿舍看老杨。
老头无所事事,在楼下和大姨父陈学峰聊天。
姜宁招呼了下他大姨父,才问老头:“京城咋样,带孙子玩的挺舒服吧?”
老头开始吐槽:“舒服什么,那鬼地方就不是人待的,热的要死,空气质量又差,天上灰蒙蒙的,我感觉气都快喘不过来,还是农场待着舒服。”
姜宁乐了:“这话说的,京城可是首都,怎么能不是人待的地方。”
老头一脸的不爽快:“反正我是待不住,还是老家好。”
陈学峰也附和:“大城市污染严重,确实不太好,闷的人透不过气来。”
姜宁点了点头,问:“什么时候去报到?”
老头说:“明天去。”
姜宁道:“之前我说的方案考的咋样了?”
老头也不纠结,道:“我觉的可以,明天去报到完看看情况,两头兼顾自然最好,上午文联坐班,下午来农场转转,或者等这一阵风头过了,我该干嘛还干嘛,最多时不时去文联露个面就行了,我就不信还有人专门盯着我们这些老家伙。”
姜宁抚掌:“这样最好不过。”
老头又道:“不过文联日子不好过,县里不给钱,好过工作都没法开展,我去了估计得给拉一点赞助,让那些老家伙都闭嘴,不然估计会有人说三道四的。”
姜宁点头:“一年给五十万,只要你在文联挂着,这钱就一直给着。”
老头就挺愉快,老板大方工作干的也舒心呐!
聊了一阵,天擦黑时姜宁才回了别墅。
回到别墅,冯雨和冯雪刚刚遛弯回来。
三人没有上楼,姜宁开了廊灯,坐在后门走廊下说话。
冯雨摸着肚子,说:“我感觉的孩子动了。”
“真的假的?”
姜宁惊讶:“都不到三个月,估计还没我半个拳头大,会动吗?”
“真的。”
冯雨肯定地道:“动了好几下呢!”
“我摸摸!”
姜宁凑了过去,手伸进去摸肚子。
摸了半天,好像确实动了一下。
冯雨仰靠在躺椅上,脸上洋溢着母性的光辉。
冯雪静静坐在一边,也不知在想什么。
六年级马上毕业考试了。
考完试冯雨基本上就没什么事了。
姜宁问她:“想好暑假去哪里玩了吗?”
冯雨有点懒洋洋的:“去美国吧,找个大医院给姐做个检查。”
姜宁一怔,看了看冯雪,问:“姐愿意去了?”
冯雪点了点头。
姜宁就道:“那就等学生考完试过去。”
冯雨说:“等姐驾照考完再去吧。”
姜宁点头:“那个很快的,学生考试前应该能考下来,我先联系医院。”
冯雨精神了些,问:“美国的哪些医院水平高?”
姜宁道:“很多,梅奥,克利夫兰,霍普金斯都是水平很高的医院,不过姐的这个病哪家医院看的好我还不太清楚,回头得打听一下再说。”
冯雨问:“听说老美的医院看病很贵?”
姜宁不在意道:“是挺贵,但无所谓,咱家负担得起。”
冯雨有点担心:“听说老美经常枪击,不会有事情吧?”
姜宁那个无语:“不要听人胡说,真要那么可怕,怎么有钱人都往那跑。”
冯雨道:“咱们在澳洲不是也遇到那些老黑打砸抢劫。”
姜宁拍拍额头:“有我在呢,你就别担心这个了。”
冯雨这才放心。
次日,姜宁继续和科考队去跋山涉水。
老杨吃过早饭,叫上司机去县里报到。
先到帽子部门露了个面,然后去文联。
文联是退休养老的单位,没有独立的办公楼层,挂在喉舌部的下面,里面大多数老家伙都是喉舌部出来的,在角落里给了两间办公室,根本就坐不下。
所以好多老家伙离休后根本不来单位。
这次不同。
县里把这些老家伙都叫回来,没地方坐不行啊!
于是部里又给了间大办公室,给弄了一些桌椅。
起码得让这些老家伙回来后有个坐的地方。
老杨之前就是文联老大,前年才卸任,现在的宋主席也是喉舌部出来的,老杨在喉舌部主持常务工作的时候宋主席是副部长,算是老搭档。
先到部里露了个面。
一个小年轻将老杨领到了办公室。
一群老家伙看到他,就都笑:“杨部长回来了。”
老头笑眯眯的,和一群昔日同僚逐个问候。
宋主席问:“农场的事你打算准备办,还干不干了?”
老头说:“干啊,怎么不干,老板不让走,给发那么多工资,怎么能说不干就不干。”
几个老家伙就发酸:“被老板知道了,要挨板子的。”
老杨不以为意:“通知上又没说回来就不能再兼职,你们不说谁知道。”
几个老家伙没话说,总不能跑去告状。都半退的人了,怎么还能干这事。
以后不混了啊!
宋主席道:“文联工作难啊,你也是文联的老领导,是不是该给拉点赞助?”
老杨大气的道:“老板说了,一年给五十万,只要我在文联,就年年都给。”
“还是杨部长给力!”
一群老家伙都纷纷称赞,氛围和谐了许多。
有钱才好办事。
县里财政困难,每年给个五六十万,屁毛也干不了,在编人员虽然不多,总共也就六七个人,但人员经费开支不小,那点钱实在杯水车薪,能干的不多。
有五十万额外资金,工作就好干了。
一群老家伙聊了会。
老杨发出倡议:“我说几句,姜老板大方,咱文联也不能没点表示,我提议下午咱们去农场开个现场交流会议,看能不能搞搞文化创作方面的活动,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形象、文化品位等等,这个工作要是做好了,以后还怕拉不来赞助吗?”
老家伙们纷纷赞同,反正也没什么事情干。
去农场转转也不错,那里多凉快啊!
于是上午聊天打屁。
到了中午,老杨叫来考斯特。
将一群老家伙拉到农场,在食堂和工人们吃了一顿午饭。
然后到休闲活动区开现场交流会,顺便找点创作的灵感。
姜宁下午回来,问了问情况。
听说一群老家伙正在构思给农场创作场歌,还要搞‘仙灵杯’摄影大赛,就兴致勃勃给提了不少建议,今天回来的挺早,回到别墅后,还陪冯雨遛了一会弯。
天擦黑时,坐在后门走廊下说话。
忽然手机响起,看了看号码,南方的。
还以为是推销电话,就挂掉。
结果很快又响起来。
姜宁那个卧槽,这还没完没了了?
就随手接起来:“喂。”
电话里的声音有点熟悉:“好久不见啊姜总,我是林哲明。”
姜宁愣了一下,才想起来是哪位:“你好你好,确实好久不见了。”
林哲明问:“姜总在家?”
姜宁嗯了一声:“你回国了?”
林哲明道:“上星期回来的,曹斌也来了,想去参观下姜总的农场,不知道方不方便。”
姜宁琢磨了下,道:“方便,你们哪天过来?”
林哲明道:“后天吧,姜总给发个具体位置,我好订机票。”
姜宁说好,聊了几句挂掉。
给发了个位置。
好久不联系了,微信通讯录翻了半天才找到。
冯雨问:“谁啊?”
姜宁道:“澳洲的那个农场主。”
冯雨顿时惊讶:“他回国了吗?”
姜宁点头:“说想来参观农场。”
冯雨哦了一声:“澳洲现在是不是冬天?”
姜宁道:“应该是,咱们过去的时候是夏天,六到八月是冬天,不过那边冬天也没咱们这冷,你要不上班,咱们冬天可以去那边避寒,夏天可以去那边避暑。”
冯雨兴致缺缺:“算了吧,墨尔本夏天也热的要死,没出去的时候天天听人说澳洲多好多好,简直是人间天堂,出去一次才知道,哪里有天堂啊!”
姜宁比较客观:“那些话听听就好,世上当然没有天堂,只能说是各有优劣,澳洲虽然也热,不过气候和咱们这里差不多,热也是干热,不像南方的湿热,看着不到三十度,身上却一直在出汗,不过三亚是真的好,冬天那边很舒服。”
冯雨问:“你不是打算在澳洲买地吗,买不买了?”
姜宁还没想好:“看情况,今年都没出去过,回头再说吧!”
……
隔天继续和科考组出去。
本来打算给科考组说下,明天他没时间出来了。
从通航天行再给调一个司机。
结果还没说呢,组长柯玉田就宣布,今天是科考最后一天。
不用说了。
今天跑了有点远了,天擦黑才回到农场。
到酒店吃了饭,姜宁回农场。
第二天是周末,上午没什么事情,姜宁带两人去菜地劳动。
适量的劳动有助于身心健康。
农场新开的菜地已经开始出菜了,总的来说活不多,没有杂草,不需要锄草,因为没盖大棚,不需要人工授粉,该搭架子的也已经搭好了。
就是日常摘菜收菜,完了再播种育苗栽培。
菜地是一块一块的,中间留了路。
一块胡萝卜收完了,今天要犁地。
工人们在忙碌,姜宁也带着家属帮忙。
胡萝卜和其他的菜还不一样,可以一边收一边补种。
这玩意要收就得一次收,之前工人们已经挖完。
现在要把地犁一遍,然后重新种。
冯雨和冯雪干不了太重的活,就帮着摘西红柿。
一边摘一边吃。
两人戴着帽子口罩,捂的严严实实的。
一看就是来体验生活的。
姜宁穿了身迷彩服,口罩帽子也不罩。
倒真像是来干活的。
亲自开着一台迷你型的履带式小型拖拉机犁地,菜地分成了几十个小块,一块地两三百平米,农村的小拖拉机进来都转不开,只能用这种玩具一样的迷你型拖拉机。
不过别看这玩意小,但干活效率不差。
而且因为小好调头,边边角角都可以犁到。
菜地不大,但产出不小,分割成四十几个小块的地里都种着不同品类的蔬菜,连葱姜蒜这些调味品都自己种了,基本上每天都要采收,完了就补种。
基本上够食堂用的。
两三百平的地,十几分钟犁完了。
后面的精细活姜宁也没干过,就在一边看。
看了一会,又去给冯雨和冯雪当力工。
冯雨和冯雨摘柿子,他负责搬筐。
劳动了一个多小时。
冯雨有些累了,三人就打道回府。
吃过午饭,冯雨和冯雪小睡了会。
姜宁不睡,但也没出门。
天气太热,他穿了个大短裤,躺在后门的走廊下,打了几个电话,实在没事可干,就拿着手机上了一会网,研究了一下国际形势,各国土地政策什么的。
暂时没有别的追求。
就想多买点地,当个大地主。
过了两点,冯雨和冯雪睡起来下来了。
坐在一边,商量着孩子出生后吃奶还是吃奶粉的问题。
讨论一阵,冯雪上楼换上了泳装。
下来进了水池,练习着狗刨。
脑袋始终不敢入口。
看着她笨拙的样子,姜宁好几次都差点笑出声来。
冯雨看了一阵,说:“你去给姐教一下。”
姜宁就脱掉大短裤,穿着泳裤跳进了池子。
冯雪有点不好意思,半蹲在水里。
姜宁指点:“想学游泳你首先要克服对水的恐惧,脑袋都不敢入水怎么行,这样,你憋住气,把眼睛闭上,别吸气,把头埋水里看看。”
冯雪照做,深吸了口气。
然后闭上眼睛,慢慢把脸沉水里。
过了大约七八秒的样子,才抬起头来。
抹了把脸上的水珠,睁开眼睛看姜宁。
姜宁问她:“感觉怎么样?”
冯雪比划,意思是还好。
姜宁就道:“看来,这次你试着在水里睁开眼睛。”
冯雪继续照做,深吸了口气,把脸埋水里。
然后在水里睁开了眼睛。
有点好奇。
之前脑袋一直不敢入水,其实也没有什么。
除了刚开始不习惯,慢慢适应就好了。
“第二步是呼吸的方式。”
姜宁还在讲解:“游泳时的呼吸与正常的呼吸不一样,这样,你先不要出来,在水时把一口气吐出去,别张嘴,用鼻子呼气,把憋的气吐掉就行,不要吸气。”
冯雪照做,用鼻孔出气。
在水下吐出了一串泡泡。
姜宁说个不停:“现在出来,然后大口吸气。”
冯雪抬起头来,吸了一口气。
姜宁继续:“入水,憋不住了再用鼻子吐气。”
冯雪依旧照做。
这次憋的时间挺长,十几秒后才吐出了一串泡泡。
如此反复练习一阵,慢慢适应了这种呼吸的方式。
冯雨看的津津有味,当初她也经历过。
但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
她到现在也没学会游泳。
呼吸换气倒没问题,主要还是浮不住。
刨几下就要沉下去。
姜宁不是专业教练,也不会循序渐进的教。
看冯雪初步掌握了呼吸方式,就开始教浮体练习。
这个就很有难度了。
冯雨也卡在这。
姜宁给矫正了一下姿势,就让冯雪自己练。
然后出来躺躺椅上,时不时纠正两句。
快到三点半时,冯雪从泳池里出来了。
姐妹俩上楼换了身衣服,把屋里收拾了下。
姜宁也上去换了身衣服,下来后开车去了办公楼。
办公楼上懒洋洋的,员工们该偷懒的偷懒。
该摸鱼的摸鱼。
老板从来不管这些,只要活干好,从不要求别的。
老杨虽然要求严格,但也只是相对的,其实人很宽厚,只要把工作干好,不该干的事不要干,不该犯的错误不能犯,偷偷玩游戏被抓住了也不会说什么。
于是整个办公楼都弥漫着一股轻松且闲适的氛围。
孔芳菲人不在,据说去了某部门开会。
姜宁打了一个电话,然后安排司机去火车站接站。
北安县火车站。
林哲明和曹斌下了火车,吸了一口大西北干燥的空气。
曹斌说着体会:“早听说大西北干旱,一直没来过,感觉和澳洲气候差不多,虽然气温挺高,但不像南方那么潮湿,只要不被太阳直射就没多热。”
林哲明也赞同:“河东还好,河西感觉就跟澳洲的内陆地区一样,到处是戈壁滩,不过我对历史颇有研究,古代河西走廊其实并不缺水,那时候还是匈奴人的牧场,到了近代气候变化,才越来越旱,不像澳洲的内陆,从古至今都是戈壁沙漠。”
曹斌有点不太放心:“那小子说他在老家搞农场,你也真的相信。”
林哲明道:“真的假的过来看看不就知道了。”
两人说着话走过了地下通道,来到了候车室。
小站有小站的好处。
进出都很方便,下了火车两三分钟就能出站。
出了候车大厅,正在四下观望呢。
看到到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过来,问道:“是林总和曹总吗?”
两人说是。
司机就道:“我是仙灵农场的,姜总让我来接你们。”
林哲明问:“仙灵农场?”
司机点头:“是的。”
林哲明觉得这名字起来太有仙气。
候车大厅外面就是一大片空的地。
空地上稀稀拉拉停了三四十辆车。
大部分都是出租车,私家车有十几辆。
两人跟着司机,来到一辆奥迪前,上了车。
司机开车上路,两人小声交流着一路见闻。
路了七八分钟,忽然看到不远处出现大片林区。
林哲明问:“那里是什么?”
司机道:“就是我们农场。”
曹斌问道:“农场怎么种那么多树?”
司机道:“我们农场主要就是种树。”
林哲明和曹斌互相望望,都觉的名不符实。
这应该叫林场,不该叫农场。
等到离的近了,看到郁郁葱葱的树木。
两人着实有点意外。
等到进了林场,意外就成了惊讶。
这一路坐火车看来,看到的除了荒芜还是荒芜。
在干旱的西北地区,竟然还能看到这么一大片绿地,换了谁都会意外。
再等看到林区里的兔子,就更惊讶了。
林区改造之后,牧草没有以前的野草长那么高。
加上兔子太多,爱蹦跶,老远就可以看到兔子。
林哲明忍不住问道:“你们农场还养兔子?”
司机道:“那是野兔子。”
曹斌不敢相信:“国内的私人农场怎么会有野兔子?”
司机也能解释两句:“西北干旱,野生动物在野外生存也很艰难,农场食物丰富,这些野兔子跑过来就不走了,在农场繁衍生息。”
两人互相望望,都觉的不可思议。
老家是个什么情况他们清楚。
澳洲生动物泛滥成灾,野兔子也是一大害。
但老家不一样,人太多了需求量太大,什么野生动物都能给吃的绝种了,不然麻雀怎会成为保护动物,野兔子跑进私人农场安家落户,这事真是闻所未闻。
司机进大门时打了电话。
到了办公楼下,姜宁已经在楼下等了。
两人下车,寒暄了一下。
先去了办公室,许文静跑过来给倒了茶水。
林哲明问:“你这农场多大?”
姜宁道:“三万多亩吧。”
曹斌问道:“你这农场了多少钱?”
姜宁道:“一个亿出头,先喝杯茶,完了我带你们参观一下。”
两人就端着杯子啜了口。
林哲明放下杯子道:“茶也喝过了,去外面看看吧,老实说我挺好奇的,没想到在干旱的大西北会有这么大的一片绿地,你这农场确实太让人意外。”
曹斌附议,也跟着起身。
姜宁就带两人下楼,亲自开车带两人参观。
林哲明问:“我看你员工还挺多的,没请个司机吗?”
姜宁道:“我不习惯用司机,都是自己开车。”
转了一圈,两只都觉的大开眼界。
三万亩地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关键还要看在哪里。
放在澳洲,三万亩地就是小农场,曹斌的那个牧场占地四百多平方公里,换算过了足足有六十多万亩,在澳洲也就那样,跟那些上万平方公里的超级牧场没办法比。
但在老家,三万多亩的农场怎么也不算小。
国营的大农场不说,两人还没听过国内哪有这么大的私人农场。
关键是这农场还不是澳洲那种看着很大其实不值钱的牧场,别的先不说,光是那么多成材的大树,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不是曹斌那个什么也没有的牧场能比。
本来还在将信将疑。
这下总算实锤,人家还真是国内的农场主。
(本章完)